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熙花鸟画风格及创作技法特点

2021-08-11 01:18陈虹
收藏与投资 2021年7期

摘要:“徐熙野逸”概括了五代南唐杰出画家徐熙的花鸟画风特点,在中国花鸟画史中有着超然的地位,传递了自然界变幻莫测的深邃魅力。徐熙的创作技法为众多绘画者所推崇、借鉴与学习,伴随着徐熙绘画艺术的继承与发展,徐熙创作技法体现了百代不衰的中国民族画特征,成为现代绘画中中国风画作的楷模和标准之一。本文通过借鉴、赏析与研究徐熙画技特点,对花鸟绘画提供现实意义。

关键词:徐熙;花鸟画风格;创作技法

徐熙是五代南唐杰出画家,善画花竹林木、蝉蝶草虫。其出身江南名族,一生高雅,超然物外。他性情豪爽旷达、志节高迈,尤喜在田野园圃中漫步、游览自然野趣,每当遇到喜爱的景物,必然会细心观察临摹,常以汀花野竹、水鸟渊鱼、园蔬药苗为主要体现物,每有画作必然极为传神且富有生动的意趣。

一、徐熙的花鸟画风格及其代表作

五代南唐时,南唐君主李煜偏爱艺术,中国绘画技艺因此得到特别扶持,极具时代特色的“徐熙野逸”就是在这时形成的。徐熙的花鸟画作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徐熙一生“投身于乡野”,在大自然中寻求人生极境,专心致力于绘画,画作中也体现出徐熙对自然的认知和他自由、质朴、无拘束的心态。花鸟虫鱼既是野趣又超然物外,赋予徐熙的画作强烈的生命力。从题材看,徐熙的花鸟画作主要以花、鸟、鱼、虫等大自然动植物为载体,在看似平淡的物语中,创作意趣十足,意境悠远,如落花游魚、败荷秋露、折技花果等。在徐熙的笔触之下,既体现出大自然万物淳朴的一面,又给予观画者一种或萧索,或生机勃勃的感触。

《玉堂富贵图》(又名《牡丹玉兰》)(图1)其构图方法很有特色,从整体看,牡丹、玉兰等花叶填满整篇画作,没有隙缝,十分紧密,有明显的装饰性和富丽堂皇之感。这也是五代南唐时绘画的主流画风及人文追求。徐熙创新绘画方法,画作右下方以假山石为主体结构,海棠、杜鹃、野雉穿插画间,动静相宜,野趣跃涌于画作之上:花的枝叶间有小鸟在穿梭,野雉半露半隐,构建了一幅意蕴无穷而又独特别致的画作,既有花朵的张力,又有野禽养眼醒神,形成繁花似锦、满堂生辉、一派生机的景象。《玉堂富贵图》的假山石隐没在花丛中,有厚重之感而又不呆板,雉鸡点缀画作又透露出恬淡悠闲,牡丹象征着富贵,玉兰、杜鹃、海棠则显得妍丽、繁茂,展现出百花竞相开放的景象。

再看《豆荚蜻蜓图》,《豆荚蜻蜓图》是徐熙画作“野逸”的代表。画作充满野趣,蜻蜓表现灵动如生,对其身体不同部位的不同着色,展现蜻蜓毛茸茸的视觉效果。翅膀有浅淡的墨色点着,虚实相间中勾勒出轻盈灵透的视觉感受,传神地描画出花的娇嫩、豆角的棱、虫的灵,不论是在整体还是细节中,都展现一种饱满的野趣。

二、徐熙花鸟画创作技法特点

徐熙绘画技法可以用十二个字加以概括,即“落墨定格、现其轮廓、以色为画”。从画法上看,徐熙的绘画技法与历来流行的绘画方法略有不同,它不是以晕淡给画作着色,而是在原有绘画技艺基础上加以创新,先落笔画出花鸟鱼虫,勾画出画作的“骨架”,然后再上色。正如已故的前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谢稚柳先生所说“落墨”:把枝、叶、蕊、萼的正反凹凸,先用墨笔来连勾带染的全部描绘出来,然后在某些部分略加一些色彩。

《雪竹图》为五代南唐时期的佳作,如图2所示。画作的形和神都是用墨笔和墨色来“落定”的,以线条墨色为主,画面全图工整精微又写实,构图精妙新颖,层次分明丰富,敷色在其中反而只具有辅助作用。画作下方是错落有致的石头。徐熙只用水墨笔法勾画出整幅画作的结构,便使画作尽显野趣。《雪竹图》描绘了江南雪后严寒中的枯木竹石,画作主体三竿大竹挺拔参天、苍劲有力,竹下大石厚重,竹旁弯折残竹和细嫩幼竹参差其间,更显情趣盎然。除用水墨笔法勾画的框架意趣外,画作留白处也极具意味,体现了积雪与严寒,衬托出积雪严寒下粗竹的挺拔遒劲,断竹的残叶纷披与雪后萧瑟。画作中粗竹、断竹、嫩竹、石头、落叶参差有致,工整精微而写实的新颖构图组合,勾勒出层次丰富、生机勃勃的雪景图。多种笔势与多种墨彩的组合绘画技法新颖,极具“落墨”特色,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画作布局

