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现状与保护对策

2021-08-11 03:31郑静楠华朝朗郑进烜余昌元杨忠兴蔡文婧
福建林业科技 2021年2期
关键词:野生植物重点保护生境

郑静楠,华朝朗,郑进烜,王 勇,余昌元,杨忠兴,蔡文婧

(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云南省自然保护地研究监测中心,云南 昆明 650051)

植物是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深刻影响着地球的生态环境。植物的遗传资源和物种多样性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经济和文化价值,也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宝贵资源[1-2]。云南素有“植物王国”之称,是我国植物多样性资源最丰富的省份,其中高等植物有19365种,占中国高等植物的50.2%。根据《云南省生物物种红色名录(2017版)》对云南省高等植物进行的评估,受威胁物种数就达2054种[1-2]。在2012年全国第二次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名录313种当中,云南省有分布记录的共计135种,占全国总调查种数的43.13%,本次实际调查到其中120种,是全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云南省第二次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资源调查成果为基础,系统总结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现状和存在的保护管理问题,针对性提出具体的保护对策,以期为云南省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云南与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提供重要保障,为政府开展保护重点野生植物工作提供宏观决策、履行国际公约和协定、开展国际交流及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1 第二次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物种与方法

1.1 调查物种

根据《全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大纲》和《全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技术规程》,国家林业局确定了第二次全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的调查物种313种。在《云南省第二次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工作方案》《云南省第二次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技术方案》中,对照全国调查名录中云南有分布记载的135种,云南省增加17种,云南省调查对象物种共计152种[3-4],详见表1。

表1 云南省第二次全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物种名录

表1(续)

表1(续)

1.2 调查内容与范围

根据调查对象的濒危程度及分布状况的不同,将调查类别划分为重点调查和一般调查。重点调查针对数量较少、分布区相对狭窄的野生植物物种;一般调查针对分布较广泛的野生植物物种。152个调查物种中,重点调查的物种有71种,一般调查的野生植物物种81种。重点调查的物种,调查其分布现状(范围和分布面积)、种群数量及动态变化、生境现状及保护现状、健康状况、受威胁因素及程度;一般调查的物种,调查其分布现状(范围和分布面积)、种群数量及动态变化、生境现状及生境保护现状。

1.3 调查方法与数据处理[5]

1.3.1 实测法 将调查区内各分布点的目的物种的分布面积、种群数量累加得到该目的物种在该调查区的分布总面积、种群总量。

1.3.2 样方(样圆)法

1)计算出现度F,公式为:F=n/(N1+N2),式中:F为目的物种在某种植物群落或生境(调查区)的出现度;n为在该植物群落或生境(调查区)中出现目的物种的主、副样方(样圆)总数;N1为在该植物群落或生境(调查区)中所设主样方(样圆)数;N2为在该植物群落或生境(调查区)中所设副样方(样圆)数。

2)量算植物群落或生境(调查区)面积S(hm2),对野外勾绘修正的目的物种所处植物群落或生境的分布范围(调查区),输入计算机用GIS软件进行面积求算;或利用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材料,统计目的物种所处植物群落或生境的面积。

3)目的物种在某种植物群落或生境(调查区)中的株数X(株·hm-2):X=∑Ni/∑Si,式中:Ni为目的物种在第i个主样方(样圆)中的株数;Si为第i个主样方(样圆)的面积。

4)计算目的物种总量W:某一植物群落或生境(调查区)中目的物种总量的求算公式为:W=F·X·S,式中:W为目的物种在某种植物群落或生境(调查区)中的株数;F为目的物种在该植物群落或生境(调查区)中的出现度;X为目的物种在该植物群落或生境(调查区)中的密度(株·hm-2);S为目的物种在该植物群落或生境(调查区)中的分布总面积。

