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艳明
摘 要:目的 本次研究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采取小骨窗脑室镜下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对其治疗效果予以探究。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选自黑龙江大庆油田总医院在2019 年4月~2020年4月期间接治的5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将上述患者采取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29例行小骨窗脑室镜下血肿清除术,对照组29例行常规开颅手术。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手术指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术中出血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采取小骨窗脑室镜下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并缩短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该治疗方法可在高血压性脑出血中应用。
关键词:小骨窗脑室镜;下血肿清除术;高血压性脑出血;治疗有效率
中图分类号:R65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2-0061-02
随着老龄化的不断加剧,更多的老年疾病受到了人们的关注。高血压性脑出血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老年性疾病[1],该病有着较高的死亡率,因此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引起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因素繁多,一般是因患者的情绪波动较大,在精神紧张的情况下较容易引发。若患者患上该病,则会对其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需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为此,本次研究对象选自我院在2019年4月~2020年4月期间接治的5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分别采取小骨窗脑室镜下血肿清除术和常规开颅手术,探究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具体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选自黑龙江大庆油田总医院在2019 年4月~2020年4月期间接治的5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将上述患者采取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其中研究组男16例,女性13例;年龄67~82岁,平均年龄(74.56±4.32)岁;病程为1~8个月,平均病程为(4.32±1.23)个月。对照组男17例,女性12例;年龄66~81岁,平均年龄(75.32±4.54)岁;病程为2~7个月,平均病程为(4.56±1.78)个月。两组基础资料对比差异较小(P>0.05)。本次研究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满足高血压性脑出血指征;②患者自愿参加;③依从研究安排;④年龄≥60岁。
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器官障碍性疾病;②患有精神类疾病;③不配合研究。
1.3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开颅手术治疗。给予患者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于患者颞上行弧形切口,切开患者头皮后剥离肌肉。对切口位置予以钻孔,钻孔结束后对骨瓣使用铣刀铣削处理,之后对硬膜切开皮质予以剪开,伸入血肿腔,将血肿进行清除,采取有效止血、留置引流管,对切口进行缝合。
研究组行小骨窗脑室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通过小骨窗心室镜,找到最厚的血肿层,行切口切开头皮,对肌肉、骨膜予以剥离。对切口位置予以钻孔,钻孔结束后使用铣刀对骨瓣予以铣削,大小约为3cm×3cm。对硬脑膜予以电凝,根据脑沟朝向对皮层予以切开,牵拉皮层,将小骨窗心室显微镜放置其中,将血肿取出后,对切口予以缝合。
1.4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价
①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疗效:显效(血肿已完全消除)、有效(血肿有所消除)、无效(血肿无消除)。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手术指标。包括:手术时间、住院时间。
1.5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n(%)]和计量资料(x±s)输入到统计学软件SPSS13.0中,分别用χ2、t检验,若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有效率
研究组治疗有效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 手术指标
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2。
3 讨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疾病,该病有着较高死亡率。高血压性脑出血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有着较高危险性,脑出血的发作较为突然,一般情况下患者无法较好的应对。在相关研究中得知,可按照早期发作的症状快速评估,如患者出现反复流鼻血、头痛严重、病情加重的情况,且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患者在与其他人交流过程中突发语言障碍,以及生活中突发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等;患者头晕目眩无法站立,严重可出现昏倒;患者的眼睛有重阴影情况,脖子僵硬,最终可发生行动能力障碍、四肢麻木、疲劳、流口水等。其中症状可为暂时性,同时也有重复性发作[2]。若发生以上症状时,需及时就诊,并积极配合相关治疗,最大限度降低高血压性脑出血带来的伤害。
根据相关研究得知,采取常规开颅手术治疗,患者死亡率较高。此外进行治疗时,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大多出现昏迷、嗜睡等情况,可因意识障导致并发症发生[3]。在采取常规开颅手术治疗过程中,其手术创伤性较大,同时不能有效将脑血肿完全清除,并且还有可能发生其他并发症,这些因素均能导致患者手术失败。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怎样对患者生存率予以提高,且使手术成功率提高,已成为目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一大难题。在本次研究中,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采取了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该术式有效避免上述常规开颅手术的缺陷,其能够清除患者颅内血肿,同时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予以有效提高。根据本次研究结果得知,研究组治疗有效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在杨有文[4]研究中了解到,高血压性脑出血症患者采取小骨窗脑血肿清除术治疗后,可对患者的颅内血肿予以有效清除,从该结果中可以说明该术式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治疗水平予以了有效提高。在吳波涛等[5]的研究中得知,采取小骨窗脑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清除血肿的过程中,需要确保颅内压平稳的过渡,防止出现突然的波动,对血压控制的过程中要缓和适度,确保血压能够保持稳定,防止出现波动对脑血流灌注产生影响,最大限度的保持恒定的内部环境,防止患者出现血钾,血钠和血糖不稳定。
综上所述,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采取小骨窗脑室镜下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并缩短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该治疗方法可在高血压性脑出血中应用。
参考文献
[1]陈心乐,孙玉琳,应国政.小骨窗脑室镜下血肿清除术用于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8,025(013):1656-1659.
[2]叶建忠,张宏伟,王守利,等.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的临床疗效[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021(005):530-533.
[3]蔡丽梅.小骨窗显微镜下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9,017(019):197-197.
[4]杨有文.小骨窗微创手术与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研究[J].系统医学,2019,004(008):92-94.
[5]吴波涛,徐学斌,温安延,等.脑室镜超早期血肿清除术对重症高血压脑出血并脑室铸型疗效[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9,055(001):8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