《雪竹图》的画势由下到上,极具动态效果,以三棵粗竹为轴心贯穿整体画作,形成整体布局,杂树、石头及断竹呈“S”形,充满动感与力度,形成“动静两宜”的视觉冲击力,使得原本没有生命、动感的石头拥有了挺拔的气势。

《雪竹图》下紧上松,下密上疏,上下强烈对比下的细微处又各不相同、大小不等、错落有致,形成微妙的布局。大石与小石,粗竹与细竹,墨色深与浅、浓与淡,深浓厚重幽深,浅淡飘然空灵,组成徐熙从自然领悟出的中心思想,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

《雪竹图》构图特别,左右小石与大石呈等边正三角形稳定性构图,同时稳中求险,巧妙运用大小石头印成动感线条,稳中求变求动,赋予作品生动的变化。《雪竹图》以几棵竹子的点,把形态各异的竹林表现得淋漓尽致。《雪竹图》从斜坡到石头,从弧形到笔直的竹干,直而不直、对称而不对称,大对小、粗对细,微妙地将物象之间的势态呼应传情,折射出徐熙画作的意境及其心态。

《雪竹图》意境悠远,以几棵粗竹、几棵小竹、几个石头,以点触面,简单描绘出“竹林”的意境,或长或短,或粗或细,或高或矮,或曲或直,意味深长,变化多端,应有尽有。仅断竹就有不同的意味,如其或为雪灾所折,或为自然老化所断,或为虫灾所朽。

(二)画作取景

《雪竹图》以“岁寒三友”之“竹”入画,体现出了徐熙“豪爽旷达,志节高迈”的思想情操,其取景写实再写实,多变又多变,体现了高度凝练的外形洋溢之美,极尽形态之变。

徐熙投身于自然,深谙自然之道,在真知灼见中观察、感触断竹的美,从自然客观景致选取断竹“点睛”《雪竹图》的意境,巧妙地以石头、地面、留白与弯曲转折的杂树为背景,凸显出竹的挺拔、不屈。以竹干为线以竹叶为点,互为呼应,形成轮廓起伏凸凹变化的动态视觉线,赋予画作生命之感。

画中左边的杂树亦经过费心选取,在画面中的作用巨大,其弧形与竹子的形状相映衬,同时又填补了仅有竹时的单调意味,使画作与自然融为一体,更写实,更具画面感、节奏感。弧形是外弧形,左右对称的弧形在视觉上拉开了画框的实际距离,视野更开阔,树叶陪衬竹叶,使整个画作在无形中生动丰满起来,画面更加灵动。

(三)画作落笔

“以墨笔为之,殊草草”是沈括对徐熙画作的评价。《雪竹图》用笔利落,整体工整写实,粗笔细笔与浓墨淡墨结合,相互掩映,使画作整体给人以灵动之感。《雪竹图》的落笔可谓细致入微,竹枝细如发丝,虫蛀痕迹隐隐显现,树洞残缺处内外交替一目了然,竹节微妙而含蓄,虚实相间。

《雪竹圖》落笔时,除部分树叶、细竹、竹叶能看见勾线的痕迹外,部分隐没而不见,而后在徐熙用深浅度不同的墨色勾勒下,竹子的主干、枝、叶以及树、石等的大概形态层次分明,浅色的物象在深色的墨色着色下映衬得更显雪白,深色的背景在浅色的石、竹、雪的映衬下更显幽曲。竹叶和竹枝淡墨重叠勾挑,相衬层次关系极富神韵,具有节奏韵律之美,使画作赏析者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放到主体—竹子上来。《雪竹图》中的石头是用线勾画轮廓及结构的,有皴法的影子。石头内部是先用水把绢稍稍打湿,再用极淡墨皴,然后用稍淡墨皴,最后用微浓墨皴,层层加笔皴成,有皴痕而无笔迹,水墨交融,积雪皑皑,灵动雅润。树干的表现方法和石头大概一致,不同的是前者后几遍的皴笔墨色更枯,苍润而古雅。树叶先用淡墨染出主体,再用秀劲的笔法勾勒其叶筋,破笔点其虫洞,极尽冬日残叶的形态之美。

三、结语

综上所述,徐熙对仕途、对心态的不同追求,都在花鸟画上得到了体现。中国画是人与自然的融合,强调个人的修养以及对人生、大自然的感悟。徐熙的技法风格成为中国传统花鸟画的典范,对中国花鸟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者简介

陈虹,女,1993年3月生,广西桂平人,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画工笔花鸟。

参考文献

[1]葛琳.中国文人花鸟画的先驱者—徐熙—兼论传世名画《雪竹图》[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5(6):124-126.

[2]束文斌,周小儒.回顾·总结·发展—《二十世纪中国花鸟画研讨会》发言纪要[J].美术观察,1997(6):4-7.

[3]李清泉.“装堂花”的身前身后—兼论徐熙画格在北宋前期一度受阻的原因[J].美术学报,2007(3):56-61.

[4]赵喜生.日阅藏画忘岁月,时临花鸟墨海行—程满仓先生中国花鸟画赏读[J].教育科研论坛,2010(7):94-95.

[5]陈振濂.陈振濂谈中国绘画史[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7:80.

[6]李蒲星.挥洒丹青诗境出 淋漓翰墨性灵扬—简析黎政初的花鸟画艺术[J].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10(12):6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