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人物型散文,彰显立体化教学

2021-08-09 17:56吕波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1年6期
关键词:立体化散文初中生

《老王》是统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章,为杨绛所写,题材为散文。整篇文章围绕作者一家与老王的交往,回忆了老王窘迫孤苦的生活状况及善良仁义、朴实纯真的性格,凸显了特殊时代背景下老王与作者一家如金子般珍贵的友谊,表达了作者对人性之美的讴歌以及对悲苦者的关怀、命运的感叹。基于此,以《老王》为例,对其中的人物及事迹进行进一步解读,对于立体化教学目标的实现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界定

立体化教学模式主要是在语文教学理论的指导下,依据前期设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立足学习——指导多元立体化互动基础,构建了学生学习主动、课程讲授多样、资源整合多元、学习支持立体的模式。在这一模式中,教师、学生是最重要的因素,也是活动组织的双主体。其中教师担任指导、督导主体,而学生则担任学习主体。在教学角色变化的基础上,立体化教学模式中的授课方法也由传统灌输式教学转化为师生双方共同参与设计,或者教师讲授原理而学生根据原理自主实践的方式。与此同时,教学组织也由单一方向的教学组织模式转化为少人多组的学生骨干组织模式。除此之外,教学考评也由追求标准答案的静态考评模式转化为倡导动态的多层考评模式,具体包括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学生互评与教师总结性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二、基于立体化教学的人物型散文解读步骤

1.联系

在立体化教学目标指导下,只有在初中生自我世界、文本世界之间建立密切的关联,文本解读活动才可以真正发生。因此,教师需要利用问题引领、情境创设、对话交流等手段,在初中生、文本之间构建对话关系,促使初中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知识、能力、兴趣、阅历进行定向散文阅读期待的建立。同时在与文本、作者对话中,达到文本“召唤结构”、自我“期待视野”的契合。

2.阐释

只有全面激活文本、初中生的生命力,才可以呈现散文的生长性重构,避免初中生对文本居于一端的单调理解。因此,教师应带领初中生跟随作者的思路,结合文本结构,深入到字里行间,进行体验、感悟、认知、领会。在明确文本的所言所指之后,依据从内容到形式、从局部到整体、从语言到结构的顺序,进行人物描述思路的梳理以及作者思想感情倾向、意图的分析。进而揭露散文运用语言表达情感的技巧、意蕴,引导初中生在与散文、作者、同伴多层次对话中寻找文本内容、形式对于提高自身审美鉴赏能力、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价值。持续调动自身经验世界获取个性化理解,并以辩证的观点接纳、迎取不同视野观点,在思维深处构建立体化文本认知。

3.整合

只有系统整合后的教学内容,才可以保障人物型散文教学的张弛有度、形散神聚。因此,面对通过文本阐释获得的多指向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前期设定的教学目标以及初中生学习需要,展开归类、取舍、整合、筛选,构建一个围绕核心、相互支撑的意识链。并依据系统的思路,将其恰当排布在教学环节内,避免因内容散乱、零碎而导致教学过程失去条理。

三、解读实践:以《老王》为例

1.明确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较为注重从多个维度判定语文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预先期望达成的结果,也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最终归宿、出发点。语文教学目标的判定并非随意选择,也无法仅凭借教师的个人教学经验明确。特别是在人物型散文解读教学开展阶段,教师需要综合考虑自身专业素养、文本、教材、学情等诸多因素,结合语文新课程标准,过滤掉一些与实际要求不相符的目标。在《老王》教学目标设置时,教师可以选择隐性目标,也可以选择显性目标。

1)隐性目标主要为:通过理解老王的生命状态,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从作者与老王的交往细节中发现人性之美;通过在字里行间感受老王的不幸,体会适当的针砭,从作者与老王的交往中体会他们各自的善良,更加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愧怍”之情。

