商业银行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2021-08-11 01:21吕平章任甜甜
航空财会 2021年3期
关键词:金融安全系统性风险绩效审计

吕平章 任甜甜

摘要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的三大攻坚战之一,也是当前审计工作的发力点。国家高度重视金融安全问题,把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到突出位置。绩效审计在维护商业银行安全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又是绩效审计的关键所在。文章从信贷系统性风险防范视角,对构建商业银行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制定合理有效的目标,结合相关的原则,从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三个维度确定具体的评价指标,建立一套完整的商业银行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 金融安全;系统性风险;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DOI: 10.19840/j.cnki.FA.2021.03.004

当前,国家审计在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的战役中,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国家金融体系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我国商业银行数量众多,规模庞大,掌握着国家金融体系的命脉。然而,我国商业银行大多依靠信贷业务来实现资金运营,商业银行的各项贷款总额占比较高。因此,信贷风险成为我国金融领域面临的突出问题,如果不加以关注,将有可能引发信贷系统性风险,破坏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危害金融安全。绩效审计是维护商业银行安全稳定的必要保障,是推动商业银行健康发展的有效措施。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是绩效审计工作的基础和关键,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能够有效评价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风险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整改措施,从而实现防范信贷系统性风险的目的。

一、信贷系统性风险概述

(一)信贷风险与系统性风险

信贷风险是指由于一系列因素的变化,使得借款人在主观或者客观上偿还贷款的能力下降,甚至导致借款人偿还能力丧失,从而给贷款人造成巨大损失的可能。由于银行系统的整体性、关联性、系统性、内在脆弱性等特征,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不仅局限于单个个体银行,而且还表现在整个银行系统和金融体系中。信贷风险又分为信贷系统性风险和信贷非系统性风险。信贷非系统性风险是指单个银行存在的信贷风险,该风险单一存在,不会波及其他领域。然而,当各种宏观因素变化导致经济波动或金融影响扩大时,信贷非系统性风险可能会从单一领域发展到整体层面,甚至波及其他领域,形成信贷系统性风险。

系统性风险是金融市场中常见的一种风险,相对于非系统性风险它更具突發性、传染性和破坏性,难以发现和把控,常常被忽视。由于金融市场关系到整个经济体系的平稳运行,因而在某一金融领域、金融机构或金融业务所产生的风险,如果未被及时发现和化解,就会不断地叠加蔓延至其他的领域,形成系统性风险,对整个金融市场产生巨大的危害[1]。

(二)信贷系统性风险的危害

与信贷非系统性风险不同,信贷系统性风险并非单个商业银行在信贷领域中存在的风险,它的形成过程比较复杂、隐蔽,表现形式更加突发、多变,难以发现和应对。信贷系统性风险达到一定程度后可能产生严重的后果,甚至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威胁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稳定。

我国商业银行在金融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掌握着国家经济的命脉。商业银行是一个以经营货币借贷为主的企业,贷款业务是其经营的主要业务,也是支撑其发展的最基本业务。如果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过高,将会使信贷资金周转困难,大大削弱货币供给的能力,增加其经营性风险,甚至引发信贷系统性风险。而信贷系统性风险一旦发生,由于其具有破坏性和传染性的特征,会产生一系列连续的破坏,影响到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危及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阻碍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商业银行绩效审计的现状分析

(一)绩效审计环境薄弱

在绩效审计的要求下,审计机关不能局限于传统的审计模式,不仅仅关注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业务经营、资产管理等状况,还要关注被审计单位经营的效益性,要全面、客观评价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等[2]。审计机关应针对绩效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整改措施,敦促被审计单位及时整改,完善相应机制。然而,当前审计机关对商业银行的审计工作,仍局限于传统的审计模式,缺少对经营绩效方面的监督与评价。在现实工作中,审计人员缺乏必要的绩效审计意识,又缺少统一的绩效审计评价指标,难以有效监督和评价被审计单位的效益状况,使得绩效审计工作开展不顺。

(二)审计人员素质不强

开展绩效审计工作,需要审计人员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如果审计人员能力不足,将不能胜任高效的绩效工作。由于过去对商业银行的审计都是局限在业务经营的真实性与合法性,审计人员并没有关注系统性风险领域,以宏观、全面的视角看问题。现今在防范信贷系统性风险的视角下,需要审计人员具有综合性的视野和知识,同时需具备相应的独立性和业务能力,需要有宏观性的视野。而从实际情况来看,现有审计人员的整体知识结构单一,缺乏全面的复合型人才。在审计工作中不能够广泛应用大数据、区块链等先进的计算机审计技术,因而不能有效发现系统性风险领域,这就使得目前商业银行还不能开展高效的绩效审计工作。

(三)绩效审计标准不统一

由于绩效审计的对象有所差别,范围比较分散,要求有所不同,审计机关很难找到一套统一的绩效指标。不同的审计对象有不同的绩效考核标准,不同的时间范围也会有不同的绩效评价标准[3]。而绩效考核与评价标准的不统一,直接影响到审计范围与审计结果,这给商业银行绩效审计工作带来很大困难。此外,绩效审计缺乏统一的方法和技术,大数据、区块链等计算机审计技术还没有在商业银行绩效审计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这增加了获取相关数据的难度,也导致一些绩效评价标准难以量化,使得审计结果缺乏相关性与可靠性。

