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丽的自我寻找历程

2021-08-09 19:03李芳
青年文学家 2021年17期
关键词:西丽防御机制继父

李芳

爱丽丝·沃克是第一位获得美国普利策奖的黑人女性,1983年,其代表作《紫色》一举拿下美国普利策奖、美国国家图书奖和全国书评家协会奖,确立了爱丽丝·沃克在美国文学界,特别是黑人妇女文学界的地位。

《紫色》由92封信组成,其中有55封是主人公西丽写给上帝的信,22封是西丽写给妹妹耐蒂的信,剩下15封是耐蒂写给姐姐的信。沃克以书信体这种特殊的形式塑造了一个战胜性别歧视,从单纯、懦弱走向勇敢和成熟的黑人女性形象—西丽。从她最初遭受家庭暴力和性侵犯时单纯地给上帝写信希望可以得到解脱,到冷漠的陈述自己的经历,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施害者”,再到受到独立自由的莎格影响而开始勇敢抗争的转变,既是她心路历程的体现,也是她对自我成长的追寻。这些过程展现了浓厚的心理防御和人格追寻特征。因而,本文将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领域的人格结构理论和心理防御机制为依据来分析西丽的成长历程,展现她的自我追寻历程。

一、“人格结构理论”与“心理防御机制”

20世纪20年代后期,弗洛伊德以“自我、本我、超我”三个层级为标准整合出了“人格结构理论”。其中“本我”来源于人类的本能和欲望,基于人类生存的各种需求产生,时刻被“快乐原则”所支配。即只追求满足自身的欲望而不考虑其他因素。但是,“本我”不可避免地在与外界的交流过程中束手无策,这就需要有一个新的心理系统来完成个人与社会之间的活动,这一系统便是“自我”(史志康,170)。弗洛伊德称“自我”为人格的执行者,它在与外界交流时遵循的是“现实原则”,是“本我”被现实规范化后的体现。“自我”依据人的思考和认识,在不违背现实规范的情况下发现或创造可以满足“本我”需要的东西,实质上是习得了理性的“本我”。而“超我”则是遵循“完美原则”培育出来的严格遵循约束的个体,代表的是理想而不是现实,且致力于追求一种完美境界。这三个层级相互冲突,却又彼此协调,共同构成了人格的整体。

人格结构的三个组成部分各司其职,而最重要的就是“自我”。“本我”呈现欲望,“超我”是对现实规范的完美遵循,因而“自我”就要时刻调和这两者之间的矛盾。“首先,它必须依靠超我的原则对本我的本能力量施加压力,用现实原则和道德原则对本我予以规约。其次,自我也需合理照料本我的需求,而不能一味对其进行压抑,否则,个体的精神与社会生活就处于矛盾重重的危及之中。”《紫色》中西丽在经受迫害后会习惯性地无视这种伤害,压抑内心深处想要得到解脱的欲望,因而受到变本加厉的侵害就是一味对“本我”进行压抑而导致危机的体现。而造成这种危机的主要原因就是西丽在当时已经遗失了“自我”,完全的压抑“本我”,严格遵循“某某先生”给她制定的所谓的完美原则,迷失在了“本我”和“超我”的冲突中。

另外,弗洛伊德的防御机制理论表明,当人类在面临困难、恐慌或者焦灼时,“自我”会依据自身需求探索出可以保护自身或防御伤害的手段,或者是寻求一种能够对付因挫折而引起的紧张或者焦虑的心理调整方法,这就是“自我(心理)防御机制”。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的种类有否认、 压抑、合理化、反向形成、认同、升华等。本文将从西丽进行心理防御运用的压抑、反向形成和升华三种手段来分析她探求自我的历程。

二、西丽探求自我的历程

西丽从被压迫到开始反抗,再到探寻自我经历了漫长期的心路历程,而她的心路历程主要表现为面对苦难和压迫时所做出的一系列防御手段。本文将主要从麻木、觉醒到独立的这个历程来分析她的心理防御机制,从而展现西丽对自我的探寻历程。

(一)压抑与麻木

弗洛伊德防御机制理论中的压抑手段表现为,将意识无法认同、疏解的冲突或者需要压制到无意识的层面中去,进而使人类无法感知。西丽在十四岁就遭受继父的性侵害,并且被继父卖掉了两个孩子。最初的她还处于单纯的试图寻找出路的状态,因而她向上帝求助,“亲爱的上帝,我十四岁了。我向来是个好姑娘。也许你能显显灵,告诉我究竟出了什么事”。然而,上帝并没有给她指明出路。继父在对她失去凌虐的兴趣后,将她像货物一样卖给了已经有四个孩子,刚刚成为鳏夫的“某某先生”,而“某某先生”买她的主要原因也只是需要一个可以看管孩子和发泄欲望的工具。因而西丽遭遇了更严重的家暴和性侵害,而且在得知妹妹耐蒂尝试摆脱命运却失败的经历后,她最终放弃了挣扎,沉默地接受了一切不公。即使“某某先生”的姐姐都鼓励她去为自己的命运抗争,她还是选择了压抑自己对公正的追求:

“你得跟他们斗,西里,她说。我不能替你干。你得自己跟他们斗。我没说话。我想到耐蒂,她死了。她斗过,她逃跑了。可这又有什么好处?我不斗,我安分守己。可我活着。”

