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浩昕+钟晓声+范绍翀
【摘要】 目的:研究益气固表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本院诊治的变应性鼻炎患者24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各12例。参照组选择口服H1受体阻断剂,观察组采用益气固表颗粒剂+氯雷他定片安慰剂。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值的变化情况以及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7 d后,观察组临床症状评分明显少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Tlge、sICAM-1值均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固表法能够有效改善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症状,为中医药治疗变应性鼻炎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益气固表法; 变应性鼻炎; 治疗有效率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21.038
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空气环境自然条件逐渐恶化,使得变应性鼻炎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医学研究认为变应性鼻炎发作多受支气管哮喘病的影响导致的[1-3]。但现代医学治疗仍缺乏特效方法,反复出现的鼻痒、喷嚏、鼻塞、流涕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文研究创新性的采用益气固表法,能够起到提高患者免疫力,改变患者的反应体质,减少变应疾病发生的作用[4-6]。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不同治疗效果分析益气固表法的治疗优势,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本院诊治的变应性鼻炎患者24例,其中男15例,女9例,年龄20~63岁,病程1.2~15.6年。纳入标准:(1)临床症状:具有鼻痒、喷嚏、鼻分泌物和鼻塞4大症状中至少2项,症状累计或持续0.5~1 h以上,可伴有眼痒,结膜充血等眼部症状;体征:常见鼻黏膜苍白、水肿,鼻腔水样分泌物;皮肤点刺试验呈阳性反应;变应原特异性IgE阳性。(2)总病程1年以上,本次急性发作<72 h。(3)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按照随机分组法,将24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观察组12例,男7例,女5例,平均年龄(42.5±6.8)岁,平均病程(8.3±1.4)年;参照组12例,男8例,女4例,平均年龄(43.2±5.4)岁,平均病程(7.9±2.1)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采用西药治疗方法,选择口服H1受体阻断剂;氯雷他定片(10 mg),每晚口服1片,连续服用7 d。观察组采用益气固表颗粒剂+氯雷他定片安慰剂,中药益气固表免煎颗粒剂冲服,1剂/d;同时使用氯雷他定片安慰剂,每晚睡前口服1片(10 mg),连续服用7 d。对两组患者的用药均进行记录。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1)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喷嚏、流涕、鼻塞、鼻痒等改善情况,通过主要症状积分来判断,积分标准见表1。(2)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血清值的变化情况,测量患者血清Tlge值、IL-4值、sICAM-1值。(3)比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参照《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中推荐的疗效评定标准进行判断,根据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体征表现进行计分,改善的百分率通过计算,治疗有效率=(治疗前总分-治疗结束时总分)/治疗前总分,该值≥66%为显效,25%~65%为有效,≤25%为无效,总有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收集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比较情况 治疗前,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观察组临床症状评分明显少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患者的血清Tlge、IL-4、sICAM-1值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Tlge、IL-4、sICAM-1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观察组血清Tlge、sICAM-1值均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血清IL-4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高于参照组的4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变应性鼻炎以鼻痒、打喷嚏、流清涕、鼻塞等为主要症状,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但临床治疗手段有限,且效果不稳定,被视为“21世纪的流行病”。本文研究中两组患者的治疗临床症状表现均比较差。尽管目前现代医学对变应性鼻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已有较深刻的研究,但对变应性鼻炎治疗仍缺乏特效的方法。从中医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现有研究来看,多数从肺经伏热、风邪袭表、肺脾气虚、脾肾阳虚、痰湿壅肺等方面进行辨证论治[7],而根据岭南甄氏杂病流派多年积累的经验,表虚不固在其发病中具有关键作用,故无论发作期、缓解期均应重视益气固表法的应用。
