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探究

2021-08-09 01:35陆春红
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南宁市产业民族文化

陆春红

[摘要]民族文化产业的根基在于民族文化,南宁市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以民族文化为根基的产业渐进发展成熟,但仍存在一些困境。要促进南宁市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壮大,就必须加大步伐进行战略创新,不断推进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提升南宁市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南宁市  民族文化  产业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245(2021)02-0055-06

DOI:10.19499/j.cnki.45-1267/c.2021.02.010

南宁市居住着壮、汉、瑶、回、苗、侗、满等多个民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聚居城市。南宁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这些民族文化资源经过不断整合,逐步形成民族文化产业并开始具备一定的规模,实现了文化产业运作与现代文化相承接、相融合。尤其是近年来,南宁市紧紧围绕新时期民族工作主题,以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和广西“建设民族文化强区”为契机,多措并举积极推动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如建设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提供民族文化产业扶持资金支持、鼓励动漫企业采用民族文化素材宣传民族文化、打造民族文化旅游项目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等,为推动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就目前南宁市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情况来看,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因此,要促进南宁市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壮大,就必须加大步伐进行战略创新,不断推进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提升南宁市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获得文化与经济双赢。

一、南宁市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状况

(一)建设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助推民族文化产业发展

南宁市积极发展民族文化产业,截至目前已成功推荐美丽南方·老木棉匠园、广西金壮锦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等获评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推进壮美坊、宾阳县儒供毛笔生产有限公司、广西马山弄拉民族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广西南宁武鸣区纳福彩绣手工坊、金穗生态园、广西南宁米粒民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等多家民族文化产业相关企业发展成为南宁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二)鼓励动漫企业采用民族文化素材宣传民族文化

南宁市近年来培育了广西千年传说影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卡斯特动漫有限公司、南宁峰值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广西峰和云启文化投资有限公司、南宁九金娃娃动漫有限公司等多家优质动漫企业,鼓励和引导动漫企业就地取材,在民族文化中寻找创作灵感,通过资金扶持了大型民族动画项目《铜鼓传奇》、多媒体动漫《小小刘三姐唱游世界》、动画片《百越历险记之壮锦密码》、花山岩画VR体验项目、动画片《骆越神医》等多部民族文化动漫产品形成。

(三)打造民族文化旅游项目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

近年来,南宁市不断加大民族文化旅游精品项目的打造力度,推动青秀山风景区、大明山风景区、九曲湾温泉度假村、武鸣伊岭岩、扬美古镇、广西民族博物馆、广西民族村、上林鼓鸣寨等景区将民族、文化和旅游结合起来,不断提升各景区的民族文化旅游特色。其次,加大以壮文化为主的旅游资源开发力度,将民族文化、生态和旅游融合起来,加快推进一批规模大、品位高的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大力开发壮族骆越文化、龙母文化、民俗文化、民歌文化、贝丘文化、东盟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及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全力打造壮族风情旅游品牌,重点培育武鸣、马山、上林、隆安等民族风情旅游县区,建设并配套完善了东南亚文化风情街区、传统中医药文化旅游基地、五象民族风情街区等民族风情旅游项目,加快了民族风情旅游示范点建设步伐。

此外,南宁市还提供了一定的文化产业扶持资金以支持相关民族文化企业发展,一些民族文化项目在南宁市政府的积极帮助下先后获得了中央、自治区及南宁市各级各类文化产业扶持资金,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得到一定保障。

二、南宁市民族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一)部分民族文化企业缺乏对民族传统文化内涵的深刻理解

