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李爱华
(济南医院心电图室,山东济南 250013)
椎动脉型颈椎病(CSA)属于临床常见病,是因诸多因素导致椎动脉受压而引起血管狭窄、曲折,进而诱发一系列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眩晕、恶心呕吐和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临床针对该病常采用药物、牵引等保守治疗方法,治疗效果不够理想且花费时间长,医疗成本较高而难以长期开展。 手术治疗虽然可以迅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术后仍有复发风险,且无法完全保障手术安全性,患者接受度普遍较低。 中医学认为颈椎病属于“痹症”范畴,主要病机为气滞血瘀、寒湿痹阻筋脉。 正骨推拿可以条畅气血、舒经活络,针刺疗法可以舒经止痛、调和气血,且具有操作简单、价格低廉的优点。基于此,该次研究选择2018 年4 月—2020 年6 月在该院就诊的72 例CSA 患者为对象,旨在探究针刺疗法联合正骨推拿的疗效及对患者颈部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现报道如下。
选择在该院就诊的72 例CSA 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 CSA 的诊断标准[1];(2)年龄 18~60 岁;(3)配合度高、依从性好。 排除标准:(1)其他型颈椎病;(2)合并严重内科疾病;(3)此前接受过其他治疗。 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36)和对照组(n=36)。 观察组男 21 例,女 15 例;年龄 28~58 岁,平均(42.48±6.72)岁;病程 1~10 年,平均(4.86±1.52)年。对照组男 23 例, 女 13 例; 年龄 28~60 岁, 平均(43.15±5.88)岁;病程 1~12 年,平均(5.24±1.72)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该研究已向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申报并获得批准。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 如牵引疗法、颈部肌肉锻炼等。
对照组采用单纯正骨推拿治疗,具体操作方法如下:患者取坐位,施术者揉按患者的风池、肩中俞、曲池等穴位,揉按约10 min,随后在颈项部使用扌衮法操作15 min,若患者颈部有条索状硬块,则给予其弹拨法5 min,使患者颈部肌肉完全放松。 随后施术者根据患者CT 检查结果提示的颈椎不稳定节段,将患者颈椎前倾至适宜角度,使颈椎旋转时受力点处于错位脊椎处,嘱患者双手垂直于身体两侧,施术者右手托住患者下颌部,左手拇指顶按于偏歪患椎棘突,轻轻摇动患者头部,摇至最大限度时,用劲作一个有控制的增大幅度快速扳动,同时左手协同向对侧推动,左手拇指下感觉有棘突跳动感即止。1 次/d,疗程为1 个月。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刺疗法,具体步骤如下:患者采取坐位,嘱患者保持肩颈部呈放松状态,选取患者的百会穴、大椎穴、风府穴、风池穴、内关穴、太冲穴,予以常规消毒,使用毫针针刺,上述穴位百会穴向后斜刺1 寸,大椎穴向上斜刺0.8 寸,风府穴向下颌方向刺入0.5 寸,风池穴针尖朝向鼻尖方向刺入1 寸,内关穴、太冲穴垂直进针,刺入1 寸,穴位针刺完成后,施以捻转补泻手法,留针30 min,间隔10 min再行 1 次捻转补泻手法。 1 次/d。 疗程为 1 个月。
(1)治疗1 个月后,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相关评价标准将本次疗效分为3 个等级,治愈: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肌力正常,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好转:治疗后,临床症状减轻,肌力及颈、肢体功能均改善;未愈:治疗后,临床症状、肌力以及颈、肢体功能均未改善。 总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
(2)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 个月后中医症状积分和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画一条10 cm 长的直线,一端为0分,代表无痛疼,另一端为10 分,代表剧烈疼痛,嘱患者根据自身感受在直线上进行标记,1~3 分代表轻度疼痛,4~7 分代表中度疼痛,8~10 分代表重度疼痛[3]。根据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中相关评价标准,对颈椎病中医症状即眩晕恶心、头痛耳鸣、颈部疼痛进行评分,各症状分数均为0~3 分,分数越高代表症状越严重。
(3)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 个月后颈部血流动力学指标,患者取卧位,采用多普勒超声仪探测双侧椎动脉,记录受累侧椎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血管搏动指数(PI)和血管阻力指数(RI)。
(4)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6 个月的颈椎功能,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进行评估,该量表共有 10 个条目,采用 5 级评分法,总分 0~50 分,分数越高,表示颈椎功能障碍越严重[5]。
