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普亚尕奇的春天

2021-08-09 01:44宫明春
伊犁河 2021年2期

别样的温暖

单位的“访惠聚”工作队在距离伊宁市40公里外的察布查尔县海努克乡托普亚尕奇村,因其被天山环绕,所以那里的冬季要来得比城市早。我离开喧闹的城市,行驶在通往天际的小村。

到达托普亚尕奇村村委会时正值中午,冬日的小村已没有了绿树如荫的点缀,显得萧条、空旷、孤寂,村里的天气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寒冷,冬日阳光洒在身上让人暖洋洋的。山墙根下沐浴冬日暖阳的村民,用传统的姿势默默守候着这方土地,不笑而笑,无语自语,有的甚至把帽檐一拉遮住整个脸,不一会儿就发出熟睡的鼾声。不远处顽皮的孩子正在冬日的暖阳里如痴如醉嬉戏玩耍,有的在滑冰,有的在冰上打自制的陀螺,有的在雪堆里打雪仗,一个个小脸蛋红扑扑的,貌似被这冬日的暖阳晒红的。 当我还在享受这冬日阳光时,工作队的同事们早已提的提、抱的抱,把我的行李搬到宿舍摆放整齐了。宿舍里的基本设施都比较干净,这要感谢之前的同事古丽努尔细心呵护,才能让房间的角角落落如此洁净,不至于让人“闹心”。

村里的工作可以说是千头万绪,只有真正参与其中,才发现一切都不那么简单。大到改善村容村貌,小到化解家庭邻里矛盾,尽管有些看似小事,但对村民来说,件件都是大事。我暗自要求自己必须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对工作决不能敷衍了事。托普亚尕奇村的村民中少数民族居多,要开展好各项工作,首先是要过语言关,不懂双语的我开展入户工作着实有些困难,这双耳朵也变得如同摆设。村干部木尼热木看出我的为难情绪,善解人意地说:“没事,姐姐,你的后面我在呢,以后我就是你的小翻译,你的耳朵,你的嘴巴,放心吧。”说完伸伸舌头俏皮地呵呵一笑,真是良言一句三冬暖,在寒冷的冬日让我感受到别样的温暖。

我的驻村工作在走访入户熟悉村情了解民意中拉开了帷幕。正是在同村民们面对面地接触和了解中,我熟悉了村民的生活。虽然生活、生产条件简陋,但是他们脸上永远不缺少真诚的笑容。在村里,你会感受到进门便是客的真谛,“塔玛克耶”(吃饭)、“恰叶西杰”(喝茶)是我耳熟能详的话语,村民家里的大门永远为你敞开,迎接你的永远是明媚的笑容,好似春日灿烂的阳光,让你倍感温暖。

清晨踏着乡间的小路,呼吸着香甜的空气,听着鸡啼声、狗吠声、马嘶声、牛羊叫声,细细的风声听起来都欢快了很多,伴着袅袅的炊烟,汇成了一首生机勃勃的晨光曲,此情此景,有一种朴素的感动暖暖地盈滿了我的心头。而温暖我心的不仅于此, 由于我在生活中的一些小洁癖常常被家人埋怨,来村里工作生活,饮食起居都发生了改变,颇有些不适应,我担心做饭的大师傅古丽加玛丽有没有分生熟菜板,担心蔬菜是否洗净,担心做饭前是否洗干净双手……看见餐桌上的干馕已经被人掰得四分五裂,实在不忍下口,所以早餐我一般只吃一个水煮蛋,每顿饭都是潦草地吃点,同事们都热情地招呼我多吃些,还调侃着说:“好好吃饭,吃饱了才不想家,吃饱了才有劲干活。”但我内心真实的担忧和感受又不便说,怕说出来难以融入集体生活,我只能委屈自己,违心地说我不饿,也不敢表露实情。古丽加玛丽看在眼里,她悄悄给同事说我吃饭太少了,估计是刚来还不适应,以后就会好的。古丽加玛丽话语不多,干活利落,心地善良,她的孩子们也非常优秀,儿子去年考上了山东理工大学,女儿的学习成绩也很优异,她就像我们大家庭里的妈妈一样,关怀着每一位离家在外的孩子。食堂里的牛羊肉和鸡蛋有时没能及时供应,她怕影响了伙食质量,就把自己家里的牛羊肉、土鸡蛋带来给我们吃,从来没有一句怨言。有一天早饭,餐厅的鸡蛋又“断货”了,我唯一可吃的早餐化作泡影,就在我转身离去的时候,隐约听到古丽加玛丽‘嘘嘘嘘在向我吹口哨,她对我使了个眼色,用不太流利的国语低声地说道:“饭不吃不行,两个鸡蛋吃,冬天了,家里的鸡下蛋也少了,全部人吃嘛不够。”说着悄悄塞给我两个水煮鸡蛋,望着她慈祥的眼神,那一瞬间的关爱,如同六月的暖风拂过心头。有时候吃抓饭,她会给我夹两块肉,还幽默地说:“一块嘛 下面放,别人看不见,一块嘛上面放。”她把每个人的饱暖都记在心头,有谁没按时来吃饭,细心的她都会提前把饭留好,在我们调休回家时她还会把家里的奶皮子和土鸡蛋拿来让我们带给家人吃,点点滴滴的关怀滋润于心,温暖着我。

