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压力如何影响技术创新?
——基于技术创新投入产出双视角的研究

2021-08-11 04:28王星媛沈雨欣
江苏社会科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面板财政政府

张 帆 王星媛 沈雨欣

内容提要 我国正处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关期,技术创新是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核心驱动力。分别从技术创新投入和产出的视角,分析了财政压力对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内在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以中国大陆省级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构建了静态和动态面板计量模型,实证考察了财政压力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压力对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激励和抑制双重影响;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为进一步完善财政分权制度、提高技术创新水平,进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政策启示。

一、引言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当今时代的重大命题。2021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在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的进程中,必须以技术创新作为战略支撑,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企业作为微观市场的主体,是技术创新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和贡献者,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战略目标的微观支撑。在此背景下,如何加快企业技术创新速度,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质量,成为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亟须思忖的重要议题之一。

1994年,中国实行分税制改革,将事权与财权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进行了重新划分,财政包干体制被废止[1]余靖雯、陈晓光、龚六堂:《财政压力如何影响了县级政府公共服务供给?》,《金融研究》2018年第1期。。按照分税制改革方案,中央将税收体制转为生产性的税收体制,通过征收增值税,将75%的增值税收归中央,而地方只能获得25%的收益。中央政府负责国防、外交、转移支付、战略性开发等预算开支,而地方政府负责提供普通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关系呈现出“财权上收,事权下放”的特征。财权与事权的不对等,形成了较大的财力缺口[2]Guellec D.B.,Van Pottelsberghe,The Impact of Public R&D Expenditure on Business R&D,Economics of Innovation and New Technologies,2003,12(3),pp.225-244.,地方政府面临着巨大的财政压力。在这种情况下,财政压力是否会影响政府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如果会,是促进作用还是抑制作用?这一系列问题亟须回答。

基于此,本文对财政压力和企业技术创新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发现财政压力对企业技术创新存在激励和抑制双重效应。一方面,财政压力的存在,使得地方政府倾向于支持创新力小、税收较高行业的发展,从而缩减了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支持,导致其生产所需要的物质和人力等生产要素减少,不利于企业创新投入资源的增加。另一方面,财政压力的存在尽管减少了政府对技术创新企业的补贴,但也减少了寻租空间。同时,面对较大的税负压力,会刺激技术创新企业在现有的物质资源水平和人力资源水平上,发展新的生产技术,提高技术产出效率。与以往研究相比,本文的边际贡献主要体现在:为政府行为如何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水平提出新的研究视角。以往文献大多从政府积极的经济干预行为出发,研究政府积极的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是否起到促进作用。本文以财政压力为研究视角,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分析财政压力背景下,政府决策行为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和产出水平的影响,为地方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二、文献综述与理论假设

如何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学术界已经进行了诸多探索并取得丰硕成果。一是从企业自身出发,试图从企业性质、企业文化、业绩薪酬以及产业结构等方面分析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内部因素。如吴延兵比较分析了我国不同所有制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差异及其原因,研究发现混合所有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最强,国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最弱[3]吴延兵:《不同所有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考察》,《产业经济研究》2014年第2期。;解维敏基于中国2007—2015年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业绩薪酬导致管理层短期视野,抑制了企业创新[4]解维敏:《业绩薪酬对企业创新影响的实证研究》,《财贸经济》2018年第9期。。二是从政府和市场出发,研究政府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及市场运行情况等外部因素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如林洲钰等基于企业所得税改革,研究了税收政策如何对于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产生有效影响,得出税收激励强度与企业技术创新水平之间呈现显著的倒U型曲线关系的结论[5]林洲钰、林汉川、邓兴华:《所得税改革与中国企业技术创新》,《中国工业经济》2013年第3期。;戴魁早和刘友金利用要素市场扭曲指数及中国高技术产业1997—2009年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要素市场扭曲显著抑制了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的提升[6]戴魁早、刘友金:《要素市场扭曲如何影响创新绩效》,《世界经济》2016年第11期。。