她将自己的意识无法认同或疏解的冲突和需要,即她要反抗的思想和反抗会带来的后果压制到了无意识的层面中,压抑了“本我”最深处想要获得自由和平等的欲望,表现出一种所有苦难都无痛无痒的假象,但这种压抑反而使得她的处境愈加艰难。

(二)反向形成和觉醒

在遭受长时间的压迫后,西丽漠然地认同了“某某先生”和继父为她制定的那套原则,认为女人就是应该处于被压迫的地位。因而在“某某先生”的大儿子问她如何才能驯服自己的妻子时,西丽没有任何犹豫地说:“打她。”这个一直以来的受害者在这一刻成了“施害者”。她在面对被强加到自己身上的恐慌时,开始将内心无法承受和疏解的情绪及冲动用截然相反的姿态呈现出来,展开了反向形成的防御机制。她开始无视自己之前的苦难和恐慌,变成施害者的助手。庆幸的是,当索菲亚(“某某先生”大儿子的妻子)被打之后向她问罪的时她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在索菲亚的陪伴下重新认识了自己。

此外,“某某先生”的情人莎格的到来是西丽成功觉醒的最主要因素。莎格在知道西丽的遭遇后开始引导西丽认真地了解和认识自己。正因如此,西丽认识到上帝并不能满足她想要获得解放和解脱的愿望,她发现自己一直向他祈祷、给他写信的那个上帝干的事和所有她认识的男人一样,他无聊、健忘、卑鄙。她也开始由向给上帝写信祈祷转变为给妹妹耐蒂写信。另外,莎格还鼓励西丽跟着自己离开这个让她饱受折磨的地方,去追求属于自己的生活。莎格的性格和行为深深吸引着西丽,因而西丽在最后终于开始勇敢地反抗“某某先生”施加在自己身上的枷锁,她对“某某先生”说道:“我现在该离开你去创造新世界了。”然后她跟随莎格去了北方。在莎格的帮助下,西里开始尝试靠做裤子谋生,并取得了成功,这进一步促进了她自我人格的觉醒。

(三)升华和自我

升华是最积极也是最成功的心理防御机制。“这类防御机制能够将不被社会接纳的冲动转化为更高层次的、符合社会需要的活动表现出来。”西丽跟着莎格来到北方后,在莎格的鼓励下,开始以做裤子谋生,并且在发展起来后去帮助其他的黑人姐妹。由于此時“超我”的要求在脱离“某某先生”之后已经发生了改变,西丽此时在面对新的较为平等和自由的“超我”规范时,探索出了新的解决人格冲突的方式,即形成相对完整,能够遵循现实原则并满足“本我”的“自我”人格。然而,由于她的生活重心依然放在莎格身上,在莎格遇到爱情想要离开她的时候,西丽呈现出了这种“自我”人格还不够独立的缺陷。莎格的离开让西里觉得自己现在享受的幸福完全是个骗局。她在认识莎格以前从来不知道幸福是什么滋味,但当她以为自己该享受点幸福了,这点幸福却没有了。这对西丽来讲是一个非常大的挫折,但是她不能阻止莎格去追求自己的爱情,因而她只能压抑“本我”深处想要留下莎格的愿望,利用已经觉醒的“自我”控制“本我”。而妹妹耐蒂遇难却让这种痛苦更加难熬,甚至让她认为“活着看来是个可怕的累赘”,并再次选择压抑自己的意识。但人的身心上的压抑是可以解除的,而且解除的方式并非只有一种,它可以转换或升华。在经历过痛苦的洗礼后,西丽重新认识了自己与莎格和耐蒂的关系。她逐渐认识到即使不依赖莎格,她仍旧可以生活并且成长,“她如果来的话,我很高兴。她如果不来的话,我也心满意足。我想,这就是我该学的一课”。西丽最终在精神上也实现了独立,拥有了升华后的独立的“自我”人格。

三、结语

西丽的自我意识在经历压抑、觉醒和升华后,最终成熟地展现出来,其“自我”意识的探求历程是本身成长历程的体现。从刚开始只能承受来自继父和“某某先生”的歧视和侵害,到寻找到“自我”、获得自由与独立,再到继父去世,“某某先生”改过自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和西丽建立了良好关系,以及妹妹耐蒂追求梦想并帮助西丽找到孩子的结局。爱丽丝·沃克通过西丽寻求自我,形成独立人格的历程展现了黑人妇女在寻求真实自我和人格尊严的历程中面临的痛苦和磨难,同时呼吁黑人妇女勇敢地去追求和抗争,从而获得独立与自由,这对其他受压迫阶级的反抗起到了极大的引导作用。

猜你喜欢
西丽防御机制继父
防御机制在医学生抑郁的性别差异中的中介作用*
一头卖不掉的牛
一头卖不掉的牛
一头卖不掉的牛
藏族和汉族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防御机制对照研究
点亮黑人女性的自我复归之路——解读小说《紫色》中的姐妹情谊和妇女联盟
躯体形式障碍患者治疗前后防御机制的对照观察
《紫色》中独特的成长领路人
——黑人女同胞
浅评电影《紫色》中西丽的人物形象
大学生心理防御机制特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