温暖我心的还有吐尔汗大哥。他是村委会里烧锅炉的,他的国语水平很低,平日里我们几乎没有过多的交流,但他非常淳朴,工作也很认真;若是见了你,他会含羞低头礼让你先走。来村里之时家人让我把最厚的被褥及衣服带上,怕村里晚上没有炉火会冷,但村委会的暖气被吐尔汗大哥烧得滚烫,在宿舍和办公室你一点都不会觉得冷,即便是夜里他也会定时去给锅炉添煤,在寒冷的冬夜让你感受到家一样的温暖。一天夜里,我宿舍的水管突然爆裂,卫生间瞬间积满了水,情急之下我敲开吐尔汗大哥宿舍的门,睡眼惺忪的他看到我慌张无助的表情,便知有情急之事,眼神也随我变得紧张起来,只见他一个箭步冲到卫生间敏捷地将阀门关闭,低头认真查看坏损的管道,随后拿来工具箱认真地修理起来,这时我才发现吐尔汗大哥竟然没穿鞋,一双脚泡在冰冷的水中,衣服也被水浸湿,但他却全然不顾,还在继续修理。望着他忙碌的背影,内心的感激之情无以言表,这份感动让我久久难以忘怀,每每想起心里都很温暖。

驻村生活是我人生中一次极其重要的经历,是它让我感受到,乡村生活里所有的遇见是那样质朴与美好,那样令人难忘,随时都会让你生出万般感慨,感慨那富饶的青山绿水,感慨那碧蓝如洗的天空,感慨雨后多姿的彩虹。山野间,那些知名的不知名的花儿次第绽放,开得那么淳朴、那么亲切、那么鲜艳,密密匝匝装点了整个原野,是那样精致,那样唯美。

乡村的生活并不像诗歌那样优美空灵,但它所营造出的那种恬静的气氛和朴素意趣,却是任何城市永远也无法营造和复制的。在乡间生活不但需要一种耐心,一种超脱,更需要一种胸襟,一种静若止水的心态。在乡间生活,和老百姓一起体会那种耕耘的快乐、收获的幸福。许多时候,若不是身临其境,是很难想象到乡间的那份绵绵不绝的恬淡与悠远。我会继续朝着太阳生长,做一个温暖的人,将岁月里的凝重、过往的风景,安放在清浅的时光中,演绎着相逢与喜悦,承载传递着爱心与温暖。

村里的那抹蓝

对于蓝的偏爱,说不上为什么,就是一种感觉。蓝色非常纯净,通常让我联想到海洋、天空、宇宙。蓝色具有别样的亲和力,如月色轻洒的温柔,如喃喃的细语。蓝色给人以安宁、平静、凉爽、舒适、自由之感。

从小,我就喜欢看天空,我家老屋的大门就朝着天空,我时常依偎着母亲坐在门墩上仰望天空,无垠的蓝色填充着我的双眼。为什么天是蓝的?那蓝色的尽头是何处?它的背后又是什么呢?无限的遐想为蓝色增添了几分神秘感。偶有几片浮云飘过,洁白的浮云在蓝色的衬映下显得更加空明、晶莹。

