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野生丝盖冬菇菌株的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2021-08-11 06:15军,徐刚,刘萍,刘
中国食用菌 2021年6期
关键词:变种出菇冬菇

耿 军,徐 刚,刘 萍,刘 晓

(淄博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山东 淄博 255033)

丝盖冬菇(Flammulina velutipes) 属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 伞菌目 (Agaricaies) 口蘑科 (Trichofonataceae) 冬菇属 (Flammulina)[1-3]。2018 年 2月6日在对淄博市鲁山野生食用菌资源调查时,从君迁子树(Diospyros lotus L.)近地枯木上首次采集到野生子实体,组织分离法获得纯菌丝,并在实验室内人工栽培获得子实体。

1 子实体形态特征

采集的野生子实体经组织分离,在实验室内人工栽培,获得子实体,经中国农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采用rDNA-ITS区序列分析法鉴定为丝盖冬菇变种(Flammulina velutipes var.filiformis),其野生形态特征见图1。

图1 丝盖冬菇变种野生子实体Fig.1 Fruiting body of wild Flammulina velutipes var.filiformis

由图1所示,丝盖冬菇变种(Flammulina velutipes var.filiformis)野生子实体棕色至黄棕色,丛生,菌盖直径3.0 cm~6.0 cm,菌柄粗短,菌盖表面粘液丰富。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野生子实体

子实体于2018年2月6日采自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池上镇鲁山山脉,海拔355 m,君迁子树根部枯木上,从覆雪层长出。

2.1.2 培养基

PDA培养基:马铃薯200 g、葡萄糖20 g、琼脂20 g,水1 000 mL。用于组织分离和母种制备[5]。

原种、栽培种培养料:棉籽皮78%、麸皮20%、蔗糖1%、石灰1%,料水比1.0∶1.3。原种采用750 mL塑料瓶,栽培种采用17 cm×30 cm聚丙烯菌种袋。培养料经灭菌、接种后,于25℃恒温箱内培养[5]。

2.2 分离纯化

采用组织分离法得到野生子实体的PDA纯培养物。

2.3 鉴定

菌落和显微特征:基于野生子实体宏观和显微形态特征观察,对该菌株进行形态学初步鉴定。野生子实体采集后,表面消毒,取菌柄与菌盖交界处的菌肉组织,接种于PDA培养基上,25℃培养,获得纯菌丝(编号ZJ-16)。观察野外采集子实体的形态特征,记录菌盖大小、颜色、形状、质地,菌褶着生方式,菌柄着生方式等。将菌种接种于PDA培养基平板上,25℃培养,观察菌落形态、菌丝颜色,显微镜下观察菌丝和锁状联合情况,进行形态学鉴定。

rDNA-ITS区序列分析:将菌种接种于PDA培养基平板上,25℃培养,刮取菌丝体,利用CTAB法提取基因组DNA,送中国农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采用rDNA-ITS区序列分析法测序。

2.4 生物学特性测定

2.4.1 菌丝最适生长温度测定

用打孔器在菌落边缘取相同菌龄、直径5 mm的菌丝饼,接种于PDA平板培养基上,分别于10℃、12℃、14℃、16℃、18℃、20℃、22℃、24℃、26℃、28℃、30℃、32℃、34℃温度下培养,5 d后测量菌落直径,计算菌丝生长速度(mm·d-1)。每处理重复5次。菌丝生长速度(V,mm·d-1)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S1为菌落直径(mm);S2为接种块直径(mm);D为菌丝生长天数(d)。

2.4.2 菌丝生长最适pH测定

用打孔器在菌落边缘取相同菌龄、直径5 mm的菌丝饼,接种于pH分别为4、5、6、7、8、9、10、11、12的PDA平板培养基上,25℃条件下培养5 d,测量菌落直径。每处理重复5次。

2.4.3 出菇最适温度测定

使用17 cm×30 cm菌种袋制作栽培种(装干料400 g),菌丝长满后,搔菌处理,菌丝在25℃条件下继续培养5 d,使菌丝恢复,置于-8.0℃、-5.0℃、-2.0℃ 、 0℃ 、 5.0℃ 、 10.0℃ 、 15.0℃ 、 20.0℃ 、22.5℃、25.0℃、28.0℃人工气候箱内,湿度85%~95%,每天光照6 h,光照强度300 lx。每处理50袋,每处理重复3次。观察出菇情况,按以下公式计算生物转化率(R,%):

