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主题课例研究,提升校本教研实效性

2021-08-09 14:28高文娟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1年6期
关键词:课例研究教师

课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阵地,教师的专业能力只有在课堂上才能展现其价值,所以教师要不断反思课堂教学的效果,尝试促使自己的专业得到发展。由于个人思考的范围不够广,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很难看到自己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所以教师还要和他人展开互动交流,在主题课例研究中提升校本教研的实效性。课例研究是校本教研的有效形式,它是以课堂案例为载体,以专业教师共同研究为保证,以解决当前的课堂教学问题为价值取向而开展的教学研究活动。教师要尝试从教学实践中挖掘出各种元素,将教学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和同伴进行互动讨论,进而调整教学方向,提升教学效果。

一、聚焦课堂细节,深处追溯

课例研究的基本模式是“三个阶段、两次反思”,而“三个阶段”关注的主要内容就是个人已有经验的原行为阶段,新理念下课例的新设计阶段,学生获得的新行为阶段。要更好地关注这三个阶段,教师就要聚焦课题教学的具体细节,结合掌握的教学理论进行反思,思考教学设计和学生实际获得收获之间的差距,然后展开调整。这样的课例研究才有更好的效果。

在学习《雷雨》时有学生提出:“周朴园的样子很像一个‘霸道总裁,我对他很感兴趣。”虽然只是一个课堂细节,但是却展现出了该学生受到当代网络文学的影响太深,在分析人物的时候没有结合特定的历史时代进行思考,分析不够客观。在课例研究的时候就可以围绕“如何让学生更客观地分析人物形象”这个主题进行探究。在讨论中教师首先形成了共识,那就是要先给学生介绍一些当时的时代背景,这样他们就能找到思考的切入点;其二是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辅助理解,若学生能亲身体验到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态度变化,可能就不会将其和帅气的“霸道总裁”产生联想了;最后就是要引导学生围绕作品中的某些词句展开深入分析,如思考周朴园说家具都没有变,自己留着它们就是表达纪念鲁侍萍,从这个细节能否看出周朴园对鲁侍萍的真爱。

教师要认识到一些看似寻常的课堂细节问题,很有可能辐射开来,体现了学生在某方面的能力和素养有不足之处。所以不能忽略这些细节,而要深挖下去,对照《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核心素养展开分析,思考学生在知识建构中的缺漏之处,然后设计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促使学生提升综合素养。

二、延伸课外经典,类比建构

在展开主题课例研究的时候教师不要仅仅将视角放在課本中,而要思考能如何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阅读同类型的经典作品,促使他们在类比中更好地进行知识建构。由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有所不足,所以他们很可能不知道该如何拓展阅读,所以在课例研究的时候教师要结合这个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思考如何能层层递进地加以引导。

在学习《祝福》时,教师发现有不少学生对鲁迅笔下的人物很感兴趣,想要多了解一些,在课例研究的时候就可以结合这一点,分析一下要如何给学生推荐课外阅读的作品,引导他们展开类比阅读。教师在设计教案的时候可以思考一下几个问题,一个是拓展阅读的面,是否让学生只阅读鲁迅创作的女性主题作品,还是阅读鲁迅创作的各种小说,又或者将同时代其他作者的作品也放入进去;二是如何引导学生展开对比,除了对比人物形象以外,还可以从哪些角度入手比较;三是如何引导学生总结对比后总结的信息,提升逻辑思维和自主创作的能力。在课例研究中如果能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分析,那么就能有针对性地设计出合理的课外拓展阅读课程,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展开品读。

在思考如何让学生将课堂内外整合起来,展开拓展阅读后,教师要将教学视角从课内拓展开来,构筑校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这样不仅能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更能让他们的思维能力也随之提升,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关注语言习得,指导表达

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就是促使学生自主展开语言建构,掌握语言习得的方法,这也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之一。所以教师在选择课例的时候也要关注学生的语言习得情况,要重点分析哪些方法能更好地促使学生对表达产生浓厚的兴趣,怎样才能让他们主动展开读写活动。这样能让学生提升学习能力,教师的教学素养也会随之得到提升。

