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飞
摘 要:基础写作课程的任课教师在教学中要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与思政课程的教师协力育人。基础写作课程可以从写作行为、写作主体、写作客体、写作过程中挖掘思政元素,推动思政与专业课程的有效融合。任课教师可以在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案中旗帜鲜明地加入课程思政目标;可以通过辩论赛、专题研讨、学生互评等授课方式紧扣课程思政元素;可以精选具有典型性、接近性的案例,在讲评过程中突出案例的导向性、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完成课程思政目标;可以抓住学习评价这个牛鼻子,做到评价的全面性、全员性、全程性,保证课程思政目标的实行。
关键词:课程思政;基础写作;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3-000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3.002
教育部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中明确要求:“着力推动高校全面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做好整体设计,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专业能力素质要求,科学合理设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作为承担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任务的高校,必须切实落实思政课程与其他课程协同育人的目标。因而“整合各类课程中的思想政治元素和功能成为高校深化课程发展的重要生长点”[1]。为此,笔者结合自身所授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写作课程,试从培养目标、授课形式、案例选讲、评价方式等方面挖掘写作课的思政元素。
一、基础写作课程可挖掘的思政元素
从写作行为论上看,要营造体现正确价值观的写作氛围,做好学生的潜写作引导。潜写作行为是学生在某一环境里长期潜移默化形成的一种写作思维,这样的潜写作行为正是过去基础写作课程教学中容易忽视的地方。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一言一行往往给学生带来深远的影响。为此,任课教师要端正态度,赢得学生的信任,为他们营造具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导向的氛围,从而直接影响学生的潜写作行为。
从写作客体论上看,要符合社会主义的价值判断,做好学生的引导。作为客体的万事万物都能进入写作者的心灵和视野,但能成为写作客体的却是经过写作者内在价值判断的。这个价值判断的标准主要是基于写作者的兴趣、需要、知识、经验、思维、观念、情感等。作为任课教师应当指导学生从符合社会主义价值判断的文化精神和文化追求上去比较、选择、整合材料。
从写作主体论上看,教师要有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理念,为社会塑造合格的写作主体。写作主体的修养、人格、知识结构、心灵建构对文章的立意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这些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尤为重要。这些未来的教师自身的才、德、学、识、胆,不仅影响其自身的发展方向,更会对其学生产生深远影响。为此,对写作主体的塑造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也必然重视的要求。教师要通过自身的魅力、选文及评价的标准引导学生不断地挖掘自我、发现自我,努力提升自己的人格、知识和能力结构的质量。
从写作过程论上看,要有立德立功立言的指导,重视写作者的写作动机和主旨提炼。教师在写作指导中要让学生知道为何立言、为谁立言、如何立言,并让学生明白其重要性,学生才会把写作当作一件神圣的事情来看待。基于写作的“双重转换律”,当客观事物转化为作者的认识,再由认识转化为表现的过程本来就是劳心费力的过程[2],而促使写作者创作的动机正是转换过程中立德立功立言的写作激励。写作者进行积极而又严肃的创作,在构思、材料的调动、主旨的提炼等方面反復锤炼,确定高远的立意,最终形成文章。
二、基础写作课程思政改革与实践
在基础写作教学过程中,我们基于“正能量、强立意、选好材、全评价”的教学指导思想,采用以课程思政为纵线,将教学目标、授课方式、案例选择、评价方式四条横线一以贯之的“四位一体”的一线串珠式教学模式,在基础写作课程中很好地践行了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
(一)丰富教学目标,增加思政元素
基础写作课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原来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会写、会教的能力,忽视了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改革中,教师必须旗帜鲜明地将课程思政以文字形式固化到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案中去,做到有据可依,有据可查。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指挥棒。只有高屋建瓴地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作出明确的要求,后面的教学大纲、授课计划等的确立才有明确的依据。以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作为未来的中小学语文教师,学生的师德规范、职业道德除了可以从思政课程上获得,学生需要的政治思想素质、人格道德素质、依法从教意识等也可以在不同的课程里获得。为此,笔者在制定教学大纲时将人才培养方案里的课程思政的指导性原则细化落实到基础写作课程中,不仅告诉学生怎么写,还要让学生知道为谁写作、写什么,从而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落实立德树人的课程思政任务。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将思政元素集中在聚材、立意这两个方面,并明确到具体的课时节点上,真正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维度目标落到实处,确保课程思政的施行。
(二)拓宽授课方式,让课程思政润物无声
原来的基础写作课堂,教师要么为了赶进度满堂灌,要么为了强调“写”让学生频繁练习。这样的课堂形式显然不能让课程思政目标在学生心中落地生根。为此,任课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授课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对学生的教育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就采用了辩论赛、专题研讨、习作互评、课前五分钟演讲等方式。多样的形式也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所要传达的思政内容,不仅入口,更入脑入心。
辩论赛让真理越辩越明。笔者结合专业特点,让学生在课堂上采用辩论赛方式讨论写作观,然后就不同的观点表达自己的看法。真理往往越辩越明。通过这样的辩论,学生逐渐明晰了自己的写作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