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问博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一文,作者以时间为序,记叙了自己随电影摄制组游览各拉丹冬的艰苦经历。在叙述过程中,采用移步换景法,展示了各拉丹冬神奇的景色。
移步换景是游记散文常用的一种写法,指不固定视点(即立足点和观察点),按照地点的转移和一定的视角,描述所看到的不同的景物。移步换景法如果用不好,文章就会有一种支离破碎的感觉。那么应该如何运用移步换景法呢?
1.游踪一以贯之,来去分明
游踪的主人公多是作者本人,所以文章一般采用第一人称叙述,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也不容易迷惑。如《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中,开头两句就概括了作者的行踪:各拉丹冬雪山脚下(冰河)——(冰山)冰塔林。
2.视点交代清楚,观察细致
当作者把游踪交代清楚后,文章的线索就非常鲜明了。这里我们把立足点和观察点统称为视点,由于立足点不同,观景角度也就不同。《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一文中,视点在山脚下时,观景角度为远观和四顾;视点在冰塔林时,观景角度是近看和细观(半卧细观)。随着视点的变化,作者笔下的景物也在不断变化着,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在营地远眺各拉丹冬雪山,看到它的高峻、雄壮、變幻莫测;在砾石堆上四顾,看到冰河的辽阔和整个冰雪天地的浩茫;靠近冰山,发现它的难以名状;进入冰塔林,身处冰窟,细看千姿百态的冰体和冰山上的裂纹、皱褶……正是因为不同的视点,才能观察到各拉丹冬各种角度的原始风景,才能多角度地展现各拉丹东雄伟、圣洁、瑰奇的境界。
3.景物精心剪裁,形神兼备
写游记最怕景物没有特点,让读者读后觉得此处景和彼处景没有什么不同;写景时,也怕语言过于朴实,平淡的语言会让文章的可读性大打折扣,所以写游记,需要在语言上多下工夫。《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一文对景物特点的把握就非常准确。如作者细观冰体和冰山的裂纹、皱褶后的描绘:有着“静穆的晶莹和洁白”,有如“琼瑶仙境”,在阳光下“熠熠烁烁,光彩夺目”,就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语言也非常生动,如“蠕动在巨大的冰谷里”中的“蠕动”一词,就形象地表现出人们在巨大冰谷中行走时的情态。
4.情景融为一体,收束升华
几乎所有的写景文最终都要落脚到情上,或用卒章显志的方式,在结尾抒发作者的情感;或把作者的情感渗透于字里行间。《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是一篇有灵魂的游记,它的灵魂高洁而深邃。这不仅源于作者用一支笔绘出了各拉丹冬的瑰丽、雄伟、神秘、圣洁,更源于作者把自己的生命与各拉丹冬的生命都投射在了文章里,二者平等,相互尊敬,从而让读者在字里行间读到了诸多哲思,有对天地自然的敬畏,也有对人生苦难的感激。
学以致用
请以“我画我的家乡”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1)运用移步换景法行文;(2)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