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高校外语教学中开展人文精神教育,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还有助于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目前的高校外语教学中仍缺乏一定的人文精神教育,致使学生的全面发展受到影响。本文将介绍人文精神的内涵,分析外语教学和人文精神教育的关联,并提出高校外语教学中加强人文精神教育的有效途径,旨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使高校外语教育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校;外语教学;人文精神
【作者简介】董荣月(1965.05-),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河北师范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英美语言文学。
人文精神教育是加强学生人文与社会方面素养的教育,主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等能力。因此,在如今的高校外语教学中应重视人文精神教育,加强学生人文精神培养,促使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得到提升,进而全面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及综合素质,并提高我国外语教育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与地位。
一、人文精神与外语教学的内在联系
1.基于外语教学的性质。由于高校外语教学的专业性质,其表现出较强的人文特性。外语教学离不开语言教学,语言则脱离不了文化,外语教学的背后包含着文化学习,呈现出人文特性。由于思维活动与认知活动皆需要语言作为辅助,语言不仅是沟通媒介,还是文化与知识传承的工具之一,并且在特定民族文化中,语言也深深扎根于此,并凝结了丰富的文化内容、人文传统与思想观念,由此可见语言背后的人文性质。而人文性质的核心在于以人为本,强调人的价值,重视培养人的综合素质与促使人趋于全方面发展,这些与人文精神的核心不谋而合。因此,在高校外语教学极为重视跨文化教学之际,人文精神融入高校外语教学成为必然趋势。高校外语教育不只是要学生掌握专业知识,还需要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增强学生在跨文化方面的意识与能力,并在面对中外文化差异时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
2.基于外语教学功能。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也需由人来传承。高校外语教学是具有人文功能的,外语教学需要学生学会求同存异,正确对待外国文化,并传播本国文化。因此,中国文化的传承需要广大大学生助力,而学生传承文化之前需要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如此就需要高校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受教育者完善人格、发展能力。学生在面对广泛的西方文化与思想时,极其容易受到西方不良价值观影响,进而出现盲目追求的现象。因此在进行高校外语教学时,需要抓住以人为本的核心,将人文精神充分体现出来,需要将学生放在主要位置,尊重学生的价值,增加学生的专业知识与人文素养,以完善学生的人格,促使学生个性化发展,以此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与民族自信心,提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继而将外语教学在人文方面的功能有效发挥。
二、高校外語教学中开展人文精神教育的有效途径
1.转变教学观念。目前在高校外语教学中,部分授课教师仍存在过于强调外语教学的工具性特征,而忽视其人文性特征。高校和社会皆十分重视学生的外语等级考试过级率,这导致许多学生和教师产生了唯证书才可靠、证书代表专业实力的错误思想。在长期如此功利性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忽视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高校学生中出现崇洋媚外的有才无德之人在所难免。为培养出三观正确且具有良好素养的专业外语人才,高校外语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将人文精神渗透于教学中,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人文素养,并将该素养转化为行动,经过不断反复实践,继而成为一个具备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外语人才。在课堂上,外语教师可通过课前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精神,结合相关社会素材为学生开展人文精神教育;或者在讲解具体外国文化知识时,为学生渗透本国类似的文化,通过对比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在课外,教师可多引导学生参与相关实践活动,通过实践强化人文精神知识的积累,并将人文精神落实于实践中,继而促使学生各方面能力与素养得到提升。
2.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外语课堂。在外语课堂中,教师是主导者,学生是主体。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因此,在实际的外语课堂中,授课教师需要将教师主导者以及学生主体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以体现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比如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材,为学生选择一本外语经典名著以及一本本国名著作为阅读材料,并将课堂交予学生,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完成泛读任务,之后可结合两本名著分析中西方文化或思想的不同,以小论文或PowerPoint的形式反馈给教师。如此不仅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继而学生不仅能习得英语知识与技能,还能了解到相关人文知识,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具备扎实的英语基础与良好的学术视野。此外,面对被教学技术侵入的外语课堂,教师在保障教学效率提升的同时,教师的人文精神正在受到侵蚀,这导致教师的创造性被压抑,教师的主导性被削弱,教学活动趋于机械化,进而致使外语教学中人文底蕴色彩被消解。因此,外语教师在重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之时,还需重视教师的主导者身份,要意识到教育核心即师生平等交流、自然对话,并合理运用教学技术,增加课堂互动性,突显外语教学中蕴含的人文色彩。