式中:Y为产量(kg);W为培养料干重(kg)。

3 结果与分析

3.1 鉴定结果

野生子实体菌丝及担孢子显微特征见图2。野生子实体由菌盖、菌褶、菌柄组成,菌盖半球形,直径3.0 cm~6.0 cm,棕色至黄棕色,表面有较多粘液,光滑无毛,边缘内卷,菌肉白色至浅黄色,菌褶浅棕色。菌柄近圆形,中生,长1.8 cm~6.5 cm,圆柱状,直径0.6 cm~1.5 cm,实心,浅棕色。菌肉细腻,味道鲜美,无纤维丝,优于目前人工栽培的其他冬菇品种。

图2 菌丝及担孢子显微特征Fig.2 Microscopic characteristics of mycelium and basidiomycetes

由图2可知,在PDA培养基上25℃培养7 d,菌丝呈白色。子实体显微观察发现,其担子果丛生,担孢子椭圆形,表面光滑,担子近棍棒状,透明;侧生囊状体烧瓶形至一侧膨出。其ITS序列系统发育树见图3。

图3 基于rDNA-ITS基因片段的系统发育图Fig.3 Phylogenetic diagram based on rDNA-ITS gene fragments

由图3所示,菌株ZJ-16所测得的rDNA-ITS基因片与已发表的冬菇属(Flammulina)相近种的序列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ZJ-16与Flammulina velutipes var.filiformis的模式菌株HKAS3890稳定聚在一起,因此鉴定该菌株为丝盖冬菇变种(Flammulina velutipes var.filiformis)。

3.2 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

3.2.1 菌丝生长温度测定结果

菌丝在不同温度下的生长情况见表1。

由表1试验结果表明,丝盖冬菇变种菌丝在16℃~30℃均可生长,生长最适温度24℃~26℃,该温度下其菌丝日平均生长速度为7.9 cm~8.3 cm,菌丝洁白,粗壮,长势良好。

表1 菌丝在不同温度下生长情况Tab.1 Growth of mycelium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3.2.2 菌丝生长pH测定结果

冬菇变种菌丝在不同pH下的生长情况见表2。

由表2可知,丝盖冬菇变种菌丝在pH为4~12均能生长,在pH为6~7的环境下菌丝生长较快,当pH超过10时,菌丝生长迅速下降,其适宜pH为6~7,在此范围内菌丝生长速度快,菌丝浓密,长势旺。

表2 菌丝在不同pH下生长情况Tab.2 Growth conditions of mycelium at different pH

3.2.3 出菇最适温度测定结果

冬菇变种不同温度下的出菇情况见表3。

表3 不同温度下出菇情况Tab.3 Fruiting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由表3试验结果表明,丝盖冬菇变种在-2℃~20℃条件下均可出菇,其中10℃~15℃出菇良好,子实体生长旺盛,品质优,从现蕾到采收约15 d~20 d。

3.2.4 栽培子实体形态

冬菇变种栽培子实体形态见图4。

由图4可知,人工栽培子实体开始呈黄棕色,后呈黄褐色,柄长10 cm~18 cm,菌盖直径1.5 mm~3.0 mm,子实体簇生,表面光滑,有粘液,底部易变褐色。培养过程中,菌盖不易开伞。与野生子实体相比,人工驯化子实体的颜色稍浅,菌盖直径变小,菌柄长度增加。

图4 丝盖冬菇变种栽培子实体Fig.4 Cultivated fruiting body of Flammulina velutipes var.filiformis

4 讨论

我国冬菇属食用菌资源丰富,驯化菌株分为黄色和白色2个品系[4]。目前我国工厂化金针菇栽培品种主要是白色品系。近几年,黄色金针菇已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销售价格高于白色金针菇[6]。在淄博市鲁山食用菌资源考察中采集到的野生丝盖冬菇变种属于黄色金针菇品系,其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4℃~26℃,最适pH为6~7,在此范围内菌丝生长速度快,菌丝浓密,长势旺;出菇温度-2℃~20℃,最适温度10℃~15℃。在适宜环境条件下,使用78%棉籽壳、20%麸皮、1%石灰、1%蔗糖、130%水的配方进行人工栽培,生物转化率为82.5%~85.3%。该菌株具有出菇早、适应温度广、菇质脆嫩、爽滑可口等优良性状,菌株遗传性质稳定,子实体农艺性状优良,具有重要的开发利用价值。

猜你喜欢
变种出菇冬菇
避免污名化!世卫组织改用希腊字母命名变异新冠病毒
杏鲍菇出菇实践操作技术浅析
变种队的复仇之路
香菇松木屑“暴发式”出菇栽培技术
鸭梨冬菇汤治燥咳干咳
冬菇排骨,气血双补
香菇新品种秋香607
奇妙变种人
大地的耳朵
适宜的保水剂浓度可提高食用菌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