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晶 常建民
北京医院皮肤科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北京,100730
临床资料患者,男,19岁。阴囊多发丘疹、结节半年余。患者半年前发现阴囊处无明显诱因出现数个丘疹、结节,无自觉症状,且不断增多、增大,曾外用抗生素药膏(具体不详),未见明显好转,遂来我科就诊。皮肤科查体:阴囊皮肤可见数个皮色丘疹、结节,绿豆至黄豆大,质软无压痛,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其他查体未见明显异常。组织病理示:表皮大致正常;真皮内可见数个大小不一的囊肿,囊壁由内向外分别为颗粒层、棘层和基底层,与表皮结构相似,囊内充满角质样物质。诊断:阴囊多发性表皮囊肿。治疗:活检部位予患者抗生素药膏外涂,预防感染,并嘱患者泌尿外科就诊手术切除其余皮损,后电话随访患者未行进一步处理。
图1 阴囊处皮损,可见数个绿豆至黄豆大丘疹、结节 图2 2a、2b:表皮大致正常;真皮内可见数个大小不一的囊肿,囊壁为表皮样结构,囊内充满角质样物质(HE,×200;×400)
讨论表皮囊肿又称表皮样囊肿、角质囊肿、珍珠瘤,是发生在真皮内较为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机制不明,多出现于外伤后。可缓慢增大,一般无自觉症状。此囊肿临床多表现为肤色、突出皮肤的肿物,且常单个,偶可见数个皮损同时出现;可发生于任何部位,其中以头皮、面颈部、躯干和臀部等部位多见。目前尚无恶变的报道,出于美容目的,手术切除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法[1]。
虽然表皮囊肿较常见,但是发生在阴囊部位的多发性表皮囊肿极为罕见,国内外也鲜有报道。阴囊部位的多发性囊肿机制尚不明确,但有学者认为[2]可能与阴茎部位的多发性囊肿为同一机制,该文报道了一个阴茎、阴囊同时发生多发囊肿的病例,并指出该病可能为中缝胚胎闭锁异常所导致的先天性疾病。国内也有文章与这一观点类似[3],文中提到囊肿的形成机制有两种,一种是表皮植入学说,即一些表皮组织随外力(如外伤、感染或手术等)植入皮下组织内,继续增殖生长而形成;另一种是胚胎期异位外胚层组织发育学说,认为是胚胎发育过程中外胚层细胞移行异常,进入其他组织内的外胚叶未发生退变而继续发育形成。该患者为19岁,无外伤史,更支持第二种机制。该病临床表现与皮样囊肿、脂囊瘤、皮肤纤维瘤和钙质沉着症极为相似,组织病理学可以很好的鉴别。皮样囊肿又称先天性包涵体皮样囊肿,常见于头面部、颈部,镜下皮样囊肿的囊壁也是由复层鳞状上皮构成,与表皮囊肿不同在于皮样囊肿的囊壁和毛囊漏斗部细胞更相似,可以看到颗粒层;囊内常可见到表皮附属器,如成熟的毛囊和皮脂腺。多发性脂囊瘤常发生在胸部,偶见于阴囊;囊内可挤出皮脂样物质,组织学上与皮样囊肿类似。皮肤纤维瘤好发于四肢伸侧;组织病理可见真皮内由成纤维细胞和胶原组成的肿瘤团块,无包膜,境界不清,常根据成纤维细胞和胶原所占比重分为细胞型和纤维型。钙质沉着症系多种原因致钙盐沉积于四肢、阴囊的皮肤组织中,表现为坚硬如骨的丘疹或结节,破溃后排出乳酪色油状沙粒样物质;组织病理表现为真皮上部均质蓝染的钙化团块,周围可以见到巨噬细胞,可伴表皮增厚。另还应排除Gardner综合征,该病是一种罕见的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亚型,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以多发结直肠息肉、多发性骨瘤、皮肤软组织肿瘤三联征为特征;皮肤软组织肿瘤好发于项背部,以皮脂腺囊肿多见,可在短期内迅速发展、数目增多、体积增大[4]。进一步询问该患者,家族中无类似病史,且不伴有消化道症状。阴囊多发性囊肿为良性疾病,目前尚无恶变的报道,但随着病程的延长,可以发展成为钙化结节,Solanki等[5]曾报道了两例由阴囊囊肿发展来的阴囊钙化沉积症,故应建议患者手术切除,多发皮损可分次切除,以减少对阴囊结构的破坏[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