2 第二次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现状

2.1 资源现状

在全国313种调查物种当中,云南省记录分布有135种中调查到120种,占全国应调查种数的38.34%;云南根据植物物种的濒危和野生植物极小种群的保护工程实施的现状[3],增加调查目的物种17种,实际调查到14种。云南省第二次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应调查152个目的物种,实际调查到134个目的物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植物33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71种,极小种群和一般保护植物30种。总体而言,云南省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种类较丰富;分布面积累计达159068.71 hm2,总株数达147256930株,但大部分种类的种群数量十分稀少,部分物种仍处于极度濒危的状态。

2.2 在保护区内外分布现状

在调查到的134个目的物种当中,有绿春苏铁(Cycastanqingii)、巧家五针松(Pinussquamata)、金平桦(Betulajinpingensis)、紫荆木(Madhucapasquieri)、茴香砂仁(Etlingerayunnanense)、长果姜(Siliquamomumtonkinense)、二回原始观音座莲(Archangiopterisbipinnata)等7个物种全部分布在自然保护区内[云南省有各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省级和市、县级自然保护区)共161个],有106个目的物种部分分布在自然保护区内,物种保护比例79.10%;有弥勒苣苔(Paraisometrummileense)、润楠(Phoebenanmu)、馨香玉兰(Magnoliaodoratissima)、云南蓝果树(Nyssayunnanensis)、蒜头果(Malaniaoleifera)、景东翅子树(Pterospermumkingtungense)、漾濞槭(Aceryangbiense)等28种植物的全部野生种群位于自然保护区以外的区域,面临着较严峻的生存威胁。

2.3 野外调查未发现的物种和分布点

调查到的134种目的物种中,金钱松(Pseudolarixamabilis)、白豆杉(Pseudotaxuschienii)、蛇根木(Rauvolfiaserpentina)、扣树(Ilexkaushue)、屏边三七(Panaxstipuleanatus)、杜仲(Eucommiaulmoides)、紫檀(Pterocarpusindicus)、地枫皮(Illiciumdifengpi)、凹叶厚朴(Magnoliaofficinalissubsp.biloba)、圆叶玉兰(Magnoliasinensis)、春剑(Cymbidiumtortisepalumvar.longibracteatum)、文山红柱兰(Cymbidiumwenshanense)、紫纹兜兰(Paphiopedilumpurpuratum)、独叶草(Kingdoniauniflora)、拟豆蔻(Paramomumpetaloideum)、长柄叉叶苏铁(Cycaslongipetiolula)、多羽苏铁(Cycasmultifrondis)、文山兜兰(Paphiopedilumwenshanense)等18种目的物种未发现野生种群。第一次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有分布点[3-4]而第二次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未发现的目的物种有39种[5-6]。

3 存在问题

3.1 保护空缺较大

调查到的134个目的物种中有45814.41 hm2位于各级自然保护区内,受保护比例为28.80%;有113254.30 hm2位于保护区外,占71.20%;有23495678株位于自然保护区内,受保护比例为15.96%;有123761252株位于自然保护区外,占84.04%。其中,有弥勒苣苔、润楠、馨香玉兰、云南蓝果树等28种植物的全部野生种群位于自然保护区以外的区域,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威胁。

3.2 生境破坏与丧失严重

云南人口多、耕地少,长期以来人们缺乏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对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以及保护在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认识不足,加之“动植物王国”资源丰富、“用之不竭”的传统观念的误导,造成保护及宣传意识普遍淡薄,一方面乱砍滥伐、掠夺式开发利用天然森林,致使天然林分布面积不断缩小,云南省现有天然林(原始林)面积2245197.90 hm2,仅占云南省总土地面积的5.70%;另一方面又乱垦滥种,任意扩大农业用地和人工林,严重干扰和破坏了目的物种赖以生存的森林生态系统,造成森林植物群落结构和物种成分发生较大的变化。尤其在人口密集的滇南、滇东北区,除了在自然保护区中尚有一定面积的“孤岛”状天然林及一些村屯或多或少也保存着一些块状的“风水”林外,大都为次生灌丛所代替。另外,区域经济林树种的规模化种植,严重破坏了原始天然林,如西双版纳橡胶林的种植。由于原生森林植被的消失,及紧随其后的过度放牧,人工林、经济果树林和农用地的扩展,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也随之失去了适宜生存的环境而消失或生长不良,从而导致其资源急剧减少,物种走向濒危的速度加快。