天山脚下的小村在冬日雪花的装扮下,瞬间变得银装素裹,白色尽染,整个村子好像变成了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充满了诗情画意。被白雪净化过的天空变得格外的蓝,那光洁的蓝天,像琢磨光滑的蓝宝石,又像精心编织的蓝缎子一样没有一点杂质,洁净得耀眼。冬日暖阳透过雪松的树梢闪闪发着蓝光,让雪的白变得更加纯粹。我踩着厚厚的积雪,伴随着“咯吱咯吱”的响声,在白雪皑皑的世界里寻觅冬日的恋歌。都说冬天是寂寥的,一切如同失去了色彩,但小村的冬日却被雪中的那抹蓝点亮,你看,飘雪过后的天蓝得那么透心,积雪在暖阳的照耀下发出的蓝光是那么的晶莹剔透,还有被蓝色妆点的小院及屋舍也是雪中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小村里的村民大多数是维吾尔族,他们的房屋一般是砖混框架结构,屋顶为木架、呈锥形或人字形,并设通气窗,外面包裹着蓝色铁皮以适应冬天多雪的气候,通风保暖,冬暖夏凉。房屋转角、门窗边缘多用雕磨成各种花纹图案的花砖砌成。门口、阶梯和墙壁喜欢涂成深蓝、浅蓝或冰蓝的颜色。远远地望去似乎和碧蓝的天空连成一片,在皑皑白雪的映衬下,像极了摩洛哥童话世界里的蓝色小镇。

我正沉静在这童话世界里欣赏着属于自己眼中的美景,忽闻一个别扭的声音貌似在喊我的名字:哎——顾敏村(宫明春),我回头一看原来是斯迪克江,他是我在村里最初的结亲户。已经一年多没见到他了,他竟然还能喊出我的名字。我们如同久别的亲人互问家人的安好,斯德克江说他的妻子茹克艳木也很想念我,说着便招呼我往他家走。茹克艳木见到我来,放下手里的活,热情地与我相拥,搂着我进到客房,从柜子里挑了一条色彩艳丽的座毯让我围着炉火而坐。雕花的蓝色长条桌上用晶莹剔透的琉璃盏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干果、糕点、糖果。常言道,家和万事兴,斯迪克江一家就是一个典型的幸福之家。他们夫妻俩勤劳、善良、阳光、有爱的品德,潜移默化地给孩子们树立了榜样。三个孩子都很优秀,学习非常好,大女儿在县医院工作,二女儿在读师范大学,小儿子也考上了内高班。斯迪克江非常勤劳,他种植的红花、玉米,每年的产量都很高,家里的牛羊也个个膘肥体壮,日子过得非常富足。斯迪克江夫妇常说:“现在的日子过得好,都是国家政策好,我们现在什么都不缺,孩子上学国家管着,看病给报销,盖房子给补助,就连种地也有补助,所以我们教育孩子一定要好好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热情好客的茹克艳木一直在忙碌着为我准备晚饭,只见她灵巧的双手像魔术师一样把一小块面团从盆中理出来,有节奏地绕到手上,三拉两扯,两手一抻一扯,面团变得细滑柔顺像细丝带一样。此时锅灶里炖了许久的羊肉汤已经按耐不住,要把自己独特的香味从锅盖的缝隙里肆无忌惮地释放出来。茹克艳木貌似读懂了这肉汤的用意,把锅盖打开,让这香味尽情地释放,并把切好的洋葱丁、彩椒丁放入汤中。丝带面已经入盘了,上面铺满了鲜美的羊肉,浇上色白似奶的羊肉汤,鲜红的彩椒丁如同朵朵梅花飘落在盘中,一盘羊肉那仁瞬间变得灵动起来。吃一口羊肉,鲜而不膻,烂而不黏。丝带面又爽又筋,吃上一大口面中夹带着的香糯羊肉,让人唇齿留香,回味无穷。主人的热情、炉中跳动的火焰与入腹的羊肉那仁,让我在这天山脚下的寒冬感受到格外的暖意。