笔者在调研中发现,一些民族文化产业尤其是民族文化旅游业方面由于开发者对少数民族文化了解有限,从民族社会的现实生活中剥离出来的民族文化似是而非,甚至还杜撰一些所谓的民族文化故事和人物,又或者是由于不了解民族文化价值内涵而展示一些错误的民族文化产品,造成人们对该民族文化的错误认知。如壮族传统的服饰只有黑色和蓝色,但旅游区的壮族女孩个个身着色彩艳丽的服装,丧失了本族的原色;壮族铜鼓的鼓面、鼓身、鼓足分别代表着天、地、水,所以鼓面有太阳、星辰、鸟类,鼓身有人和动植物,鼓足有波浪纹等,而且太阳的光芒以前有八、九、十、十一、十二不同的光芒数量,后来统一固定为十二道光芒,等等。然而有些民族文化企业对壮族文化内涵不了解,随意在铜鼓鼓面上增加图案,太阳光芒数也远不止十二道;壮族没有背新娘的风俗习惯,但一些景区为了达到娱乐效果,而杜撰了此类民俗表演,等等。诸如此类的行为说明经营者在发展民族文化产业过程中不注重挖掘民族文化的内涵,文化产品没能体现出民族文化的精髓,这样浮于表面的文化产业不仅会造成人们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误解,也会令消费者感到厌倦,导致产业失去可持续发展的源泉。

(二)民族文化产业层次不高

在民族文化转化为现实的经济过程中,民族文化产业呈现出由低层次向高层次、由粗放到集约、由分散到规模的渐进路径。以民族的建筑、服饰、饮食、工艺品等为内容进行交易的工艺品市场以及以民族的物质形式乃至民俗风情的体验是最浅层次的民族文化产业形式;其次是以民族文化与经济为统一体的综合经济活动的旅游业,再次是以某一民族文化的特色、习俗加以提炼浓缩,而后以现代科技手段包装加工为精品进行汇展的会展业;较高層次是将民族文化资源在科技基础上以数字信息方式进行销售、包装与制造,以实现有效的商品产出信息业;最高层次为将民族文化中独特的智慧与见解转化为广告、媒体、影视等经济形式的创意产业。从南宁市民族文化产业结构来看,占比最多的是民族文化旅游业,其次是以民族民间工艺品为主要产品的工艺品市场,虽然也有一些创意产业,但其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小且产品仍没有被大众所熟识和接受。

(三)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群众基础有待提升

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们对本民族的文化自信,这是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和弘扬的前提,也是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根基,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纵深发展,南宁市的现代文化气息逐渐掩盖了民族文化的传统魅力,人们慢慢丧失了对植根乡土的本民族文化的信心,甚至有人认为民族文化是落后的表现,如不愿唱本民族的歌,不愿讲本民族的语言,不愿穿本民族的服饰等,这多少使得南宁在民族文化弘扬、传播上缺少了内生动力。一些群众认为,发展民族文化只是外在的表现形式,添加再多的民族特色都没用,甚至还有人认为南宁市不应该突出壮族首府地位,没必要宣传推广壮族文化,只要发展经济就可以了,等等。这些都是一些应该消除的偏见,因为民族文化产业是要在人们愿意消费民族文化产品的基础上才得以生存发展和壮大的,所以人民群众的消极态度会阻碍民族文化的传承、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如何提高群众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加强群众对本民族的文化自信和认同感,这是南宁市在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的问题。

(四)缺乏龙头企业的凝聚力,民族文化企业分布零散缺乏集群效应

虽然南宁市的民族文化资源非常丰富,但从目前的形式来看,南宁市民族文化产业的从业者大部分采取单打独斗的方式,尚未形成全局意识,相同或相近的产品生产方呈微小而分散的布局,没有形成点、线、面的有机结合。如壮锦和服饰生产家多是小规模企业或作坊,分散在武鸣区、宾阳县、隆安县等地,缺少了有知名度、有品牌的民族文化类龙头企业的带动和引领,便难以形成规模集聚效应。南宁的文化产业园虽然有六家,但与云南贵州等地相比,本地的民族文化产业园区集群意识差,园区内聚集的企业多是中小微企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低,且民族文化企业较少落户文化产业园区,致使人们难以通过参观文化园感受到壮乡民族传统文化的韻味,更不用谈领略其品牌效应和影响力了。

