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地区9个平菇菌株栽培比较试验*

2021-08-11 06:15霍文严张黎光李峻志
中国食用菌 2021年6期
关键词:出菇平菇转化率

刘 愚,霍文严,祁 鹏,张黎光,戴 璐,乔 婷,李峻志**

(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陕西 西安 710000)

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别称侧耳、糙皮侧耳、蚝菇、黑牡丹菇,隶属于真菌门(Mycobionta)担子菌纲 (Basidiomycota) 伞菌目 (Agaricales) 侧耳科 (Pleurotaceae) 侧耳属 (Pleurotus)[1]。除香菇(Lentinus edodes)、木耳 (Auricularia auricula) 外,平菇是秦岭地区人工栽培最广泛的一个食用菌品种。目前,秦岭地区的平菇品种多为农户自发引进,品名混杂。近年来常有农户因引种失误而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的情况发生。因此,通过对引进的9个平菇菌株在秦岭地区进行栽培比较试验,筛选出了2个适合当地栽培的品种,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品种及来源

供试品种编号及来源见表1。

表1 供试品种及来源Tab.1 Varieties and sources of the samples

1.2 试验用培养基、菌种及制作方法

一级种(试管种)培养基为PDA培养基,其配方为:土豆200 g、葡萄糖20 g、琼脂18 g,水1 000 mL。培养基灭菌后无菌条件下接原种,长满后即得一级种。

二级种培养基的配方为:玉米粒99%、石膏1%。二级种制作方法为:将完整无霉变的玉米粒进行清洗,去掉杂物后沸水煮30 min至熟而不烂。将玉米粒平铺,稍晾表面水分至玉米粒不粘后,加入1%的石膏,拌匀[2]。将培养基装瓶、封口后,121℃灭菌1.5 h。无菌条件下冷却至室温后接一级种,并置于恒温避光条件下进行培养,待菌丝长满培养瓶后即得二级种。

三级种培养基的配方为:棉籽壳78%、麸皮20%、石膏1%、硫酸钙1%。三级种制作方法为:将棉籽壳充分预湿30 min后,加入麸皮20%、石膏1%、硫酸钙1%,搅拌均匀后,调节水分含量至58%。装袋后,121℃灭菌1.5 h。无菌条件下冷却至室温后接二级种,并置于恒温避光条件下进行培养,待菌丝长满菌袋后即得三级种。

出菇袋培养基配方为:杂木屑78%、麸皮22%、石膏1%、硫酸钙1%。出菇袋制作方法为:将杂木屑预湿30 min后,加入麸皮22%、石膏1%、硫酸钙1%,搅拌均匀后,调节水分含量至58%。装袋后,121℃灭菌1.5 h。无菌条件下冷却至室温后接三级种,并置于恒温避光条件下进行培养,待菌丝长满菌袋后即得出菇袋。

1.3 栽培比较试验

将试验组 (SW01~SW09) 和对照组 (CK1、CK2)出菇袋置于同一个出菇棚(保证出菇环境一致)内进行栽培比较试验。试验过程中,需按照对各菌株的菌丝生长状况、产量及农艺性状进行观测、记录。

1.3.1 菌丝生长状况观测

每个品种每次均随机抽取10袋,当菌丝吃料定植后,观测菌丝长满菌袋的时间,以及最后各菌株满袋时间的平均值,培养基长度除以菌株满菌天数的平均数即为每个品种的菌丝日均生长速度。观测菌丝的形状、颜色,并进行记录。菌丝平均生长速度(,cm·d-1)计算公式为:

式中:S为菌袋培养基长度(cm);Di为菌丝满袋天数的平均值(d)。

通过对菌株菌丝生长速度的记录,计算各菌株菌丝的平均生长速度,进行单因素差异性分析,作为评判结果的重要依据[3]。

1.3.2 产量观测

分别测定每个品种前三潮菇的产量,合计为总产量,总产量除以每个品种所使用干料总重量即为生物转化率。生物转化率(P,%)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m为单袋鲜菇产量(g);m0为单袋培养料干重 (g)。

