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耕耘:中国共产党红色文化建设的经验启示

2021-08-09 02:32周永泉
老区建设 2021年12期
关键词:红色文化文化建设中国共产党

[提 要]红色文化与党史紧密联系。建党百年之际,从党史中梳理红色文化建设历程并从中获得经验启示具有重要意义。依据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建设实践和文化发展内在逻辑,可将红色文化建设分为认知与起步、过渡与调适、继承与转型及创新与繁荣四个阶段。回顾历史,总结出了中国共产党推进红色文化建设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指导,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必须加快红色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基本经验。展望未来,红色文化建设还亟须加强理论深化,拓展红色文化建设的维度;掌握科学方法,抓准红色文化建设方向;讲好中国故事,扩大红色文化的影响力,以期更好服务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关键词]红色文化;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

[作者简介]周永泉,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红色文化。(福建福州 350117)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创造、积累的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核心的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要成果。“红色”是中國共产党的底色,红色文化始终贯穿于党的历史中。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红色文化形成史、发展史和探索史,也是中国共产党用红色文化凝聚强大精神动力助推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在当前党史学习教育背景下,从百年党史中梳理中国共产党红色文化建设的历史进程,总结红色文化建设的基本经验,为新时代红色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启示。

一、中国共产党推动红色文化建设的百年历程

红色文化建设的百年历程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断创造和弘扬红色文化的历程。红色文化建设和中国共产党革命实践及政权建设紧密联系,以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实践的历程为基点,根据所处的不同时代条件、承担的历史任务以及文化发展的内在逻辑,可以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红色文化建设进程分为四个主要阶段。

(一)认知与起步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阶段,红色文化在这一时期形成并迅速发展,红色文化建设处于认知与起步阶段,经历了一个自发到自觉的历程,在主体与客体双向互动的过程中不断推进。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横空出世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事件,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成为推动红色文化发展的主体。李大钊同志举起红色旗帜宣扬革命,他在《布尔什维克的胜利》中写道:“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1]这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红色基调。随后,中国共产党在嘉兴南湖的“红船”上诞生,并萌发了以“红船精神”为核心内容的建党精神,中国红色精神谱系由此展开。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共产党先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引不断将工人运动推向高潮,工人阶级在革命运动的过程中逐渐加深了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逐渐形成了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思潮,举办了各种相关文化活动。“红色”融入共产党的血液,成为共产党人坚守共产主义信仰,追求真理和先进分子革命精神的代名词,群众开始觉醒并自发形成了一种追求先进的文化现象。中国共产党敏锐察觉到这一文化现象的作用,力图构建具有中国共产党特色的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凸显无产阶级阶级意识形态的红色文化的基本雏形逐渐培育起来。

红色文化随着极端艰难曲折的革命斗争之路在中国革命土壤落地生根,红色文化建设与红色政权建设紧密联系并走向自觉发展的历程。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井冈山的斗争》及其他文章中科学分析红色政权长期存在原因和发展的条件,阐述了其红色政权思想,即武装斗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思想,提出中国革命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理念。这些独创性的中国革命道路发展新理论,是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重要标志,开启了中国革命新阶段,同时也象征着红色文化的形成。红色文化最初就来自于这一时期以红色革命根据地为中心,包括国民党统治区左翼文化在内的红色革命文化建设。这一时期,红色文化建设呈现出鲜明的特征。先进性是其最主要的特征,红色文化作为与马克思主义直接关联的先进文化代表,独树一帜。红色文化建设始终以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苏维埃政权的目标为导向,以星火燎原之势发展红色文化唤醒人民的斗志,扩大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影响力和群众基础。此外,受限于群众的知识水平,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多种形式教育群众,红色文化建设也呈现多样性的特征。在发动秋收起义之前,起义部队自己设计军旗,以红色为底色,以五角星、镰刀、斧头为主要图案,通过独特的红色革命旗帜表达自己的革命主张展现革命形象。此外,中国共产党利用红色标语形式宣传政治主张,如“共产党是真正为工农谋利益的政党”“共产党是民众的救星”等。中国共产党还建立赤色图书馆和红色学校,创办《红色中华》《红星》等各类报纸,以传播红色口号,传唱红色歌曲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承革命精神,塑造根据地文化新气象。革命根据地是红色文化建设的依托,由于革命根据地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红色文化建设的区域性特征显著。在红色文化建设过程中,红色文化吸收革命根据地传统文化的精髓,产生了不同革命文化形态,其中典型代表就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文化,这些革命文化形态为红色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历经艰难的土地革命斗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逐渐成熟壮大,对红色文化的认知加强,红色文化建设有序推进。抗日战争时期,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国内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率先高举抗日大旗,建立延安红色政权,并在国统区大力推动红色文化的发展。这一时期红色文化建设与新民主主义文化统一战线的构建相统一,红色文化作为新民主主义文化的一部分,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成为其鲜明内核,成为激励中国人民共同抵御外敌的强大“精神武器”。同时,红色文化建设承担着与各种反动政治文化斗争的任务,为构建统一战线扫清思想障碍。解放战争时期,争取国内和平,建立新中国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目标,文化建设重心也随之转移。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提及,“中国应当建立自己的、民族的、科学的、人民大众的新文化和新教育”[2]。这一时期,党以“两手抓”的方式开展革命,始终把文化战线视为中国人民解放斗争中军事和文化两条战线中的一条重要战线。加强红色文化建设是文化战线的重要方面,中国共产党以红色文化教育为纽带加强与人民群众和党内外人士紧密联系,大量党校和干部学校引入红色文化教育,为新中国的成立提供了一支意志坚定的人才队伍。同时,红色文化建设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内教育和主导意识形态的有力抓手。例如,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即将取得胜利之际,发展以西柏坡精神为核心的西柏坡红色文化,提倡两个“敢于”,即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两个“务必”,即务必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以红色文化重塑党风,激励群众。

