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晴燕
在高中教学中,思想政治教学占据重要的地位。思想政治教学旨在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素養,使学生具有独立思考问题以及洞悉政治的能力。但是思想政治教材中存在大量的理论知识,很多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自主能动性不强,思想政治的教学目标也无法达成。由此可见,当下的思想政治教学应当把重点放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上。本文针对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提出了四点策略,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借鉴。
一、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速度日益加快,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直观性、生动性等特点,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因此,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不但使学生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课堂上,还能够把抽象的政治知识变得直观形象,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比如“实现人生的价值”一课,上课伊始,教师运用多媒体播放了十位中国优秀人物的视频,为学生创设生动真实的教学情境,随后把教材中的知识点与事例结合起来进行讲解,使学生产生了情感上的认同,进而实现了精神教育的目标,成功地提升了思想政治课的趣味性。
又如“企业与劳动者”一课的教学中,由于学生对就业的概念没有清晰的认识,对劳动者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也缺乏理解,所以无法从根本上了解企业的具体经营流程、企业类型以及就业时应当重点关注的问题。此时,教师针对教材中的企业、就业等内容设计了课本剧。课本剧中包括签订劳动合同、就业实习时间、劳动者所享有的权利和义务等内容。学生也在课本剧中体会到了就业并非易事,了解了教材知识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具体应用的方式。这种创设情境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积极地学习,使学生对思想政治学习产生兴趣,进而以较高的效率完成教学目标,最终实现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综合素养的目标。
二、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必然要从生活中选取素材,具有生活化气息的教学情境能够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成功地搭建从课堂到生活的桥梁,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创设教学情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在“多变的价格”教学中,笔者创设了市场购物的教学情境,让一名学生扮演养鸡场的老板,一些学生扮演贩卖鸡蛋的经销商,另外一些学生扮演购买鸡蛋的顾客,对买卖鸡蛋作情景模拟。养鸡场的老板要根据鸡蛋的供求关系、价格变化来确定养鸡场生产规模的大小,而不参加演出的学生并不是只需观看即可,还要对老板的决策做出及时的评价。由此可以看出,老板的决策会引起学生的多次讨论,而学生的每次讨论都会运用到所学的知识。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具有较强的生活气息和趣味性,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一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其主体地位会越来越突出,在潜移默化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解题能力将会有效提升。又如,在对“法律的约束力”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知识进行教学时,教师以陈希同作为教学案例,能够帮助学生对法律知识产生更加真实的体验。再如,一位教师在对“隐私权”“公民人身自由权”进行教学时,选择校园人身伤害、偷窥日记等事例开展教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组织探究活动,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创设探究氛围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大量的新型教学设备不断运用于课堂教学。为了使教师授课更方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多样化,学生学习更加高效,许多学校配备了大量的新型教学设备,如投影仪、多媒体等;另外,许多学校还建设了多媒体教室,供师生使用。思想政治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设施寻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能够激发其兴趣的相关视频。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将学生引入时政话题中,进而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帮助学生发现思想政治学科的魅力。
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辅助教学。比如,笔者在对思想政治必修二中的“国家与公民”进行教学时,利用PPT和视频来讲解公民的政治地位、国家性质等教学内容,并对学生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进行细致讲解。这种授课形式有效地突出了重点,能够提升教学效率,为教师预留更多教学的时间。
(二)设计探究问题
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也会获得学习的成就感。长此以往,学生便会对思想政治的学习产生较强的积极性。
在“新时代的劳动者”一课教学中,笔者选择了以下问题让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1.根据李师傅下岗的事件,你可以从中了解到什么?2.皮鞋加工厂厂长侵犯了劳动者的什么权益?3.假如你是李师傅,你又应当通过什么手段来保障自己应有的权益呢?笔者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设计了分组探究活动,让每个小组在竞争过程中积极参与。另外,教师根据组内成员的差异性,依据各小组能力相近的分组原则,确保每个小组均有能力较强和较弱的学生,保障了分组的公平性。在课堂最后,教师让各小组代表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并给予表现最佳的小组一定的奖励。在这种教学方式的引领下,学生对探究活动充满了热情。
四、引导生活实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所学的思想政治知识大多为理论知识,实践应用能力并不强。教师需要把学生所学习的理论知识真正内化为实际应用能力,而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实践活动便是最佳途径之一。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工厂、慰问敬老院里的老人、做社会调查等,让学生在课外通过实践活动提升思想政治知识的应用水平。
例如,通过对“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的学习,学生已经对民主选举的相关知识产生了一定的理解,然而学生普遍受年龄限制,并没有机会参与选举。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选举课代表的活动,让学生自己制作选票、参与投票。如此一来,学生便可以体验教材介绍的四种选举方式,对这些选举方式的优点与缺点产生直观的认识。另外,学生在投票时能够体会到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而且当学生有了类似的体验后,在未来的投票选举中便不会无从下手,所学过的思想政治知识也会浮现在眼前。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增强学生求知欲的最佳途径。教师需要遵循新课标中对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实践三个维度入手来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效果,进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许永勤.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J].中国新通信,2018(12).
[2]郁诚.高中政治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49).
[3]石祥.高中政治思想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点做法[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