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校本活动课开发和利用研究

2021-08-09 04:50秦爱东
教育·读写生活 2021年4期
关键词:儿童心理活动课校本

秦爱东

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基本原则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本并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真正的以学生为本需要关注学生的具体特征,尽管由于班级授课制的局限,教师很难做到面向每一个学生个体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但是面向一些特殊学生群体,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却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农村学生中,有一类需要高度关注的群体,这就是留守儿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日益推进,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流动规模不断扩大,由此催生出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

从表面来看,留守儿童的共同特征是父母或者其中的一方长期在外,对孩子的成长缺乏关注,而进一步分析,留守儿童还有一个更加需要重视的地方,这就是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从当前的现实来看,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多,有的甚至还比较严重。如何在儿童心理出现问题之初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是每一个学科教师的责任。数学学科是一门基础性学科,这个基础性既是数学学科领域之内的,同时体现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借助数学知识,促进自身看待问题的理性态度养成,这实际上就是面向学生的心理问题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

与此同时,应当注意到,无论是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还是在数学教材中,面向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的专门设计是不存在的,所以对农村初中数学教师来说,要想借助学科教学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最关键的还是要开发校本课程。而校本课程又是一个非常宏大的概念,指向农村初中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其矫正,应当在校本课程的视角之下,结合学科教学进行具体的活动设计。现结合苏科版教材“平行”这一概念的教学,谈谈笔者对此话题的思考。

一、面向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校本解决思路

农村初中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及其教育问题,不只影响到当事学生个体的发展,也影响到班级班风与学风的建设,这不只是班主任的事情,也是学科教师的事情。作为学科教师,应该结合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运用合理的方法,通过有效的途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留守儿童克服心理问题。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最关键的就是要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结合留守儿童的学习需要,设计出一个符合这类群体的学习过程。如同上面所强调的那样,这是一个很难在国家课程及地方课程中体现出来的教学思路,其对应的学习过程只能通过校本的思路设计。关于这一点,笔者有两点认识:

其一,在校本课程的视角之下,设计出符合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学习需要的数学学习过程,让学生加工具有校本特征的学习素材,这样可以让留守儿童体验一个更适合学习需要、来自于情感需要的学习过程。

不同地域的留守儿童都有相应的特点,每一个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又存在一些共性。笔者所属地区的留守儿童的共同特征之一,就是儿童的家长多是建筑工人或电子操作工,这些素材其实都可以成为校本课程设计的素材。基于这些素材进行的学习活动,既可以促进学生对数学学科知识的理解,也可以让学生在相关素材的加工过程中得到感情上的慰藉,从而有效地化解因为留守而带来的一些心理健康问题。

其二,在校本课程设计的过程中,通过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活动设计,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问题,从而让留守儿童处于一个更加和谐的学习情境乃至生活情境中。

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策略,就是为这类学习群体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让留守儿童在这样的情境中自然感受着环境的温暖,同时感受到数学学科的理性特征。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结合,数学学科的理性有助于学生形成用理性目光看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学习与生活环境的卫生可以化解他们心理上出现的一些不好的想法,学习环境与学科特征的结合,对于化解初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有着非常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基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活动课开发和利用

由于面向的是农村留守儿童这样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因此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中,活动课的开发与利用既要注意宏观环境,也要注意微观的操作。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教师要认识到优化城乡就业结构、解决家庭分离困境、改变父母教育观念、改善家庭教育环境、创建优良校园环境、建立长效辅助机制的意义。同时,需要借助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有意义的活动课。

在苏科版教材初中数学中有“平行”这一内容,于是面向留守儿童(当然也关注到其他学生的学习需要),笔者在设计活动课的时候,主要开发了如下一些校本课程资源,同时进行了相关的活动设计:

其一,寻找与留守儿童生活相关且与“平行”知识相关的素材,如果有可能的话,还可以在留守儿童父母的帮助之下,寻找相关的素材作为课程资源。比如,一个很好的思路就是,让留守儿童的家长在建筑工地上拍下如何控制窗户上、下边缘平行的视频,经过加工之后作为创设学习情境的素材。

事实证明这一设计的效果非常理想,尤其是当留守儿童看到自己的家人通过一些简易的方法工作时,比如,在搭建钢模板的时候,确保上、下边缘的长度相等且保持垂直,那这个窗户的上、下与左、右边缘都是平行的。为了体现活动课的特征,笔者还借助简单的教具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这样学生就有了一个活动体验的过程。学生在观察这段素材的时候,在自己的活动中,很自然就接纳了“平行”的概念,而且大脑中也有了比较逼真的关于“平行”的表象。

其二,进一步分析这样一个课程资源,带给学生的除了数学知识,还有自己父母在外打工时的生活素材,他们能够感受到父母在外生活的不易,从而激发情感上的共鸣,尤其是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既能够体会到父母的体力付出,又能够体会到在这个过程中所隐含的数学知识,所以学生学习起来非常具有成就感。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学生成功地建立起了平行的概念之后,还有一些留守儿童能够借助与父母打电话或者视频聊天的机会,向父母介绍自己的学习过程与心态,这不仅让父母感到欣慰,也让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形成心理上的共鸣。在这种无声无息的学习过程中,这些留守儿童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就会被消解,客观上也就化解了心理健康问题。

三、活动课开发利用的基本原则是满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需要

在校本课程的视角之下开展活动课,将具体的学科知识与学生的学习需要联系起来,致力于消除留守儿童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萌芽,这无论是对当前的初中教育来讲,还是对具体的数学学科教学来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取向。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利用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路设计活动课,让留守儿童在活动课中获得情感上的需要,获得知识学习中的成就感,可以让留守儿童处于一种非常积极的心理状态,同时可以让他们拥有数学学科独特的理性,这样也就能够充分化解留守儿童因为单独留守而形成的一些心理问题,从而让留守儿童能够生长于一个积极、健康的情境中。

据统计,我国现有流动人口过亿,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由祖父母、亲戚或其他人代为抚养的孩子,在各地农村不下千万。这些普遍却又特殊的群体,他们的生存状况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心理教育界也给予了留守儿童现象足够的重视。作为初中数学教师,也要关注留守儿童的生存状态,关注他们的心理需要,尤其是要着力发现并解决留守儿童身上可能出现的一些心理健康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施加积极的教育。这样既可以保证他们有一个科学的学科学习过程,又可以让他们有一个能够实现健康心理教育的过程,这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情,初中数学教师要积极关注,全力实施。

参考文献:

[1]陈健芷,张艳盛.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對策[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8(19).

[2]李红军.关于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思考[J].吉林教育,2017(33).

[3]王吉财,朱俊德.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及解决策略[J].教育观察,2019(15).

[4]许芳,曾凡敏.农村留守子女心理健康状况与校本课程开发[J].中国农村教育,2006(7).

猜你喜欢
儿童心理活动课校本
基于IHSFCM的儿童心理健康分析研究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南南的困惑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活动课
石景山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设计
对有效开展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儿童心理视角下小学体育教学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