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带立不稳怎么办

2021-08-09 01:51张梅
教育·综合视线 2021年5期
关键词:灯带底座积木

张梅

关注幼儿的深度学习能力是新时代背景下对人的学习和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幼儿深度学习是指:“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在较长的一个时段,围绕着富有挑战性的课题,全身心地积极投入,通过同伴间的合作与探究,运用高阶思维,迁移已有经验,最终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随着大班幼儿信息量的逐步扩大,他们对生活、游戏和知识的获取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用发现的眼睛去关注周围的事物,例如太原的“北中环桥”就成为主题积木小组的焦点话题。在主题建构游戏中,需要教师通过细致观察儿童行为,运用智慧的鹰架策略去支持幼儿的深度学习。

一、案例背景

“儿童深度学习”是近三年幼教领域提出的新话题,它的理论模型来自于布鲁姆分类法。基于该模型的探索和实践,对幼教工作者来说无疑是一个新的考验。“什么是深度学习?对6岁的孩子来讲,可以进行深度学习吗?深度学习的‘度如何把握?”“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如何深入推进?策略方法是什么?”“大班儿童长时间处于同一水平的游戏,如何形成有效支持策略?”一个个现实问题摆在了幼教工作者面前。针对深度学习的探索,该理论给予了我们专业前行的方向。

二、案例描述

孩子们在积木区经历了“观察讨论—设计方案—实施搭建—装饰验收”四个阶段的主题搭建过程,“北中环桥”即将竣工。今天四人小组进入最后的灯带设计装修和大桥验收阶段。

灏儒看着设计图纸,对禹辰说:“这几个拱形灯带该怎么做?”

“上次我们就没有做,咱们这里好像没什么材料。”

“不行,今天大桥要竣工验收啊!”

说着,灏儒向旁边玩具区的小朋友望去。

“有办法了!”

玩具区的小朋友们正在玩新投放的材料———“百变魔棒”。一个个可以弯曲、可连结的小棒造型给了积木小组的孩子们很大的启发。

灏儒三下五除二把四根百变魔棒用六向连结头直接连起来,一条长长的灯带做好了。该怎么固定呢?没有底座的灯带只能歪歪斜斜地靠在桥梁上。他思考了一会儿,分别用两块积木夹住底端,“嗯,挺稳的。”他满意地说道。

嘉欣说:“那样不好看,中间缝隙太大,水一来就冲倒了,而且浪费材料。”

我看到孩子们一直在徘徊,思考。于是默默地给另一条灯带底端分别加了两根小棒,把它卡在桥梁底座之间。小雷和灏儒一直在观察着。

“在灯带下面加个底座,那样会更稳吧?”

说着,小雷直接在自己的灯带底端用百变魔棒加了一个圆形底座,“张老师,快看,的确很稳啊!”他望着自己搭建好的灯带,笑着说。

看着孩子们没有下一步的计划。我问:“你们设计的图纸有几条灯带?”“哦,是五条,还短两条呢。”这时,玩具区的宇轩用一个正方体和椎体建造了一座小屋拿给我欣赏。灏儒看到后,迅速地用百变魔棒建了一个正方形底座。“啊,这个底座上能安两条灯带,而且更稳。”

孩子们围着自己设计和建造的“北中环桥”开心地笑着。

准备验收!

三、案例反思

1.投放新材料,支持探索發现

游戏材料作为支持儿童主动学习的五大要素之一,作为推进儿童深度学习的关键支持要素,始终发挥着最基础的作用。当教师发现孩子们没有适合的搭建灯带的材料时,第二天便在玩具区投入了新材料———“百变魔棒”。它的可变性和不确定性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不断地呈现着惊喜。当积木区孩子再次寻找适合搭建的灯带材料时,百变魔棒走进他们的视野,对大桥“竣工验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教师提供新材料的智慧。“让孩子去发现,而不是直接给予。”这是教师激发儿童主动性学习的策略之一。把百变魔棒投放到紧挨着积木区的玩具区,新投放的材料必然会引起玩具区儿童游戏的强烈兴趣,积木区的儿童必然也会发现这种新材料。

2.关注鹰架支持,激发问题意识,引发儿童深度学习

在引发儿童深度学习的进程中,我发现大班儿童问题意识的激发和对问题解决的探索是引发儿童深度学习的关键。在日常观察中会发现,儿童在学习中如果缺失了激发问题意识的情境,缺失了教师的及时鹰架,他们的游戏水平会长时间在一个水平上徘徊,很难推进。

此案例中,从开始没有适合的搭建材料到孩子们发现建构灯带的新材料,从简易地设计出没有底座不稳的灯带,到稳固的圆形底座灯带,再到出现非常稳固的正方形底座双向灯带,孩子们在一个个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思维被不断地激发,“用什么材料合适?”“为什么不稳?”“灯带怎样设计能够更稳?”从这些问题中呈现出的是儿童的深度学习和解决策略的深度,在一个个问题追问中,设计出越来越稳的灯带。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布鲁姆分类法模型下,孩子们深度学习的轨迹:“记忆—理解—应用—分析—创造。”