小村冬日的夜晚似乎也来得比以往要早些。肉足饭饱后的我踏着白茫茫的大地,仰望着天空的那轮明月,在明月的辉映下,天变得更加深邃幽蓝,几颗星星还在远处跳动着,在清冷明亮月色的映射下,那抹蓝还在继续,这神秘的色彩如闪亮的眸子忽闪着蓝色的温柔。或许,只有在此时你才能感触、体会、欣赏蓝色深邃的一面,领略它带给你的沧桑与静谧。嗅着它给予懂他的人的淡淡清香与丝丝甜蜜,若有若无,若隐若现。你不能抓到它,却分明能感觉到它的存在。这抹蓝似乎让空气也染上了一层蓝的味道,甜甜的,很惬意,如同斯迪克江一家给予我的温暖。此时白天的沮丧、烦恼,都会被这温馨的色彩包容,将自己的情感、精神融入那蓝的海洋中。在梦里愉悦的蓝色音符依然回响在我的耳边,仿佛千年古寺钟声的余音延绵不绝,随着风慢慢融入心中,让我体会到的是如天空,如大海般的旋律。我想,小村里的这抹蓝会继续演绎着一个诗意且温暖的冬日……

村里有个叫亚森江的河南人

初春的托普亚尕奇村依然很寒冷,因为村子就坐落在西天山腳下,在雪山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冷清。我这个人的适应能力比较差,初到一个陌生的环境,种种的不适困扰着我,蔫头耷脑地打不起精神。同事们俩俩一组也都忙着按新分的亲戚及住户名单上门去认亲了,我和同事也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找到了新的亲戚努热曼家,努热曼的热情和善良顿时打破了我们之间的陌生感。孩子们也非常喜欢我,围坐在我身边与我们拉家常,努热曼刚满5岁的小女儿买斯吐热木眼神始终不离开我,她给妈妈说她喜欢这个卡得(维吾尔语:干部),而且语气非常坚定地说长大了她一定好好学习,也要当这样的卡得。孩子的一席话让我既感动又欣慰,心里暗想我一定好好表现,把结亲工作落到实处,要在孩子面前树立好的榜样,不辜负我在孩子心中美好的形象。

一天的时间过得很快,大家都在各自的住户家里安顿下来。

第二天,同事们都如约来到村委会集体学习,休息时间大伙都在聊自己新亲戚的家庭情况,同事王建山突然说:“我的住户很特别,是个河南人,也是村里唯一的汉族,他的名字叫亚森江。”这个话题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我凑到跟前看他与亚森江的合影,照片上的亚森江黑黑瘦瘦,带着个深青色的瓜皮帽,松散的扫帚眉下一对深邃的小眼睛,岁月的沧桑在黝黑的脸上留下了很深的痕迹,巴掌大的脸上长满了灰白的胡须茬,若不说他是汉族,乍一看和村里的维吾尔族长得没什么区别。同事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纷纷,表示疑惑:他是怎么来的呢?他的老婆又是谁呢?他为什么叫亚森江呢?他有孩子吗?他是河南哪里人呢?这些疑问像十万个为什么一样也在我的脑海里浮现,我想有机会一定要问问亚森江他的故事。

说来也巧,中午闲暇时我带着买斯吐热木到村口的小商店买零食,一进商店看见一个瘦小的男人坐在商店的椅子上和别人闲聊,我一眼就认出这个男人就是亚森江,我连忙上去招呼说:“您是亚森江吧?”亚森江用浓重的河南口音说:“咦嘻,你咋知道我哩?”我打趣地说:“您是村里的名人,所以我认识您。”亚森江说:“啥子名人哩,俺就是个地道的农民。”和亚森江简单的聊天中得知他是河南洛阳市北郊人,1960年随父母逃荒来到察布查尔县海努克乡托普亚尕奇村,那时亚森江只有7岁,还有一个哥哥9岁,父亲靠着木匠手艺活在这里生活了14年,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在托普牙尕奇村出生。1974年,他21岁时举家迁回河南老家洛阳,但是在2000年亚森江又独自一人回到了他日思夜想的第二故乡托普亚尕奇村。是什么让他如此义无反顾只身一人又回到这里呢?种种疑惑曾在我的脑海里闪过,由于初次见面,我也不好意思打破砂锅问到底。

