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油画创作中,光线的运用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力。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出不同时期的油画创作者对光的理解和运用不断发生改变。列宾的作品所展现出来的艺术效果令人震撼,他一挥而就的背后是巨量的草图积累。列宾的创作充满了尝试和推敲,不曾放过每一个细枝末节。本文针对其油画创作中造型光的设计运用进行分析研究,寻觅大师在油画中对光影语言的应用,探索现今的油画表现方法。
关键词:光影;油画;列宾
我们对于日常光再熟悉不过了,然而“油画中的造型光”,却给人一种陌生又熟悉、实际又抽象之感,本研究具体分析它在油画作品中的呈现形式、作用及意义。光在科学上是指所有的电磁波谱。光是形成地球生命的要素之一,提供生物体生活所需的能量来源,是我们观察认识世界、感悟自然的前提条件,在油画创作中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光的认识从精神崇拜逐渐转向理性认知,从早期人们的顶礼膜拜和其在宗教中象征上帝和光明的形象,转向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其的理性研究。于油画家而言,光是可以激发艺术创作灵感的重要因素,是艺术生命之源。光在艺术家手中是绘画的有效手段,多用于在画面中营造空间、烘托主题或传达主观情感等。油画作为视觉艺术,它通过再现事物来传达艺术的审美特征和其中蕴含的情感精神。
研究油画中的造型光,可以更好地了解优秀油画作品的表现手法,感受不同光线在画面中不同的表现力和艺术效果。这里的不同是因为不同创作者所处的环境和观念相异。物体受光时反射到人眼的颜色,或者说物体所呈现出的颜色是不同的,这是因为受到了物体表面质地和光谱上不同光波的影响和干扰。此外,物体会呈现出不同的色相、明度和纯度,色相具有象征意味,色彩的明度、纯度带给观者不同的心理暗示。光线照射不到的地方就是阴影,无法触摸捕捉却往往在画面中被赋予某种象征意味。安格尔说:“一幅画的光应该投射在最强烈的地方,这是为了将观众的视线引向这个部分。”伦勃朗在宗教题材绘画创作中就常常运用这种阴影的象征性,他的创作大多是描绘一个事件发生的瞬间,并用一束光制造画面的视觉中心,引发观者关注,同时阴影及背景蕴含的意味无穷,人们仿佛能从中真切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造型光在西方传统油画中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3个时期:文艺复兴时期的柔和明暗对比法、17世纪的卡拉瓦乔与伦勃朗的强烈明暗对比法以及印象主义时期科学的外光运用。实际上,油画的发展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光的运用。
当我们在美术馆或者博物馆里面对一幅油画作品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画面的构图,如果不能较为清晰地解读光与画面构成的关系,就很难了解创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或主旨。在创作油画之前,结合大师作品,研究大师们是如何设计光线、有效利用光影的面积形状和光在画面中产生的作用,有助于我们学习更多的绘画技法及其在创作中的实际运用,有助于增强我们的画面层次意识。
我選择列宾的作品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列宾与很多大师不一样,他不仅反复确定创作立意,对某一幅画面的构图更是进行过上百次的尝试,在选择形象时会亲自去当地与那些人一起生活,甚至在一幅作品完成几年后会再次对人物的五官表情进行调整修改,直至满意。他也在孜孜不倦地进行光线运用研究,有的大师喜欢侧光就一直绘制侧光,还有的喜欢烛光就一直绘制烛光,而列宾总是在不断探寻用光的可能性:不同时段的光线,不同物体发出的光线,不同位置的光线会对主体产生的影响,他都在进行尝试。
列宾是俄罗斯乃至世界范围内公认的艺术大师,他一直把圣彼得堡美术学院看作自己心目中的圣地,给列宾的绘画注入灵魂的老师是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画派的领袖克拉姆斯柯依,他在《俄罗斯艺术之命运》中是这样表述的:“我们要在表达光、色、气氛方面不断进行努力,要做到不失去艺术家最宝贵的品质—良心。”
在列宾的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中,造型光的运用具有象征意味,能够烘托主题,引发观者的深思。画面中的光和环境氛围是融为一体的,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目光越是移到画面近处,越能感受到满溢的沉重与压抑气息。天空与大地的距离似乎只有咫尺,骄阳似火,在泛着蓝紫色的低沉的天际之下,在满是黄沙、泥水的伏尔加河滩上,一队衣衫褴褛、瘦骨嶙峋、神情呆滞而绝望的男子出现在画面的视觉中心,他们用自己的身躯拖拉着纤绳缓慢地逆行,远方是连接纤绳另一端的巨大货船。画面中的人物年龄、性格、阅历各不相同,即使处于同样的命运,所表现出来的神情也是不同的。列宾利用河滩凸凹及回环曲折的特点,刻画出一组坚硬雕像般的十一个纤夫。画面更远处,天空晴朗,阳光明媚,本应给观者营造一种轻松欢快的氛围,但当视线再转回到眼前时出现了巨大的反差,观者看到的是一排紧挨着却又无依无靠的纤夫,中间那个纤夫正望向远方,年轻的脸庞迎着阳光,远处的阳光象征生活的希望,他的脸部连同上半身都笼罩在暖暖的阳光中,皮肤的本色也比其他纤夫要接近正常肤色,而剩余的十位纤夫多为垂头状,肤色黝黑,可以看出这些纤夫经历风吹日晒,辛苦劳作已久。他们整个身子与自己的影子都几乎隐匿在黑暗中,这雕塑般的画面体量感鲜明,与周围的暖光有着明显的分界,具有宏大而深远的张力。这种通过光线和色彩营造出的强烈对比和落差感给人巨大的视觉冲击,真实地揭露了俄国沙皇统治时期人们凄惨的生活,也揭示了在黑暗之中依旧需要顽强生存、等待光明的景象,引发观者的同情和思考。