(四)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不健全

目前,现有的商业银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还不够健全,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和完整性,难以指导绩效审计工作的高效开展[3]。诚然,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是绩效评价的三个基本要素,而现有的商业银行绩效评价指标不能够充分反映被审计单位对资源成本的控制情况、投入与产出的确切关系,以及经营目标与预期结果之间的差异,各评价指标之间也没有形成明确、量化的关系。缺乏完整的绩效审计定量评价指标体系,不能有效对商业银行资源使用情况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合理评价,就不能及时发现问题,有效查找分析原因和提出整改措施。

三、商业银行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商业银行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目标

1.完善商业银行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根据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特征与流程,结合实际情况,构建一套健全完整的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为当前绩效审计工作提出切实可行的工作依据和工作方法,同时,也为各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提供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和考核准则,以保证绩效审计工作的高效开展。此外,构建商业银行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要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全面分析问题,客观公正地评价被审计单位对资源利用的经济性、效率性与效果性。

2.防范商业银行信贷系统性风险

在绩效审计工作中,通过对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可以有效评价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发现并揭示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一系列问题,主要包括内部监督、审批流程、审批效率、风险管理等方面。同时针对信贷业务存在的漏洞,提出具体的整改措施,敦促被审计单位及时整改,纠正错误,查漏补缺,完善相应机制,加强监督管理。将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消灭于萌芽状态,防止其形成信贷系统性风险,有利于金融体系的安全稳定和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4]。

(二)商业银行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1.全面系统性原则

构建商业银行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时,要有科学的理论依据作为指导,选择与商业银行信贷绩效目标有直接联系的评价指标,全面系统地反映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情况。指标设计要综合考察项目的整体情况,从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三方面进行定性和定量考察,从多方面进行评估,使得指标更加全面和系统。

2.成本效益性原则

绩效审计指标数据的获得应当考虑实际情况、可行性与便利性,符合成本效益原则。这说明评价指标并非数量越多越全面,太多的评价指标反而会违背成本效益性原则。选择的评价指标要具有代表性、说服力,能够准确反映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绩效目标的实现情况[5]。

3.可操作性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要以少量的指标来反映全面的内容。因此,要充分利用数据资源来收集相關数据,确保数据真实可靠且易于理解,容易操作。此外,还应该努力确保设计的评价指标易于收集和分析,以及数据来源的可靠性。只有数据信息可靠,才能设计出一个完美、可操作的指标体系。

(三)商业银行绩效审计具体评价指标

文章从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三个指标维度,构建商业银行绩效审计指标体系。二级指标根据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特征,并查阅参考相关资料做出具体细分。各级指标由上到下关联紧密,并选取针对性高、可靠性强的指标数据。据此构建指标如下:

1.经济性评价指标

设计经济性评价指标时首先考虑信贷部门的岗位设置、业务流程设置、运营设备配置,以及各项资源的使用是否合理。其次考虑信贷部门对经营目标、信贷政策、信贷程序的制定是否合理。最后考虑贷款项目的成本支出,包括贷款资金成本、管理成本等,从而确定信贷资金的成本计算是否合理。评价指标由业务合规性、制度健全性、目标合理性、贷款占比重、成本可控率和预期收益率六项构成。具体指标见表1。

2.效率性评价指标

设计效率性评价指标时首先考虑信贷审批环节的规范性与时效性,考虑是否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所有的项目审批。其次考虑内部控制、内部监督是否健全有效,是否能够及时发现漏洞,发挥监督的作用。最后考虑是否存在因决策失误而降低信贷审批效率等情况。评价指标由审批规范性、监督有效性、资金到位率、信贷完成率、信贷失误率和资源使用率六项构成。具体指标见表2。

3.效果性评价指标

设计效果性评价指标首先考虑信贷目标的完成情况,比较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重点关注不良贷款率的变化趋势。其次考虑信贷收益的合理性,比较信贷风险与信贷收益之间的关系,关注本期实现利润和费用控制等情况。最后考虑本期信贷的坏账比例是否合理,以及对各种风险因素的控制情况。评价指标由实际收益率、不良贷款率、成本节约率、利润增长率、坏账减少率和风险可控率六项构成。具体指标见表3。

(四)商业银行绩效审计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文章采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各层级指标的占比权重。层次分析法(AHP)是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其主要原理是根据设定目标的特征,将设定目标细化分解为不同的组成因素,再根据各组成因素特征,将其组合成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包括:总目标层、子目标层和方案层。具体方法是构建判断矩阵,并计算求出矩阵特征向量,将每个指标层因素进行量化,然后进行一致性检验,最后得出指标权重[6]。

应用层次分析法,首先,要对设定目标进行针对性分析,将目标详细分层为目标层、中间层、方案层,明确各层级指标之间的联系。其次,对每个层级内的具体指标构造两两矩阵,计算各指标的占