3.3 种群年龄结构不完整与种群滞育现象突出

多数乔木型的物种,其种群数量不多,年龄或龄级结构都很不完整,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不稳定状态,如伯乐树(Bretschneiderasinensis)、红豆杉(Taxuschinensis)、南方红豆杉(Taxuschinensisvar.mairei)、连香树、云南穗花杉等树种,在现阶段的群落中,只占有主林层(树高8 m以上)而无更替层(树高1 m至主林层下限)或缺少更新层(树高1 m以下)的植株。很多野生植物物种通常是幼树较多,或成年植株占的比重很小,尤其是缺少结果母树,因而种群年龄结构也不完整,在群落中处于从属地位;由于这些物种的种群规模不大,植株幼小,竞争力不强,在剧烈的种间或种内竞争中,它们所需的光照、水分、养分得不到满足而生活力渐渐减退,生长衰弱,往往被排斥、挤压在乔木下层或灌木层中,始终无法进入主林层实现自我延续与稳定发展。

3.4 部分目的物种自身生物学特性脆弱

由于受自身生物学特征的限制,有些物种即使无人破坏,其种群也会出现个体数量不多的局面。如东京龙脑香、伯乐树的种子寿命很短,数天之后发芽率便开始下降,因而野外幼苗、幼树极少;红豆杉、白豆杉、南方红豆杉、喜马拉雅红豆杉(Taxuswallichiana)等种子也有休眠特性,且休眠期很长,需要湿润沙藏1 a后才能萌发生长,故它们的自然繁殖困难;其它的物种,如木兰科的华盖木(Manglietiastrumsinicum)、云南拟单性木兰(Parakmeriayunnanensis)为雌雄异株植物,一般情况下,雌株的雌花早熟,雄株的雄花迟熟,在植株零星分散情况下,自然授粉授精困难,自然繁殖受到障碍。

3.5 采集利用缺乏有效监管手段

调查结果表明,许多经济价值较高的重点保护植物资源,正面临着盗砍滥挖,资源面临消亡甚至绝灭的威胁,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药用价值较高的屏边三七、姜状三七(Panaxzingiberensis)、厚朴(Magnoliaofficinalis)、凹叶厚朴、金铁锁(Psammosilenetunicoides)、五裂黄连、云南黄连(Coptisteeta)、独叶草、川黄檗等,观赏价值较高的苏铁类和兰科植物,具有香料价值的云南沉香,这些物种由于不断遭到过度采挖,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导致幸存的幼小个体因处于非适宜环境中而无法继续生存繁衍,种群呈现出严重退化现象。

3.6 科研经费投入不足与科学研究滞后

根据云南省第二次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结果,云南境内至今尚未找到、很可能己经消亡了的植物物种共有18种;种群数量不足100株的濒于灭绝的目的物种46种。导致这些物种灭绝和濒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自然原因(自身生物学特性的限制和生态因素影响等),也有人为因素(保护与管理不善),且各地区情况不完全相同,物种间的差异也很大,因此,如何保护与管理是野生生物保护部门急待解决的问题。由于科研经费不足,物种的就地保护研究、近地保护、迁地保护依然停留在起步阶段或仅对部分物种开展基础性的研究。

4 保护对策

4.1 加大力度新建自然保护区或建设保护小区

云南境内有28种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分布在自然保护区以外,即使调查目的物种在保护区有分布,但是在保护区外分布的数量居多。因此,为了使保护区外分布的野生种群得到切实保护,应新建保护区或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保护小区,设立保护标志,实行就地保护,如在滇西北保护区有空缺的生物多样性丰富区域,建立碧罗雪山自然保护区。根据调查结果,完全不在保护区分布的20个物种都选择分布集中区域建设若干个保护小区。对这些保护小区和保护点的植物管理,可以不设立机构和专职人员,而是采取分散管理方式,作为集中保护的补充。

