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历史与社会综合型教学

2021-08-11 21:04方张红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初中

方张红

摘要:教师在开展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时,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探究效率和探究质量;可以注重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从全面的角度深入理解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整体观念;可以利用课堂意外生成,因势利导教学,促进学生多方位探究;可以联系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应用生活经验探究,以提高学生的热情;还可以通过多元评价,创设开放的环境,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最终促进学生在综合型课堂上提升素养。

关键词:初中;历史与社会;综合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08-019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经历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并存,这对每个人的人文素养和社会参与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历史与社会》作为一门综合课程,突破了原有的学科界限,整合历史、地理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教师在开展历史与社会教学时,要重视综合型课堂的建立。基于此,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以利用小组合作、创设问题情境、注重拓展延伸、利用意外生成、联系实际生活和进行多元评价六个具体策略展开了探究。

一、利用小组合作,引导自主探究

教师在开展历史与社会教学时,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在这种方式中,每个小组的探究方向可能会出现差异;此时教师可以建立翻转课堂,要求小组学生分享探究成果,进而使小组学生在思维碰撞中对所学知识有全面的理解,以达到综合型教学的目的[1]。

以《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为例。在学习本课知识时,学生需要探究秦始皇一统六国的原因。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这一问题时,可以将班级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要求小组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合作解决问题,然后在课堂上展示出来。其中有的小组搜集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资料,了解到在秦始皇一统六国之前,其先辈就已经做出了不少努力;有的小组翻阅了其他名家对秦始皇一统六国的解读,了解到当时商鞅变法就是秦国变强的一个原因,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大增,成为战国中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也有的小组查阅地图发现,秦国的地理位置在渭河流域,这一流域易守难攻,进可攻,退可守……每个小组搜集的资料可能比较片面,但各小组分享探究成果时,学生就对秦始皇一统六国的原因有了全面的认知。教师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使学生在学习中建立全局观,最终促进了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以及对所学知识的深刻掌握。

二、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

初中阶段的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但尚不成熟,往往在自主探究中很难把握好探究的方向和重点。因此教师在开展历史与社会教学时,还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的思维。当然,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可以遵循开放性原则,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探究与发言,从而达到综合型教学的目的[2]。

例如在教授《唐代的科技文化与时代风尚》这一课中,学生需要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对现实生活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开展本课教学时,就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在学习完这一课之后,你最喜欢唐朝的什么文化,你认为唐朝的文化科技等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有的学生认为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昌盛的时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的文化财富,像唐诗、服饰、音乐等,这是帮助我们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因素。有的学生认为唐朝的科举制度虽然在后期限制了中国的发展,但是在前期打破了世家大族的垄断,为人才的选拔、社会的飞速发展奠定了基础;另外在今天,高考也是从科举制度演化而来,由此可见其影响之深远。还有的学生认为唐朝的科技发明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学生在这一开放性问题的引导下,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不但对唐朝的科技文化等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同时在思维碰撞中培养了发散性思维;与此同时,学生认知了历史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最终学生的历史素养得到了有效提升。

三、注重拓展延伸,促进深入理解

教师在开展历史与社会教学时,应注重拓展延伸,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以《经济重心的南移》为例,教师在开展本课教学时,就进行了拓展延伸。例如,在本课学习中,学生需要了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此时教师就可以拓展延伸,引导学生纵向看待中国经济的发展历史。像汉朝的时候,经济重心还在现在的山东、山西;到了魏晋南北朝時期,由于局势混乱、朝代更迭,江南的经济逐渐得到了发展;到了隋朝,南北方的经济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南方的土地资源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到唐朝时期,北方却因为安史之乱,经济重心南移;一直到宋朝,北方都饱受战乱之苦。在这一拓展延伸中,学生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有了更加全面的理解,同时深刻理解了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另外,学生还通过在地图上直观地标记中国经济重心的演变,感受到了中国各地域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继续进行拓展延伸,例如,让学生分析当代中国的经济重心在哪里?其形成原因是什么?与战争是否有关系?在这一引导下,学生将现实生活与历史的发展联系起来。教师进行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从更广阔的面上学习、理解知识,最终促进了学生宏大历史观的树立[3]。

