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杰
【摘 要】习作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小学中高年级是奠定学生习作基础的关键时期。因此,在习作指导的过程中,教师要从多角度入手,多维度地创设习作指导情境,全面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本文从当前习作课堂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了几点小学生习作教学的指导策略,力求突破小学生习作困境,全面提升学生习作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指导;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17-0145-02
【Abstract】Composition is a manifestation of students' comprehensive Chinese ability, and the middle and upper grades of primary school are the key period to lay the foundation of students' composition. Therefore, in the process of assignment guidance, teachers should start from multiple angles, create assignment guidance situations in multiple dimensions, and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students' assignment ability. Starting from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assignment class, 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several guiding strategies for the teaching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assignments, and strives to break through the plight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assignments and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ir level of assignments.
【Keywords】Primary school Chinese; Assignment guidance; Teaching strategy
一、明确问题,推动新型习作课堂构建
首先,习作指导思路混乱。以往语文习作教学似乎缺少一些明确的指导思路,特别是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的习作指导目标总是停留在如何提升学生的习作成绩上,并没有关注学生习作提升过程中的收获,比如技能的提升、素材的积累等。因此,过于关注结果,反而导致了习作指导效果不明显。
其次,习作指导方法单一。在以往的语文习作课堂指导过程中,教师往往采用单纯讲解的方式,试图通过讲解的过程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习作技能,忽略了課堂习作相关活动的安排。再者,教师单纯地关注学生习作,忽略了积累的过程,只看到了结果不尽如人意,并没有关注到阅读积累较少才是造成此后果的直接原因。因此,习作指导方法单一成为当前最为关键的问题。
最后,习作活动欠缺。日常教学思路、方法、内容等都是决定习作教学质量的关键内容,但是决定学生习作作品质量的另一个关键因素还包含了习作活动的组织。但是当前习作课堂内外活动的组织活频率较低,尤其是课外习作活动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学生课堂所学的知识没有实际应用的机会,影响了学生习作综合质量的提升与发展。因此,从上述几方面分析,当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指导存在着一些明显的问题。如何改善这些问题,有效提升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当前的习作水平,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最关键的任务之一。
二、拓展方法,提高习作指导教学效果
(一)拓展思路,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思路的拓展是小学生语文阅读兴趣激发的基础,从传统的单向知识传输到多向知识交流与探究,习作思路的拓展能够给学生更多习作方面的引领,能够让学生更积极地投入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尤其是中高年级的学生,其习作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看图写话那么简单,而是逐渐融入更多的真情实感在文章当中。但是如果兴趣缺失,那么学生的习作质量就很难获得显著提升。在习作指导思路拓展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拓展自己对于习作指导的认知。比如在习作观察日记的指导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熟悉的情景入手,通过“翻转课堂”引导学生用多样化的方法展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观察事物的收获。比如用口语表达、视频记录等方式,让学生在不同的表现形式中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然后再逐渐引导学生将自己的观察所得通过观察日记的形式表达出来。如此,通过教师指导思路的拓展,学生能够意识到习作并不是单纯地将话语罗列在一起,而是要融入更多的思想与情感在内,从而借助多样化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
(二)拓展方法,增加学生习作机会
思路的拓展是基础,那么方法的拓展就是关键。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这一阶段的习作指导要注重学生习作习惯的培养,以及学生真实情感的融入,如此学生才能够写出“真”作文。比如,在对某一事物描写的过程中,结合四五年级学生当前的习作能力,教师一改往日先讲后练的习作模式,采用先练后讲的翻转课堂模式,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形式,首先对学生的能力进行考察,然后因材施教,开展更有针对性的习作指导活动。例如,以“公园一角”为主题的习作活动,教师只给出学生一个题目范围,然后具体的题目、描写的对象、描写的方法,由学生自己确定,看看哪个同学的描写得最具特色。宽泛的习作范围下,学生选择的对象更多,能够发挥自己能力的空间更大,因此教师能够更真切地了解到目前学生的习作能力。
以部分学生描写的《玫瑰园》为例,一部分学生写道:“公园的一角有一大片玫瑰,它们竞相开放着,远远望去一片翠绿中点缀着点点红,漂亮极了……”“玫瑰花非常漂亮,一些花朵上还有蜜蜂过来采蜜,甜甜的真好喝。”学生的描写可谓各种各样。但是不难发现,一部分学生想到哪写到哪,缺少一个明确的观察和表述的顺序,因此导致整篇文章看起来脉络不是非常清晰,影响了整篇文章的情感抒发效果。基于上述问题,教师开展指导工作就变得更有针对性:教师:同学们对于玫瑰园的描写还是非常有特点的,那么我们在描写的过程中,应该如何更好地描绘出我们所观察到的景色呢?你们认为有哪些表述的顺序呢?(此时教师借助大屏幕展现出一幅幅美丽的玫瑰园图片,由远图、有近图、由整体、有部分……)
学生一:老师,可以由远及近的描写……
学生二:老师,可以由整体到局部的描写……
学生三:……
教师通过图片的引导,让学生意识到了描写任何事物都要有一定的顺序,切忌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想到哪写到哪。那么,我们的玫瑰园描写可以这样,“玫瑰园的远处,一眼望不到边际(表明:玫瑰园很大)/是层峦叠嶂的群山(表明:玫瑰园的地理位置)眼前的玫瑰争奇斗艳,有的蓓蕾初生,有的含苞待放,有的怒放争艳(表明:玫瑰的各种形态)”。还可以这样“玫瑰园整体如花海,单株玫瑰在风中摇曳……”按照一定的顺序去描写,让人一看、一听,就仿佛置身于一片玫瑰花海之中。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师以学定教、先学后教,让习作指导更有针对性,更能够提升学生的习作综合能力。
三、丰富活动,提升学生的习作综合能力
活动的丰富是满足学生个性化习作需求的关键。课堂习作指导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先观察后写作,而观察并不是简单地用眼睛看,而是要用心去感悟,在观察的过程中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去感受场景、感受氛围,充分调动“五感”去描述自己在观察过程中的收获,从而更真实地描写出自己的感触和情感。因此,在习作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并不是单纯地让学生进行习作练习,而要在活动中教会学生如何更好地进行观察以及情感的抒发,如此学生才能进一步做好写作前的铺垫工作,然后顺理成章地写出具有自己真实情感的文章。相比较单纯地练习习作技能,前期的铺垫工作显得更加重要,当学生对习作产生真实的情感之后,只要稍加点拨,引导学生积累多方面的习作素材,那么他们的习作水平就能够突飞猛进。
四、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指导是一项综合性的教学任务,习作涉及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方面面,也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习作指导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各方面的能动性,有目的、有计划地培養学生习作能力,提高习作综合质量。
参考文献:
[1]王蒙.让习作因体验而精彩——浅谈体验教学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J].小学生(中旬刊),2020(09).
(责任编辑 李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