教授《荷塘月色》的时候教师发现学生体会到了文章的词句十分优美,也想要自主创作如此优美的文字,但是在具体写作的时候却不知道如何下手。针对此问题,在课例研究中就要围绕“如何让学生展开读写结合的活动”这个主题展开探究。教师首先要思考结合《荷塘月色》这篇文章能找出哪些仿写点,如文章修辞手法很有特色,文章运用了双线索的结构,这两个都是很好的仿写点。其次教师要分析一下如何能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促使他们写作更投入,如有教师提出可以展开师生共读共写的方式,教师也尝试写下水作文,这样学生感觉更亲切,活动效果也会更好。在设计教案的时候,教师就要考虑到课例研究中讨论的这些项目,思考如何改进自己的教案,让学生更主动地投入到读写结合的活动中。

在传统的课例研究中教师常常关注自己是否已经将所有的教学重点都传递给了学生,但是却忽略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所以在课例研究中教师要把握住这个关键点,将焦点放在如何提升学生语言习得能力上,掌握更多的指导方法,促使他们切实提升表达能力。

四、挖掘传统文化,传承国学

继承并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这也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在课本中也收录了不少经典的古诗词或者古文作品,然而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却只是关注学生是否能记忆背诵课文,是否掌握了文言文知识,但是却忽略了让学生挖掘传统文化,传承国学。所以在课例研究的时候教师要结合这个问题进行专项讨论,思考如何能在提升学生语言建构能力的基础上让他们挖掘国学相关的内容。

《劝学》选自《荀子》,教师在展开课例研究的时候围绕“如何让学生系统化地了解儒家文化”这个主题展开分析。教师首先选定了若干儒家文化的代表人和他们的代表作,如孔子的《论语》、孟子的《孟子》等,其次则要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篇目,然后思考如何设计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激发兴趣。在此过程中有教师提出可以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展示各个儒家学者的代表作、哲学观点等,让学生看得更清楚;还有教师提出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想象自己是儒家学者,尝试猜想孔子、孟子等人会如何提出自己的观点。

语文教学的重点是立德树人,要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础和弘扬培养中坚力量。所以教师在课例研究的时候也要将这个问题当成是重点,展开探讨。教师可以思考学生缺乏哪些国学方面的知识,分析如何提升学生的国学探究兴趣,怎样让他们切实投入到国学活动中,习得各种技能。

五、打开不同视角,多维审美

审美鉴赏和创造能力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在教学中常常发现很多学生审美的角度比较单一,常常只是注意作品的文字美,但是卻没有深入下去,挖掘精神美、意境美、情感美等。所以在展开课例研究的时候教师要围绕这一点展开分析,思考如何让学生打开不同的视角,展开多维审美。

教授《琵琶行》的时候教师发现不少学生只是关注到作品展现了琵琶声的优美,但是却忽略了人物的情感美,因此在课例研究的时候就要围绕“如何让学生多角度审美”这个主题展开分析。教师首先结合课文分析哪些审美角度是学生容易发现的,哪些是他们不易找到的,要如何设置问题让他们注意到这一点,如提出问题:“作者和琵琶女身份悬殊,为何会为其潸然泪下?”这个问题就能让学生注意到作品的情感美;“作者为何特别要提到‘枫叶荻花秋瑟瑟呢?”这样的问题能促使学习者体会到作品的意境美。在课例研究中教师总结认为可以通过提问引导的方式让学生注意到更多的审美角度,然后让其拓展阅读,运用掌握的方法品读其他作品,试着巩固学到的全新阅读方法。

学者勒温提出了群体动力学的理论,认为要从心理及社会环境两方面去寻找对群体以及个体行为的推动力量。教师要想提升自己的教学素养,也要和同伴进行互动沟通,尝试从他们的身上得到启迪,这样才能找到自己在教学中忽视的问题,有助于更好地设计教学策略。教师若能积极展开课例研究,且能清楚地知道有哪些不同的方法能让学生开拓视角,在教学的时候就能合理选择,让学生的审美角度更为多元化。

课例研究能很好地优化教师的教学效果,提升教师素养,但是很多教师只是将教研作为任务,敷衍了事,教和研严重分离,校本教研形式化严重。针对此问题,教师要把握住课题教学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将课例当成研究的切入点,和研究人员、上课人员、学生等进行积极沟通和对话,然后立足学校、基于问题展开反思,从而改善课例研究的效果,提升教学水平。

高文娟,山东省邹平市第一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课例研究教师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最美教师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花开烂漫——彩墨画瓶花课例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课例
只是“看起来很美”——由课例《蒹葭》引发的反思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