就政府政策和企业技术创新的关系而言,企业技术创新受到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概括而言,可以分为两大流派:一是“促进论”流派。该流派认为政府会通过战略面、供给面、需求面、环境面和评估面五类创新发展政策工具,解决因为研发创新活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知识泄露以及非完全专有性带来的市场失灵,降低企业的研发成本,激发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动力。二是“抑制论”流派。该流派认为政治资源作为企业的重要资源之一,会通过降低市场竞争、助长过度投资等影响企业创新,导致企业技术创新乏力、资源分散并产生挤出效应。事实上,在整体技术进步的进程中,由于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具有较强的外部性和不确定性,需要政府的支持。政府的各项财税支持政策不仅可以直接减轻企业的资金压力、降低企业的研发成本,而且能够补偿企业创新活动的外部性,从而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

基于此,笔者认为财政压力对企业技术创新同时存在“促进”和“抑制”效应。具体如下:

1.技术创新投入视角

征税是政府干预经济的主要方式之一。通常情况下,过高的税收负担会降低企业盈利水平和持续发展的能力,从而影响企业技术创新行为。一部分学者就税收与企业技术创新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马伟红以中国67家上市高新技术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实证研究了税收优惠对企业R&D投入具有激励作用[1]马伟红:《税收激励与政府资助对企业R&D投入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上市高新技术企业的面板数据》,《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年第17期。;刘放等就税收激励对企业研发创新的杠杆作用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税收优惠有助于激励企业进行创新投入[2]刘放、杨筝、杨曦:《制度环境、税收激励与企业创新投入》,《管理评论》2016年第2期。。在财政压力背景下,政府为了保障财政收入,完成各项支出任务,倾向于将财政压力以税负的形式分摊给企业,提高了企业面临的实际税负水平[3]马光荣、李力行:《政府规模、地方治理与企业逃税》,《世界经济》2012年第6期。。企业税负的增加,实际上增加了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物质资本投入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成本,降低了企业税后资本收益率[4]Hall,R.E.,and D.W.Jorgenson,Tax Policy and Investment Behavior,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67,57(3),pp.391-414.,导致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活动的积极性下降,抑制了企业的创新活动。

企业进行技术创新除了需要大量物质资本投入以外,还需要受过教育及掌握现代生产技能的熟练劳动者。一部分学者就政府公共教育支出与企业技术创新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Furman研究发现政府公共教育支出的增加有助于提高区域技术创新能力[5]Furman,J.The Determinants of National Innovaive Capacity,Research Policy,2002,(6),pp.899-933.;曹坤等研究发现政府教育支出的增加有助于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6]曹坤、周学仁、王轶:《财政科技支出是否有助于技术创新:一个实证检验》,《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年第4期。;田海燕和李秀敏研究发现,适时调整科教支出的规模和比例,有助于促进技术进步[7]田海燕、李秀敏:《财政科教支出、技术进步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基于引致技术进步动态多区域CGE模型》,《财经研究》2018第12期。。财政压力削减了政府对公共教育的供给,分税制改革后,财权的上收和地方支出责任增加,引发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缺口,导致公共教育供给不足,从而影响高级专门人才和职业技能人员的供给,影响技术创新投入的劳动力投入水平和质量,不利于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

另外,财政压力使得地方政府对经济干预的行为决策相机改变。为了增加财政收入,一方面,地方政府倾向于支持房地产业、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等地方高税行业的发展。唐云峰和马春华指出,地方政府为缓解财政压力,有动机增加土地财政收入,提高房价以获得高额房地产相关税收[8]唐云锋、马春华:《财政压力、土地财政与“房价棘轮效应”》,《财贸经济》2017年第11期。。在此背景下,与高风险、高投入、长周期的创新相比,低风险、高回报的房地产业、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享有政府的支持并且在短时间内带来丰厚利润,这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其中,导致了各地产业发展同构化现象严重,重复建设问题突出,资源使用效率低下。此外,由于房地产业等高利润产业抢占了大量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缩减了各地区技术创新产业的物质资本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从而降低了技术创新的整体投入水平,不利于企业开展技术创新行为。另一方面,为了完成财政收入目标,地方政府继续做大税基“蛋糕”,可能通过税收优惠、提高基础设施水平、低价出让工业用地等各类招商引资优惠条件,吸引新增工业企业进入本地。这种倾向型政策,使得新进入企业在土地、基础设施等资源配置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会侵占本土技术创新企业的市场份额,迫使其提高平均成本,这会进一步降低本土企业在技术创新活动方面的投入,最终弱化了其技术创新的积极性。罗良文和张万里利用2000年—2018年中国行业层面的宏观数据,分析了资源错配对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程度,发现中国存在严重的资源错配,并对制造业技术创新有显著的负面影响[1]罗良文、张万里:《资源错配与制造业技术创新》,《财政监督》2018年第9期。。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1:

