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玉田
摘 要:目的 探讨黄芪联合抗结核药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细胞免疫炎症反应、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山东省莒南县中医医院2017年6月~2019年6月诊疗的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120例,根据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偶数组为观察组,奇数组为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合理规范的抗结核药物治疗及皮下注射胰岛素,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黄芪药物治疗,治疗周期均为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肺结核临床症状,空腹血糖水平,细胞免疫炎症反应指标[CD4+、CD3+、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FN)]和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的差别。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各项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观察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降低更加明显(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CD4+、CD3+明显增加(P<0.05);MCP、IL-6、TFN明显减低(P<0.05)。结论 黄芪联合抗结核药能够有效改善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这可能与患者细胞免疫炎症反应的减轻及凝血功能的改善有关。
关键词:黄芪;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细胞免疫炎症反应;凝血功能
中圖分类号:R587.1;R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2-0168-03
根据我国流行病学调查,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患病率约达7%,是较为常见的临床慢性疾病[1],该疾病由多机制、多因素所致,包括细胞免疫功能的降低、凝血功能的异常,糖脂代谢异常等,此外互为高危因素的合并疾病导致该疾病的耐药性高,病情变化快,预后较差,死亡率高。目前临床的主要治疗手段为控制血糖基础上的规范抗结核药物治疗[2]。随着医药的发展和研究,中药在提高机体免疫、促进结核治疗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因此本研究通过观察黄芪联合抗结核药物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其对细胞免疫炎症反应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于山东省莒南县中医医院进行诊疗的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120例,根据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将偶数组视为观察组,奇数组视为对照组。对照组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37~62岁,平均年龄(52.34±6.72)岁;病程3.74~6.12年,平均病程(4.93±0.96)年。观察组60例,男31例,女29例;年龄39~67岁,平均年龄(54.69±7.23)岁;病程3.57~6.17年,平均病程(4.97±0.97)年。一般临床资料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性别比例、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所有患者均自愿签属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肺结核疾病;②临床症状如咳嗽、咳痰、盗汗持续2周以上;③痰涂片结核杆菌阳性;④影像学检查表明符合活动性结核疾病表现;⑤符合糖尿病诊断,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h血糖>11.1mmol/L。
排除标准:①血液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②合并肺外结核疾病;③合并慢性支气管炎等其他肺部疾病;③妊娠或是哺乳期者;④不能自愿配合者等[3]。
1.3 方法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抗结核药物治疗及皮下胰岛素注射。采用2HREZ/10HRE方案,H为异烟肼(福元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4020387,规格:0.1g)0.3g、R为利福平[圣大(张家口)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3020467,规格:0.15g]0.45g、E为乙胺丁醇(沈阳红旗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1021909,规格:0.25g)0.75g,1次/d;Z为吡嗪酰胺(广东香雪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2369,规格:0.25g)0.5g,口服,3次/d;泼尼松(广东邦民制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1838,规格:5mg)30mg/d,口服,逐渐减少剂量。根据患者血糖水平、病情及餐前、餐后不同阶段胰岛素使用量的不同调整胰岛素剂量,采用胰岛素笔在三餐时将相应的门冬胰岛素[诺和诺德(中国)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153001,规格:3L:300单位]皮下注射,最大剂量不宜超过6U/d。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添加中药黄芪,在强化治疗期间给予黄芪注射液(黑龙江珍宝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3020781)20mL混合0.9%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1次/d。在巩固持续期服用黄芪精颗粒(颈复康药业集团赤峰丹龙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20108,每袋装8g),1袋/次,2次/d,分早晚服用。两组均完成6个月治疗。
1.4 观察指标
