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冠疫情导致中国经济发展受到一定影响,高校毕业生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后疫情时代,对高职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使其找准自身定位以实现高效就业具有迫切性。新冠疫情爆发直接暴露出高职院校职业生涯教育的短板与不足:理论建设脱离中国实践,缺乏职业生涯教育本土理论;职业生涯教育课程设置不足,建设水平不高;职业生涯教育内部要素不完善,培养体系不健全;缺乏风险应对机制和应急预案,时效性不足等。在后疫情时代,高职院校应加强职业生涯教育理论本土化建设;推动混合式教学的开展;坚持需求导向,实现多主体联动;聚焦终身教育,构建职业生涯教育新发展格局;建立风险应对机制,完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生涯教育;后疫情时代
基金项目:北京师范大学社科横向课题“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探索研究”(项目编号:SKHX2020179)
作者简介:张叶,女,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2020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21)06-0037-05
2020年,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冠疫情对我国经济与就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季度累计同比下降6.8%,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季度累计同比下降9.6%[1]。此外,行业发展也受疫情影响较大,其中受疫情负面影响较大的主要是以旅游、电影、餐饮、住宿、零售、文体娱乐等为代表的线下消费行业[2]。疫情影响下的经济全球化几近停滞,极大地抑制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总需求,中小微企业运营遭遇困难,对毕业生的吸纳能力大大减弱,就业形势严峻复杂,高校毕业生求职困难增多,就业压力巨大。
与普通全日制本科毕业生相比,高职院校毕业生学历不占优势,缺乏岗位经验与核心竞争力,在就业竞争中居于弱势地位,加上对自身认识不足、“眼高手低”、職业规划不科学等因素[3],就业更加困难。当前,在党和国家的英明举措下,疫情总体得到了有效控制,社会生产秩序逐渐恢复,经济发展渐回正轨,国家进入后疫情时代[4],疫情防控工作转向常态化,为高职院校职业生涯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因此,高职院校应积极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提升职业生涯教育效率,为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一、后疫情时代高职院校职业生涯教育的意义
高职院校在后疫情时代抓住机遇,积极开展职业生涯教育,不仅对高职院校学生意义非凡,对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及其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一)培养多样性人才,缓解民生压力
对于国家和社会来说,职业生涯教育能够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和可能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为各行各业人才储备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后疫情时代,经济恢复和发展急需大量人才,加强高职学生职业知识的学习和求职技能的习得,培养其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有助于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重建提供人才,促进社会的稳定繁荣,同时也有助于高职学生顺利实现就业,缓解民生压力。
(二)为学生就业兴趣挖掘、职业技能准备打下基础
对于高职学生来说,疫情给所有的学子敲响了警钟,即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如果将求职和就业的计划留到毕业之际是不明智且不可取的。尤其是在就业竞争不占优势的情况下,提前接受职业生涯教育有助于高职学生加强对自我的了解,挖掘个人的兴趣、优势和擅长点;树立职业意识,增加对工作和职业的了解与认识;掌握职业知识和求职技能,提升职业规划和自我管理能力;明确职业方向和职业理想,提升应对风险的意识和本领。
二、后疫情时代高职院校职业生涯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后疫情时代虽已摆脱了突发疫情对社会生活造成的巨大冲击,但疫情仍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持续而深远的影响,而其中高职院校毕业生求职困难的现状反映出我国高职院校职业生涯教育既存在积存已久的痼疾,也存在应对社会性突发事件不力等新问题。
(一)理论建设脱离中国实践,缺乏职业生涯教育本土理论
早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就有了关于生涯教育概念和重要性的讨论[5]。尽管我国也在不断加强对生涯教育的理论讨论和实践探索,但高职院校职业生涯教育的理论建设仍然较为薄弱,尤其是本土化程度低[6]。在“舶来”理论指导下的学校职业生涯教育实践未能扎根于中国高职教育实际,不能满足我国高职学生生涯发展的个性化需求,不能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提出的要求,也不能有效应对职业生涯教育开展过程中面临的诸多实践问题,在疫情爆发之际更是难以应对社会突发性公共事件对学生求职就业造成的冲击。
(二)职业生涯教育课程供给不足,建设水平不高
虽然大多数高职学生能够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希望通过职业生涯教育得到关于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知识和技能的指导与教育,但是高职院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相关课程设置较少、专业化水平较低等问题。部分高职院校职业生涯教育课程主要集中在毕业年级,非毕业年级的课程安排较少,有的甚至并未开设,职业生涯教育供给不足。此外,职业生涯教育师资队伍流动性大、专业化程度低,学校配套设施不完善,实践教学较为缺乏,不能满足为高职学生提供高质量职业指导和生涯教育的要求。当前,高职院校职业生涯教育供给不足、建设水平不高,直接反映在学生的就业环节中,其最突出的表现是学生的就业能力不足[7]。
(三)职业生涯教育内部要素不完善,培养体系不健全
职业生涯教育的开展需要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手段和媒介等要素的协调运行。许多高职院校缺乏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专职教师,职业生涯教育工作往往由辅导员承担,教师缺乏相关的专业技能和科学的教學方法;职业生涯教育相关教科书开发力量薄弱,缺乏专门的教科书来支持教育教学活动;教学方法单一,多采用理论课程和讲座形式,缺乏实践活动,实践平台建设不足,学生缺少实践机会;各个教育要素和主体之间联动性差,教育教学活动整体运行效率不高,无法满足高职学生对高质量职业生涯教育的需求,也无法培养出具有职业意识和就业能力、能够应对社会风险挑战的高职学生。此外,职业生涯教育不能结合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且与其他教育教学活动脱节,不能有效融入人才培养体系,缺乏系统性,这既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又降低了职业生涯教育的效率。
