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治疗对桡骨远端骨折术后患者腕关节功能的影响

2021-08-11 05:31曹鲁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腕关节桡骨远端

曹鲁

(济南市章丘区中医医院,山东济南 250200)

桡骨远端骨折,多见于老年人,常合并不同程度骨质疏松与关节面损伤[1]。 切开复位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确切,可有效进行关节复位,恢复掌倾角、桡骨高度及尺偏角,为腕关节活动提供有力支撑[2]。 但术后腕关节僵硬、肌腱萎缩等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不利于腕关节功能康复。 康复锻炼是桡骨骨折治疗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在加快术后腕关节功能康复中发挥重要作用。 临床有研究指出, 桡骨远端骨折术后患者早期进行规范的康复锻炼,可改善其腕关节功能,增强关节稳定性[3]。为此,该研究选取 2019 年 1 月—2020 年 10 月该院收治的112 例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患者为对象,通过随机分组对照,进一步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患者术后腕关节功能的影响。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112 例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6 例。治疗组男 32 例,女 24 例;年龄 43~74 岁,平均年龄(60.04±4.25)岁;29 例左侧,27 例右侧;受伤原因:14例交通事故,19 例摔伤,23 例跌倒。 对照组男 35 例,女 21 例;年龄 43~74 岁,平均年龄(61.18±4.05)岁;30 例左侧,26 例右侧; 受伤原因:12 例交通事故,20例摔伤,24 例跌倒。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该研究已经该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诊断标准,行X 线检查后确诊; 所有患者均行切开复位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患者及家属均签订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合并其他部位骨折;陈旧性骨折;骨折部位有开放新伤口;存在精神障碍等无法配合康复治疗。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术后常规康复锻炼。 术后3~5 d,在患者耐受情况下,骨科医生查房时指导患者进行初次功能康复锻炼,之后由患者自行练习,出院后坚持锻炼至术后3 个月。

1.3.2 治疗组

采用术后早期康复治疗。 (1)术后1 d:术后当日冰敷患处,嘱咐家属协助患者平卧,头部垫置软枕,高出心脏20°,将前臂曲肘呈直角,使用三角巾悬挂至胸前。 (2)术后 2~3 d:在患者可承受疼痛范围内指导其进行对指训练、对掌训练、手指屈曲训练,并配合肘关节主动屈伸练习,活动50 次为一组,2 组/d,锻炼结束后局部冰敷 10 min。 (3)术后 4~7 d:在上述训练基础上增加被动腕关节活动,由中立位到背伸20°及掌屈 20°范围,训练时间 20 min/次,2 次/d,结束后冰敷关节20 min, 抬高患侧肢体。 之后逐渐增加训练强度, 即活动次数与幅度不变, 时间延长至≥30 min。(4)术后2 周: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鼓励患者尝试腕关节主动活动,锻炼程度与时间以无明显疼痛为宜。(5)术后3~4 周:在腕关节主动活动基础上,增加腕关节桡屈、尺屈活动及握拳练习,30 min/次,2 次/d。 (6)出院后:出院前向患者发放康复锻炼手册,强化对其的健康宣教,嘱咐家属出院后督促患者坚持锻炼,并通过电话随访及门诊随访的方式对其实施院外康复指导。 持续治疗至术后3 个月。

1.4 观察指标

(1)腕关节功能: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Gartland-Werley 腕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进行评估,包括主观评价、客观评价两个部分,主观评价由患者根据活动受限严重程度、疼痛自我感受自行评价,每项计0、2、4、6 分,共 12 分,评分越低,表示腕关节功能越佳;客观评价包括背伸丢失、尺偏丢失等9 个部分,共20 分,评分越低,表示腕关节功能越佳[4]。

(2)腕关节活动度: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测量患者的腕关节背伸度、掌屈度、桡偏角。

(3)并发症发生率:记录并比较两组术后康复治疗期间肌腱萎缩、腕关节僵硬、肌肉粘连等发生情况。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进行独立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腕关节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主观评价、客观评价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 Gartland-Werley 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 Gartland-Werley 评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