财政压力的存在,降低了企业技术创新要素投入水平,不利于企业提高技术创新水平。

2.技术创新产出视角

政府补贴作为一种利好投资的信号传递给私人投资者,可以帮助企业获取所需创新资源,提升创新绩效。部分学者就政府补贴对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并得出了政府补贴有助于促进企业技术进步的一致结论。白俊红和李婧基于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分行业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发现,政府补贴对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白俊红、李婧:《政府R&D资助与企业技术创新——基于效率视角的实证分析》,《金融研究》2011年第6期。。在财政压力背景下,政府对企业补贴的减少,会削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动力。本文认为,企业资源禀赋的差异会导致企业对这一机制的反应存在差异。一方面,资源禀赋的差异突出了要素市场的扭曲。由于要素市场与产品市场的市场化程度不同,企业获得的政府补贴中会有很多转移到寻租活动中去,挤出本来应该进行的技术创新,减弱企业利用政府补贴进行资源获取,从而提升创新绩效的动力。另一方面,寻租的存在,削弱了政府补贴促进企业创新的信号传导效应。因此,在财政压力下,政府补贴的减少,降低了寻租活动发生的可能性,有助于企业在现有的原材料投入水平上,加快研发速度,生产新产品,提高生产效率,提高技术创新产出水平,从而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另外,尽管分税制提高了中央税收收入在全部税收中的比重,挤压了地方政府的税收份额,但为了达到地区之间财力均等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中央与地方之间存在双向流动的再分配过程,且中央流向地方的转移支付远大于地方财政流向中央财政。通常地方政府会将获得的转移支付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为地方招商引资做贡献。外资企业在初期会对本地企业有显著的挤出效应,随着外资企业经营的深入,本地企业通过模仿和学习外资企业的先进技术、引进高技术人才等方法不断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缩小与外资企业间的技术差距,优化企业的生产技术和方法,提高技术创新产出水平。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2:

财政压力的存在,提升了企业技术创新效率,优化了企业创新的思路和方法,提高了企业技术创新产出水平。

综上,在财政压力下,政府决策行为相机改变会从技术创新投入和技术创新产出两个视角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企业税负负担的增加、公共教育支出的减少或偏向型支持政策会显著抑制企业的技术创新要素投入水平,从而不利于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而寻租活动的减少、外资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有助于提高本地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从而提高企业技术创新产出水平。本研究以中国内地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不包括中国港澳台地区,西藏由于数据缺失暂不予以考虑),实证分析财政压力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三、研究设计

1.计量模型构建

本文遵循OLS-FE-RE的建模顺序建立三类模型,考察财政压力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在确定静态面板回归分析模型的基础上,为解决内生性问题,进行动态面板回归分析,同时利用相关检验选择最优的模型予以分析。

本文建立如下计量模型:

其中,NEWit表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X表示一系列控制变量;ui为个体效应,λt为时间效应,εit为随机干扰项,服从正态分布。