现在医学观念任务变应性鼻炎是IgE介导的鼻黏膜的Ⅰ型变态反应。测定IgE在鼻变态反应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研究已经证实了变应性鼻炎患者中常有明显升高的血清IgE水平[8-11]。IL-4是一种由Th2细胞分泌的分子量为20 000的糖蛋白,是一种多反应性免疫调节因子。该因子不仅能促进B细胞分析和增值,还能促进IgE的类别转换。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属于CAMS整合家族中β1亚群中的淋巴细胞功能抗原的配体,该配体只表达在白细胞表面。当白细胞被激活后,该配体与ICAM-1结合能力会迅速增加[12-16]。sICAM-1是细胞膜表面ICAM-1脱落进入血清形成的,但其脱落的确切方式尚未清楚,正常人血清中含有一定量的sICAM-1,为100~200 ng/mL,由于炎症和IgE等因素作用可使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等多种细胞表达ICAM-1增加,继而引发血清中sICAM-1增高。endprint
本研究观察组采用的益气固表颗粒剂+氯雷他定片安慰剂的用药方法,通过内治益气固表,温肺培元,外治祛风通窍,辛散风寒,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结合中医内外治法,扶正驱邪,标本兼顾。从本文研究结果中能够看出,益气固表颗粒剂+氯雷他定片安慰剂药与西药相比,能够明显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的降低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TlgE、sICAM-1水平,且在治疗总有效率上也优于西药。说明中医治疗变应性鼻炎发挥了中医辨证与辩病、整体与局部的治疗优势,调整机体状态,恢复正气,疗效稳定,且容易为患者所接受,是一条好的治疗途径[17-20]。现在医学对变应性鼻炎的机制探讨日趋详尽,在中医治疗可以借鉴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深入开展有关机理的研究从而筛选出高效特异、机理明确的重要和方剂,为中医治疗变应性鼻炎作出有益探索。
综上所述,通过观察结果能够表明益气固表颗粒粒剂+氯雷他定片安慰剂疗效好,能够有效改善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症状,为中医药治疗变应性鼻炎提供了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祁方.益气固表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J].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2010,9(2):35-36.
[2]陈宇,唐月英,周美玲.益气固表法治疗肺气虚型变应性鼻炎的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9):67-70.
[3]朱旭东.益气固表中药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4):276-277.
[4]陈宇,唐月英,张国庆,等.内治益气固表合外治祛风通窍法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J].光明中医,2009,24(5):844-846.
[5]李漫,白桦,李淑良.益气固表中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7,15(1):23-25.
[6]周羽.益气健脾通窍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
[7]宋立家,郭花珍,朱铎声,等.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的治疗变应性鼻炎方剂组方规律分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5,21(6):210-214.
[8]罗国进.补中益气汤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及对血IgE、IL-4的影响[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13.
[9]曹瑞雪.益气通窍方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疗效观察[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
[10]严道南,吴继勇,马华安,等.益气温阳方治疗变应性鼻炎肺脾虚寒证的临床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6):509-512.
[11]范巧真,陈小宁,李寿皊,等.益气脱敏汤治疗肺虚感寒型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5,34(2):30-31.
[12]杨祁,吴拥军,严道南.益气温阳方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的臨床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4):1337-1339.
[13]曹瑞雪,杨道文.益气通窍方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14,22(6):413-418.
[14]李洵,张亚力,刘建华.益气通窍汤联合丹参针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8):2231-2234.
[15]蔺婷,胡晶,田道法,等.益气止鼽汤联合鼻用激素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17,60(3):516-518.
[16]王玫.益气宣肺汤治疗肺气虚寒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临床疗效观察[D].福州:福建中医药大学,2013.
[17]杨祁.益气温阳方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
[18]严道南,马华安,蒋中秋,等.补中益气汤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药物选择探讨[J].辽宁中医杂志,2011,54(1):15-16.
[19]王德敬.隔姜灸、毫针刺、穴位贴敷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03.
[20]刘玉,史军.益气脱敏汤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4(2):215-216.
(收稿日期:2017-06-19) (本文编辑:张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