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设蕾
随着素质教育的持续推进,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日益受到重视。2017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作为传统常规教学场所的学校课堂,正在被赋予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平台和探索阵地的新定义。
一、史料助力课前准备
笔者认为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应该是围绕着学生感兴趣并能够激发思考和讨论的主题展开的。在复习人民版《历史》必修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过程中,笔者发现就“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何时创立”这一问题,学生间出现观点分歧。部分同学基于前一课《罗斯福新政》的内容,认为是由20世纪30年代美国创立;部分同学基于人教版《历史》选修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的内容,认为一战期间交战国政府干预经济,已经出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雏形。故笔者把握契机提议围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
如何将常规课堂转换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平台,笔者认为可以从“让学生走上讲台发表观点”开始尝试。 历史学科强调论从史出,正如傅斯年先生所言,“近代的历史学只是史料学”,“一分材料出一分货,十分材料出十分货,没有材料便不出货”。想要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自主提出有效论点,首先需要锻炼学生的史料搜集和整理能力。考虑到学生是第一次参与,笔者介绍了图书馆、网络搜索引擎、中国知网这三个比较基础的搜索途径,并就可以关注哪些史学名家书籍、搜索时可以输入哪些关键词、如何将搜集到的史料整理精炼到一张A4纸上做了具体的指导。课前学生的史料搜集和整理工作持续了一周。
二、协同聚力课堂开展
1.“说”与“听”的传输获取平衡点
课堂开展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中心环节,考虑到活动课的容量,選定在周五的90分钟连课。基于课前史料搜集整理工作的支撑,此时的学生已经处于“有话说”的状态。为了协调班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关系,笔者将本节课流程作如下安排。第一阶段:学生在自行组成的六人小组内轮流发言,基于自己搜集的资料,简要阐述自己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定义、发展阶段、影响等方面的认知,然后共同梳理本组资料,推选组长。时间控制在30分钟左右。第二阶段:八组组长轮流上讲台向全班分享小组讨论成果,尽量以条目形式精炼呈现,每组分享时间4分钟左右,然后由全班同学自由发言,向组长提问。时间控制在60分钟以内。
通过第一阶段的组内合作,每个同学都能在课上获得发言机会,基于课后学生匿名填写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量表》所提供的数据,89.3%学生表示能在小组讨论过程中积极表达和参与。而让小组成员共同梳理本组资料的安排,能够让学生有意识地去“听”同组成员发言,相互协作梳理新知,此阶段主要强调信息的弥合、互补。
在第二阶段活动中,各组长需要走上讲台向全班分享小组活动成果,为避免其他同学在台下走神,故特安排提问环节,由教师随机选择同学就组长的分享内容发表观点、提出质询,由此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去“听”各组组长发言,深入思考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此阶段主要强调信息的分辨、冲突。
通过两个阶段的联动,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自然凸显,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展示自我的平台。
2.“问”与“答”的探究互动初体验
“不学不成,不问不知”。提问是推进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传统课堂习惯由教师提问,引发思考。综合实践活动课不妨更进一步,将学生思考过程前置,由学生思考后提问,继而引发其他同学深入思考,进而尝试在史料支持下解答疑问,由此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初始,学生对自主提问感到局促羞怯,所以在第一、第二组组长汇报分享结束后,由笔者选择两位同学尝试提问。随着课堂气氛逐渐活跃,学生开始自发举手提问,被提问的组长和组员也竭力尝试解惑,课堂效果让人惊喜。
第一个班第四组在分享中提到“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国家的作用不容忽视”。学生A联系所学,就“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与国家资本主义的异同”提出疑问。这个恰好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迅速点燃班级气氛,故笔者建议各小组围绕该问题展开限时讨论。经学生总结梳理,两者的不同集中在性质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资本主义性质,国家资本主义的性质由国家的性质所决定。两者相同点主要表现在都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以发展生产力为目的。
第二个班第三组的分享中述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导致“滞胀”发生”,学生B对此提出疑问,她的理由是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中谈及美国经济的“滞胀”困境根源在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直接原因是石油危机影响。而就所搜集到的史料显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与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的产物,无法看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滞胀”之间的关系,更妄论“导致之说”。第三组同学在带着问题梳理史料后尝试解答,“在社会有效需求不足的前提下,与自由竞争体制下的情况相比,垄断资本主义体制下的大公司倾向于扩大利润率,具体即削减生产量、降低生产能力、减少新的投资,而非降价。由此导致大量过剩生产能力被“弃置”,产生走向经济停滞的强大趋势。”学生C追问,“这只能说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会导致经济发展停滞,可“滞胀”是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困境,有何关联呢?”对此第三组同学无法解释,课堂一时陷入僵局。笔者建议学生课后搜集新的史料进行佐证,次日第三组代表在新史料基础上做出解答,“1950—1973年期间,原油价格被资本主义世界石油业的国际垄断组织——世界七大石油公司人为压得很低。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石油输出国组织为打击对手以色列及支持以色列的国家,宣布石油禁运,暂停出口,造成油价飞涨,此即20世纪70年代“滞胀”困境发生的重要原因。究其根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石油危机爆发中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通过学生的提问—解答—追问—解答,学生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滞胀”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有了比较深刻、清晰的理解。
此外,学生在课堂上还提出了各种引发争议的疑问,摘选如下:
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是否能以国有经济的比重作为指标,衡量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程度?