(二)过渡与调适阶段: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这一时期国内环境复杂,经济政治不断转型,红色文化建设在不断摸索中前进,进入过渡与调适阶段。文化是一定时期经济和政治的集中反映。这一时期的红色文化逐渐与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政治经济相适应,不断向社会主义文化过渡。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红色文化学习与宣讲活动,通过学习马克思、列宁等经典著作以及毛泽东的《矛盾论》《实践论》,增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维护社会稳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双百方针”的提出促进了红色文化新发展。一系列反映革命时期红色题材的作品涌现,如《董存瑞》《上甘岭》《铁道游击队》和《柳堡的故事》等。红色文化建设弥补了人民群众在社会转型时期的精神空虚。此外,这一时期,涌现了一大批社会主义建设者,中国共产党发挥其示范作用,积极塑造红色榜样,树立了雷锋精神、焦裕祿精神、大庆精神等社会主义建设精神,这些精神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精神相通,共筑红色精神谱系,红色文化建设也在服务与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不断推进。随后,在过渡过程中红色文化建设因受到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继续革命”等“左”的错误理论的影响,偏离了其正确的轨道,出现了红色文化的异化。阶级斗争的扩大化让异化的红色文化凌驾于国家的经济和政治发展之上。随着文化反思思潮出现,红色文化建设也在不断调整过程中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

(三)继承和转型阶段:改革开放时期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成为当时中国共产党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重大问题。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率先从思想层面清算过去的错误,逐渐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革命文化思想,引领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红色文化建设在经验传承中,开始步入了转型阶段。

邓小平同志提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形成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红色文化适应时代需要,其蕴藏的优秀革命精神弥补了人民群众的精神空虚,红色文化在这一时期经过改造得以延续,并大放光彩。红色文化建设也呈现出开放性特征,逐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吸收和借鉴其他国家的优秀文明成果,焕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抓住“先进文化是什么,先进文化怎样建设”这一主线,对先进文化建设的基本问题做出了探索和回答。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强调,“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3]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红色文化的时代表达,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逐渐成为红色文化建设新的使命。红色文化建设的视角也转向关注人的发展,将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有机统一,致力于推动人的思想和精神生活全面发展。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加强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成为文化建设的目标。红色文化体现的以人为本、公平正义、社会和谐等核心价值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本质一致,红色文化逐渐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这种文化教育新形态和新目标将红色文化建设推向新高度。

(四)创新和繁荣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也是红色文化建设步入繁荣发展的新时代。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非常重视红色文化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红色文化展开一系列论述,认为红色文化是“最为夺人心魄和灿烂辉煌的文化,它树立起了一座人类走向真善美的文化丰碑”[4]。

新时代红色文化建设以红色精神为主线,对红色精神的弘扬贯穿红色文化建设全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工作考察的讲话中谈到红色精神,并对不同时期的红色精神进行阐述和概括,号召全党、全国学习红色精神。“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5]。红色精神建设成为新时代文化育人和文化强国的重要方面。传承好红色基因是新时代红色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反复提及,“不能忘记红色政权是怎么来的、新中国是怎么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6],一再叮嘱“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7]。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的革命“DNA”,学习和传承红色基因成为党史学习的必修课,也是新时代红色文化建设重要课题。红色资源是新时代红色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利用好红色资源是新时代红色文化建设的重要方法。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对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呈现全方位、多层次和立体化的趋势。近年来,中央多次出台发展红色旅游相关政策文件指导红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立了一批优秀红色文化产业,如《2016—2020年全国红色旅游规划纲要》。此外,在全国范围增设红色文化场馆,编写、修订红色文化教材,将红色资源作为党资政育人的宝贵财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红色文化呈现新的时代特征,红色文化建设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正以引导人民群众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新的历史使命,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二、中国共产党百年红色文化建设的基本经验

