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咏蓓
本·格林在著作《足够智慧的城市》中列举了大量被粉饰成价值中立和众望所归的城市问题解决方案。
纽约市在2016年用数字信息亭取代了数以千计的付费电话亭,创建了世界上最大、最快的免费公共无线网络,该项目没有花费纽约市政府一分钱。它由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的智慧城市子公司人行道实验室拥有和运营。因此,数字信息亭的最终资金来源就不足为奇了:人行道实验室收集每一位使用服务的用户的数据,向用户发送针对性的广告。每个人都渴望更好的公共服务,但是如果提供这些服务需要在整个城市建立公司监控点,我们准备创建什么样的城市呢?
上述故事最终指向一种即将来临的新型城市,即由新技术所创造的“智慧城市”。随着大数据、5G、AI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产业和应用场景变得更加聪明、智能,似乎技术可以缓解长期困扰城市的种种问题。
在这股关于智慧城市的追捧热潮中,本·格林保持了一位研究者應有的冷静。他在《足够智慧的城市》一书中既阐述了新技术给城市带来的不可思议的前景,同时也指明了实施新技术的复杂性及其引发的问题,探讨了将技术解决方案应用于以人为中心的城市治理时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驳斥了一些智慧城市概念背后隐藏的技术中心论思维。
有别于只接受技术解决方案,本·格林提出了“足够智慧”或者说智慧有度的理念。技术只有在与其他形式的创新结合使用时,才能产生最为深远的影响。融合技术与非技术的方法以促进建设民主平等的城市是所有人的最大愿望。
在“足够智慧”的城市中,技术是一种满足城市居民需求的有力工具,与其他形式的创新和社会变革互相配合,基于人和制度的复杂性,从整体上设计如何更好地满足人的需求。《足够智慧的城市》将带领我们展开穿越市政大厅、科技公司、警察部门和城市社区的旅程,读到一些关于恰当智慧的城市的励志故事。我们可以创造宜居之城,通过流动技术缓解不平等、改善公共卫生与健康。我们可以创建民主之城,利用通信技术促进形成新的参与过程、赋权于大众。我们可以创建正义之城,让机器学习算法帮助社区对弱势居民施以援手。我们可以创建责任之城,定义新技术的设计原则为尊重隐私、促进民主。我们可以创建创新之城,数据科学与非技术性改革相辅相成、共同改善市政运营和社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