隐性目标在输出方面处于隐性状态,教师不需要直接向初中生展示教学目标,而是在课堂中渐进式的让初中生逐渐实现。

2)显性目标主要为:从表面入手,理解老王的渴望与需求,感受作者前期的“冷漠”与后期的“愧怍”,学会从“我”的角度阅读现代写人的散文。

显性目标在输出方面处于显性状态,教师可以为初中生直接提供教学,并为初中生文本解读过程提供明确的方向,推动初中生在课堂中开展活动聚焦。

2.阐释文本内容

人物型散文是一个运用语言文字作为符号,以人物为核心进行编码的系统。而富有价值的文本信息解码相当于带来了初中生与文本交流的窗口,可以为文本的深层次意蕴探究打下基础。而文本解读的重点就是弄清文本内包含的基本信息以及作者书写的内容。基于此,教师应事先对文本基本信息进行解码,并要求初中生用自己的话语完整、准确、有条理、清晰地阐述课文内容。

1)整体感知。整体感知的目的为:让初中生自行累积语言材料,同步训练初中生文本感知能力、信息筛选能力、关键信息提取能力、思维概括能力、基本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在上述目标指导下,教师可以指导初中生细致阅读并全面分析教材内容。在全面分析过程中,把控与“老王”相关的重点内容并提取关键信息,比如老王的身世、职业、生活情况、身体状况、言行品德、社会交往情况等。在信息提取过程中,应避免过度拘泥细节,仅就具体事件的要点进行概括性论述。

2)語言表现手法阐释。《老王》这篇文章的语言延续了杨绛散文固有的恬淡、平和、睿智风格,孕育着浓郁的平淡隽永之美。比如:“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前一句话利用白描叙述的手法,利用短短二十多个字介绍了“我”“ 老王”之间的关系。而短句句式的处理,也致使整篇散文呈现出超脱淡薄、淡然清新的特点;后一句话中“镶嵌”一词原指平面化的物体(照片、图片)嵌入另一物体内,将其巧妙运用到人物姿态描写中,形象地表现出了老王的瘦弱、单薄、僵硬。

3)人物形象对比。《老王》从本质上而言是一篇人物型散文,在内容阐释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初中生利用对比的方式,从“老王”和“我”“老王”和同行两个视角入手,分析文章中所用的人物描写手法。比如:和同行比,老王是一个“三无者”,无家庭、无组织、无本钱,出身贫寒,住在“荒僻”的小屋,没有“组织依靠”,孤身一人,但是在“文革”的社会,却倾其所有地帮助“我们”;和“我们”比,老王将“我们”看做可亲的家人,在临终时还不忘送香油和鸡蛋,“我们”却将老王看做客套的熟人,回报的是金钱。

3.整合文本观点

文本的主旨承载了人物型散文的核心价值,凝聚了散文的审美理念、思想取向、精神情操、文化导引。因此,在人物型散文解读过程中,教师应从文本主旨解析入手,进行教学内容的整合。一般文本主旨解析需要遵循文本创作者思路进行全面、细致研读并进行语言的认真揣摩,达到循文入意、披文入情的目的。在《老王》这一篇散文中,因文章主旨倾向于表达作者对老王美好品质的讴歌、生活悲苦遭遇的关怀以及对自己家庭与老王友情的怀念,部分教师在教材处理时极易陷入重点整合“老王的苦”“老王的善”段落上,致使该篇文章被解读为一篇肤浅化歌颂好人好事、庸俗化表达同情心的文章,致使作者的本意被曲解。从文章末尾可知,作者写《老王》的最初目的是表达“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愧怍”是文章的“文眼”。因此,教师可以从这一文眼入手,梳理文章脉络,沿着文章脉络揣摩文本创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而解析文本主旨。