因其工作和生活的忙碌让我暂时忘却了此事,随着托普亚尕奇村里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村民村貌让我逐渐熟悉亲切起来。新一轮的驻村工作又开始了,我和同事如约来到铁力瓦尔迪家里。铁力瓦尔迪和妻子茹仙古丽对人特别热情,见我们到来,赶紧把我们请进屋,招呼我们坐到炕上,又赶紧把崭新的桌布铺好,摆上干果和酥软的新馕,热腾腾的奶茶也倒好了。我和同事都不懂维吾尔语,交流只能通过手势比划着,我们约好了一个懂双语的同事晚上来给我们做宣讲和了解家庭状况。铁力瓦尔迪见我们之间的交流有障碍,连比划带说起身准备出门,我们大致明白了他这是要去找一个懂双语的好朋友来家里给我们做翻译。一碗奶茶的功夫就听见院里传来说笑声,我赶紧起身迎接我们的翻译到来,门开的瞬间闪进一个瘦小的身影,头上带着一顶小花帽,身上穿一件咖啡色的夹克衫。在他的身后跟着一个身材高大的维吾尔族妇女,只见她长长的辫子一圈一圈整齐的盘在头顶,好看的发髻上还别着一个漂亮的发饰,浓密的眉毛下面长着一双含笑的眼睛,绛红色的连衣裙边镶嵌着闪闪发光的水钻,走起路来裙摆一起一伏特别好看。我定神一看,咦——这个瘦小身影的男人不是亚森江吗!我随口叫出他的名字,亚森江又一次疑惑地看着我,好像已经忘记我俩的一面之缘了,但是还是很有礼貌的跟我打了个招呼。坐定之后我们开始寒暄各自家庭状况。在交谈中我们变得随意起来,之前在我心里扎根的疑惑又萌生了。我问亚森江离开家乡这么多年不想河南老家吗?不想你的兄弟姐妹吗?亚森江深邃的小眼睛里顿时含满了泪花。我知道那是一种思乡之情的流露,是啊,谁能不思念自己的家乡呢。亚森江低垂着头陷入深深的感伤,我也不好再问下去了,气氛一下子变得有些尴尬起来。

这时那个身材高大的维吾尔族妇女开口说话了。啊,一口流利的国语让我惊叹不已。她自我介绍说她是亚森江的老婆,名字叫库尔万古丽,是亚森江儿时的玩伴,比亚森江小5岁。当年亚森江一家来到托普亚尕奇村里时举目无亲,是库尔万古丽的父母收留了他们一家,亚森江的名字也是她父亲给取的,亚森江原名叫袁燕休。亚森江的父亲靠着木匠手艺很快得到村民们的认可,村里人的家具都是亚森江的父亲给打制的,家具都是当年最流行又实用的款式,大家都非常尊重这个手艺人。亚森江和库尔万古丽一起长大,青梅竹马,两小无猜,随着年龄的增长,两个正值花季的年轻人偷偷地相爱了,但是他们的恋情遭到了双方父母的坚决反对。随着亚森江一家迁回河南老家,这段美好的感情也被扼杀了。库尔万古丽在父母的张罗下与邻村的小伙子结婚了,生了一儿一女,女儿现在伊犁州客运站卖票,儿子在伊犁体校当教练。库尔万古丽的丈夫早年就病逝了,她为了生计,在州客运站当清洁工,现在每月有1200元的退休工资。2000年,亞森江只身回到托普亚尕奇村,已经不见当年库尔万古丽的身影,失魂落魄的他就到伊宁市去打工了。在伊宁市打工的第三个年头他与库尔万古丽偶然相遇了,真是有缘千里来相会,两人的感情依旧如故,在2004年他俩结婚了。结婚后一起回到了托普亚尕奇村开始了他们的幸福生活,在亚森江勤劳的双手下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亚森江有个小小的心愿,就是准备带着库尔万古丽到河南洛阳老家去探望他19年没有见过面的亲人们。

