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宝
深度教学是目前课堂教学的热度词,它是对知识的追问、对学习的追问以及对当下课堂教学乱象的反思提出的。课堂教学只有建立在充分的知识广度、知识深度和知识关联度的基础上,学生才能获得知识真正的内在价值。而知识广度、知识深度、知识关联度就是学生内在的元认知。对于深度教学,最重要的是把握一个度。教学中,有些教材内容需要进行深度教学,因为深度教学可以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在融会贯通中向纵深发展;有些教学内容不宜进行深度挖掘,那么该如何去把握这个度,才能让课堂教学更有效?
一、课堂教学要注意增强学生的元认知
元认知是学生接受知识的基础,是在不断训练中得到提升的。换句话说,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形成良好的元认知的基础。万丈高楼平地起,深度教学的前提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离开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培育元认知就犹如缘木求鱼。学生掌握了基础,才能够贯通知识点,这时候才可以进行深度教学。在原有基础知识之上,学生深度思考,发散思维,从而打通思维定势。以历史教学为例,我们在讲述两次鸦片战争时,正常教学是分析鸦片战争的背景,即对1840年前夜的中英两国在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军事、思想文化等方面进行对比,让学生知晓中英两国之间各方面的差距,然后得出鸦片战争是两种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间的较量,从而得出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是必然的。也得出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因为英国完成工业革命,产品出现剩余,想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但是学生不清楚为什么非要用鸦片来打开中国对外贸易的大门?在学生掌握鸦片战争爆发根本原因基础之上,我们可以利用历史名词“出超”和“入超”进行深度教学,利用中英两国之间正常的贸易对比,让学生知道出超和入超在两国贸易中的意义。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使得其对英国商品的日常需求量甚微,所以正常的贸易中,英国很难在两国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故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才用向中国输入鸦片的方式来改变这种对外贸易逆差。进行这样的深度教学,学生立刻就明白了鸦片战争这个历史概念的渊源和战争的来龙去脉,这一方面为讲解战火再起——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埋下了伏笔,同时学生的元认知能力也得到了适度提升。
由此可见,深度教学必须有学生对课本的内容的元认知作为基础,教师适度引导,才能奏效,所以只有把握和增强学生的元认知,才能更好地进行深度教学。
二、教师自身元认知的思维定势也要不断刷新、提升
深度教学的起点是以原有的元认知为基础,这里的元认知既包括学生的元认知水平,也涵盖教师的元认知水平。两者之中,教师的元认知水平对学生元认知的发展至关重要。学生是课堂的主体,高效的课堂应该是生生互动的课堂,也应该是引导学生不断探索的课堂。学生探索的进度和深度取决于教师的元认知能力,如果教师的元认知能力有限,学生也就只能局限在教师狭隘的思维模式里出不来,这就是为何同样的教师、同样的课堂、同样的班级,授课教师不同,学生接受程度和反馈的效果大相径庭。这样的差异在各个学科领域都有明显体现,最显著的是在数学课堂上,比如:一节平面几何或者立体几何课,教师对图形的发散思维空间的元认知能力直接决定了孩子们对图形和空间的发散能力。如果教师对图形和空间立体的元认知发散不了,自己就不可能在这方面进行深度拓展,由此当同样类型题目已知条件发生变化,变量发生了改变,学生就不会适用,那题目也就不能有解了。反观,对图形和空间立体元认知能力强的教师,他会在一个图形的基础上不断变换,变换出多种类似图形。更有甚者,有的数学老师还能利用变换出来的图形,引导学生去试着自己改变已知条件,然后进行求解,这样反复地去拓展训练学生的思维,使其空间思维处于不断变换中,如此的发散思维,会让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在老师元认知的引导下,不断强化,久之就会不断增强,学生的解题能力也会大大提升。
由此可见,教师的元认知能力直接决定了课堂深度教学能否开展下去,因为学生的元认知能力的提升和引导是在教师原有认知不断纵深发展的情况下进行的,所以教师要想让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够有深度,就必须对自身的思维定势进行突破,教师只有自我突破,学生认知能力才能不断提升。
三、教师要适度对学生认知进行监控
