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16日,英国谢菲尔德的5岁半小男孩托比·利特尔在学校看了《寄往新西兰的一封信》这本书后,突发奇想。回家后,他对妈妈说,他想给世界上的每个国家都寄一封信,说声“亲爱的世界,你好呀”,问问那些国家的人都过着怎样的生活。
故事的发展是温暖的,托比的异想天开得到了全世界很多人的温柔以待,他们热情地给托比回信,回答那些很简单、但对一个5岁孩子来说,却又很了不得的问题。
在3年多的时间里,托比的手写信穿越空间、地域、种族、文化,送到全世界各种各样的人手中:中国无锡国际学校的小学生、家庭主妇、考古学家、野生动物管理员、国际太空站航天员、南极科学家、英国驻蒙古大使、帕劳教育部长、伊拉克难民营里的小男孩、第一个找到“泰坦尼克”号残骸的海洋探险家……后来,这些信件被做成了一本书,2017年,这本书的中文版《亲爱的世界,你好呀》也面世了。
这件真实而不可思议的事情是怎么完成的?
5岁的托比完成梦想的背后,是妈妈萨宾对孩子好奇心的真诚以待。那时,萨宾刚因为金融危机失去工作,但还是好脾气地答应了儿子的请求,带他查找各个国家的资料,通过社交媒体咨询是否有人愿意收到托比的信,并能够给他回信。
而在妈妈的努力背后,是没有轻视托比的异想天开的人,这些来自全世界各行各业的人,一起守护了一个5岁孩子的勇气和好奇心。
“希望我的回答解决了你的疑问,你在学校一定要努力学习,有一天你也会发现一些与众不同的东西”——第一个找到“泰坦尼克”号残骸的海洋探险家巴拉德博士在回信中这样说。
“自然能够向你传达许多美好的事物和奇思妙想,所以时刻保持一份好奇心和一份探究的心情非常棒”——冰川学家阿斯特丽德在回信中这样说。
“你在充满未知的情况下,勇敢地尝试着去接觸这个大千世界。请一定要坚持下去,因为你会一天比一天充实”——法国一名叫娜塔莉的女性在回信中这样说。
非洲有这样一句谚语——养育一个孩子需要全村的力量。孩子们如何发展,与他们生活的社会息息相关。家庭,不该是养育孩子的孤岛,每个社会成员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支持所有孩子的成长。
托比的故事生动地诠释了李小萌在新书《你好,小孩》中的一个观点:用善意去对待孩子,就是最好的养育方式,这需要父母转变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也需要整个社会为之努力。李小萌在书中提出了一个期许:建立“儿童友好型城市”,为孩子打造友好善意的成长环境,创建对孩子友好的社会。
“儿童友好型城市”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1996年提出的概念:一个明智的政府,在城市系统的所有方面,都应该全面履行《儿童权利公约》,在公共事务中都应该将儿童纳入决策体系中,这样的城市,才有可能是适合儿童生长发展的城市。
如李小萌在访谈中说到的,养育孩子不是妈妈一个人焦虑、一个人努力就能够完成的事情,如果周围的系统不能给她相应的支持,她会更加辛苦。
未来可期,在本期专题《“我最喜爱的童书”五周岁了》中,深圳少年儿童图书馆所做的事情,就是对“儿童友好”的优秀范例。而深圳少年儿童图书馆所在的深圳,也是全国首个将“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融入顶层设计的城市。
我们如何养育孩子,就是如何创造未来。当每个孩子向世界打招呼的时候,我们,都应该温柔地回应一句:
亲爱的小孩,你好呀!
(文/本刊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