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陆军,孙林成
(1.西华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河南 周口 466600;2.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肾病科,河南 南阳 473000)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以持续性、慢性进展性尿蛋白为主要特征的糖尿病微血管慢性并发症,其发生率为5%~20%,随着病情进展,可导致终末期肾衰竭发生,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为控制病情进展,改善患者肾功能,临床多采用以厄贝沙坦为代表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 Ⅱ receptor blockers,ARB)对患者实施治疗,可一定程度缓解蛋白尿症状,但无法有效抑制肾损伤,整体效果欠佳。前列腺素E1属血管活性药物,可舒张血管平滑肌、改善微循环、抑制肾小管细胞凋亡,在糖尿病血管病变中有良好治疗效果[2]。本研究分析前列腺素E1注射液联合厄贝沙坦治疗DN的效果。
1.1 一般资料选取西华第一医院129例DN患者(2018年9月至2020年8月)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研究组(n=65)和对照组(n=64)。研究组男女比例35∶30;年龄50~75岁,平均(62.82±5.73)岁;病程7~16 a,平均(11.69±2.10)a;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分别为21例、15例。对照组男女比例35∶30;年龄51~76岁,平均(63.55±5.81)岁;病程7~18 a,平均(12.04±2.18)a;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分别为20例、1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西华第一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选取标准(1)纳入标准:①存在2型糖尿病病史,符合DN临床诊断标准[3],且经肾功能检查等确诊;②认知、沟通、精神状态正常,可有效配合临床治疗与检查;③自愿签署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原发性肾疾病或其他因素引起的肾功能损伤;②合并其他严重糖尿病并发症;③合并感染性疾病;④合并恶性肿瘤;⑤合并心、肺、肝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⑥对本研究所用治疗方案存在禁忌证。
1.3 治疗方法
1.3.1常规降糖治疗 低盐低脂、优质蛋白饮食,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保持0.8~1.0 g·kg-1,以个体化治疗原则采用降糖药物和(或)胰岛素控制血糖,保持空腹血糖4.4~7.0 mmol·L-1,餐后2 h血糖4.5~10.0 mmol·L-1;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患者同时给予降压、降脂治疗。
1.3.2对照组 在 常规降糖治疗的基础上接受厄贝沙坦[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71089]治疗,口服,0.15 g·d-1。持续治疗1个月。
1.3.3研究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前列腺素E1注射液(北京泰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80023)治疗。将20 μg前列腺素E1混至100 mL注射用生理盐水,混匀后静脉滴注,每日1次。持续治疗1个月。
1.4 观察指标
1.4.1治疗效果 根据治疗后肾功能复查结果实施疗效评估。显效:各项肾功能指标明显改善或达到正常水平,与治疗前比较,24 h尿蛋白定量(24 hurinary protein,24 h UPR)降低50%以上。有效:与治疗前比较,各项肾功能指标有所改善,24 h UPR降低30%~50%。无效:未达上述标准或病情加重。总有效率包括显效、有效。
1.4.2肾功能 采集患者尿标本及空腹肘静脉血5 mL,将静脉血标本以3 500 r·min-1转速离心10 min,离心半径为8 cm,取上清液,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以尿素酶速率法测定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水平,以酶动力学法测定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水平,以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尿标本24 h UPR。
1.4.3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以免疫比浊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水平,以散射比浊法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
1.4.4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1 治疗效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总有效率较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2.2 肾功能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BUN、Scr、24 h UPR降低,研究组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比较
2.3 炎症因子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血清IL-6、TNF-α、hs-CRP水平呈降低趋势,研究组降低幅度较大(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2.4 不良反应治疗期间,研究组恶心、呕吐、头痛、注射部位红肿刺痛发生例数分别为3例、1例、1例,对照组恶心、呕吐、头痛发生例数均为1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69%(5/65)、3.13%(2/6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72,P=0.450)。
DN发病机制复杂,研究者多认为,肾小球血流动力学异常是其始动因素,此外还与糖脂代谢异常、炎性损伤等多个环节相关,因此临床治疗时应综合考虑[4]。
病理学研究表明,血管紧张素Ⅱ活性增加可升高肾小球囊内压,刺激细胞因子合成与释放,进而转化为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等,使细胞外基质合成、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促进DN病情进展[5]。而ARB可有效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增加肾小球局部血流量,促进肾小球滤过膜结构、功能改善,缓解蛋白尿症状。厄贝沙坦属于ARB,可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结合,阻断缩血管效应,扩张出球小动脉,减轻肾小球内压,控制DN病情进展[6]。前列腺素E1注射液具有多重生物活性,可促进肾动脉舒张,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肾局部血流,抑制尿蛋白排泄,保护肾功能,且具有靶向性,可刺激肾内皮细胞生成和修复,提升肾小球滤过膜生理完整性,改善肾小球高压、高灌注、高滤过状态[7]。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BUN、Scr、24 h UPR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见在厄贝沙坦联合前列腺素E1注射液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在促进患者肾功能提升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同时可保证治疗安全性。随肾血流量、肾小球滤过率的异常改变,DN患者逐渐出现微量蛋白尿,机体炎症反应随之加重,多种炎症因子水平升高,其中IL-6、TNF-α、hs-CRP是反映机体炎症程度的重要炎症因子,其水平升高可加重炎性损伤,加快患者病情进展[8]。本研究结果显示,前列腺素E1注射液联合厄贝沙坦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IL-6、TNF-α、hs-CRP水平。由此可见,联合前列腺素E1治疗可发挥显著抑制炎症因子生成作用,进而减轻肾炎症损伤,对肾发挥保护作用,控制病情进展,促进患者肾功能提升。
综上可知,厄贝沙坦联合前列腺素E1注射液治疗DN效果确切,可减轻患者肾损伤症状、提升肾功能且不增加治疗风险,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