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书法作品的简洁之美

2021-08-11 01:18石连峰
收藏与投资 2021年7期
关键词:简洁章法线条

摘要: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历经几千年发展,形成了各式各样的风格以及“篆隶楷行草”五体。尽管书法形成了琳琅满目的风格,但都遵循着简洁之美这一审美规范。

关键词:简洁;国展形式;章法;线条;文字

简洁是一种美,在古代中國就有化繁为简的说法。“简”在《说文解字》的意思是:不复杂,简易,简单,删繁就简。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是一种能力。“洁”,有两种意思。其一,干净;其二,廉明,不贪污或指人的品德高尚。“简洁”一词最早记载于南史,指的是人品格的高尚廉明。《南史·王思远传》中有:“思远立身简洁,诸客有诣己者”,南朝宋文学家颜延之的《陶徵士诔》中有:“廉深简絜,贞夷粹温”,《旧唐书·卢元辅传》中有:“元辅自祖至曾,以名节著于史册,元辅简洁贞方,绰继门风”,这些都是良好高尚的思想品格。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会产生新的词义,自宋之后简洁开始指简单明了、不复杂。宋朝苏辙的《商论》中有:“商人之诗骏发而严厉,其书简洁而明肃”,元朝刘壎的《隐居通议·诗歌三》中有:“此独简洁峻峭,而悠然深味,不见其际”,冰心的《晚晴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的周总理》中有:“他的简洁的讲话,是那样地雄浑而有力。”简洁既可以指廉明也可以指简练、不复杂。

在书法艺术中,简洁是指书法作品的不复杂、删繁就简以及干净。“大乐必易,大礼必简”“大音稀声,大象无形”,这是大多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形式。如古诗仅凭借二十几个字便能展现一幅优美的画面以及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四句对仗的诗句中运用平仄的韵律,富有音乐的节奏美,读起来朗朗上口。书法更是简单到只有黑白,只有点线,但是能够点画生情,形外有意,风流韵致。唐朝张怀瓘在《文字论》一文中说:“文则数言乃成其意,书则一字已见其心,可谓得简易之道。”用文字表达一个意思,要几个词或几句话,而书法,写出一个字便能流露出作者的心境,它真正得到了简易的真谛。

书法作品很注重简洁之美,简洁的作品使人一目了然,但简洁不是简单的意思,一幅成功的书法作品,应当包含着丰富的笔法、字法变化。从1980年的全国第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到今年的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作品展,书法展已悄然走过了近40个年头,近乎与中国的改革开放并肩同行。书坛这40年是一个从朴实、彷徨走向繁荣,再回归真实的过程,仿佛遵循着一切事物的自然发展规律。从第一届至第十二届国展作品集来看,无论作品数量还是作品质量、形式,其总体水平和丰富性显然是呈阶梯式提升的。巨幅大作也是当今书坛的一种普遍现象,巨幅大作适宜高挂于展厅,人们站在它面前能感受到它的宏伟,效果震撼人心,这类作品不能如小品一般拿在手上辗转把玩,体验一种闲情逸致的雅趣。巨幅作品的文字内容往往比较多,小品则相对较少,这显得小品不复杂、简洁很多。在创作巨幅作品时,由于我们的观察视野有限,无法对其整体有较好的把握。小品则简易许多,望一眼整幅作品,其轮廓便立即呈现于脑中。小品整体的布局相对于大幅作品更为简单,作品形式更为简洁。从作品的形式看,支撑那些让人“眼前一亮”名词的是诸如纯朴的“黑白红”“好色”的渲染拼接。当下,中国书协也积极倡导回归“黑白红”的自然创作,制作和拼接现象明显减少,那些花里胡哨的、刺眼的、过度制作的作品也不断受到书坛的抨击。尽管如此,相对雅致的拼接作品暂时还不会在“国展”中彻底消失,纯粹的“黑白红”时代还需要耐心等待。虞和在《论述表》中叙述:“新渝惠侯雅所爱重,悬金招买,不计贵贱,而轻薄之徒锐意摹学,以茅屋漏汁染变纸色,加以劳辱,使类久书,真伪相糅,莫之能别……”在叹服古人做旧造假技术的同时,现代书家又何尝不是如此。古人做旧是为造赝品卖钱,然而历史上没有哪个书法家是靠拼接做旧而留名的,我们虽身在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但书法这件事本身应该以修身养性为重,而不是为了追名逐利。作品外表绚丽虽惹人注目,但仔细品味会觉得过于追求华丽的作品反而使人乏味。老子曾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因此他主张追求最为朴素的两种元素—玄与素。玄指黑、素指白,这两种颜色在中国的书法、绘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宋代马远、夏圭所作之画通过大面积的留白,使得小幅的作品具有开阔的空间,这空间是他们的感情与艺术表达相结合的成果,这是对艺术的高度提炼概括。书法非黑即白,即书法通过这两个元素来表达艺术,通过局部留白来追求作品的空灵与简洁之美。