组别 主观评价治疗前 治疗后客观评价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n=56)对照组(n=56)t 值P 值8.01±1.17 8.20±1.66 0.700 0.485 2.63±0.38a 4.04±0.79a 12.036<0.001 17.09±1.51 17.42±1.24 1.264 0.209 5.21±0.58a 7.48±1.18a 12.920<0.001

2.2 两组腕关节活动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腕关节各方向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腕关节背伸度、掌屈度、桡偏角均大于治疗前,且治疗组腕关节各方向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腕关节活动度比较[(),°]

表2 两组腕关节活动度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

组别 背伸度治疗前 治疗后掌屈度治疗前 治疗后桡偏角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n=56)对照组(n=56)t 值P 值30.66±2.01 29.85±2.44 1.917 0.058 39.71±1.49a 35.88±1.39a 14.066<0.001 41.42±2.80 42.13±2.75 1.354 0.179 49.29±2.57a 45.49±1.63a 9.344<0.001 9.70±1.13 9.24±1.38 1.930 0.056 13.85±1.43a 11.56±1.38a 8.623<0.001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康复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 论

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占全身骨折的5%以上[5]。 桡骨远端骨折常伴有桡腕关节、下尺桡关节损伤,且容易出现尺偏角、掌倾角改变,若患者接受治疗不及时可能引发尺桡关节不稳,甚至造成桡骨短缩、成角畸形,不利于腕关节功能康复,直接影响患者日常生活[6-7]。 手术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主要方法,可恢复原桡骨高度,但术后康复时间较长,容易出现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增加腕关节功能康复难度[8]。

患者发生桡骨远端骨折后,关节处解剖位置被破坏,腕关节稳定性下降,经临床手术治疗后应当立即对其开展规范化康复治疗,以减少肌腱萎缩、肌肉粘连的发生,为腕关节功能康复奠定基础。 但临床对于桡骨远端骨折的研究多集中于复位技术或手术技术,对术后康复治疗的重视程度不足,加之多数患者的康复锻炼往往是由骨科医生在查房时进行简单指导,并由患者自行锻炼,但其腕关节功能康复效果欠佳。 该研究对桡骨远端骨折术后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治疗,于术后2~3 d 即开始对患者开展规范化康复锻炼干预,以对指、对掌等训练为主,可逐渐缓解手掌及前臂肿胀疼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术后4~7 d 后逐渐增加腕关节被动、主动活动,能够有效扩大腕关节背伸与掌屈角度,并改善腕掌关节尺偏角与掌倾角的生物力学特性,使腕关节掌、背侧韧带及腕骨序列恢复,从而进一步扩大掌屈与背伸活动范围。通过一系列腕关节被动及主动运动, 可尽早改善患者骨折部位血液循环,促进骨折部位软骨再生,加速骨折愈合,为腕关节功能康复创造良好条件[9]。术后早期腕关节康复锻炼还可进一步牵拉挛缩的组织韧带,预防肌腱萎缩、肌肉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并能够增强肌肉力量与关节灵活性,从多个方面改善腕关节功能。 患者出院后通过多种院外随访方式保障其康复治疗的连续性,促使其获得更为满意的腕关节功能康复效果。该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治疗组主观评价、客观评价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腕关节背伸度、掌屈度、桡偏角均大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在桡骨远端骨折术后患者中开展早期康复治疗,可加快腕关节功能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魏小玉[10]研究发现,早期康复治疗可显著改善桡骨远端骨折术后患者腕关节功能,扩大关节活动度,与该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

综上所述,早期康复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桡骨远端骨折术后患者腕关节功能, 扩大腕关节活动范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利于预后。

猜你喜欢
腕关节桡骨远端
带血管蒂桡骨瓣逆行转位治疗舟骨骨不连12例
内侧楔骨远端倾斜与拇外翻关系的相关性
研究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应用于腕关节损伤的影像诊断价值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累及腕关节MRI表现及其分布特点研究
寒湿痹阻及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腕关节MRI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高频彩超与磁共振成像对类风湿性腕关节早期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
H形吻合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Y型小骨锁定钛板治疗桡骨头骨折
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研究进展
胃小弯全切术治疗远端胃癌的随机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