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 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1 个月后,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中医症状积分和VAS 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1 个月后,两组患者各项中医症状积分和VAS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各项中医症状积分和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和VAS 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和VAS 评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中医症状积分眩晕恶心 头痛耳鸣 颈部疼痛治疗前 治疗1 个月后 治疗前 治疗1 个月后 治疗前 治疗1 个月后观察组(n=36)对照组(n=36)t 值P 值1.88±0.57 1.92±0.61 0.287 0.775 1.04±0.21*1.26±0.33*3.375 0.001 2.05±0.63 2.11±0.65 0.398 0.692 1.16±0.28*1.37±0.36*2.763 0.007 2.33±0.62 2.27±0.65 0.401 0.670 1.12±0.24*1.28±0.31*2.449 0.017 VAS 评分治疗前 治疗1 个月后6.72±1.43 6.75±1.38 0.091 0.928 4.37±1.22*5.06±1.18*2.439 0.017
治疗前,两组患者 VS、Vm、PI 和 RI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1 个月后,两组 VS 和Vm均快于治疗前,PI 和RI 均低于治疗前, 且观察组VS和Vm 均快于对照组,PI 和RI 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3。
表3 两组患者颈部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表3 两组患者颈部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观察组(n=36)对照组(n=36)t 值P 值VS(cm/s)治疗前 治疗1 个月后34.72±6.81 34.76±6.65 0.025 0.980 60.84±9.68*54.22±9.18*2.977 0.004 Vm(cm/s)治疗前 治疗1 个月后27.42±4.13 27.18±3.87 0.254 0.780 44.76±9.15*38.71±8.65*2.883 0.005 PI治疗前 治疗1 个月后1.12±0.26 1.08±0.25 0.665 0.508 0.52±0.16*0.64±0.18*2.990 0.004 RI治疗前 治疗1 个月后0.82±0.17 0.78±0.22 0.863 0.391 0.36±0.08*0.41±0.09*2.491 0.015
治疗前,两组患者NDI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6 个月,两组患者 NDI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NDI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4。
表4 两组患者 NDI 评分比较[(),分]
表4 两组患者 NDI 评分比较[(),分]
组别观察组(n=36)对照组(n=36)t 值P 值治疗前 治疗后6 个月28.32±5.43 30.63±5.52 1.808 0.075 24.63±3.14 26.71±3.65 2.592 0.012 t 值 P 值3.584 3.646 0.001 0.001
CSA 发病主要是因颈椎平衡失调引起,在修复过程中,造成椎关节错位、变性等,进而出现椎间孔狭窄,致使椎动脉和神经受到压迫,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 中医学将CSA 归于“痹症”范畴,人体上部气血不足,气血流通不畅,致使脑失所养,不通则痛。 在本研究中, 正骨推拿通过对人体局部及相应穴位实施弹拨、揉按等推拿手法,可以缓解肌肉痉挛,加速血液循环,进而恢复颈部动力平衡;针刺疗法通过针刺百会、大椎、内关等穴位,可以加速血液循环,缓解韧带组织粘连,进而加速关节结构恢复;二者结合,能进一步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1 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针刺疗法联合正骨推拿可显著提高CSA 患者的临床疗效。
因为CSA 患者气血不能上行至头部, 使脑部失养,所以会出现眩晕恶心、头痛耳鸣的症状,气滞血瘀则会引起患者颈部疼痛。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1个月后, 观察组各项中医症状积分和VAS 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针刺疗法联合正骨推拿可有效改善CSA 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疼痛。 究其原因为,正骨推拿手法可使错位的关节复位,还能发挥一定消炎止痛、活血化瘀的作用[6],推拿手法可放松患者颈部肌肉,促进血液畅通,具有舒经活络的作用。针刺疗法通过对局部穴位进行刺激,可滑利关节,缓解组织痉挛,促进错位关节恢复。 二者结合可促进颈部血液流通,使脑有所养,通则不痛。
椎动脉是脑的重要供血动脉,CSA 患者因颈椎错位会压迫椎动脉,进而影响其血流动力学平衡。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1 个月后,观察组患者VS 和Vm均明显快于对照组,PI 和RI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提示针刺疗法联合正骨推拿可有效改善CSA患者的颈部血流动力学指标。 究其原因:针刺可以改善患者颈部微循环状态,促进颈部血液循环,调节毛细血管通透性,进而改善组织缺血缺氧状态,使颈部肌肉得以放松,进而改善颈椎失稳状态。除此之外,正骨推拿手法可有效解除组织粘连状态,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炎性物质吸收[7],促进受损软组织恢复。 黄卫等[8]研究发现,针刺联合旋转复位法可通过对大椎、风府、风池等穴位进行刺激,促进局部血液微循环、调节毛细血管通透性,进而改善其血流动力学,与本次研究结果相符。本次研究结果还显示,治疗后6 个月,观察组NDI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针刺疗法联合正骨推拿可促进CSA 患者颈椎功能的康复,考虑其原因为针刺疗法和正骨推拿可起协同作用,增强疗效,进而促进患者颈椎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 针刺疗法联合正骨推拿可显著提高CSA 患者临床疗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颈部血流速度,促进其颈椎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