通过产量记录,计算生物转化率,进行单因素差异性分析[4],作为评判结果的重要依据。

1.3.3 子实体农艺性状观测

当子实体长至七分、八分成熟时,观察记录菇形、菇色、生长形态等农艺性状。

2 结果与分析

2.1 试验菌株菌丝生长状况

各菌株菌丝生长状况见表2。

表2 菌丝生长状况Tab.2 Mycelia growth status

由表2可知,SW01、SW02、SW06菌株的菌丝生长周期短、生长速度快,菌丝雪白[3],前端整齐,菌丝生长状况优于对照组。SW03、SW05菌株的菌丝生长周期、性状与对照组菌株相比基本一致。SW04、SW07、SW08、SW09菌株的菌丝生长周期长、生长速度缓慢。另外,SW07、SW08、SW09菌株的菌丝颜色为灰白色,较纤弱,与对照组的菌丝性状相差较大。各菌株平均生长速度的差异性分析见表3。

表3 不同菌株平均生长速度的差异性分析Tab.3 Difference analysis of average growth rate of different strains

由表3可见,菌株SW01、SW06与其他各菌株,菌株SW02与菌株SW03、SW05、CK1、CK2、SW04、SW07、SW08、SW09,菌株 SW03、SW05、CK1、CK2 与菌株 SW04、SW07、SW08、SW09,菌株SW04、SW07与菌株SW08、SW09相比菌丝平均生长速度差异显著;菌株SW01与SW06菌株,菌株SW03与菌株SW05、CK1、CK2,菌株SW04与菌株SW07,菌株SW08与菌株SW09相比菌丝平均生长速度差异不显著。

2.2 产量及农艺性状比较

出菇后,不同菌株产量和农艺性状详见表4、图1。

图1 出菇情况Fig.1 Fruiting situation

表4 试验菌株的产量及农艺性状比较Tab.4 Comparison of yield and agronomic traits of experimental strains

由表4可知,菌株SW06、SW02的平均产量和生物转化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菌株SW01、SW03的平均产量和生物转化率与对照组相比基本持平。菌株SW04、SW05、SW07、SW08、SW09的平均产量和生物转化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另外,菌株SW03和菌株SW05的出菇间歇期较长;菌株SW04的出菇期较长,且与对照组相比菇形差异较大,不符合市场对于平菇菇形的要求[5]。不同菌株生物转化率的差异性分析见表5。

表5 不同菌株生物转化率的差异性分析Tab.5 Difference analysis on average growth rate of different strains

由表5可知,菌株SW06、SW02、SW01、SW03、CK1、CK2、SW05、SW07、SW09之间的生物转化率差异性达极显著水平,菌株SW08、SW04之间生物转化率差异显著。

3 结论

综上,通过各菌株菌丝的生长周期、生长速度、生长状态、生物转化率、出菇周期的对比,主要采用了单因素差异分析对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和菌株的生物转化率进行了分析,得到试验菌株SW06、SW02的菌丝活力旺盛,出菇产量高,出菇周期适中,菇形较好,市场接受度高,符合秦岭地区的消费要求[6],其表现优于对照组,可在秦岭地区进行推广栽培。菌株SW01、SW03的出菇表现与对照组相比基本一致,可作为秦岭地区平菇栽培的替代性种源。菌株SW04、SW05、SW07、SW08、SW09的平均产量和生物转化率较低,且部分菌株在菇形、出菇期等指标上表现较差,因此,以上5个品种不适宜在秦岭地区进行推广栽培。

猜你喜欢
出菇平菇转化率
临清市平菇绿色高产栽培技术
杏鲍菇出菇实践操作技术浅析
平菇种植记
香菇松木屑“暴发式”出菇栽培技术
香菇新品种秋香607
透视化学平衡中的转化率
化学平衡中转化率的问题
影响转化率的因素
江苏:平菇价格上涨明显
化学平衡移动对反应物转化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