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实现

2021-08-09 06:26周继荣
文教资料 2021年12期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实现路径

周继荣

摘 要: 当今日益繁盛的新媒体环境一方面给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创造了机遇,另一方面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挑战。高校应该坚持正确的理论指导,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加强新媒体平台建设、提升新媒体应用水平、创新新媒体话语方式、关注大学生学习生活,谨防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传播,力求在新形势下掌握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

关键词: 新媒体环境 意识形态话语权 实现路径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但也强调“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当前,随着数字化信息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以移动网络、软件平台和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呈现出传播主体多元化、发布方式多样化、发布信息碎片化等特点,已成为东西方不同社会意识形态争夺话语权的新阵地。当代大学生思想单纯、思维活跃、思路开阔,但是在日益复杂的新媒体环境下,极易成为错误思想意识形态侵蚀的目标,弱化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给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带来严峻的挑战。如何在信息化时代增强新媒体环境下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巩固我们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主体地位,培养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趋同感和向心力,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着力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面临的困境

与传统媒体环境相比,基于网络技术发展的移动网络、软件平台和智能手机等新媒体已成为各种思想文化碰撞、各种不同社会制度所代表的意识形态抢夺话语权的新平台。在当今日益繁盛的新媒体环境下,每个人都可以在微博、网站、微信朋友圈和公众号、论坛、视频平台上行使自己的话语权力,发表各种状态或者言论。一方面给高校意识形態工作创造了机遇,另一方面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挑战。

(一)新媒体环境的开放性削弱了高校意识形态话语内容的吸引能力。据权威部门数据统计,我国已有8亿多网民,互联网普及率接近60%。伴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现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新媒体已经不再受载体和空间时间的约束,话语表达也不再受时空的限制,大家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表言论,也可以互通信息有无,存储和共享信息,这些都是传统媒体不太容易实现的。

新媒体环境具有开放性,对于喜欢主动接触新鲜事物、尝试探索未知世界的当代大学生们而言,只要有能够上网的手机和畅通的网络,就可以借助新媒体载体浏览国内外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各方面的热点信息。在获取纷繁复杂信息的同时,他们会根据个人兴趣爱好有侧重地关注与自身学习、生活、休闲相关的内容,一些过于政治化、理论性较强的信息往往无法吸引他们的眼球。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开放共享的新媒体环境需要依托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和全球一体化的社交平台,全世界范围内的不同的学术思潮、价值理念、思潮文化等时刻产生碰撞。因为思想重视程度不足、信息平台设备不够具备、新媒体技术不够先进等因素制约,在学习传达政府意识形态工作要求和指令时,话语内容生硬晦涩难懂,脱离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效果通常会大打折扣。

(二)新媒体环境的即时性削减了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方式的调节能力。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人们之间的交际活动更加强调“即时性”,既要求即时发布消息,又要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实时更新动态变化。在现实生活和传统媒体环境中,信息传播一般通过人们口口相传,或者依赖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广而告之,从发布信息到人人皆知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在新媒体环境下,学生们打开电脑、点开手机应用就能够知晓天下大事,持续跟踪关注热点事件的实时动态只需要刷新即可。若在校园内发生重大事件,掌控意识形态话语主动权的宣传部门发声往往跟不上网络的更新速度,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意识形态话语方式的调控能力。

在传统媒体环境中,高校与学生间的信息交流传播是单向的、不可逆的。高校意识形态话语主体的传统工作方式是先管理和过滤信息,哪些内容可以说、由谁去说、在什么范围内说都要事先反复斟酌,可谓完全掌握了高校信息传播的绝对主动权和生杀大权。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者与大学生们之间根本无任何互动交流。相反,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是平等的、是双向的、是自由的。社交平台的用户一般情况下既是传播信息的对象,又是信息传播的主体,客观上提高了高校话语方式调控的困难程度。

(三)新媒体环境的虚拟性减小了高校意识形态话语主体的影响力度。在现实生活或者报纸、杂志、广播等传统媒体环境中,教师或者教育管理者,站在三尺讲台上,通过与学生面对面的互动交流对话传道授业解惑,逐步树立个人威信,在意识形态教育工作中确立主体地位。学生们受传统观念影响可能处于仰望教师的状态,话语权无形中被剥夺。

与现实世界和传统媒体环境相比,新媒体环境的虚拟性隐藏了话语者们的真实身份,也不需要顾及人与人之间的地位差异,因此创造了平等自由的对话氛围。在这种氛围下,老师和学生之间地位平等,没有哪一方是拥有绝对支配权力的话语主体。谁能够抢占先机传播信息、制造话题、发出声音,谁就是真正的话语主体。学生们借助新媒体可以自由地在微博、朋友圈发表言论,也可以创建微信公众号发布状态,让大家阅读、关注和转载。由此可见,在新媒体环境下,学生们的话语主体地位日益凸显,不再只是被动接受老师们的教育宣传。同时,新媒体环境的虚拟性体现在传播关系、传播空间、传播信息自身等方面,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者的主导作用和意识形态话语的主体地位自然而然受到影响。

二、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实现的路径

面对新媒体环境下的挑战和困境,高校应该坚持正确的理论指导,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加强新媒体平台建设、提升新媒体应用水平、创新新媒体话语方式、关注大学生学习生活,力求在新形势下掌握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为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增砖添瓦。