①临床效果。对临床症状,包含:咳嗽、咳痰、乏力、盗汗和饮食情况进行评分,评分范围0~3分,0分代表无临床症状,3分代表临床症状比较严重。②空腹血糖检测。③细胞免疫炎症反应指标:CD4+、CD3+、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FN)。④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TT)、D-二聚体[4-5]。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量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及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比较
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实验组治疗后的咳嗽、咳痰、盗汗、食欲下降评分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治疗前后空腹血糖比较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空腹血糖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观察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降低更加明显(P<0.05)。见表2。
2.3 治疗前后细胞免疫炎症反应指标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CD4+、CD3+明显增加(P<0.05);MCP、IL-6、TFN明显减低(P<0.05)。见表3。
2.4 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前凝血功能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APTT、PT、TT、D-二聚体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实验组治疗后APTT、PT、TT、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糖尿病发病率迅速增加,糖尿病合并肺结核也明显增加[6]。糖尿病和肺结核是互为影响。糖尿病患者抵抗力下降,代谢紊乱,易于并发肺结核病,如果糖尿病控制不佳,可促使肺结核病情恶化,当两种疾病并存时肺组织破坏增加,使肺的气体交换能力下降,进而影响凝血功能。而结核病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不仅增加胰岛素的需求量,同时胰岛素受体功能降低,胰岛素不能发挥正常的血糖调解能力,此外,结核杆菌可侵犯胰腺,使其分泌功能减低,致血糖升高,机体的糖脂代谢紊乱,机体消灭结核杆菌的能力下降[7]。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机体主要以T细胞免疫为主,多种细胞共同参与消灭结核杆菌,其中的CD4+、CD3+是机体细胞免疫的主要作用成分,促进巨噬细胞对结核杆菌的杀灭[8]。研究表明[9]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均严重受损,外周血中的CD3+、CD4+明显低于健康者。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体内的单核细胞趋化蛋白增加,刺激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不断产生释放肿瘤坏死因子,促使炎症区域化,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与此同时,单核细胞趋化蛋白的增加抑制T细胞的免疫应答功能,加重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损伤。
在《神农本草经》中将黄芪列为上品,常作为补气的中药,具有补气固表、利尿、强心、抗菌、托毒、排脓、加强毛细血管抵抗力等多种作用[10]。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下降,使得常规的药物治疗达不到预期疗效。黄芪注射液能够促进血液中白细胞的增加、提高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和白细胞的吞噬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11-12]。此外黄芪通过对胰高血糖素样肽受体的刺激,促进胰岛素和C肽的分泌,进而帮助强化对血糖的控制。
本研究通过对黄芪联合抗结核药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及其对患者细胞免疫炎症反应、凝血功能的影响的观察,发现黄芪药物的应用不仅能够帮助患者改善临床症状,帮助控制血糖,还能够促进机体免疫能力的提高及凝血功能的改善。
参考文献
[1]尹小芳,葛海波.住院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流行病学特征[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54(1):5861-5861.
[2]武剑,舒薇,李世元,等.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流行现状及其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2015,9(2):93-94.
[3]李小月,张艳丽,曹光,等.黄芪联合抗结核药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细胞免疫炎性反应、凝血功能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29(9):945-949.
[4]邵姚君,姚应水,郑童,等.黄芪注射液联合抗结核药治疗肺结核的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9,41(3):285-289,297.
[5]李小月,张艳丽,曹光,等.黄芪注射液辅助治疗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J].陕西中医,2020,41(4):487-489.
[6]徐红艳.黄芪注射液辅助治疗肺结核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11):140-143.
[7]何佳,鄢波,宋曉征,等.黄芪多糖缓解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氧化应激反应和免疫功能紊乱[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9,35(12):1443-1447,1452.
[8]陈芳,黄德昌.黄芪注射液联合抗结核药对肺结核的治疗作用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32):145-147.
[9]李翠平.黄芪注射液联合其他抗结核药在治疗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健康之友,2019,12(20):115-115.
[10]顾瑛媛,宋娜丽,万春平.黄芪皂苷Ⅰ对Th1免疫反应的调节效应及机制研究[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7,38(12):72-74.
[11]杨茹茜,徐倩,杨旖,等.黄芪甲苷对肾纤维化小鼠Toll/MyD88依赖性通路的作用研究[J].中草药,2017,48(18):3775-3782.
[12]郭雪红.黄芪注射液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15,26(21):3018-3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