2.指标选取

被解释变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表现在多方面,现有研究通常采用单一指标来反映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白俊红和李婧用研发经费投入作为技术创新能力的代理变量,林洲钰等用专利申请量作为技术创新能力的代理变量[1]林洲钰、林汉川、邓兴华:《所得税改革与中国企业技术创新》,《中国工业经济》2013年第3期。,此外部分学者用新产品销售收入、科研人员数量作为衡量技术创新能力的指标。为纠正单一表征指标引起的衡量偏差,本文采用企业技术创新投入(NEW1-NEW4)、企业技术创新产出(NEW5-NEW7)来综合度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解释变量:财政压力(FP),本文定义财政压力为:本级财政收入/本级财政支出,比值越小,财政压力越大。

控制变量:在实证模型中加入了企业负债水平和企业盈利水平两个控制变量,其中负债水平(DL)用企业总负债/企业总资产表示;盈利水平(PL)用企业总利润/企业总资产表示。

数据说明:本文研究过程中所选取的样本为2007—2016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不包括中国港澳台地区和西藏),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工业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及各省份统计年鉴。

四、实证结果及分析

1.模型估计结果与分析

基于2007—2016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运用OLS估计方法对式(1)进行了实证估计。为保证实证结果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本文同时建立了随机效应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经Hausman检验,强烈拒绝ui与解释变量不相关的原假设,认为应该使用固定效应模型。

2.动态面板回归结果

在静态面板模型回归的基础上,考虑到企业技术创新可能受到过去某一时期的技术创新的影响,甚至可能存在一定的路径依赖,在实证分析中考虑相应的动态变化是十分必要的。鉴于此,在式(2)的基础上,加入技术创新的一阶滞后项,以控制模型可能存在的动态效应,动态面板模型如下:

式(4)中不仅包含个体与时间效应,而且还存在被解释变量滞后项,为了处理内生性问题,采用了系统广义矩方法(GMM)对式(4)进行估计。GMM估计法能够在同时控制地区和时间固定效应的情况下较好解决被解释变量动态变化的内生性问题,因而所得到的参数估计值更有效[1]Madariagan,Poncets,FDI in Chinese Cities:Spillovers and Impact On Growth,World Economy,2007,30(5),pp.837-862.。考虑结果的稳健性,本文分别应用差分广义矩估计模型(DIFF-GMM)和系统广义距估计模型(SYS-GMM)来考察财政压力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回归结果如表1和表2。

表1 技术创新投入视角动态面板回归回归结果

表2 技术创新产出视角动态面板回归回归结果

由于静态面板模型没有考虑到可能存在的遗漏变量和内生性问题,本文主要以动态面板模型的估计结果为准进行分析。由于系统GMM的估计效率要高于差分GMM,且系统GMM两步估计有助于降低估计偏差和避免弱工具变量问题。基于此,本文选择系统GMM的估计结果进行分析,同时也将差分GMM模型的估计结果作为参照一并列出。

表1系统GMM的估计结果显示,当从技术创新投入视角来表征企业技术创新水平时,财政压力对其的影响显著为负。这说明财政压力的增加不利于技术创新的投入,从而不利于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正如前文指出,财政压力下,地方政府倾向于支持创新力小、税收较高的行业的发展,从而缩减了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支持,不利于企业的创新资源投入的增加。

表2系统GMM的估计结果显示,财政压力对企业技术创新产出的影响显著为正。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财政压力的增加提高了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可能的原因在于:一方面,财政压力的上升,减少了政府对企业的补贴,降低了企业利用补贴进行寻租的可能性,提高了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另一方面,随着财政压力的增加,政府会把财政压力以税收的方式转移给企业,企业只有通过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来提高产出水平,才能增强自身的盈利能力,应对来自政府的税收压力,而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有益于企业合理运用创新资源,从而提高技术创新产出。

综上所述,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对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激励和抑制双重影响。其中,财政压力对技术创新投入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对技术创新产出具有显著的激励效应。验证了假设1和假设2。

3.稳健性检验

为进一步检验结论的稳健性,拟采用赤字率替换原有的主要解释变量fp来衡量地方财政压力,同时构建系统GMM动态面板模型进行估计,检验财政压力与技术创新的关系是否仍然成立。用财政预算赤字与GDP的比重来表征赤字率,该比值越大,财政压力越大。

