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手机带入校园。确有需求的,须经家长同意并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交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学校要将手机管理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制定具体办法,明确统一保管的场所、方式、责任人,并提供必要保管装置。
另外,教育部办公厅部署在今年3月开展春季学期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活动,要求切实加强手机管理,各地区和学校确保中小学生手机有限带入校园、禁止带入课堂。家长要加强对孩子使用手机的督促管理,引导孩子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
1.青少年近视率不断攀升。随着手机等智能设备的普及,青少年在屏幕前的时间不断增加,导致患近视的比例持续上升。人们平均每天使用手机2个小时,视力就会受到损害。并且,由于人们在使用手机时,眼睛距屏幕的平均距离在30厘米左右,远低于看报纸及看书的平均距离40厘米,因此这也给眼睛带来了巨大伤害。
2.青少年心理健康受到影响。网络内容纷繁复杂、良莠不齐。网络在带给青少年快捷、便利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容易使青少年沉迷,其中的网络暴力更是会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伤害。长期沉迷网络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及人际交往,使其加重焦虑,甚至产生社交恐惧。
1.專注学习,深度阅读。对于自我控制能力尚弱的学生而言,使用手机会分散其注意力,不利于专注学习。同时,“碎片化阅读”还会使人形成惰性依赖。同学们要多读书、多看报,多从书籍中汲取知识。让我们的生活中少一些“快餐式”阅读,多一些深度阅读。
2.倡导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同学们要学习网络安全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倡导安全、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要了解迷恋网络和电子游戏等不良行为的危害,抵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自律意识,认清使用手机的利弊,解决思想症结,明确学校禁止手机的意义。
3.“锁”住手机,关心身边真实生活。使用智能手机,会导致户外活动和与他人面对面沟通的机会减少,对身心健康带来不利影响。同学们要放下手机,把更多时间花在与老师、同学的交流中,融入身边的好友圈子,更要关心自己身边的真实生活,享受课堂和户外的美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