“滞胀”发生后,各国或多或少出现私有化浪潮,国家干预不断减少,是否意味着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逐渐回到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列宁最早提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概念,并有过“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入口”的论断。而就目前现实情况而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的,如何理解这种理论和现实的巨大分歧?
这些问题在本节课堂中暂无法解决,即使是在课后继续搜集史料的基础上也难以得出让大家都信服的解答。但笔者认为这些问题的提出本身便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的疑问基于深入的思考,这既证明了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也证明了基于自主史料搜集整理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三、反思蓄力课后总结
1.学习者的角度
综合实践活动课不应仅局限在“热热闹闹的活动课”这一层面,笔者认为,相较于传统课堂,综合实践活动课更需要学生的课后“反刍”,课后评价便是一项有效的引导手段。考虑到传统的教师评价难以落实到每一个个体,故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量表》,以多維度、多主体的多元评价体系帮助学生总结课中新知,强化学习自主性。
为使本节课更加完整,帮助学生厘清课本知识点,笔者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相关课本表述进行梳理: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特点:国家政权与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国家干预经济(程度?)
2. 相关知识:①列宁1917年提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概念;②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私人)垄断组织,如美孚石油公司、美国国际电话电报公司等。随着垄断组织的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③一战促使政府机构改变职能
④经济危机(1929—1933)美国政府对社会经济生活第一次大规模干预。
⑤二战后,美国形成了发达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英国、法国、联邦德国和日本经济发展模式各不相同,但政府干预是共同之处。
2.施教者的角度
基于学生匿名填写的表格和学生搜集的史料,笔者对本课中暴露的问题进行了反思。
一则学生搜集史料的途径过于单一,93.6%的同学选择网络搜索引擎,47.8%选择图书馆、32.5%选择中国知网等途径。网络搜索引擎因其便捷高效受到学生偏爱,但资料重合度很高,质量和可信度不尽如人意。致使在经历了课堂的“头脑风暴”之后,81.4%的同学困窘地感受到搜集到的有效史料较少。
二则学生整理史料时,因未准确标明出处,且懵懂地将不同学者的不同观点,乃至对立观点杂糅在一起,导致课堂发言时“惊觉”自己的观点立不住,甚至前后矛盾。对此笔者反思,或许可以将“矛盾点”转化为“突破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一个至今尚在学界引起争议的概念,不同学者的不同观点恰可以成为学生甄辨史料、考察学者意图、判断史料价值的有效资源,“并在此过程中增强实证意识”,“有理有据的表达自己的看法”,培养学习自主性,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三则在结果评价中,61.7%同学表示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概念模模糊糊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说不清楚。说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最后综合、归纳是必要的。然而在本课中,最后提纲挈领的任务仍由教师完成,难免有些遗憾。下次可尝试学生派代表来引领全班完成最后综合归纳,充分尊重学生学习自主性。
笔者虽有意设计让每个同学都能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然而数据显示,只有89.3%的同学反映能积极参与小组讨论,8.6%的同学仍是羞于参与或部分参与,那么教师应如何安排才能提高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有效参与度呢?
此外,如何提升学生史料搜集的能力?如何优化课中评价,在给予学生肯定评价时,如何让学生从高兴情绪上升为理性认知?如何明确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作用?要回答这些疑问,既需要理论的思考,也需要实践的尝试。思考不息,实践不止,这便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最大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