(一)提高警惕,认清本质。当代一些青年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处于复杂混乱的状态,需要引起高校管理者的深刻反省和高度重视。在对当代青年大学生们开展意识形态教育时,必须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坚定阵地和使命意识,培养他们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西方意识形态作斗争的能力,帮助他们早日成长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贡献力量。

(二)高度重视新媒体平台建设,稳固传播载体。当前,大学生是新媒体的主要受众,更习惯借助电脑、网络、手机进行沟通交流,各个高校应该重视新媒体平台建设,整合新媒体平台资源,搭建意识形态话语网络体系,拓宽意识形态话语传播渠道。一方面,要围绕国家和教育主管部门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具体要求,协同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和学生所在二级学院,结合专业学科特点、班级年级等实际情况,建设贴近学生实际的官网、官微、党团支部公众号等个性化新媒体平台,这样既可以更吸引学生的关注,从内心获得学生的认可,又可以达到获得意识形态话语权、增强话语传播实效性的目的。另一方面,要把搭建意识形态话语网络体系作为应对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面临困境和挑战的要点之一,从思想上认识到学生使用新媒体的体验好坏直接决定了他们是否愿意主动接受网络教育,要加大新媒体建设经费投入,完善高校的新媒体技术系统,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梳理、整合、归类、融合校园非主流和主流媒体资源,规范意识形态话语传播的内容、形式,优化实现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传播环境,真正做到意识形态在线教育、网络教育。

(三)极力提升新媒体应用水平,拓展授课技能。高校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对意识形态教育至关重要。在新媒体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环境下,以网络“新课堂”为载体多渠道地传播意识形态话语,已经成为实现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重要手段。教师们作为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开展意识形态教育的主体,如果只是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丰富,但是对新媒体的传播缺乏足够的了解,无法熟练运用新媒体科技设备,不能准确把握信息传播的客观规律和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学生们在课堂上渐渐成为“低头族”就成为常态。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必须积极参加新媒体应用能力培训,不断提高媒体素养,掌握当今社会新媒体信息传播的规律,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尝试使用新媒体,提高新媒体应用水平,将意识形态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中存在和传播的不良思想和观点,教育和引导他们接受和吸收正面的教育观点。学校要从体制机制着手,通过政策和制度杠杆引导和鼓励教师突破传统教学理念束缚,自觉接受并使用新媒体传播手段,使课堂教学在新媒体平台上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促进高校师资队伍牢固掌握新媒体环境下的意识形态话语权。

(四)不断创新新媒体话语方式,增强工作实效。所谓权力往往是借助话语最终实现的。话语方式不同,则产生的效果不同。言语得当事半功倍,言语不当事倍功半,甚至会让人不知所云、敬而远之。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同样,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创新必须紧抓时代背景特点、紧扣学生发展需求、立足高校文化传播特征。一要适量运用学生容易接受的网络流行语,与时俱进地改变话语方式。时代不同,思想不同,语言表达方式也会存在很大差异。大学生出生成长在互联网时代,思想上喜欢追求独立自主、标新立异,言行上习惯网络化和生动化的话语表达。高校思政工作者在开展意识形态教育时,应该与时俱进,有针对性地选择能够拉近师生关系的网络语言,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实效。二要注意沟通的态度和方法,切忌盛气凌人的态度和生硬冰冷的说教。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者应发掘相关专业或者擅长新媒体运营的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运用“两微一端”即微博、微信和客户端,建立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同时要摆正心态和位置,以亦师亦友的态度与学生进行网络沟通交流。三要坚持使用科学严谨的专业学术话语。言之有理才能做到以理服人。在开展意识形态工作过程中,高校应该充分考虑到当代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已经初具雏形,而且正在接受高等教育。对他们而言,生动的言语和表达并不能让他们信服,关键是要有科学的内容、严谨的逻辑和理据皆有的表达。

(五)密切关注大学生学习生活,充实话语内容。从本質上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时代带来的产物。随着马克思中国化的逐步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立足中国实际,不断深入人心。高校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不但要密切关注马克思中国化产生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引导学生坚持和遵循主流意识形态,还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心理等状态,多组织学生喜闻乐见、贴近学生生活、正能量的校园文化活动,多举办能够提高学生思想政治觉悟和文明素养的人文社科讲座报告会,在活动和报告中开展意识形态教育,寓教于乐。同时,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者要抓住社会现实、结合时代条件和世情校情,搭建意见交互共享平台,及时解决和回复学生关心的热点和提出的问题,牢牢抓住话语主导权,坚决不给有毒有害文化和错误意识形态一丝可乘之机。只有这样,了解大学生的现状、贴近大学生的生活,才能真正获得学生的关注和点赞。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习近平.举旗帜 聚民心 育新人 兴文化 展形象 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N].人民日报,2018-08-23(0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东南大学党建研究项目“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创新研究”(项目编号:DJ201911)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新媒体环境实现路径
经济责任审计发挥国家治理作用的实现路径
新媒体与英语听力自主学习策略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数学教育方法的优化
浅议人民银行金融稳定职能的实现路径
国际私法法典化的挑战与实现路径
试析央视六一晚会的视觉传播及创新路径
我国学术期刊的价值设定与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