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中,红色文化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从幼小萌芽状态到现今的蓬勃发展,成绩斐然。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要从红色文化百年建设历史中获得思想的启迪、理论的武装,总结经验和规律,让红色文化建设更好地服务未来。

(一)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指导红色文化建设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始终是红色文化最为根本的理论内核和思想灵魂,它决定着红色文化的性质及发展方向。红色文化的产生、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马克思主义是“源头”,是红色文化的理论来源;红色文化是“支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进体现。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指导建设红色文化。第一,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建设红色文化。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认识到红色文化是具有人民属性的文化,是人民创造的先进文化的集合,文化建设也始终以人民幸福为价值旨归。党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在红色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回应人民群众的需求,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弘扬红色文化。第二,用实践观点建设红色文化。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来源。文化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红色文化来源于革命实践。中国共产党始终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根据所处的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不断扩充红色文化内容和体系,抓住主要矛盾,紧扣时代主题,回答时代之问,让红色文化精神内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得以延续。第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是文化建设中不可回避的命题,中国共产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武器反对文化建设中出现的错误思潮。“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代表性的错误思潮,曾一度鼓吹“告别革命论”,否定革命史,否定红色文化的作用,阻碍红色文化建设。红色革命史是中国共产党初心和使命的根源,是红色文化建设的血肉。实践证明,脱离红色革命史建设红色文化是错误的,是文化不自信的表现。历史不可遗忘,真理不可抹杀。中国共产党始终围绕革命史建设红色文化,党的历代领导集体不忘历史,不忘初心,一次又一次把红色文化建设推向新的高度,构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二)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色文化建设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定不移地掌握着中国文化建设领导权,红色文化建设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百年红色文化建设历程中总结的重要经验,其背后蕴藏深厚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

从红色文化百年建设史中看,中国共产党是红色文化建设的直接推动者。中国共产党率先领导伟大革命实践并用马克思主义这一“指路明灯”促进民族觉醒,并不断弘扬红色文化以启民智,培育革命精神。随后,红色文化经过中国共产党的顶层设计和改造创新,红色文化的深度得以加深、广度得以拓展、热度得以增加,以星火燎原之势,从最初的区域性文化发展为全国主流文化,并以更高的姿态从中国走向世界文化舞台。从理论层面分析,红色文化本身就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文化,也是最能体现中国共产党风格和气质的文化。红色文化建设自身是主体客体化的过程,这一过程也必然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主体性作用。马克思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8]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是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9]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是红色文化建设的领导核心。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看,坚持党管思想文化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总结的重要原则。在任何时候都必须要把意识形态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政党手中。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进行无产阶级教育和主导意识形态的有利抓手,加强党对红色文化建设的领导容不得须臾松劲。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是红色文化建设的最高原则,也是今后红色文化建设最首要的任务。

(三)必须加快红色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10]百年红色文化建设史就是中国共产党不断革新红色文化服务社会发展,不断加快红色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历史。百年红色文化在建设实践过程中面临着“道路”和“动力”问题,即新的时代背景下红色文化应何去何从,如何让红色文化生生不息和自我发展的问题,而守正创新则是解决问题的密码。

文化守正创新包含文化守正与文化创新两个方面。“正”即正道,指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文化守正就是要始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不走“歪路”“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揭示我国文化发展规律,是推动红色文化繁荣兴盛的正确道路。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我国基本国情注定了红色文化建设必须要肩负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继续前行。文化创新即改变旧文化,创造新文化。创新是红色文化的灵魂和生命力所在,与时俱进是红色文化的优秀品质。红色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不同精神形态,不断实现自我革新,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文化转变为当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并在新时代激活文化创造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服务。要遵循红色文化发展的内在逻辑,加快红色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一方面,不断赋予红色文化新的时代内涵,提炼红色文化精神标志和精髓,将其转换为人民的精神追求和行为追求,使之与当代社会协调;另一方面,要创新红色文化表达形式,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认同,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守正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创新是守正的目的和路径。文化守正与文化创新辩证统一,两者合力让红色文化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过程中,以新的姿态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