动态面板系统GMM的估计结果显示,财政压力与技术创新投入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技术创新产出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当以其他度量方法表征企业技术创新水平时,财政压力对其影响显著为负。以赤字率来衡量政府财政压力之后,尽管回归系数大小发生了变化,但方向和显著性没有发生根本改变,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本文的结论具有稳健性[1]限于篇幅的原因,实证过程与回归结果在本篇中不详细列出。。

4.区域异质性分析

本研究涉及30个省份自治区,这些地区自然禀赋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巨大,系统全面地考察财政压力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不仅需要了解整体性的影响,也需要进行区域间的异质性研究,在这一部分,本文基于区域层面特征考察了财政压力对技术创新影响的异质性特征。

基于传统的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带的划分标准,本文将样本中30个省(区、市)分为东中西三组,其中东部地区11个、中部地区8个,西部地区11个,并建立了模型的动态效应和可能存在的遗漏变量问题的动态面板系统GMM模型进行回归[2]限于篇幅的原因,实证过程与回归结果在本篇中不详细列出。。

研究发现,不同地区的企业技术创新行为受财政压力的影响不同。就技术创新投入来看,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企业技术创新与财政压力呈负相关,其中,西部地区财政压力对技术创新投入的影响高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这可能是因为相比于东部和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空间有限,在其进行技术创新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数量和质量不足的情况下,地方政府财政压力的存在,进一步缩减了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从而导致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的不足,恶化了财政压力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不同于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其技术创新所需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相对较为充足,且可能存在一定的资源溢出。因此尽管财政压力使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减少,但自身资源的充足性弱化了财政压力对技术创新投入的不利影响;就技术创新产出来看,东、中、西部地区的技术创新行为和财政压力呈正相关,且东部地区更为明显。这可能是因为相比于中部和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发展水平较高,聚集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方法。当地方政府把税负转移给企业时,企业凭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方法能较快地提高技术创新效率,节约生产的时间和投入成本,从而提高技术创新产出水平。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阐明了财政压力对技术创新投入与产出的影响机制,提出了财政压力对技术创新具有抑制效应和激励效应的双重影响的假设,利用中国2007—2016年省份面板数据,同时构建静态和动态面板计量模型对财政压力对技术创新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主要的研究发现有:

考察期内,财政压力对技术创新具有抑制和激励双重影响。即财政压力的存在,不利于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水平,但也正是由于财政压力,激励企业不断更新生产技术,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带来技术创新产出的增加,最终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水平。采用不同的财政压力测度方法以后,本文的研究结论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进一步研究发现,财政压力对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财政压力对西部地区的技术创新投入的不利影响高于对中部和东部地区的不利影响,但对西部地区技术创新产出的激励效应低于对中部和东部地区的激励效应。

这些结论的启示在于,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要注意地方政府财政压力的激励作用。政府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会对企业技术创新产生抑制和激励双重影响。地方政府财政压力也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具有抑制和激励双重影响。因此从政策层面来讲,一方面,中央政府应积极发挥宏观调控功能,进一步深化分税制改革,适当增加地方政府自主决策权,缓解财政压力,降低财政压力对技术创新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要完善企业补贴政策,设定合理的企业补贴区间,增强政府对企业补贴过程的公开度和透明度,以降低寻租活动发生的可能性。同时,鼓励政府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吸引更多高新技术企业向本地聚集,发挥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提高本地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以充分发挥财政压力的正向激励作用。由于财政压力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和产出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基于区域发展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财政政策。对于西部地区而言,应设计出台与之相匹配的资本和人才引进政策,提高本地区进行技术创新活动的物资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存量,从而有效规避财政压力对其技术创新投入的不利影响,发挥财政压力对技术创新产出的激励效应。

猜你喜欢
面板财政政府
面板灯设计开发与应用
MasterCAM在面板类零件造型及加工中的应用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略论近代中国花捐的开征与演化及其财政-社会形态
Photoshop CC图库面板的正确打开方法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医改需适应财政保障新常态
县财政吃紧 很担忧钱从哪里来
增强“五种”意识打造“五型”财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