比权重。在确定各层级指标权重时,要避免主观因素影响,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咨询相关专家,对相关专家的意见进行统计分析,从而构造各层级的矩阵。最后,使用Yaahp辅助软件建立层次结构模型,计算判断矩阵数值,得出各评价指标权重。具体方法如下:

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文章依据三个阶层构造层次分析模型。第一层是总目标层,即综合评价;第二层是中间标层,即评价的基本要素;第三层是方案层,即评价的详细方案。见表4。

2.构建判断矩阵

判断矩阵的構建,要对中间层和方案层的具体指标进行两两互相比较,根据比较结果来确定各层指标比较因素之间的关系,评定量化各层指标的重要性,构建出适用的判断矩阵。通过问卷调查结果来确定各层指标中各要素的重要性,并根据九级标度法转化为数字矩阵。

3.进行一致性检验

依据构造的两两判断矩阵得出指标权重,通过一致性检验确定不一致允许范围,检查矩阵内部逻辑。首先,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λ(max)的特征向量。其次,计算一致性指标CI=(λ-n)/(n-1),计算出的CI值越小,一致性越大;当CI值等于零时,说明有完全的一致性。最后,考虑到一致性的偏离或许是由于随机原因造成的,所以在检验判断矩阵是不是一致满意时,还需得出一致性比率CR=CI/RI(RI表示随机一致性指标数值),当一致性比率CR <0.1时,则该判断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否则,未通过一致性检验,要加以调整,重新构造判断矩阵。利用Yaahp辅助软件计算结果见表5~8。

综合评价层一致性比例:0.0516;对“总目标”的权重:1.0000;λmax:3.0536,通过一致性检验。

经济性指标层一致性比例:0.0000;对总目标的权重:0.2599;λmax:6.0000,通过一致性检验。

效率性指标层一致性比例:0.0000;对“总目标”的权重:0.3275;λmax:6.0000,通过一致性检验。

效果性指标层一致性比例:0.0022;对“总目标”的权重:0.4126;λmax:6.0138,通过一致性检验。

(五)设定评分标准

根据计算得出的权重结果,可以得到商业银行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中各级指标的权重比例情况,再由指标权重与各指标层权重相乘得出综合权重。邀请在商业银行信贷部门工作多年的信贷人员,与负责绩效审计工作的审计人员组成专业组,根据综合权重和调查问卷的结果,结合专家组的相关意见,设定评分标准。

根据综合得分将评价结果划分为A、B、C、D、E五个等级,A级(≥90分)说明被审单位信贷业务安全,其经营效率较高,效果达到理想的状态;B级(≥80分,<90分)说明被审单位信贷业务较安全,整体状况良好,但经营效率低,效果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C级(≥70分,<80分)说明被审单位信贷业务状况一般,在业务经营和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其经营效率低下,效果不佳;D级(≥60分,<70分)说明被审单位信贷业务为低风险状态,内部控制薄弱,存在违规现象,经营效率极低,效果极差,但不易引发信贷系统性风险;E级(<60分)说明被审单位信贷业务为高风险状态,不良贷款率超高,内部控制失效,违规现象严重,容易引发信贷系统性风险。如表9、表10所示。

其中60分为风险预警值,如果被审单位得分不低于60分,评价结果达到D级以上水平,则不需要考虑信贷系统性风险影响因素,只需根据被审单位的自身情况提出整改建议,督促其整改。反之,如果被审单位得分低于60分,评价结果为E级水平,则需要考虑信贷系统性风险影响因素,考虑该业务风险对其他业务和其他领域的影响程度,并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以防范信贷系统性风险发生。

四、结论

构建商业银行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全面反映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流程,有效评价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风险状况。通过评价结果,能够及时发现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有利于防范信贷系统性风险的发生,维护国家金融安全,促进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本研究基于商业银行信贷系统性风险防范的视角,构建商业银行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得出结论:由于信贷业务流程的复杂性,商业银行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必然是一个多目标、多层次、多要素的复杂系统。应该从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三方面综合考量,从防范信贷系统性风险的角度出发,选取关联性指标,从而建立健全的商业银行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AFA

参考文献

[1]张凤元,吕平章.金融审计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路径探究——基于审计署审计结果公告的分析[J].会计之友,2020(8):49-54.

[2]郑石桥.论金融审计与审计环境的关系[J].财会月刊,2019(9):87-91.

[3]郑石桥.论金融绩效审计[J].财会月刊,2019(6):84-89.

[4]闫长满.宏观审慎评估体系监管环境下商业银行审计应关注的重要事项[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9(2):72-73.

[5]杨录强.就业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8(11):65-69.

[6]万魏,张建文.基层人民银行绩效审计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证——基于层次分析法[J].中国内部审计,2015(7):62-67.

(审稿:游宇编辑:冯金玉)

猜你喜欢
金融安全系统性风险绩效审计
系统性风险与小额贷款公司的宏观审慎监管
在校大学生金融安全意识调查
新常态背景下PPP模式系统性风险预警机制研究
对建立我国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思考
论经济责任审计与绩效审计之比较研究
国家审计维护金融安全功能与路径研究
基层外汇管理绩效审计探析
环保资金审计研究
我国货币市场基金流动性风险问题研究
关于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