(五)没有形成统一的品牌战略,知名度不够高

多年来,南宁市在发展文化产业的探索实践中深入挖掘民族文化精华,整合民族文化产业资源,培育民族文化产业品牌,充分利用和发挥了南宁市绚丽多姿的民族地域文化优势,将文化产品与相应的地域文化相结合,精心打造了“民歌”“民俗旅游”等独特的民族文化品牌:有名扬海内外的“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品牌,《大地飞歌》《梦壮乡》《山歌牵出月亮来》等国内外原创民歌在这里焕发出夺目的光彩,使得南宁成了天下民歌眷恋的地方;有大型壮族歌舞剧《百鸟衣》、舞剧《妈勒访天边》等舞台民族文化艺术,在业内享有极高的声誉;还有一些较受欢迎的壮族饮食、服饰、传统手工艺品的民族文化系列产品,但这些品牌比较杂乱,没有形成统一的战略定位,且并没能得到很好地推广,市场上没有真正的壮族文化知名品牌。像贵州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提升为“黔酒”“黔茶”“黔银”等多个品牌,同时打造成为“黔系列”民族文化产业品牌,这些都成了“多彩贵州”的重要名片,相比之下,南宁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是中国唯一的壮族首府城市,壮族文化底蕴深厚,仍较为完好地保留着壮族的语言、节庆、称谓、饮食、信仰等各种民风习俗,具备区别于其他城市的差异性资源。[1]但由于上述多种原因,南宁市的民族文化产业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壮族品牌的战略定位,难以形成品牌效应。

(六)缺乏民族文化产业的相关人才和科技的支撑

民族文化产业发展需要很多相关的人才,如经济、旅游、会展、文化创意、现代科技、数字化技术、电子商务、新媒体,等等,更需要有宽广人文视野、又有精深产业理念的复合型人才。然而,当前南宁市会展业、网络游戏业、动画制作业、版权业等文化产业领域的许多新兴行业人才紧缺,在人才结构上也不合理,比如虽然有动漫等艺术创作者和技术人才,但是缺少专业的动漫产业的经营管理人才。同时,精通本民族文化、能够挖掘民族文化资源的本土人才也呈断层和不可持续状态,使民族文化很难得到传承保护,文化产品并没有体现出民族文化的内涵和精髓,这也与本土院校的民族文化教育息息相关。目前包括南宁市在内的广西各院校还没有设立民族文化产业的相关专业,导致南宁市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亟须的人力资源严重缺乏。就目前来看,南宁市民族文化产业人才匮乏现象短期内无法改变。人才的缺失使得南宁市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科技含量较低,发展水平层次不高,从而导致竞争力不足。

(七)资金投入渠道狭窄,影响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目前南宁市民族文化产业的投入渠道还较为狭窄,主要靠企业自筹,部分来自国家、自治区以及南宁市的财政资金支持,但僧多粥少,仍有一部分企业和项目很难获得财政资金的扶持。同时,南宁市的民族特色文化大都集中在马山、上林、武鸣、隆安等县区,这些县区的财政收入困难,可用于投入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经费非常有限。受国际经济形势下行压力影响,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更不容乐观,往后在这一方面的财政资金投入可能会有所减少。文化产业是一项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形态,民族文化产业更是有其特殊的优势和明显的弱势,仅靠自有资金是不足以支撑其发展壮大的。目前从资本市场上看,南宁市还没有从事民族文化产业的企业能从中获得融资,至于债券融资、文化产业基金、风险投资、外资投资、融资租赁、互联网金融等融资方式在民族文化产业融资方面更是不见踪迹。这是由于民族文化产业绝大多数属于民营经济体,很难获得融资机构青睐。因此,资金投入渠道的狭窄也是影响南宁市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南宁市民族文化产业发展路径

(一)深挖民族文化内涵,保持民族文化内容的本真

与文化产业相关的企业必须对自身的民族文化有深刻理解,使其产品表现出较深层次的文化精髓,使民族文化产品从内到外体现出独具本土特色的内涵,才能够通过挖掘深层次的民族文化思想核心来获得更高的商业价值。这就要求我们在加快民族文化产业形成的同时,必须保持民族文化的本真,一旦民族文化因过于追逐商业利益而被异化,就会失去其独特的文化存在意义。因此,南宁市发展民族文化产业要本着深挖民族文化内涵、打造民族特色“文化牌”的理念,在开发产业项目的过程多主动邀请本民族文化的专家或传承人参与,或者项目完工后先经过民族文化专家的评审方进入市场,以把控民族文化产业呈现的内涵不出差错或偏离其本真;同时还要转变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方式,鼓励集聚发展,促进产业融合;推动文创产业区域集聚,壮大行业规模,培育龙头企业,如此种种才能进一步提升南宁市民族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

