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利平
摘 要:目的 实验将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应用成效,观察产妇用药治疗后是否有其他不良反应,提升分娩的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5月泰山医学院鲁西医院收治的产后出血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对62例患者采用数字随机法分组,每组3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结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分析两组出血情况的控制效果。结果 从出血控制上看,观察组患者产后2h出血量和24h出血量分别为(278.5±60.3)mL和(511.1±50.6)mL,对照组为(378.5±61.8)mL和(579.5±66.8)mL,,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事件的调查上,观察组患者的发生率为12.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产后出血的应用效果较好,有助于控制出血量,促使产妇更好地恢复,并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双重保障,可临床应用。
关键词: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产后出血;并发症;缩宫素
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3-0177-03
产后出血属于常见的并发症,即胎儿娩出后24h内出血量超过500mL者称为产后出血,80%发生在产后2h内。其发生率高,对产妇的危害大,由此开展早期出血控制具有重要意义。产后出血也会导致产妇死亡、休克,究其原因主要是子宫收缩乏力,在治疗中往往采用缩宫素、米索前列腺醇等药物实施改善,如果治疗效果不佳,会使用子宫腔填塞纱布、切除子宫等更为被动的止血方式,并影响到产妇的后期生活[1]。而有研究指出使用前列素氨丁三醇作为方案,能够更好地控制出血量,进而保障分娩安全[2]。实验选取2018年6月~2020年5月收治的产后出血产妇作为研究对象,进一步讨论不同治疗方案下的产妇反馈结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实验选取2018年6月~2020年5月泰山医学院鲁西医院收治的产后出血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对62例患者采用数字随机法分组,每组31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3~40岁,平均年龄为(28.6±2.5)岁。孕周为36~42周,平均孕周为(38.2±1.7)周。观察组患者年龄24~38岁,平均年龄为(27.4±3.0)岁。孕周为37~42周,平均孕周为(38.7±1.8)周。两组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此外,本实验开展前征求家属同意,并且报备本院伦理委员会,得到批准。
入选标准:产妇均为产出血,且由于前置胎盘、羊水过多、胎盘早剥等因素导致;均能配合实验的顺利开展。
排除标准:有严重心肝肾器官疾病的患者;无凝血功能障碍;无精神类疾病和癌症病变。
1.2 实验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措施,如子宫按摩,缩宫素静脉注射,且对于有需要的产妇实施输血输液和抗休克防范治疗。在缩宫素使用上则为10U缩宫素(生产厂家:镇江生宝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32024969)+0.9%氯化钠250mL溶液,静脉滴注。
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结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生产厂家:美国法玛西亚普强公司(中国),国药准字:H20120388)治疗,如果产妇为阴道分娩,则需要宫颈注射250μg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如产妇为剖宫产则需要实施肌肉注射250μg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随后,配合其他常规方案进行出血问题的控制。
1.3 评价标准
本次实验需要进行产妇产后2h和24h出血量的统计分析,并有专人记录产妇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反馈和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对产后出血产妇的治疗结果进行讨论,数据分析工具使用SPSS23.0软件,计量资料呈正态分布者表达形式(x±s),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用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计量资料组内比较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表达形式[n(%)],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用非参数检验,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产后出血情况对比分析
在出血控制上,观察组患者产后2h出血量和24h出血量分别为(278.5±60.3)mL和(511.1±50.6)mL,对照组为(378.5±61.8)mL和(579.5±66.8)mL,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产妇产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分析
在不良事件调查上,观察组患者的发生率为12.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产后出血属于常见的并发症,病情具有严重性,并由此威胁到母婴安全。而引起产后出血的因素有很多,最为主要的则是子宫收缩乏力,即子宫收缩如果是有节律性的、对称性的则为正常[3],反之,如果子宫收缩无力、持续时间短,有收缩间歇长的问题,则会增加产后出血的概率,由此,我们必须针对产妇实施产后出血的预防准备,提升分娩的安全性。
缩宫素是防止子宫收缩乏力而导致的产后出血的常见药物,能够与子宫平滑肌结合,并由此释放钙离子,从而使子宫发生强直性收缩,最终达到压迫止血的目的[4]。在应用缩宫素的过程中也有一些问题,如半衰期短,且药物的使用对于不同情况的产妇存在个体差异性,故而导致最后的疗效不具有稳定性。与此同时,子宫平滑肌收缩也受到受体数目的限制,当治疗无效时,即使增加药剂剂量也无法提升疗效,甚至会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5],由此,我们需要结合其他方案进行优化改进。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则属于前列腺E1衍生物,其具有半衰期长、起效快的优势,在宫体肌注后能够促进子宫的持续性收缩,并由此防控产后出血。在钙离子载体中发挥作用并提升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和传统的治疗措施相比,有着更强的生物活性[6]。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的作用速率快,半衰期大致为30min,并能够扩张软化宫颈,促使患者的机体恢复更好、更快。此外,笔者也学习其他学者的研究,在报告中有提及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能夠刺激子宫平滑肌兴奋,提升子宫收缩频率,并由此降低产后出血率[7]。与此同时,其能够降低药剂使用导致的不良反应,应用效果更为安全、理想,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结合本次调研成果看,观察组产妇的出血量控制情况更好,且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在相关治疗、护理协助下均得到改善。
综上所述,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产后出血的应用效果较好,有助于控制出血量,促使产妇更好地恢复,并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双重保障,可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俞秋波.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高危产妇术后出血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6,51(12):149-151.
[2]杨妍.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04):700-702.
[3]何心贤.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临床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01):124-125.
[4]罗书,关红琼.益母草注射液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效果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7,57(13):60-62.
[5]张婧,张忠明.剖宫产术后应用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产后出血预防效果及凝血功能的影响[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9,40(01):102-105.
[6]党玮,李冰,付天芳,等.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米索前列醇和缩宫素联合应用治疗产后出血的疗效分析[J].药物评价研究,2016,39(03):433-436.
[7]杨茵梅,廖丹.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应用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6,12(18):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