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康复护理对自闭症患儿社会交往障碍的影响

2021-08-11 06:42:14陈艳新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1年13期
关键词:自闭症障碍康复

陈艳新

(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儿少精神科,山东临沂 276000)

自闭症是一种因大脑神经发育异常引起的广泛性发育障碍,以社会交往障碍、重复刻板行为、言语与非言语发展障碍为特征,属于终身性障碍[1]。 现今,自闭症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一般以康复护理为主。 我国自闭症特殊康复训练服务机构存在较多问题,如师资短缺、资金匮乏、经验不足等,使得康复训练效果并不理想[2]。 所以,在现阶段康复护理中,尚需以家长为主导,以家庭为核心,通过生活训练逐渐改善自闭症患儿的各项障碍。自闭症患儿社会交往障碍程度各不相同,进行集体教学时,并不能达到预期的康复效果,而家庭康复护理的针对性更强,能够根据自闭症患儿的具体情况予以恰当的康复指导,应用价值非常高。 基于此,该文选取2019 年7 月—2020 年6 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70 例自闭症患儿为研究对象, 分析家庭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 现报道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该院收治的70 例自闭症患儿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1)经检查确诊为自闭症;(2)依从性良好;(3)患儿家属自愿参加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恶性肿瘤或其他重大疾病;(2)存在脑部发育障碍;(3)伴有肢体残疾;(4)未能配合完成研究。 依据随机抽签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对照组35 例患儿中,年龄最小为1 岁,最大为12 岁,平均为(6.71±1.12)岁;男 19 例,女 16 例。 观察组 35 例患儿中,年龄最小为1 岁,最大为11 岁,平均为(6.62±1.10)岁;男 18 例,女 17 例。 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该次研究获得了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即家长密切注意患儿情绪变化,为其创造温暖、舒适的生活环境,不可让患儿独处,多和患儿交流,定期带患儿外出活动。

观察组患儿采用家庭康复护理,包括:(1)人际关系干预:在评估患儿社会交往障碍后,以人际关系游戏为主导,引导患儿参加丰富多彩的家庭游戏,以此训练患儿的社会互动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多带患儿外出,尽可能参与娱乐活动,让患儿多接触一些人和事物,逐渐改善患儿的社会交往能力;鼓励患儿多和陌生人接触, 多观察他人, 积累社会交往经验。(2)社会交往游戏干预:患儿可通过游戏学习一些社会交往技巧,为此,可以根据患儿的兴趣爱好对其进行游戏训练,例如一起玩球、沙盘等。 在游戏训练中,必须将现实生活融入其中, 让患儿理解社会交往规则,以此改善患儿的社会交往障碍。 在游戏过程中应尽量包容与理解患儿,让患儿获取更多的快乐与交流经验。因为患儿存在语言障碍,在游戏过程中,家长必须一起参与,以此减轻患儿的恐惧感与陌生感。(3)情景教学:家长可陪伴患儿参加某个事件,例如去电影院看电影、乘坐火车等,以此教会患儿一些社会规则。同时,也可以带患儿去公园散步,感受大自然的气息,并积极参与亲朋好友的聚会, 让患儿充分感受到亲情、友情的美妙与温暖。 (4)音乐疗法:音乐可以唤醒人们的内心感受,能够引起自闭症患儿的共鸣,所以,可以播放一些舒缓、轻松的音乐,让患儿处在轻松、安逸的环境中,从而尽量放松。 家属应对患儿表现予以密切观察,了解其感兴趣的音乐类型,引导患儿进行模仿与学习,或者做一些肢体动作,如跳舞等,达到预期干预目的。 (5)融合教育:在康复护理中,融合教育是自闭症患儿融入社会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其交往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融合教育中,家属应带领自闭症患儿多和健康儿童一起活动,如一起听故事、做游戏、听音乐、画画、唱歌等,让患儿进行相应的社会交往,以此掌握社会交往规则。

两组患儿均持续干预6 个月。

1.3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效果及护理前后社会交往障碍评分、生活质量评分。 (1)护理效果判定标准:患儿自闭症明显好转,能够与外界简单交流,为显效;患儿自闭症有所缓解,能够与同龄人少量互动,为有效;患儿未达到上述要求,甚至加重,为无效。 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2)社会交往障碍评分:利用孤独症治疗评定量表进行测评,分值范围0~179 分,评分越高,表示社会交往障碍越严重。(3)生活质量评分:利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进行测评,包括机体健康、情感职能、认知功能、精神状态,分值范围0~100 分,评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形式表示,以[n(%)]形式表示计数资料,分别采用 t 检验和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两组患儿护理效果

相较于对照组, 观察组的护理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对比分析两组患儿护理效果[n(%)]

2.2 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前后社会交往障碍评分

护理前,两组的社会交往障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护理前相比,两组护理后的社会交往障碍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2 比较分析两组患儿护理前后社会交往障碍评分[(),分]

表2 比较分析两组患儿护理前后社会交往障碍评分[(),分]

组别 护理前 护理后t 值 P 值观察组(n=35)对照组(n=35)t 值P 值130.45±19.28 128.45±19.51 0.431 0.668 53.27±10.35 79.14±12.19 9.571 0.000 20.866 12.681 0.000 0.000