四、利用意外生成,因势利导教学

在实际教学中,难免会遇到意外生成。教师在开展历史与社会教学时,可以尝试将这些意外生成转化为教学因素,因势利导开展教学,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走出中世纪的蒙昧》时,就有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究竟是社会的发展,经济发展,推动了科技、理论的发展;还是科技、理论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这一问题反映了学生对经济、科技、文化以及社会发展关系的思考。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就可以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有的学生认为是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科技、理论的发展;因为经济的发展为科技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也为各种社会思想的发展提供了适宜的环境;就是因为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得社会矛盾加剧,才引起了伏尔泰、孟德斯鸠等人的思考。有的学生则认为是科技、理论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正是因为伏尔泰、孟德斯鸠的理论,促进了社会的变革,使得社会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学生在争论的过程中会发现,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推动的紧密关系;与此同时,也会对历史发展、经济发展、文化发展等的关系有全新的认识。教师利用意外生成因势利导,开展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促进学生全面地认识事物的发展,最终达到了综合型教学的目的[4]。

五、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生兴趣

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也指出,要注意生活主题与史地知识的联系。因此教师在开展历史与社会教学时,可以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时空观念。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时,教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你认为唐朝与其他国家建交,将汉文化传播到其他地方是利还是弊;在历史记载中可以发现,唐朝在对外交流时,也有一些小国会与唐朝发生战争,为什么即便这样,唐朝依然坚持与其他国家交流;结合疫情防控期间我国帮助其他国家抗疫说一说,对外交流的重要性有哪些?许多学生其实很早就有疑问:为什么中国要帮助其他国家抗疫,仅仅是为了彰显中国宽广的胸怀吗?在联系这一课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渐意识到对外交流的意义——促进中外的共同发展,促进经济的繁荣,促进文化的传扬等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历史观和实践意识都得到了发展。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探究所学知识,解决疑惑,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探究热情,还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5]。

六、通过多元评价,创设开放环境

在传统的评价中,教师一般会通过纸笔测试来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这种方式比较片面,不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也不利于综合型教学的开展。因此教师在开展历史与社会教学时,可以设计多元的评价方式,为学生创设开放的环境,从而促进综合型教学的开展。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完《殖民扩张与民族解放运动》之后,教师就可以开展总结与反思活动,引导学生在总结与反思中自评、互评。像一同探究殖民主义的影响这一问题,其中一个小组的学生就认为另外一个小组的探究更加全面,本小组在探究过程中只是单纯地从人文方面探究了其影响;这一探究比较片面,在以后要思考得更加全面一点。通过这种互评和自评,学生认知了自身的不足,也明确了自身要补足的情况,这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有着积极意义。另外像有的学生在自评中指出,本小组的合作不太默契,导致探究出的知识比较琐碎。在这一反思中,学生明白了合作的意义,加强了思想建设,这也是学生成长的表现。由此可见,教师设计多元评价,对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本文从引导自主探究、启发学生思维、促进深入理解、因势利导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和创设开放环境六个角度,就初中历史与社会综合型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究。综合型课堂的建立对有效开展历史与社会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积极意义。但综合型课堂的建立也不是一日之功。因此希望本文的一得之见,可以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行之有效的建议,以促進学生在综合型历史与社会课堂中,打破传统的思维束缚,学习丰富的知识,获得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君.“鱼”与“渔”共得——“前置性学习”在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的实践[J].中学教学参考,2020(31):62-65.

[2]胡正好.如何上好一堂有温度、有深度、有效度的高效课堂——以历史与社会九上《抗日战争》为例[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20(5):242-246.

[3]沈利敏.历史与社会拓展性课程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实践——以“符号德清家乡文史”课程为例[J].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2020(9):29-31.

[4]傅彩云.历史与社会“主题串联式”拓展课程的探索——以“红色之旅”课程为例[J].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2020(9):32-35.

[5]闻盛叶.素养立意的初中历史教学设计与实施[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0(17):76-80.

(作者单位:浙江省余姚市姚北实验学校,浙江 余姚 315400)

猜你喜欢
历史与社会初中
浅析历史与社会微课制作中电子地图的使用
如何通过初中《历史与社会》综合课提高学生大局意识
论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现状及改革措施
联系式教学法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的运用
音乐快乐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初中历史与社会的新课导入艺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