3.营造文学学习氛围。在高校外语教学中,教师可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人文精神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该环境中畅游,发挥其能动性,提高其人文素养。首先,外语教师可通过阅读氛围的营造来创建良好的人文精神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多阅读具有人文精神的优秀文学作品,不仅有英美经典名著,还包括中国的经典文学作品。其次,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花费些许时间为学生推荐一些优质的包含中西文化的书目,比如文学作品、英文杂志等,也可让学生进行一些范文、诗歌等的朗读,并结合学生的爱好与需求,为学生选择一本适合学生的书,或者重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书,并进行一个读书会活动,让学生进行读后感分享,以此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以及学习人文精神内容的氛围。在课外,教师可鼓励学生多参与与中西文化相关的实践活动,以此让学生在良好的文学学习氛围中不断阅读、不断实践,拓展自身眼界,陶冶自身情操,继而不断从文学作品中汲取养分,不断提高自身文学素养与人文素养。
4.建构新型课程体系。在高校外语教学中,由于过于强调语言环境,经常会组织开展多样化的语言情境活动,如关于外语的辩论赛、讲座 、演讲比赛以及配音比赛,这对于一些国家信仰不够坚定、价值观不够稳定的学生而言,其极易在这些西方意识形态和思想观念中迷失自我,继而导致其对其国家的认同、对本民族的自豪感被削弱。因此,构建新型的课程体系,不能只侧重西方的人文精神教育,还需要重视本国人文精神教育,且不能过于重视语言情境,而忽视本国语言的文化。鉴于以上所述,高校外语教学体系需作出改变,要构建具备人文性与实用性,且中外知识、文化占比合理以及关联性强的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需考虑从本国文化至外国文化,从浅入深,且贯穿高校外语四年学制,以丰富学生的本国人文精神,提高学生在文化差异方面的敏感性,促使学生深入体会外语文化的本质,继而在面对外来文化时能做到客观对待。
5.加强教师人文素养建设。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教书育人,其不仅对学生起着示范作用,还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桥梁。教师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才能有效引导学生形成理想人格,并正确对待人文精神和科学思想。因此,外语教师需要加强自身人文素养建设。但据目前来看,部分高校的外語教师仍存在人文精神上的意识较为淡薄、学术精神较功利化、知识结构相对单一等情况。随着当前社会呼唤人文精神回归英语课堂,高校教师需要进行自我重塑,建立长远教育理想及良好教学品格,如此才能在外语教学中为学生带来专业知识教学,并以自身高尚品格影响学生趋于良好品格的发展,促使外语教学不单单只有知识教学,还包含学生价值观与各项能力的培养。其次,高校的外语教师还需要建立跨文化领域的意识和视野,不断增强自身人文素养建设之时,不断增强自身对于不同文化的鉴别能力与判断能力,以实现从技能到素养、从外语语言本身到社会文化的跨越。在这个基础上为学生带来更多元的文化内容、更多样化手段的外语教学,促使学生的学术精神、科研兴趣、思辨能力得到培养。最后,外语教师还需要在教师使命与责任感上加强建设,教师需要充分意识到自身作为教师的使命与责任,在学校生活中,多关心学生的生活状况、学习情况以及思想动态,与学生建立平等沟通的关系。
6.完善评价体系。高校外语教学考核方式一般是笔试、考查两种。这样的考核方式还是侧重于语言知识与技能评价体系的考核,不能体现出人文精神内容的重要性。因此,在开展人文精神教育背景下,高校外语考核评价体系需要加以改进及完善。对于外语课程考核体系,高校需更加重视人文精神的体现,并允许多种考核方式出现,如阅读课程可以采取美文赏析、阅读报告等形式,并通过论文、微课等形式将考核内容输出,以便于教师为学生布置具有人文精神的阅读书目及对学生进行合理评价。此外,对于部分外语课程,高校给予教师一定考核内容的自主性,让教师结合学科内容设计合理的考查方式,以考核学生的知识技能与人文素养,并客观给予学生评价。通过多样化考核方式以及具有人文精神的考核内容,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学生也会更加重视自身人文素养建设。
总而言之,随着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剧,高校外语教育需要人文精神复归。人文精神作为民族之魂,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民族文明。若想提升我国整体国民素质,为国际竞争舞台提供更多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外语人才,高校外语教学就需要重视人文精神教育,通过多种途径将人文精神在外语教学中的优势发挥出来,以此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与综合能力,促使我国外语人才更具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相国.加强高校英语教育中人文精神熏陶的思考[J].信息周刊,2020(5):375.
[2]马喜峰.以提升人文素养为内涵的高职院校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多元化体系构建[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7):133-134.
[3]张宇红.基于人文教育的大学英语教学探究[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9(13):717.
[4]魏芳.试论人文精神缺失对高职英语教育的影响[J].长江丛刊, 2017(24):79.
[5]李韬.英语微课程的人文精神渗透[J].考试周刊,2017(6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