三、中国共产党百年红色文化建设的重要启示

学习历史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总结经验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中国共产党百年红色文化建设的实践历程和积累的宝贵经验,为新时代我们党继续推进红色文化建设提供有益启示。

(一)加强理论深化,拓展红色文化建设的维度

新时代以来,红色文化建设正在高速推进,人民群众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不断加强。理论是行动的先导,红色文化建设需要多维推进,汇聚多方力量。首先,要增加红色文化建设的深度。文化建设不应浮于表面,流于形式,要久久为功,不断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红色文化见证了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历程,是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宝藏”。从红色文化中凝练的优秀红色精神,如安源精神、井岡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等,成为新时代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撑。红色文化更是一种生产力,红色文化具有经济价值,其呈现的物质文化,例如红色遗址、红色标语、红色歌曲等成为重要的红色旅游资源,可以发挥巨大的经济价值,拉动经济的发展。其次,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拓宽红色文化建设的广度。红色文化自身呈现区域性的特征,但全国红色遗址分布广、数量多,部分地区具有发展红色文化的良好基础。要加强红色文化区域间交流,在保留文化特性的基础上取长补短,总结红色文化发展模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最后,要保持红色文化建设的高度。红色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对构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的表达,要切实做好意识形态工作,避免红色文化的“低俗化”和“污名化”,确保中国共产党对红色文化建设的领导权和话语权。当前,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对红色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红色文化建设应着眼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要以红色文化教育群众,将红色文化融入“四史”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建立红色文化场馆并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振奋人民精神。要加强理论研究,探索红色文化建设与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结合的新模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智慧源泉。

(二)找准建设方向,掌握红色文化建设科学方法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11]。然而,目前红色文化建设仍然存在问题。部分地区红色文化建设缺乏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偏离了发展的正确轨道。红色文化建设重开发轻保护,红色文化的经济价值被无限放大,成为纯粹的“摇钱树”,一大批宝贵的红色遗址和红色文物却遭到毁灭性破坏。同时,红色文化建设存在短板,革命历史随意歪曲,甚至出现“低俗化”倾向,红色文化蕴藏的丰富育人价值则长期被忽视。在新的历史时期,红色文化建设应树立“问题意识”,以问题为导向,要坚持运用立足现实、保卫历史、创造未来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不断解决红色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现实是中心,联结历史与未来,立足现实就是要树立全局观念,从人民需求出发,让红色资源鲜活起来,在深刻理解红色资源背后的故事基础上,挖掘其内涵,寻找继续前行的力量;历史是红色文化根基,保卫历史就是辩证看待历史,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尊重和还原历史,用历史的细节勾勒红色文化轮廓,发扬好文化传统;未来是目标,创造未来就是立足长远,树立大局意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红色文化基因,科学开发红色文化价值,让红色文化服务于社会主义发展。

(三)讲好中国故事,扩大红色文化影响力

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要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12]红色文化是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同时具有强大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其发展和壮大始终与世界发展息息相关。讲好中国故事,扩大红色文化的影响力,让红色文化强起来,走进世界舞台成为今后红色文化建设努力的方向。

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言论甚嚣尘上,部分西方国家带着敌对、诋毁、污蔑中国的“有色眼镜”主导着国际舆论。西方文化霸权主义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正不断阻碍中国文化发展,扩大红色文化影响力仍任重而道远。要讲好红色故事,展现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生动展现中国共产党革命和建设史,阐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要提高红色文化传播能力建设,转换红色文化话语体系,拓展红色文化传播渠道,加强对红色作品的翻译、修订、校对;要提升红色文化国际影响力,改变以往重“灌输”的宣传方式,变单向输出为双向良性循环,根据不同国家的特点有针对性地传播文化;要加强红色文化的国际交流,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应肩负使命,共同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大国形象,助推世界理解中国、认同中国文化、理解和尊重中国人民。

[参考文献]

[1]李大钊.BOLSHEVISM的胜利[J].新青年,1918,(5).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一九二一—一九四九)第二十二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3]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4]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读本编写组.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读本[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16.

[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6]习近平.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N].光明日报,2005-06-21(01).

[7]习近平.坚定信心埋头苦干奋勇争先 谱写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N].人民日报,2019-09-19(01).

[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9]习近平.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J].实践(思想理论版),2020,(8).

[10]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11]习近平.贯彻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N].人民日报,2014-12-16(01).

[12]习近平.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 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N].人民日报,2021-06-02(01).

[责任编辑:马丽莎]

猜你喜欢
红色文化文化建设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作品选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