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兰
摘 要:游戏化教学在内容上符合幼儿园教育教学的一般要求,在形式上符合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开展合理、有效的游戏化教学活动是提升幼儿园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更是全面培养幼儿综合素质、提升幼儿核心学科素养、强化幼儿身体素质及思维能力水平的内在要求。本文分析了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的方式方法,指出幼儿教师在开展各类游戏化教学活动时,应结合班级幼儿的实际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及兴趣爱好,合理选择相应的游戏化教学形式和内容。
关键词: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3-017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3.088
一、丰富游戏化的教学形式,依据幼儿的实际特点选择合理的游戏化内容,为幼儿思维能力提升提供优质“沃土”
幼儿的认知水平有限,活动能力一般,对各类新事物、新概念的理解和认识往往存在较为明显的滞后性,即使在幼儿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实际效果也是差强人意。在开展室内游戏教学活动时,幼儿教师应根据课堂授课的内容要求,深入分析此类内容与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的适配性,进而依据幼儿的实际特点选择内容讲解的实际形式,在突出相关讲解重点的同时,对内容进行取舍,进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改善游戏化教学过程的整体效能。具体而言,幼儿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不能作壁上观,应以幼儿朋友或家长的姿态,与幼儿积极进行沟通和交流,引导幼儿描述自身的需求,分析幼儿的实际兴趣爱好。在此基础上,幼儿教师可在室内游戏化教学过程中,合理选择游戏教学过程的具体形式,使此形式符合幼儿的兴趣爱好特点,进而积极有效地引导幼儿主动参与相应的游戏化教学活动,改善室内游戏化教学活动的整体质量。
幼儿室内教学活动常用的教学工具包括各类形式的积木、卡片、交互式电子设备、手工制作类工具等。幼儿教师在应用此类教学设备时,应与游戏化教学的实际教学目标结合在一起,并明确游戏化教学的目的,将课堂教学内容与游戏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进而使其相互促进、相互加强,促使幼儿在参与此类游戏活动时获取更为直接、更加立体的体验。幼儿教师在讲解数字识别类内容时,可开展积木搭建类教学游戏,游戏过程中,幼儿教师首先应选择一名幼儿参与游戏示范过程,发挥“学生带学生”的内在优势;其次,幼儿教师可要求幼儿利用一定数目的积木搭建幼儿喜欢的模型,在幼儿完成搭建后,要求幼儿计算剩余积木的数量和已使用的积木的数量。借助此类游戏教学过程,幼儿可对数字形成初步认识,正确认识数字与实际生活间的联系。尤为重要的是,幼儿教师应在活动过程中主动进行干预和引导,受幼儿认知特点约束,很多幼儿在参加教学类游戏活动时,不知“从何开始”,也不知“从何结束”,即使幼儿教师进行了详细示范,幼儿依旧无法对游戏步骤形成较为清晰的记忆。基于此,幼儿教师在开展室内游戏类教育教学活动时,应实时关注幼儿的游戏活动行为,对游戏进展顺利的幼儿使用微笑、鼓励性语言及肢体动作表达对幼儿游戏行为的认可;对游戏活动开展困难、游戏行为不规范的幼儿,幼儿教师应再次主动为其进行规范化游戏过程的示范,引导幼儿更正自身的游戏行为,优化相应的游戏过程。为了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幼儿教师可引导幼儿对相应的游戏环节进行思考,改变幼儿相应的游戏过程,在此情况下观察是否依旧能得到正确的游戏结果,促使幼儿在此过程中辩证地看待活动结果与活动过程之间的关系。幼儿虽然受限于认知水平并不能切实地感受到这一点,但在幼儿心中已然埋下了良好思維能力的“种子”,并在幼儿教师的细心呵护、细致照料下茁壮成长。总之,幼儿教师在开展室内游戏教学活动时,应依据幼儿的实际特点选择合理的游戏化内容,科学有效地开展各类室内游戏教学活动。
二、合理规划室外活动区域,充分发挥不同室外游戏活动区域的效能,引导幼儿合理正确地使用室外游戏基础设施
幼儿园室外游戏活动的基础设施种类和数量与幼儿园的实际教学规模相关,但均具有一定的区域化特性,或者说幼儿园在规划室外游戏活动内容时,希望与实际的游戏区域对应起来。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幼儿教师未能很好地总结不同室外游戏区域的差异,在各类游戏基础设施和各种游戏教学环节的影响下,室外游戏化教学活动内容杂乱、形式不定、功能不具体的现象比较明显。为了解决此类问题,提升幼儿园室外游戏教学活动的实际效能,首先,幼儿园在建筑规划阶段,应合理设置室外游戏范围的各种教学区域,依据不同功能合理选择不同游戏区域的基础设置,规定不同游戏区域的实际大小;其次,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幼儿园管理人员应加强对幼儿教师的培训工作,提升幼儿教师开展室外游戏教学活动的技能,更为重要的是使幼儿教师全面、具体地了解园区内不同游戏教学区域的具体功能,明确不同游戏过程的具体教学环节和相应的安全要求,从而使幼儿教师在基础游戏设施的实际应用方面更具专业性,使室外游戏的具体过程更具安全性;最后,在实际的室外游戏化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应明确相应的游戏化教学目标,依据游戏教学目标将游戏过程分为生活实践类、生活常识类、身体能力训练类、动手能力培养类等,进而在开展此类游戏活动时,合理科学地选用相应的游戏设施,充分高效地准备相应的游戏资源,进而从整体上改善室外游戏化教学活动效果。
在室外游戏化教学活动的实际开展过程中,幼儿教师可将室内的教学内容与室外游戏的内容相结合,在形式上扩展室内教育教学,在内容上丰富室内教育教学。具体而言,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讲解生活常识类室外游戏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可开展“植树造林”类游戏活动,示范相应的挖坑、种苗、浇水、埋土等过程,并在游戏过程中演示具体的树苗栽种步骤,避免不正确的游戏行为给幼儿室外游戏过程带来安全威胁。此间,幼儿教师可要求班级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植树造林类比赛活动,要求“小组长”记录不同组员栽种的实际树苗数量。在此过程中,幼儿教师应主动干预幼儿的记录过程,将课堂教学中的数字内容与室外游戏活动的内容结合起来,促使幼儿在室外游戏活动中进一步加深对相关数字内容的认识。幼儿教师开展室外教学活动应合理选择相应的游戏环境。例如在上述游戏中,应选择具有沙土条件的游戏环境,进而使游戏环境与实际的游戏内容正确对应,使幼儿的室外游戏环节与游戏步骤真实有效,确保室外游戏教学活动的质量,避免游戏活动“形式化”。总之,幼儿教师在开展室外游戏教学活动时,应充分发挥不同室外游戏活动区域的效能,引导幼儿合理正确使用室外游戏基础设施,提升幼儿园室外游戏化教学活动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