《睚鲁女儿的复活》使用烛光作为画面的主光源,营造出神圣而静谧的氛围。这幅作品是列宾以童年时代亲密无间的姐姐去世的痛苦回忆为灵感创作的。最左侧的主光源经过多次调整,比如高度、位置、蜡烛的数量等,成品中的主光源在女孩的头部前方。在画面左侧烛光的映照下,作为主体的耶稣基督与白色卧床上死去的睚鲁女儿的面部表情和轮廓都十分清晰。她的父母和跟随的仆从默默地站在耶稣身后,隐藏在房屋幽暗的阴影之中。这样的安排让画面的主体十分突出,主次鲜明,把睚鲁女儿死亡时的悲伤氛围展现得淋漓尽致,所有在场守候的人们仿佛都在祈祷女孩复活。再将视线转移至后面人群中最右边的男孩,在习作中照在他脸庞的光线是明亮的侧光,但是在成品中男孩被安静地置于阴影中,成为背景。尝试推测一下作者的意图:突出场景中唯一的主光源,因为这是在场所有人的希望,也包含了作者的希望,此画法神化了女孩的形象,让观众产生怜惜之情,表达了作者对于故去姐姐的怀念之情。列宾擅于用光,这种高反差的光线使得画面中主要人物的形象与背景对比鲜明,用光将真正感人的绘画语言表达了出来。耶稣轻轻握起女孩的手,光线照亮了女孩,似乎也在向观者传递着信息。列宾不断地将“光”用于塑造人物与人物以及人物与环境之间的空间关系,画面中人物形体的暗面部分和背景区分较为清晰,主要人物的轮廓比次要人物的边缘更加清晰,画中的人物犹如活动在真实环境中,具有开阔的空间感,光照的层次也要丰富得多,极大增强了画面的空间感。同时,他在灰面上的处理也很精妙,画面中人物皮肤、神情、头发、衣服的质感都非常到位,细致入微。
列宾的《亚历山大三世向州长们发表演说》是皇家订件,描绘的是1883年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加冕后面对各省代表,在莫斯科彼得宫发表演说。光线在油画中不仅能够凸显物体,表现主从次序,还具有分割画面的作用。创作者采用的逆光與实际观看的效果截然不同,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力。第一,逆光可以体现画面人物的身份地位,突出场景中皇室贵族、州长这样的主体人物。第二,可以渲染出“演说”这种宏大场面热烈的氛围,增强画面张力与厚重感,引发观众共鸣。第三,能够增强视觉冲击力,凸显大型演说的宣导作用,让观者印象深刻。暗部比例增大,部分细节融于阴影之中,使人物的最外边界线条简洁明朗,这种巨大的反差会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从而产生较强的艺术造型效果。第四,能够增强画面的空间纵深感,由于空气中介质状况不同,早晨或傍晚逆光的色彩构成会发生远近不同的微妙变化,从而产生空间纵深感。
对列宾用光进行个案研究,能够为日后的实际创作合理大胆地设置造型光及不断调整光线提供灵感,给画面注入一定的情感。由于时代不同,要表达的物象和主题不同,最后还需对产生的效果进行分析调整。在油画创作中,光线不仅是画者对自然光线的直接描绘,还需在此基础上加入自身的理解和艺术的创造。艺术家们都在努力描绘能够表达自己风格的独特光线,这实际上是对用光的深层次挖掘。当光成为寄托情感的语言时,画者可以借鉴经典的用光方式来完善自己的艺术语言,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创作出精彩又独特的生命之光,这样的光线是艺术家思想精神的化身,定会绽放出别样的光彩。今天的艺术家正在尝试寻求否定自身、超越自身的方式和路径,越是以此方式来实现目标,其作品就越是真实。我们在创作的过程中除了要汲取先辈们运用光影的经验,还要加入自身的想法,量变才能引起质变,这样才能在创作上实现自我超越。
作者简介
王雪,1992年4月生,女,汉族,江苏南京人,新疆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绘画专业2019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油画。
参考文献
[1]许东生.浮光掠影—油画的光影语言探析[J].美术学报,2019(4):117-122.
[2]关文庆.“光”的表现在油画艺术中的重要作用[D].西安:西安美术学院,2016.
[3]王晓璐.浅谈西方油画作品中光影的有意识运用[D].西安:西安美术学院,2012.
[4]马瑞.列宾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J].平原大学学报,1998(3):20-21.
[5]佚名.俄罗斯现实主义画家列宾作品[J].美术,2006(2):141.
[6]佚名.列宾及同时代画家作品[J].美术,1993(3):1-2,17-21.
[7]杨正.试论列宾的后期创作[J].俄语学习,2015(4):37-40.
[8]陈雪飞.列宾的批判现实主义绘画研究[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18.
[9]张西.再读经典—俄罗斯现实主义绘画语言浅析[J].中国艺术,2016(4):48-53.
[10]王洪章.重读《伏尔加河纤夫》[J].文艺争鸣,2016(5):199-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