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长春市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三次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制约了产业生态化发展、农业耕作方式没有达到产业生态化发展要求等问题。长春市要实现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统筹协调发展应优化三次产业结构,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对资源的利用效率,发展循环经济;改善生态环境,为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提供土壤。
关键词: 长春市;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
中图分类号:F124.5
DOI:10.13784/j.cnki.22-1299/d.2021.02.011
一、长春市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统筹发展的基础
(一)生态基础
生态资源是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统筹发展的基础条件。长春市居北半球中纬度北温带,处于东北亚区域的核心位置,地处欧亚大陆东岸的中国东北平原腹地松辽平原,其主城区位于松辽平原腹地的伊通河台地之上。长春市水资源比较丰富,地表水资源总量为12.90亿立方米,占境内水资源总量的47.9%。长春市土壤共有12个土类、38个亚类、64个土属、190个土种,其形成与分布具有明显的过渡性。长春市黑土地资源十分丰富,并且质量好,黑土层比较厚,同时有机物质的含量很高,理化性能好,排水效果良好,所以,长春市黑土区是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最适宜的地区。同时,长春市还有一大优势,即长春市处于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核心区域,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含油量比其他地区平均高0.3%,蛋白质含量比其他地区平均高0.5%。
(二)产业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长春市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成就稳步提升,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一是国内生产总值在全国处于中下游水平。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国内生产总值也是逐年上升,但从全国范围看,还处于欠发达地区水平,国内生产总值在全国属于中下游水平,与国内发达城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长春市需要改变传统思维,加快步伐,赶超平均水平,尽快实现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尽快找到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统筹发展的新路子。二是第三产业发展还有很大空间。长春市三次产业比重从数据来看,一产二产比例相对较大,第三产业比重相对较小。第三产业是最能解决就业压力的产业,同时也是对自然资源消耗最小的产业。这就需要长春市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步伐,推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为新一轮东北振兴做出贡献。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三次产业均衡发展,尤其是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特别是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可以促进社会的进步,解决老百姓就业难问题。
二、长春市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统筹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三次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制约了产业生态化发展
长春市三次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影响了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的统筹发展。主要问题是第一产业素质不高,没有实现农业生产的生态化。第二产业比重过大,第二产业是相对来说消耗能源最多的产业,并且极其容易造成资源环境的破坏。二产比重过高不利于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的发展。第三产业不够发达,第三产业是绿色无污染产业,是资源节约型产业,是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的重点产业,尤其是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是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的重中之重,而目前长春市的情况是第三产业不够发达,规模和比重都非常小,没有为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提供广阔的空间。
(二)农业耕作方式不合理,没有达到产业生态化发展要求
长春市农业种植主要以农民各家各户为主,有很多农民没有认识到资源环境的重要性,没有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关系,一味追求产量,加大耕作强度,过量使用农药化肥,致使长春市的土地资源质量变差,尤其是一些比较珍贵的黑土地资源,其生產能力也在逐年降低。农药化肥对土地的影响很大,导致土壤的肥力越来越差,一些土地的沙化、盐碱化现象非常明显。
(三)产业园区初步形成,但没有形成关联效应
长春市生态产业园区虽然已经初步建成,但是各个园区的整体功能还没有完全显现出来,园区之间的关联效应、协同合作效应、产业集聚效应还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一些国家级的产业园区都集中在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长春净月开发区,而在其他城区基本没有大规模的产业开发区,这种现象不利于城市的整体协调发展。
三、长春市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统筹发展的对策