4.2 遏制乱砍滥伐天然林的现象

自然森林生态系统不仅是一个地区的生态环境的重要支柱,也是物种生存繁衍依赖的环境,物种的濒危乃至消失的主要原因是山地天然林的破坏。因此,要想保护、恢复与发展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种群,必须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杜绝一切破坏天然林的行为,使其中的野生物种得以休养生息;除了要对各类自然保护区的天然林加强保护外,还必须花大力气去保护自然保护区以外零星分布于沟谷及其它地段的次生阔叶林,逐步提高天然林在森林中的比重。

4.3 加强目的物种的生境保护与恢复

在自然状态下,一些目的物种由于受到外部环境压力影响,表现出生长不良,天然更新困难,生存繁衍明显受阻,种群衰退等现象。因此,对这部分的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必须积极地去恢复和重建适宜生境,包括改良和恢复生长环境,使其得以生存并有所恢复与发展。比如望天树、东京龙脑香等喜光性的物种,其幼树幼苗需要一定的光照条件才能生长,必须人为改善林内的光照条件,增加群落的透光度,使目的物种的幼树幼苗能在群落中较好地生长,这将有益于扩大其种群的数量、发展后继种群。

4.4 积极开展野生植物物种保护基础研究

近年来,云南在珍稀濒危植物的就地保护、近地保护和迁地保护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但由于经费有限,保护研究仅限于一部分极小种群物种,无法对云南省全部的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尤其是保护区外的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所以,当前云南省乃至国家层面应在植物保护机制研究方面予以高度重视、给予足够的经费开展相关研究。

4.5 强化野生植物资源管理和宣传工作

加强资源可持续性利用的教育和宣传,杜绝对植物资源的乱采滥挖和灭绝性利用。很多研究表明[9],人类活动是导致物种多样性丧失的最主要原因。因此,只有全民甚至全人类社会共同担负起保护植物资源的历史责任和义务,才能实现植物资源的有效保护。

4.6 建立野生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体系

积极开展现有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的集约栽培、综合利用和可持续经营模式的研究,为建立科学的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可持续经营体系,实现单纯依赖野生植物资源向人工培育植物资源的转变,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和配套技术。通过试验示范,营建人工生态经济林和开展农林混作,引导村民从单纯利用野生森林植物资源向人工定向培育森林资源转变,真正实现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的有效保护和持续利用。

4.7 建立野生植物资源监测网络

建立以就地保护为主、近地保护和迁地保护为辅的科学研究体系,并建立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监测网络,定期监测云南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及其生境的动态变化,及时预测目的物种生存的不利因素,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5 小结

云南省作为我国植物多样性资源最丰富的省份,占全国总种数的50.20%[1],在全国第二次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名录中有135种,占总种数(313种)43.13%,突显了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所占比例较高。因此,云南省摸清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本底数量、分布现状及生境状况,系统总结保护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有针对性地提出保护管理对策并施行,是当前云南建设生态文明试验示范区和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提出的“两王国一花园”(动、植物王国和世界花园)重要举措。为切实有效的保护野生植物资源,定期进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和监测,利用调查成果和监测的种群数量动态针对性制定目的物种的保护对策,对极小种群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物种要以“就地保护为主、近地保护为辅”[3-8]的保护模式,并结合迁地保护措施作为抢救性保护策略。

猜你喜欢
野生植物重点保护生境
黄河三角洲东方白鹳春季迁徙期生境适宜性历史演变1)
盐分对不同生境海三棱藨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调整后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正式公布
罗坑鳄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调整后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正式公布
枣树适应干旱生境研究进展
重点保护
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法律法规
金秀瑶族长鼓舞传承的文化生境
漫画与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