一幅书法作品包含了以下元素:线条、由线条组成的文字、章法、墨。它们同样也追求简洁。作为先于文字的线条,远古时期的人们依靠它来反映对世界的认知,从大量被发现的人类最早使用的文字、洞穴壁画、古陶上的装饰图案等,可以看出这些作品最初都是以线条的形式呈现出来的。尽管是远古时期的图案,他们所画出来的线也是十分简洁的,并不会出现一些奇怪的、无用的、繁重的线,可见在古代人们就有简洁的意识。因此线条是造型艺术最为基础的形式,从某种程度上说,书法也是一门造型艺术—在文字的基础上,通过线的延伸、加重等方式使得字的形状各不相同。同时线条也是书法构成最基本、最重要的元素。在写字之前,通常要在墨碟边缘刮一下笔锋使书写时不会出现影响审美的细丝,可保持线条干净简洁,这一过程能对书家内心的情感、情绪产生调节作用。一幅作品的线条变化是非常丰富的,但不会出现一些很毛躁、繁乱的线条,书写始终都遵循着简洁之美这一基本的原则。再到文字的简洁,中国文字是由象形文字发展而来的,化繁为简,最终形成了“篆隶楷行草”五体,在这五种字体中,草书为最简、笔画最少的字体,其次是行书。

一眼望去,图一的字就显得比图二的字更加简洁,同样是几十个字,图一显得更为空灵,由于草书用更为简单的符号代替了一些偏旁部首,因此空间的简洁美得以体现。但不能说其是简单的,简洁并不是单薄,简洁美也不仅是指表现对象的单纯。恰恰相反,简洁的艺术形象来自丰富的社会生活,是生活现实的集中概括,是对事物特征的形象化反映。越是以简洁的形象表达丰富的内容,越能达到典型化、具体化,带来极致的美感,再现事物的形象特征,做到形简质丰。因此草书“行”字看似简单,但它的象形意象是丰富的,是古人在不断实践中归纳出来的,也是中华思想和文化历经千年发展的体现。古人为何归纳出这般看似简单且蕴含丰富的汉字呢?草书是对古时“楷书”的速写,崔瑗的《草书势》中有:“官事荒芜,勦其墨翰;惟多佐隶,旧字是删。草书之法,盖又简略;应时谕指,用于卒迫。兼功并用,爱日省力;纯俭之变,岂必古式”,晋卫恒的《四体书势》中有:“……临池学书,池水尽墨扩下笔必为楷则,常曰:‘匆匆不暇草书。”张芝提出的“匆匆不暇草书”是指古时的科技很落后,古人只能通过手写文字记载信息,但由于官事、军事繁重,因此一笔一画书写的楷书无法满足日益繁重的官事需要。另外,由于战争指挥需要尽快知道战场的情况,为了快速书写便产生了草书。草书刚出现时多带有隶书的笔画,其最明显的特点是结字主要以扁为主,字之重心偏下,捺的书写带有波挑的隶笔意趣。随着草书的发展,隶笔消失,一拓直下的连绵草书出现。从古至今,由文字到书体,文字的发展是越来越简洁的。古时的象形文字是人们根据自然界万事万物的形象特点提炼归纳而形成的,有仓颉造字的传说。从甲骨文、金文再到篆隶楷行草的发展,字形的意象更加简洁、简练。

章法也存在简洁之美。一幅书法作品在创作时,书家会有意识地留白,使得整幅作品不会太过密集,也不会过于松散,具有可读性。从金文、简牍到后世的书法作品,章法上都体现着整洁这一特点,字字分明可辨识。现代艺术作品中出现把一个文字写在另一个文字之上,造成无法辨别的现象,历史上没有类似的作品流传下来。章法简洁的另一个特征是字有聚散离合,做到疏可走马,密不透针。字太密集使人觉得堵塞、沉重,简洁更能吸引人的眼球。因此在书法作品中体现简洁之美,是值得书家注意及提升之处。

作者简介

石连峰,男,汉族,广西桂林人,学生,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学专业书法硕士,研究方向为书法创作与理论。

猜你喜欢
简洁章法线条
质地
精致线条
多一分不平凡
线条国趣事
中国画章法与构成原理
追求有效的小学思品课堂教学
浅析宜家家居设计
关于有效思品课堂的几点思考
高中生物课堂有效引入的探究
腰带勾勒最美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