(一)优化三次产业结构,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推进长春市工业转型。工业是长春市的重要发展动力,在转型过程中,由大变强,提质发展是关键。要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从而实现绿色发展。要将新技术引入到工业发展当中,将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与长春市工业发展相结合,打造长春工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工业转型升级当中,科技创新是主要动力,依托原有工业优势,要进一步提升汽车制造、石化、船舶、轨道交通、光电信息等主导优势产业的发展,提升技术含量,由之前的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同时向资本密集型转变。产业链也需要拉长,向产业链高端延伸,同时培养高素质高技术产业工人。加大工业企业节能环保力度,推进循环发展、绿色发展、低碳发展。淘汰落后产能,推广太阳能发电、风能发电,形成清洁生产、节能环保的工业体系,实现产业的生态化。二是推进长春市农业转型。农业发展要向现代农业和生态农业方向迈进。农业一直是长春市的基础和优势,为其他产业提供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要推动农业的科技化和现代化,打造现代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示范基地,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建立具有影响力的农业行业协会,搭建方便市场、企业和农民对接的平台。实现农业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发展,促进农业产品商业化,农业和工业相互促进,增强产业实力。加快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将高校和科研部门的新技术成果尽快转化成生产力,投入到农业现代化发展当中。打造出自己知名的农产品品牌,打造生态农业特色产品、精加工产品,提升生态农产品在全国的占有率。大量培养农业科技人员,出台相应鼓励政策,让更多农业技术人员深入农村,提升农业科技化水平。打造一批高科技生物能源企业,对秸秆进行回收再利用,防止农村秸秆燃烧影响生态环境。三是推进长春市服务业转型。长春市服务业一直是以传统服务业为主,在推动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的要求之下,长春市服务业必须转型升级,打造现代服务业,做到结构合理、功能完备。结合长春市自身特点,要重点发展生产型服务业,同时大力推进生活型服务业和消费型服务业。生产型服务业包括信息产业、金融业、物流业等等,要加快推进服务外包,将生产制造业当中适合社会化运作的服务功能剥离出来,实现服务外包,推动服务业和农业、工业的共同发展。生活型服务业和消费型服务业包括生态旅游、文化创意、信息服务等等,这也是今后长春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点方向。现代服务业是低污染、低消耗的行业,更加有助于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的统筹发展。
(二)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传统产业一般存在消耗资源、牺牲环境等发展代价,不仅和生态文明理念相悖,而且生产出来的产品也基本上是低附加值的,消耗了大量的生产要素,造成资源环境的严重破坏,这种发展难以为继。战略性新兴产业恰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它是以自主创新能力为基础,能够通过科技创新实现资源的低消耗和高产出,并且是发展潜力巨大的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推进长春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创新能力是一个企业生存发展之本,尤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来说,更是如此。目前长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和国内先进城市相比还有很大距离,缺乏核心竞争力。推动长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就必须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上下功夫,增加科技研发投入,加大科研力度。同时要与长春市众多的高校、科研院所和研究机构共同合作开发,使研究成果能够迅速转化成生产力。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政府要搭建平台推动企业同高校、科研院所以及研究机构的对接。二是协调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与市场作为两个重要方面在共同推动着经济的发展。“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要共同发挥作用,才能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良性发展。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动力来看,主要是产业集群资源和利益的共享,这样可以发挥市场的作用,利用市场的供求关系,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三)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发展循环经济
长春市自然资源得天独厚,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从长春市能源生产和能源消费的数据来看,长春市能源生产与消费差额为负,其能源生产量不能满足本市经济发展的能源消费需求,并有进一步增大的趋势。随着长春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资源消耗增加,自然资源对长春市经济增长的约束将日趋明显。因此,长春市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应加强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通过治理水环境污染增加水资源的可利用量,加强对土地资源的规划与管理,提高耕地资源的质量,最终为长春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自然资源保障 。[1]
产业发展就需要利用资源,经济发展得越快,资源利用量就越大,而资源是有限的,那么就需要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资源如果利用效率低,就会无形中浪费资源,而一般自然资源的形成需要漫长的过程,在没有新的替代品出现的时期,就需要人类节约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資源高效利用,是指在产出一定的情况下,实现资源投入的最小化,或者是在资源投入一定的前提下,实现产出的最大化,即追求资源利用的经济效率最大化。
(四)改善生态环境,为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提供土壤
树立大生态理念。全面启动实施生态长春建设,切实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努力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竞争优势,真正走出一条绿色低碳的生态文明发展之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制度建设,坚持绿色发展,积极推动生态工业建设。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以转变生产方式为主线,以体制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各类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为载体,积极培育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开展城市、园区、领域、企业等方面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引导企业合理布局、资源集约利用和污染物集中处理;在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在企业、园区、社会各层面,推进循环型生产方式,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实现资源综合利用,能源梯次利用,物质良性循环,经济转型发展,环境最佳保护 。[2]
