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晋
[摘 要]不良资产指的是不能给企业带来应有经济利益的资产,这些资产丧失了部分或者全部的使用价值,容易给企业带来较大经济损失。文章在阐述国有企业不良资产形成原因的基础上,就不良资产处理的措施战略进行分析,同时指出国有企业预防不良资产形成的方法要点。期望能进一步提升国有企业不良资产处理水平,进而在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促进国有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国有企业;不良资产;市场经济
[DOI]10.13939/j.cnki.zgsc.2021.09.074
国有资产在国家经济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新时期,我国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步伐,国有企业在转型过程中,应在升级经营管理结构的同时,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管,尽可能地做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然而从当前发展过程来看,受市场冲击,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总量有所增加,这使得企业面临着较为严重的资产流失问题。新时期,进行不良资产处理,减轻经营压力已经成为国有企业提升自身竞争实力、实现自身创新发展的首要任务。
1 国有企业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
1.1 缺乏内部控制管理机制
作为企业健康运行的重要机制,内控管理机制在企业运行管理和经济效益增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时,其内控管理的标准就会逐渐模糊,同时内控程序也会逐渐混乱,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内控内容的完善性及内控责任的清晰性。[1]结合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实践可知,有部分国有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缺乏完善的内控管理机制,这使得企业内控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企业内部控制执行不力,且监督机构、决策机构及权力机构未能和企业管理者进行有效衔接,阻碍了内控管理措施的实施;另一方面,针对企业投资管理的具体过程,企业相关部门缺乏事先论证、事中控制监督、事后最终问责。此外,国有企业内部人员大多来自政府部门,其对于经济、市场、投资等了解较少,这种专业能力的缺失使得其在经济投资中存在先天不足,容易产生较多的不良资产。
1.2 企业产权关系较为混乱
产权管理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投资和效益。国有企业发展中,受历史原因影响,有不少的国有企业在产权管理中存在关系混乱的问题。这是因为在企业经营中,其原始投资的来源较复杂,同时在投资初期及运行中,缺乏较为明确的管理规范、程序和手段。受这些因素影响,国有企业中有较多的产权责任人及归属没有落到实处,从表面上看,企业产权责任由多个主体共同管理,然而在实际运行中,这种复杂的主体关系使得相应工作的开展处于无人负责状态,容易引起资产处置不当问题。此外,在传统投资中,投资主体所选择的投资企业众多,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企业管理力量分散,尤其是在实际管理中,有较多企业只是关注盈利部分,不重视亏损现象,最终造成不良资产大量累积,影响了企业经营管理效益。[2]
1.3 企业管理制度不够全面
系统完善的管理制度是企业健康运行的基础,同时也是企业提升经济效益、实现社会价值的前提。然而在现阶段,我国部分国有企业的管理制度仍然不够完善,在企业财务管理方面,国有企业未能结合自身生产形态进行针对性管理,这使得实际管理力量薄弱,企业资产运行效率低下。同时受管理制度缺失等因素的影响,企业在市场信息捕获过程中存在较大问题,其不能灵活掌握市场上的信息,同时对市场信息真伪性的分辨能力较弱,这使得企业实际经营投资具有一定盲目性,影响了企业的最终受益。从企业发展层级来看,固定资产是国有企业最重要的资产,然而在国有企业内部,针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缺乏明确规范,在部分国有企业,受个人私利、技术、质量及保管等因素的影响,企业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远远高于实际价值,这容易引發不良资产,阻碍企业发展进程。
2 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处理措施
不良资产的累积会给企业经营发展带来较大压力,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阻碍经济效益增长和战略目标的实现。在国有企业不良资产处理中,具体处理方式包括以下五点。
2.1 一般核销处理
一般核销处理是国有企业不良资产处理的常用方式,其包含了诸多处理项目。首先,针对货币资金中的不良资产,国有企业在处理中应先明确并记录企业资金短缺的数值,然后在扣除责任人赔偿后,进行损失确认和账务核销。其次,针对企业存款做进一步清查处理,尤其是一些呆账、坏账,应厘清其中关系,实现收款人、债务人关系、责任的清晰划分。再次,针对不能收回的款项,应在调查其原因后,进行损失确认和计提减值处理。在坏账损失处理中,应深入调查坏账形成的原因,然后做相应处置和账务核销处理。国有企业存货中也容易出现一定的不良资产,针对此类不良资产,企业应进行自身实际经营状况分析,然后使用转让、折扣变现、再投资、拍卖等方便进行处理。最后,针对企业投资过程中产生的不良资产,应根据不同的投资情况进行损失认定,然后实现账务核销。[3]
