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联合电热砭石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颈椎功能、眩晕程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1-08-11 05:31:34崔勇翟骙骙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砭石电热颈椎

崔勇,翟骙骙

(1.济南市人民政府机关门诊部,山东济南 250000;2.济南市中医医院社区科,山东济南 250014)

神经根型颈椎病(CSR)为临床常见的颈椎病类型,其主要是由颈神经根受压引起,以颈肩背部疼痛、上肢麻木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给患者的工作与生活均带来负面影响[1-2]。 当前临床治疗CSR 以保守和手术两种方法为主,其中手术具有较大的创伤性,甚至会对患者颈椎的稳定性产生影响,故除了具备手术指征的患者外,临床多数患者均选择保守治疗。 中医针灸是临床较为常用的外治法, 其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将针具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特定部位并施以适宜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3-4]。 电热砭石疗法是古代砭石热熨之法与现代电子技术结合而成的产物,融合灸法与推拿手法,具有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及驱痹祛邪等作用。基于此,该研究选取该院2020 年1 月—2021 年 4 月收治的 80 例 CSR 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分组对照,探讨针灸联合电热砭石疗法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CSR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经X 线检查确诊;患者及其家属均对该研究知悉同意;认知功能正常。 排除标准:凝血功能障碍者;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合并其他急危重症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该研究已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按随机数字表法将80 例患者分为两组,各40 例。观察组男 22 例, 女 18 例; 年龄 23~70 岁, 平均(45.42±6.33)岁;病程 7 d~36 个月,平均(18.23±4.48)个月;文化程度:小学10 例,中学17 例,大专及以上13 例。 对照组男 23 例,女 17 例;年龄 22~69 岁,平均(45.60±6.28)岁;病程 10 d~36 个月,平均(18.26±4.51)个月;文化程度:小学 9 例,中学 18 例,大专及以上13 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选取患者的风池穴、颈夹脊穴、大椎穴,操作人员佩戴无菌手套,对上述穴位进行常规消毒处理,随后用手指紧绷上述穴位皮肤,使用一次性使用无菌针灸针对上述穴位进行针刺,以患者感受酸、麻、胀为宜,随后将针拔出少许,留针30 min。

观察组采用针灸联合电热砭石疗法治疗。针灸治疗同对照组。电热砭石疗法治疗:使用电热砭石仪(北京海奥斯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DRB-4A 型, 京械注准20081270207),提前打开仪器,预热 20 min,调节温度至50℃,随后指导患者选取舒适体位,充分暴露颈部,并将电热砭石仪置于颈部,按照由上到下的方向进行往返移动,力道由轻至重,以患者感受温热为宜,持续治疗10 min。

7 d 为1 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2 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判定标准: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颈部、肢体活动基本恢复正常,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呈阴性为显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呈可疑阳性为好转;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或恶化为无效。 总有效率=显效率+好转率。

(2)颈椎功能:于治疗前后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量表进行评价,该量表共包括10 个项目,各项均采用 0~5 级评分法,分值 0~50 分,分数与患者颈椎功能呈负相关[5]。

(3)眩晕程度:于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估,选择一把 10 cm 长的尺子,从 0~10 cm 分别对应0~10 分, 让患者根据自身眩晕程度选择相应分数,分数与患者眩晕程度呈正相关。

(4) 生活质量: 于治疗前后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进行评价,包括 6 个维度,共 20 个项目,各项目均采用 1~5 分五级评分法, 分值 20~100 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6]。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计量资料以()表示,分别采用χ2、t 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颈椎功能与眩晕程度比较

两组治疗前NDI、VAS 评分相比,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 NDI、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NDI、VAS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2 两组颈椎功能与眩晕程度比较[(),分]

表2 两组颈椎功能与眩晕程度比较[(),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NDI 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VAS 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40)观察组(n=40)t 值P 值31.22±2.69 31.17±2.71 0.083 0.934 26.25±1.78*21.04±1.43*14.432 0.000 6.62±1.38 6.68±1.41 0.192 0.848 4.05±1.23*3.08±1.02*3.839 0.000

2.3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两组治疗前SF-36 评分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 SF-36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SF-36 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3。

表3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分]

表3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分]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t 值 P 值对照组(n=40)观察组(n=40)t 值P 值62.68±4.43 63.10±4.50 0.421 0.675 70.79±5.44 80.95±5.72 8.140 0.000 7.311 15.512 0.000 0.000

3 讨 论

CSR 主要是因颈椎椎间盘退变、骨质增生等刺激与压迫椎动脉所致,会诱发眩晕、恶心、头痛等症状。相关研究表明, 大部分CSR 患者的临床症状经保守治疗均能够得到明显的缓解[7]。近年来,随着临床对中医学的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外治法逐渐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颈椎病属于中医“痹症”“眩晕”等范畴,其病机在于肝肾不足、气血亏虚或久坐耗气、劳损肌肉、风寒湿夹痰瘀闭阻经络,致使气血运行受阻或不畅,故临床治疗应以活血化瘀、舒经活络为主。

针灸疗法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是利用针具针刺人体特定穴位,并施以一定手法,以调整机体营卫气血[8-9]。该研究对CSR 患者实施针灸疗法,针刺风池、大椎穴可疏风镇痛、通经开窍,通畅气血,充沛精气;针刺颈夹脊穴,可起到疏通经络、改善椎动脉血供等作用。 诸穴合用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颈椎功能,缓解眩晕、疼痛等症状。 但单一采用针灸疗法仍难以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 临床仍需配合其他治疗措施。《砭经》曰:“砭之用,首在于热,砭之诀,惟在乎动。 ”中医砭石的温熨疗法是传统中医疗法之一,其重点在于将热量作用于人体,以发挥通经活络、活血化瘀等功效[10]。 该研究所用电热砭石仪是将热熨与推拿相结合,砭石是经传统泗滨浮石加工而成,内置半导体电热元件和温度传感装置,可利用温控仪对砭石进行加热与温度控制,可在不受环境、人体负载等因素的影响下对砭石进行温度调控。 将电热砭石疗法应用于CSR 患者的治疗中,利用恒温砭石对患者颈部进行推拿,借助砭石较宽的远红外辐射与人体摩擦产生密集的超声波脉冲等生物物理效应, 能够加快局部微循环,起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荣养经脉等功效,有效散寒祛瘀,改善颈椎功能,进而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该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SF-36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NDI、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针灸联合电热砭石疗法在CSR患者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 针灸联合电热砭石疗法应用于CSR患者治疗中的疗效确切, 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颈椎功能,减轻眩晕程度,提高其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砭石电热颈椎
颈椎不能承受之重
大自然探索(2024年1期)2024-02-29 09:11:26
颈椎为什么易发病
保健医苑(2022年1期)2022-08-30 08:40:00
养护颈椎,守住健康
保健医苑(2022年6期)2022-07-08 01:25:34
学会区分电能、电功和电热
巧辨电能、电功与电热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颈椎
砭石养生:能量微弱不如晒太阳
电热刀具在聚苯乙烯快速成型机上的应用
巧学电能、电功与电热
推拿结合砭石刮痧在面部美容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