2.3 对比两组患儿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

护理前,两组患儿的机体健康、情感职能、认知功能、精神状态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护理前比较,两组护理后的机体健康、情感职能、认知功能、精神状态评分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护理后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3。

表3 对比两组患儿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分]

表3 对比两组患儿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分]

组别 时间 机体健康 情感职能 认知功能 精神状态观察组(n=35)护理前护理后t 值P 值对照组(n=35)护理前护理后t 值P 值t 值护理后组间对比P 值护理后组间对比49.75±4.27 72.65±6.58 17.271 0.000 49.28±4.22 63.54±6.12 11.348 0.000 5.998 0.000 48.67±4.28 71.49±6.47 17.403 0.000 48.49±4.33 62.57±6.03 11.221 0.000 5.967 0.000 48.01±4.19 71.34±6.51 17.828 0.000 48.11±4.21 62.72±6.21 11.521 0.000 5.668 0.000 49.43±4.34 72.02±6.27 17.526 0.000 49.38±4.29 63.34±6.34 10.789 0.000 5.759 0.000

3 讨 论

自闭症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神经发育障碍,病因主要为大脑神经发育异常,多发生于3 岁以前。自闭症主要与遗传学、脑结构、病毒、基因突变、免疫学、空气与环境污染、内分泌等因素有关,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该病缺少特效治疗方法,多采用康复训练等方式进行干预,以此提高自闭症患儿的预后。 在自闭症治疗中,家庭康复护理非常重要,其是一个漫长、系统、艰巨的过程[3],而促进患儿社会性发展是护理的核心与精髓,也是最终目的[4]。

在家庭康复护理中,通过人际关系干预、社会交往游戏干预、情景教学、音乐疗法等措施,能够为患儿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最大限度地关心与鼓励患儿,让其感受到家庭温暖,从而尽快回归社会[5-6]。 家庭康复护理实现了寓教于乐,能够在情景中逐渐改善患儿行为, 帮助其走出封闭的内心世界,提高患儿社会交往能力与生活质量[7]。除此之外,语言沟通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技能,语言障碍是自闭症患儿的最大障碍。 因此,在自闭症患儿康复护理中,必须选择恰当的方法,打开患儿的语言世界,让患儿大胆说话。 社会交往游戏干预的本质是获取快乐,因此应鼓励患儿多参加游戏活动,逐渐将游戏主题转变为同伴玩耍。 在情景教学中,家长必须充分掌握情景康复护理的作用,从而针对患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科学的护理方案。 社会交往康复护理有助于促进患儿和社会情景积极互动,利用各种感官获取有利的经验。对于自闭症患儿来说,其内心世界十分隐秘、复杂,多数是因单亲家庭导致,单亲儿童因失去安全感,感受不到任何亲情,封闭自己的内心,不让任何人干扰,包括家人,只有自己独立承受,长此以往就会形成自闭症,失去言语功能[8]。 此时,家长应让患儿生活在温暖的环境中,经常融入大自然,体会社会的大环境,这样才可以逐渐提高患儿的交流能力。由于每例患儿的情况不同,家长应与康复小组共同讨论并制定合理的情景教学计划,帮助患儿解读他人心理,遵循实用化、生活化、情景化原则[9]。 音乐是一种非语言表达方式,是人和人之间交流的重要桥梁,通过针对性的音乐疗法可以帮助自闭症患儿走出自己封闭的世界,从而改善社会交往能力。 相关文献表明,音乐可以调动患儿情绪,提高其言语主动性,原因为音乐可以刺激患儿脑部神经元的生长与发育[10]。 因此,在家庭康复护理中,应加强音乐疗法的应用,让患儿在特定音乐氛围下找到共鸣,稳定情绪,引导患儿发声,甚至进行活动,以此提高患儿的社会生活适应能力。

该研究结果表明: 观察组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7.14%, 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社会交往障碍评分为(53.27±10.35)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机体健康、情感职能、认知功能、 精神状态评分分别为 (72.65±6.58) 分、(71.49±6.47)分、(71.34±6.51)分、(72.02±6.27)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上述结果与相关文献[11-12]的报道基本相符。 由此证实,自闭症患儿应用家庭康复护理的效果更加理想,有助于改善患儿社会交往障碍,提高其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家庭康复护理对自闭症患儿社会交往障碍的作用十分积极,是一种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的护理方式。然而,该次研究选取的病例数量较少,选定的研究范围较小, 使得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代表自闭症患儿应用家庭康复护理的所有情况。为了进一步提高研究结果的全面性与准确性,后续研究中可适当增加研究病例数量, 扩大选定的研究范围,以此为自闭症患儿家庭康复护理的实施提供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自闭症障碍康复
关爱自闭症群体应从消除误解开始
“基因剪刀”或可减轻自闭症症状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基层中医药(2020年5期)2020-09-11 06:32:02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特别健康(2018年2期)2018-06-29 06:13:44
跨越障碍
自闭症是个什么鬼?
海峡姐妹(2017年5期)2017-06-05 08:53:17
自闭症孩子画作中国美术馆展出
丹青少年(2017年2期)2017-02-26 09:11:05
多导睡眠图在睡眠障碍诊断中的应用
“换头术”存在四大障碍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中国卫生(2014年6期)2014-11-10 02: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