听完亚森江和库尔万古丽传奇的爱情故事,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样的爱情故事我们只有在电影里才能见到,让人心驰神往。他们相敬如宾,相濡以沫,默默地共同经营着温暖、和谐的爱巢。他们用真心和真情奏响着民族团结的天籁之音,绘就了各民族大团结的美丽画卷。在岁月的长河中,亚森江所付出的每一滴心血,都如同他随手撒下的一粒种子,在时光的滋润下,那些种子慢慢地生根,发芽,抽枝,开花,最终结出了属于自己的幸福果实。他们此时的幸福用所有的文字来描写都显得苍白,用所有的语言来述说都显得无力,他们用一颗真心传递着彼此的爱意,他们所经历的所有坎坷都是值得的。库尔万古丽说她也会把自己的生活经历讲给家乡的朋友,也会鼓励他们像她一样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我也衷心地祝愿这对夫妻能够相依相伴,直到白头偕老,也祝愿民族团结之花在托普亚尕奇村开花结果,各民族之间的友情像奔腾的伊犁河水一样源远流长。

托普亚尕奇的春天

送走了隆冬,万物从沉睡中慢慢苏醒,树木,花草,鸟儿,虫儿,鱼儿,都被春姑娘唤醒了。树木抽出了嫩绿的新芽,小草带着泥土的芳香从松软的田野里钻了出来,一阵柔柔的春风吹来,草儿们更加欢快地往上窜。在不经意回眸的一瞬间,各色花朵也一簇簇的争相开放,鸟儿在枝头欢快地唱着歌,像是告诉人们春天来了。池塘边、田野里到处都焕发着生机。人们也脱去了厚重的外衣,换上了光鲜亮丽的春装,三三两两结伴出游,而此时的我们不需要刻意到郊外去踏青,在我们走村入户的托普亚尕奇村乡间随处可感受到浓浓的春意。

踏着松软的泥土,放眼望去,田间的冬麦已脱去了厚重的外衣,换上了翠绿的新衣,在春风的吹拂下晃动着身子,列队欢迎春姑娘的到来。不远处等待开垦的田地里长满了蒲公英,一朵朵精致的小黄花亭亭玉立。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等功效,城里的人们将它视作宝贝四处寻觅她的踪迹,在村里我们唾手可得。我和同事看见眼前的这片蒲公英,撒欢地奔向田里,将茎叶比较鲜嫩的蒲公英“据为己有”,不一会我们就挖了满满的两袋,带着丰收的喜悦满载而归。

路过提力瓦尔迪大哥家院外时,看见一枝杏花探出了墙头,不由得让我想起宋朝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提力瓦尔迪大哥家的“柴门”虽然关着,但这满园的春色却难以关住,这枝杏花正向路人炫耀着春天的美丽。

记得去年初夏,我们入住时正值杏子成熟的季节,提力瓦尔迪大哥家果园里有三个品种的杏树,有纯甜味的树上干杏、有酸甜味的李光杏、有纯酸味的本地杏。我最喜欢吃杏子,特别是李光杏,皮薄光洁无茸毛,果肉致密金黄,味酸甜汁多,核仁甜脆,味美气香,汁蜜沾唇让人回味无穷。同事古丽孜娅大姐也是个爱吃杏之人,听我这样说,她也聊起她喜欢的品种,我俩正聊得酣畅。笑声惊扰了提力瓦尔迪大哥,他见到我们到来,热情地邀请我们进院坐坐,一进院门映入眼帘的棵棵杏树就像穿着白色纱裙的仙女,簇拥在一起,在窃窃私语,又似乎在相互比美,那一朵朵娇媚的杏花,白得像雪,一朵连着一朵,你拥着我,我拥着你,让我仿佛置身于花海之中。

俗话说:“一年之际在于春,一日之际在于晨。”春天的到来也预示着春耕时节已至,村民们也都忙活了起来,田间地头随处可见人们忙碌的身影。圈里的马牛羊们也跃跃欲试,想回到广袤的草场上,肆意地啃食青草。就连亲戚家里屋檐下燕子窝里的小燕子们也像知道春天来了,你看它们一个个叽叽喳喳探出小脑袋,扑棱着已经丰满的羽翼,准备在春天到来的时候飞出来觅食,再不用等待妈妈辛苦地含食喂养了。