从《老王》的脉络可得出,主人公老王不仅是一个忠实、厚道、老成、实在的人,而且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因作者一家“看得起”他,他就将这一份友谊放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不仅在日常交往中给予了作者一家超乎寻常的信任,而且在生命将要消散前强撑着病重的身体给作者一家送去了鸡蛋、香油,实现“最后的报恩”。但是在这一时期,作者本人并没有真正领会、理解,也没有在第一时间根据老王病入膏肓的惨状想到关怀、照顾,而是像做生意一样“给钱了事”,在后期回忆时,作者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愧怍”之情。这一情绪可以从“勇于自我解读剖析”、“对不幸者的尊重是同情的基础”、“具有普世价值的悲悯情怀”三个层面进行解析。

1)勇于自我解读剖析。在获知老王的死讯后,作者的内心首先涌现了“不安”情绪,随后逐渐明渠:“那是一个多吃多占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这里所出现的“多吃多占”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物质“占便宜”,而是在作者自我反省、剖析过程中了解到老王临终前送来的鸡蛋、香油不仅仅是最后的感恩,而且夹杂着临终嘱咐的含义,鸡蛋、香油也成为一份珍惜而厚重的礼物。而作者面对这份礼物的第一反应是“拿钱”,针对自己的这一行为,作者进行了多次反思,并站立在老王的视角下分析了自己行为所引发的老王的失望情绪。作者严于律己、勇于自我解剖反思的精神也值得初中生学习。

2)对不幸者的尊重是同情的基础。相较于一般心地善良的人而言,作者并没有单纯地给予盲目的关怀,而是立足弱者——老王的视角,理解他们的困难和真实需求。比如:文中写到:“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更深的不幸。”由上段内容可知,作者并没有因一味同情而为老王辩解,而是在尊重的前提下给予老王不加前提的同情,这也引出了老王对作者一家感激的根源。但是作者并没有完全理解老王临终前的感恩之举,由此引出了“施与者对不幸者理解缺位的爱心表达,不仅无法给予帮助,而且会招致更大的伤害”。

3)具有普世价值的悲悯情怀。作者的“愧怍”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基于良知的责任担当以及人道主义者的悲悯情怀。通过整理作者一家与老王交往时期的内容可知,作者一家与老王交往的时期是作者与丈夫在政治上遭受迫害、生活上艰辛度日的时期。即便自身生活艰难,作者仍然立足人类生存终极层面,为自己辜负老王的友谊而忏悔,为三轮车夫离世而负疚。通过这一创作意图的剖析以及相关文本的整合,可以在培养初中生阅读探究能力的同时,给予价值取向、情感态度、道德情操等诸多方面的教育。

综上所述,统编版语文教材是一个以课文为主体,融合课文知识、实践活动、助读材料等诸多要素的文本系统。人物型散文是这一系统中闪耀的一颗明星,教师应从“用什么去教”视角出发,结合一定的教学目标及七年级学生语文基础,创造性地對人物型散文进行联系、加工、重构。在立体化教学氛围中为初中生语文素养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

参考文献:

[1]壮亚芬.“这一篇”散文的教学价值及其实现策略[J].江苏教育,2019(09):35-39.

[2]陈素梅.叙事散文深度阅读的教学策略[J].中学语文,2018(009):29-30.

[3]程永超.阅读:从文本到课文——以杨绛《老王》入选不同版本教材为例[J].语文建设,2018(1):24-27.

[4]曾善美.初中散文美育教学点的开发:以部编版《老王》为例[J].生活教育,2019(001):83-85.

[5]郁玲.读《老王》析“老王”——杨绛《老王》中的老王人物形象分析[J].中学教学参考,2020(18):11-12.

[6]肖培东.“话”中有话读“愧怍”——《老王》教学思考[J].语文建设,2018(7):30-34.

[7]杨宇鹏.读写交融,向人物的精神掘进——以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B刊,2019(02):65-66.

[8]鹿玲.初中语文《老王》创新教学设计[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8(002):46-48.

[9]张敏.《老王》的两篇教学课例比较分析[J].文学教育(上), 2019(04):125-126.

吕波,上海市崇明区教育学院教师。

猜你喜欢
立体化散文初中生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
基于立体化教学方式的Java课程教学研究
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在《中医各家学说》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第六师高效立体化栽培技术研究初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