2.2 债权重组及转股处理
企业管理实践中,将债权人和债务人在协商后形成新的协议称为债权重组。作为国有企业不良资产处置的一种有效方式,债权重组不仅包含了将债务转化为资本、以资产偿还债务等方式,而且涉及减少债务本金、减少债务利息等方式的应用。就“资产偿还债务”而言,其需要企业管理人员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现金偿还和非现金偿还两种方式进行不良资产清除,在实际处理中,应就账面价值及支付现金之间的差额进行计算,同时需考虑当期的损益。
利用债转股进行不良资产处理时,其本质上是将债务转化为股权。实际操作中,债转股的应用包含了两种处理方式:其一,债转股并不改变经济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其仅仅是在考虑债务人负债原因的基础上,对其债务性质进行分析,然后来改变债务主体,实现不良资产处理。其二,将债权关系转化为股权关系,这种处理方式改变了债务人的权利和义务。
2.3 采用剥离与兼并方式进行不良资产处理
在不良资产剥离过程中,国有企业会在企业现有管理机构的基础上,建立不良资产管理部门,然后在多种方式应用的基础上,将企业的不良资产转入到不良资产管理部门,实现了企业不良资产的剥离。最后由企业不良资产部门复核,在分析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同时,通过减资、资产置换、收购、投资等相对集中、专业化的手段,进行不良资产处理。
不良资产的兼并处理本质上是不良资产主体的重新组合。在国有企业运行中,通过企业内部重组、行业重组及跨企业重组方式的应用,企业不良资产能得到兼并、出售和股份化处理,最终实现不良资产份额的削减。
2.4 通过证券化方式处理不良资产
将流动性低的资产转化为可以流通的有价证券即为资产证券化处理(见图1)。从资产处理过程来看,这种处置方式本质上是进行资产的交易;在实际处理中,其会选择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做担保,然后通过专业的机构进行风险评估,以此来改变企业融资结构,加快不良资产的流通,最终实现不良资产的处置。对于国有企业而言,不良资产会加大企业经济运行压力,此时,采用证券化处理模式,可有效地减轻这种压力,增强企业资本的流动性。在實际处理中,不良资产证券化处理具有以下价值:其一,从处理过程来看,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证券化处理由专业的机构和法律协议作为保证,具有市场化、公开化的特点。其二,这种处理模式能快速地消减企业不良资产规模,而且处理成本较低,风险较小。其三,资产证券化处理符合现代经济市场发展规律,具有一定的市场导向性,故而公正、公平、公开突出。其四,从最终处理效果来看,其实现了国有企业多笔不良资产的组合、捆绑和整理,最终在批量处理中,有效地提升了企业资产处置效率,加快了企业资产流动效率,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增长。
2.5 融合外资及民间资本
作为一种全新的不良资产处置方式,利用外资和民间资本使得企业资金渠道进一步拓展,其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企业自身经营管理机制的完善,促进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发展。[4]在实际处理中,融合外资及民间资本包含了多种处理方式:其一,国有企业可直接向外资和民间资本出售债权、股权及实物资产,减少不良资产的份额。其二,国有企业可加强自身与外资企业、民营企业之间的联系,然后组建合资公司,由合资公司对不良资产进行管理。其三,国有企业可将自身的不良资产进行证券化处理,实现不良资产的组合和分包,然后彻底托管给民间资本和外资企业,由这些企业对其进行管理,减轻企业的管理负担。当前,出售是不良资产处置中应用最多的一种方式,对于国有企业,这些不良资产给企业发展带来较大阻力,然而针对民间企业而言,这些资产具有一定吸引力,即当价格合理后,其会乐意购买,这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国有企业与民间企业的互利双赢。
3 国有企业不良资产形成预防要点
要从源头上减少国有企业不良资产份额,还应注重不良资产形成过程的有效预防。一方面,国有企业应建立信用评价机制,然后根据客户的规模和信用状况, 实现企业赊销额度的系统管理。针对信用情况不佳的企业,减少或不提供资产赊销,以此来解决企业资产无法回收问题;另一方面,应加强企业自身的管理投资。在实际管理中,国有企业应不断完善自身内控管理机制,同时构建完善的企业管理办法,并对企业产权进行管理,实现企业财产损失、资产贬值问题的有效控制。最后应加强企业风险管理,做到谨慎投资,建设企业不良资产的生成。
4 结论
不良资产严重阻碍了国有企业的发展。市场经济体系下,国有企业应加大不良资产管理,在分析不良资产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不良资产处置管理,同时积极预防不良资产生成,这样才能有效地减少企业不良资产,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促进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范艳波.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深化国企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J].经济师,2020(7):294-295.
[2]王永哲.轨道交通与设备监控系统车站网络架构的研究[J].通讯世界,2020,27(6):27-29.
[3]赵春雪.国企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控制[J].商业文化,2020(7):72-75.
[4]任晓燕.国有企业设立资产经营管理公司的可行性研究[J].冶金财会,2019,38(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