夜里一场春雨过后,清晨的乡间春意更浓,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各种花香、草香和泥土的气息在湿气里氤氲飘散。抬头仰望天空,湛蓝的天空一望无际,几朵洁白的云儿镶嵌在蓝天上,这些云朵有的像绵羊在悠闲的散步,有的像一匹骏马驰骋而去。我静静地漫步在乡间,感受着春的气息,我爱乡间的一草一木,更爱枝头杨柳绿,衬得花色动人。你看柳树的新枝,在微风中飞散的枝条就像维吾尔族小姑娘柔美的长辫子一样。远处的村民们正在辛勤地劳作着,手叉着腰小憩时,深情款款地望着自己耕种过的田地,从他们的眼中依稀看出了对秋收的期盼。灵动的小鸟们正在树梢上欢快地高唱呢,并用自己的语言表示对春姑娘的喜爱。远处的牛羊已经放归草场,一阵春风吹来,我彷佛听到了牛羊们酣畅地咀嚼青草的声音,这里处处散发着春天的味道。晨曦初露,透过丝丝浮云撒向大地,初春的阳光最美了,既没有夏日的酷热,也没有寒冬的冷峻,而是像轻纱一样柔和,像少女一样矜持。村口的小溪在晨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仿佛绸带上镶嵌了亮晶晶的宝石。溪水叮叮咚咚唱着欢快的歌儿,奔向远方,去灌溉那如饥似渴的田野。一场春雨过后仿佛将人的心灵净化了一番,突然让人变得素净轻盈。

迈着轻盈的步伐,我从村东头走到西头,一路上赏不尽的春色,嗅不完春的气息。不知不觉来到村头的小学门口,村里的小学和幼儿园在一个院里。清晨的校园,经过一夜春雨的滋润变得格外清新,草坪、花叶上挂满了水珠,變得愈加娇嫩并散发着一股股诱人的香气。沿着宽敞的水泥路,往西行,展现在眼前的是一面五彩斑斓的“涂鸦墙”,墙上的画面有的展示团结友爱,有的是尊老爱幼;有的是民族团结手拉手。崭新明亮的教室里,小学生们已经发出朗朗的读书声。东头幼儿园的小朋友上学的节奏似乎要悠闲些,她们穿着色彩斑斓的新衣服,背着小书包,牵着妈妈的手蹦蹦跳跳,欢快地走近校园,嘴里还哼唱着老师新教的歌曲:“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而此时学校食堂的阿姨们正在干净整洁的厨房里忙碌着,精心给小朋友准备丰富的午餐,洗菜池里放着各色的新鲜蔬菜,洗肉池里正在清洗着鲜嫩的羊肉。村里的孩子们都喜欢来上学,在崭新的校舍里不仅可以学到很多知识,课间可以和小朋友在宽阔的操场上恣意地玩耍,到了中午还可以品尝到学校提供的营养午餐。我的亲戚吐尔汗江大哥每次都会感慨地说:“现在咱们国家政策太好了,孩子们多幸福!新建的校园就在家门口,学习是免费的,在学校里吃住都是免费的,特别亚克西。想想我们小时候要到离家10多公里以外的乡里上学,没有交通工具,条件好一点的赶毛驴车送去,有的孩子也没条件上学,我们村里很多人都只上了个小学。唉,想想那时候,日子太苦了。我们现在的生活太幸福了,种红花、胡麻、小麦,国家都给补助,盖房子也有补助,就连看病也可以报销了。国家越来越强大了,各种惠民政策像这春风一样温暖着我们每个人的心,我们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所以我经常教育孩子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做一个遵纪守法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珍惜现在的好生活。”

写到这里,也许有人禁不住会问:你这是在写春天吗?我笔下诉说的难道不正是托普亚尕奇春天里的景象吗?在托普亚尕奇驻村的每一天,我时时都在感受着这里的变化。除了目光所及之处的花鸟草虫,田野果林和潺潺的流水,还有更远处的草原和雪山,与这些春天里的自然景物相比,其实我更关心人们内心世界里的风景。听了吐尔汗江大哥的一番话,我感到无比欣慰和喜悦,似乎已经深切地感受到了,一个更加明媚的春天在托普亚尕奇村人们的心中涌动着,蓬勃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