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加大生态农业建设力度。充分发挥长春市环境资源优势,加快发展生态集约农业、绿色高效农业和有机高质农业,延伸生态农业产业链,打造生态农产品基地。依靠科技进步,搞好农产品精深加工,发展绿色稻米、畜禽产品加工、玉米大豆深加工、长白山天然食品及矿泉水等特色优势产业,建立食品安全体系,向绿色食品、有机食品、高附加值产品方向延伸,向规模化、品牌化、效益化方向发展,形成绿色和有机食品产业群,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
积极进行生态示范市创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抓手。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长春市应通过改变资源利用结构来提高自然资源利用效率,改善生态环境质量。长春市能源消费仍以煤炭为主,煤炭利用效率比石油、天然气低得多。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不仅造成能源利用率低、能耗指数高,而且环境污染严重。因此,不仅要提高石油、液化气及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源生产率,而且还应关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的开发利用,为长春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自然资源保障。
(五)构建生态农业旅游区,推广特色农业
长春市处在中国东北黑土区,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核心区域,有得天独厚的生态农业优势。由于东北特有的气候条件和人文特点,可以很好地把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结合在一起,构建生态农业旅游区,实现产业融合发展。要优化农业的种植结构,时刻把保护生态环境这一目标放在首位。一是建设农业观光园,这是构建循环型农业的重要措施和办法。二是建设民俗风情园。长春市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民俗地域特色,发展农家乐旅游,让更多城里人吃到农家饭感受乡土气息。
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的基础是科学技术。只有以科学技术为支撑,才能发展高效农业。一是公众的环保意识要增强。在发展生态农业方面,不论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都需要提高环保意识,提升绿色发展观念,增强公众的生态环保意识。尤其是对于生态农业的生产主体农民来说,更应增强生态环保意识,增强绿色发展认知。二是积极打造生态农业知名品牌,塑造品牌形象。长春市应提高绿色农产品质量,打造知名品牌,增强消费者及客户对长春的绿色特色食品的认知度。
先进的科学技术需要先进的科技人员。长春市虽然大学、科研院所很多,每年培养大批的人才,但是很多人才外流,尤其是在农业技术推广方面的人才更是少之又少,政府有关部门应积极引进农业科技人才,大力推广农业先进生产技术。对于传统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政府应加大扶植力度,引进先进设备,进行技术改造。通过税收优惠及政府补贴政策,推进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充分利用龙头企业的先进技术及信息资源,提高当地农业生态化水平。
(六)建设生态工业园
一是完善相关的管理体系。目前,各个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参差不齐,没有形成有效的产业集聚。并且各个企业的环保技术也不同,没有统一的标准。政府应该完善相关的管理体系,加大对生态工业园区的技术创新支持力度,企业之间也应该加强彼此的技术交流和依存关系,实现资源的减量化和再利用。二是拓宽资金来源渠道。资金是建设生态工业园区的基础,直接关系到重点生态园区的规划落实,影响企业进行生态化改造的积极性。足够的资金为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奠定基础,有利于提高企业对物资的回收利用水平。
(七)发展生态旅游业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东北时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长春市应该借助冰雪资源的优势,把生态旅游放在第三产业重中之重的位置上。长春冰雪大世界就是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统筹发展的产物。长春市通过长春冰雪大世界可以吸引大批外地游客,促进生态旅游收入的提升。同時也应整合区域内的旅游资源,打造旅游产业链,让外地游客到长春不仅仅看冰雪大世界,还要把游客留住,拉长在长春旅游的时间,从而加快宾馆、酒店等传统服务业的发展。长春市在发展生态旅游的同时,要注重旅游业的生态化开发,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发挥生态优势,正确处理好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提升环境的承载能力,促进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长春市不仅要推进经济的增长,更重要的是推进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即产业结构得到良性调整,生产方式随着技术改造得到转变,工业增长趋向“低物耗、低能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生态环境。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资源、水资源和能源的需求将会持续增长,未来社会经济发展所受到的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约束将越来越大,要求长春市经济发展必须走以内涵式增长为主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实现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统筹发展的良性循环,在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方面走出一条新路。
参考文献
[1]陈英姿.中国东北地区资源承载力研究[D].吉林大学,2009.
[2]何萍.循环经济在萍乡生态农业中的应用[J].集团经济研究,2006,(11).
[3]纪明辉.美丽吉林实施思路研究[J].环渤海瞭望,2015,(08).
作者简介
胡宁,中共长春市委党校(长春市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吉林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生态经济。
责任编辑 王宝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