深度教学的课堂需要教师时时进行监控,因为学生在新知识的理解上是首次,所以认知过程可能会有所偏颇,这就需要教师时时进行监控,这里的“时时”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当教师在学生原有认知基础上进行深度教学时,可能因为学生固有思维或者现有的认知层次限制,使深度教学难以进行,这时候就需要教师适时追问引导,用追问引起学生质疑,带着质疑的新认知再对已占有的元认知进行发散。教师对学生认知进行监控在课堂上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只有把握好对学生的监控,学生认知才能向良好的、我们预定的目标发展。
还是以历史教学为例,如:在讲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时,要在学生对已有的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进行深度挖掘,可以用追问的方式问:为何要进行第二次鸦片战争?由于学生受原有对鸦片战争认知思维的限制,可能探究不出原因,这时候教师对学生元认知的监控就要利用起来。我们教师可以继续追问: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目标全部达到没有?学生明显可以回答出来还没有,那就可以再追问:目标没有达到,怎么办?学生就会回答:没有达到就会继续为完成既定目标打下去,由此学生就自然而然得出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学生完成了这一步之后,我们还可以继续追问:第二次鸦片战争除了这个目的之外,还有没有其它的原因?学生可能很惊诧,心里就会继续在元认知基础上搜寻求证。这时候我们教师不妨再次监控,继续问:英国为什么要用鸦片来打开大清帝国对外贸易的大门?学生很容易想到是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若学生元认知能达到這一步深化,我们原先对学生元认知的监控效果也就快达成了,这时我们进一步深度追问:当时的鸦片贸易合法吗?学生肯定回答不合法,那西方列强会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如何做?学生很快就会想到第二次鸦片战争除了进一步打开大清帝国市场、掠夺原料之外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通过上面分析,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教师对学生原有认知向纵深发展的监控是时时的、不停地追问,让学生产生新的疑问,进而开始在原有认知基础上去发散思维,建立前后联系,一旦联系建立起来,我们深度教学的目的也就会水到渠成。
四、教师要适度对自己的情感进行调节
教育是动态的过程,这个过程能否永动,需要教师的情感摄入,没有情感的课堂不是育人的课堂,也无法达成立德树人的目标。所以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不断融入自己的情感,并适度调节自己情感,学生才能更好的接受知识,我们的深度教学也才能达成,那么如何在课堂上去适度调节自己的情感呢?
情感教学其实早已经被提上日程,那如何在课堂上調节自己的情感,使得深度教学能够更好的进行,这是新的需要探究的领域。课堂是动态的,就犹如足球是圆的,随时都有可能会出现新的未知的问题,我们教师除了对学生的认知能力进行监控外,还要学会适度调节自己的情感,使其融入课堂,融化在孩子们心中。比如:学生可能在我们引导下启而不发,这时候我们要鼓励给其信心,不能讽刺挖苦;学生在我们引导下深度教学进行很好时,我们不要吝啬自己的口头表扬,要对学生的成绩给予最好的肯定,而这个肯定就是表扬激励。
人都是情感动物,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要情感摄入,课堂互动也理应如此,因为教学相长,我们深度的教学可能会让学生提出一些我们意想不到的天马行空类的问题,我们万万不可把学生这种问题认为是学生在扰乱课堂,因为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所以世界上也没两个思维一样的孩子。智力差异、思维差异都是存在的,所以孩子出现这样的想法也就可以理解,但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解层面,我们要直面学生提出的问题,想想他们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该如何引导他们帮其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这就是我们课堂上生成性的东西。这些东西对我们教师来说应该是我们成长的基石,我们务必要重视,只有抱着学习探究的情感来对待这些生成,我们的课堂教学深度才能更良性地进行,我们的课堂也才能更加高效。
基于以上分析可见,深度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把握好上述问题,同时要对学生的元认知能力进行不断训练,学生元认能力的提升才能为我们深度教学的进行扫除障碍,当然这其中需要我们对学生认知进行监控,对自己课堂教学情感进行调节,只有这样,我们的深度教学才能向更科学,更良性的方向发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