(二)明确发展战略重点,提高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层次

南宁市民族文化产业竞争力不高、发展缓慢的深层次原因就是民族文化产业战略重点定位不够明确。从内容来看,南宁市的民族文化产业主打文旅融合,从文化产业发展层次和潜力来看,仅这样是不够的。我们应该选择收入需求弹性较大的文化产业类型作为潜力型民族文化产业予以重点发展,这些战略产业重点主要包括演艺业、游戏业、文化旅游业、艺术品业和工艺美术业。随着科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将会更“有钱、有闲”以追求更多的精神文化产品体验,故更具精神性内容倾向且需求弹性较大的文化产业类型发展潜力就更大,此类民族文化产业类型的发展潜力亦然。[2]文化创意产业属于需求弹性较大的文化产业大类,包括广告、演艺、游戏、媒体、歌舞、文学、影视等类别。创意类产品附加值高,以高科技为支撑,是知识密集型新兴产业,具有很强的财富创造能力和就业潜力。南宁市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具备发展创意民族文化产业类型的深厚基础。因此,南宁市应大力发展创意产业,同时将注重实现文化旅游业、艺术品业和工艺美术业等传统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

(三)加强民族文化教育,增强民众的民族文化自信

外国学者梅特·希约特曾说过:“只有当我们以自己的特色展现自我时,我们才可望得到别人的认同。”[3]一个民族之所以成为民族,最根本的是在于形成自身特有的文化、不同的文化特质。现在不少年轻人对传统民族文化的理解存在较大的偏差,抑或是对民族文化不感兴趣,这是民族文化产业难以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少数民族文化是民族性最集中的体现,积淀着各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沉淀为内在的精神品质和文化气质,凝聚着各少数民族的精神财富,是生成新时代文化自信的深刻根源,也是发展壮大民族文化产业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必须破除民族文化的自卑心态和文化弱势心态,努力展现少数民族文化的精髓和魅力,这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了有益的贡献。如壮族地区是稻作文明的发源地,稻作文化是世界农耕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壮族的针灸术是中医针灸的源头,壮医药也为中医作出了巨大贡献,同理,其他民族的文化也同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们应该对本民族的文化充满自信。现代人们对民族文化不自信是因为不了解本民族文化的内涵和精髓,因此,必须加大民族文化教育,增强民众的民族文化自信,让民族文化得到应有的重视。

南宁应该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民族文化课程体系,在大中小学不同阶段设置不同的侧重点,比如小学侧重壮族文化的启蒙、培养学生对壮族文化的兴趣;中学就注重壮族文化知识的传授,学习壮族文化知识;到了大学就要把知识深化、提炼,加强民族文化教育,让学校的民族文化教育更加丰富多彩。[4]此外,可以在各个网络平台上发起相关主题让大家积极交流、讨论,通过多种方式传播南宁市的少数民族文化,培养市民群众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进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爱好,为民族文化产品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四)创建“壮乡贝侬”品牌系列,提高民族文化产品知名度

只有把南宁市的民族文化资源和区位特色进行组合与创新,创建民族文化产业品牌,才能有力地提升南宁市民族文化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实现民族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双促进、双提升。南宁市可实施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强市战略,打造“壮乡贝侬系列”民族文化产业品牌,将南宁市民族节庆、民族饮食、民族医药、民族服饰、民族传统手工艺等民族文化资源整合提升为“贝侬食品”“贝侬医药”“贝侬工艺”“贝侬旅游”“贝侬艺术”等多个品牌系列,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成为“壮美广西首府”的重要名片。同时,南宁市应进一步细化实施“壮乡贝侬系列”品牌打造的工作举措,加大政策支持、强化产业扶持、加强宣传推介,努力在全社会营造人人知晓、人人参与的“壮乡贝侬”系列品牌发展氛围,推动“贝侬系列”品牌走出广西,面向全国,走向世界。