“记忆”———“这座大桥已经搭了第四天了。我们用到很多的四倍积木和圆柱形积木,在拐弯的地方我们还用了四分之一弧形积木。”

“理解”———“这是我们用积木搭建的辅路,它是环形的,有拐弯,有下坡,而且桥下的路也是通的。”

“应用”———“用什么材料去搭建灯带合适呢?”儿童去寻找适合的材料,去完成自己的设计。

“分析”———“灯带为什么不稳?怎么能够更稳固?”一个个问题成为推进儿童分析问题进行深度学习的素材。

“评价”———“那样不稳,你用了太多的材料。”“这座大桥我量了一下,有90(英寸),好长啊。”

“创造”———“我觉得正方形底座更稳,而且是两条灯带在同一个底座上。”

可以看出,大班儿童的深度学习在主题搭建中,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从提供新材料到用两根小棒搭建底座,再到游戏停滞后提出简单的几条灯带的问题,始终在推进孩子发现问题,推进儿童的深度学习。

的确,儿童的深度学习推进离不开儿童内在问题意识的激发和教师及时鹰架策略的跟进,这是非常关键的内外两个因素。

3.不同支持策略,呈现儿童不同的学习深度

儿童主动性学习是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中国创造”转型中的一个契合点。一个从小对大自然中事物充满好奇、好问、好探究的孩子,思维是活跃的,是灵动而充满活脱脱的生命感的。

在儿童建构游戏中我们发现,在建构开始阶段的积木小组组建中,主动报名参加的6位全部是男孩子,他们日常思维活跃,遇事有自己的个性和思想,喜欢空间感强的建构活动。

在建构过程中,积木小组进行了两次整体的桥梁搭建活动,每次历时不到一周。这两次的主要建筑工程师,也就是孩子们自己推选的队长,有了调整。根据教师课题设计的要求和两次不同的鹰架策略,呈现出了不同的效果。

第一次参加积木小组的“主工程师”嘉欣,其搭建技能的确在班里是最强的。从桥梁的平面到立交、从直线到弯道、从平面到坡道,技术层面没有任何问题。在他的指导下,积木六人小组桥梁搭建顺利,教师的介入不多,基本上是孩子们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图纸,通过小组进行合作协商搭建而成的。在遇到桥面过窄、没有合适的灯带材料、桥下路面连接不畅等问题中,教师没有进行鹰架,孩子们直接选择了忽视。孩子们在回顾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但他们的桥梁已经拆除。后期孩子们直接进入了下一个搭建主题。这是一个完全由孩子們自主搭建的过程,幼儿的自由自主的游戏是基于自己的实际兴趣和需要。在这样的自由游戏中教师以观察为主,鹰架策略没有及时跟进,儿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问题意识处于一个浅层,儿童的深度学习基本没有呈现。

本案例是时隔一周,积木小组的灏儒和禹辰在做计划前翻看积木区相册,发现了他们前期的大桥设计图纸,在和老师做计划中谈到上次搭建时遇到的问题。老师说:“上次出现的问题你们能解决吗?这次又能发现什么问题?该怎么解决?”从而引发了他们重新搭建的愿望。这次活动,六人积木小组中有四人要求重新搭建,第一阶段的主要工程师没有继续参加。经过推选,灏儒成为本次工程队长。

再次进入灯带建构环节,孩子们在第一次搭建时没有找到合适的材料,他们直接选择了放弃。这次,孩子们不仅发现了教师提供的新材料,而且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深度学习在教师的鹰架下一步步地呈现出来。“教师鹰架策略”,成为推进儿童主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重要一环。

对比两次搭建活动,我们可以看到:第一次桥梁搭建中完全由儿童自主,没有教师鹰架。因为主工程师搭建水平较高,教师表扬多,为了快速达到目标,孩子们直接忽略出现的问题,就队长而言,不能激发他继续探究的欲望,问题意识没有被激发。第二次搭建换了队长灏儒,在搭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很多,比如转弯道的几处裂缝,坡度设计太陡、灯带不稳等问题,孩子们的问题意识被一次次激发,一个个问题在共同观察、讨论和分析中,在教师和同伴的一次次鹰架和转借中找到最佳解决方案。

在教师的鹰架下,儿童的深度学习,就在这里!

猜你喜欢
灯带底座积木
LED COB灯带在LED灯带中演绎及应用
堆积木
LED灯串显示屏的设计与应用
树莓派自定义“灯带函数”
便携式可收放LED灯带
可以360度旋转的智能鱼缸
船底座星云
有趣的积木
玩积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