(五)培养造就高素质的民族文化队伍,强化对民族文化产业的人才支撑

首先,建议对广西区内的人才培养情况进行摸底,对民族文化产业开发的人才的分布、需求,以及质量状况有整体的了解。其次,在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设立重点院系、重点学科、重点专业,建立民族文化大省(区)人才培养基地,有组织、有计划地大力培养高素质人才,同时鼓励院校与企业相结合的多种培养模式,院校教授学生基础知识,民族文化企业则成为学生的实习基地,从而形成一支高质量、高素质的文化产业人才队伍,为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第三,实行外引、内育相结合方式,以稳定现有人才为主、引进外部人才智力为辅。内育以院校结合企业为主,外引根据南宁市的民族文化发展布局、文化产业项目及关键领域的实际需要,重点引进具有影响力的文化领军人才或文化创作团队。第四,创办民族民间传习馆(班),促进特殊文化人才的成长;保护好高龄民族文化传承人,培养中青年文化传承人。最后,改革文化企事业单位的职称、人事、工资、福利制度,引入竞争机制,充分发挥人才的创造性作用。

(六)推动民族文化产业“走出去”,积极发掘对外文化贸易优势

我们应有效发挥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地经贸辐射源头和国际合作与交流窗口的作用,为首府城市营造良好的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氛围。多年来,南宁市与东盟各国在经济、文化方面交流密切,为南宁市民族文化产业面向东盟“走出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南宁市民族文化产业走向东盟,首先必须积极主动与东盟各国加强轨道交通建设,为民族文化产业“走出去”提供基础设施服务保障。其次,积极主动与东盟各国的新闻媒体广播、电视的交流传播进行深度有效的合作探讨,筹划中国(南宁)—东盟影视作品的制作,早日实现中国(南宁)—东盟影视文化产业的互联互动与互利,扩大文化产业种类的发展规模,有效促进东南亚地区广播电视文化产业合作。[5]推进中国—东盟民间文化艺术品研发展示交流交易中心等项目建设,促进与东盟各国民族文化产品的贸易往来。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倡议,拓展“南宁渠道”功能,将南宁市的民族文化产业企业国际经贸合作的“朋友圈”向亚非欧国家延伸。“丝绸之路”自古是文化交会的体现,其交流合作的范围涵盖了文化、旅游、教育等各种人文活动,培育了不少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国际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南宁市民族文化企业“走出去”的战略手段之一,就是要不断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特殊旅游产品、文化产品、民俗风情、旅游线路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发展。

(七)大力拓宽投融资渠道,助推民族文化产业发展

为确保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有可持续的资金支持,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善:一是政府出台一系列具体且操作性强的少数民族文化产业融资支持政策,或以政府为主导打造民族文化产业融资服务平台;二是借鉴东部发达地区新型信贷产品,引入或者创新适合少数民族文化产品与服务的信贷产品;三是支持和鼓励完全面向市场的经营性民族文化企业走向国际金融市场,以引进国内外资金和民族文化企业自身扩大再生产投入相结合为主;四是充分运用土地、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以政府支持、社会赞助等方式建立并壮大民族文化发展基金会,吸收利用社会资金成立南宁市民族文化投资公司等机构,积极创造条件发行民族文化彩票等方式,吸引和集中社会各方力量对民族文化产业建设投资或捐赠。

[参考文献]

[1]林莉.南宁市壮民族文化旅游开发战略研究[D].广西大学,2007.

[2]陶少华.县域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定位研究——以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为例[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7,26(04):43-48.

[3]李昕.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产业发展重要的文化资本[J].廣西民族研究,2008(03):164-167.

[4]陈翩翩.南宁市壮族文化的展示与传播[D].广西民族大学,2017.

[5]马冰琼,李红萍,郑舒,等.广西文化产业面向东盟“走出去”的竞争力提升路径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01):8-10.

责任编辑:黄玉娇

猜你喜欢
南宁市产业民族文化
秋姑娘来了
相敬如宾
揭阳市麻竹笋产业发展思路研究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浅析民族文化和传统图案在面料设计中的应用
从产业发展看日本1920年经济危机
内蒙古民族文化对外传播效果研究
论仡佬族作家王华小说中的乡村镜像与民间想象
南宁市举办首届中小学古诗词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