(四)缺乏风险应对机制和应急预案,时效性不足
在疫情爆发之际,一些高职院校缺乏完善的风险应对机制和应急预案,学校管理人员不能及时成立专门的就业小组应对危机,也缺乏针对社会经济发展变化而开展的就业技能提升、求职面试技巧获取、就业信息收集等应急活动。此外,人才需求在不同时间、不同经济发展特点之下具有异质性。疫情期间,诸多中小微企业的生产经营受到了严重冲击,吸纳就业的能力大幅度减弱,而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教育时效性不足,不能针对社会行业企业岗位减少、就业风险增大的危机及时调整职业生涯教育课程教学内容,从而无法开展有效的就业指导活动,提升毕业生的生涯规划能力和求职技能技巧。
三、后疫情时代高职院校职业生涯教育的改进策略
后疫情时代,高职院校应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办学目标,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高效的职业生涯教育,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与应对社会突发性公共事件的本领,帮助学生顺利实现从学校到工作场所的过渡。
(一)加强职业生涯教育理论本土化建设
一方面,高职院校要以本土职业教育思想为根基,结合国外成熟的生涯教育理论,进行职业生涯教育理论的本土化探索和创新。高职院校应重视对本国职业教育思想史、理论史的梳理,加强对黄炎培、邹韬奋等国内职业教育先驱的理论与思想挖掘,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不断创新其思想,发掘其时代价值;对已引进的国外职业生涯教育理论进行批判性取舍,吸收有益的理论建设方法和内容,扎根于本土实践,加强职业生涯教育理论的本土化建设。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加强对职业生涯教育理论研究人才的培养,鼓励一线教师从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实践出发,加强对现象的描述和思考,厘清职业生涯教育的逻辑,创新职业生涯教育思路,在开展教育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加强对理论的探索和思考。职业教育研究者和一线教师需要共同努力,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特点和行业企业特征创新职业生涯教育理论,形成一整套完善的中国本土化职业生涯教育理论,促进我国高职院校职业生涯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推动混合式教学的开展
混合式教学是指通过线上和线下混合教学,既充分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习者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8]。混合教学模式将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充分融合,兼具线上教学的灵活性与线下教学的互动性。在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移动电视、网络、触控媒体等新媒体的运用,为线上教育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极大便利。后疫情时代,虽然学校面授教学已经逐渐恢复,但是防控工作仍然不能松懈。高职院校应强化新媒体在职业生涯教育中的运用,推动混合式教学的开展,在保证常态化防控工作的基础上为高职学生提供职业生涯教育。混合式教学能够让教育教学活动不受限于场地,教学内容不局限于书本知识,教师可以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拓展专业知识,设置具有时效性、实用性和吸引力的课程,满足职业生涯教育实时性的特点,满足学生知识获取和能力提升的需要。同时,混合式教学具有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的特点,教师可以通过操作演示加强对学生信息检索等求职就业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混合式教学不是简单的线上和线下双线教学,而是应将线上和线下教学有机交融,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灵活使用多媒体工具,通过建设科学的混合式教学设施、挖掘丰富的混合式教学内容、构建多环节的混合式教学流程,最大程度地发挥两种教学模式的优势,满足高职院校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需求。
(三)坚持需求导向,实现多主体联动
疫情爆发对职业生涯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职业知识和就业能力,还需要提升应对风险和挑战的能力。为此,职业生涯教育应当关注学生未来的生涯发展,帮助学生确立长远的生涯发展目标,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提升学生的可迁移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学生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要求高职院校及时更新职业生涯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满足学生对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需求,促进学生实践技能的习得,提升学生的就业技能,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同时,高职院校要重视后疫情时代学生职业心理的重建需求,把握不同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结合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教育,关照学生的内心情绪,提升学生应对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能力。
此外,高职院校应树立联动意识,通过与企业、社会等多主体联动合作,形成抗击风险的合力,为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提供保障。一方面,学校要培养专门化师资,通过开展专题讲座、集体备课、热点研讨等活动促进教师掌握科学的职业生涯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提升其教育水平。同时,学校应定期组织职业生涯教育教师开展企业参观、工作研讨等活动,让他们及时了解行业企业发展现状与新态势,加强对行业企业用人变化发展趋势的预见性,并将其及时纳入职业生涯教育课程,为高职学生提供高水平的职业生涯教育。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行业企业的作用,邀请相关企业开展主题讲座、专项答疑等活动,增强学生对职业和工作的认识,使学生真正了解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行业企业需求,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
(四)聚焦终身教育,构建职业生涯教育新发展格局
终身教育是指“人们在一生各个阶段所受各种类型教育之和”[9],既包括学校教育,又包括學校系统之外的社会教育等。疫情期间反映出当前的职业生涯教育人才培养缺乏系统性,直接导致高职院校在面对突发性公共事件时人才培养效能不足,学生不能有效运用职业生涯教育提供的知识和技能顺利实现就业。高职教育阶段是学生从学校向工作场所过渡的关键阶段,高职院校应将职业生涯教育放到终身教育视域下,根据学生不同成长阶段的发展规律和成长特点,实现不同阶段职业生涯教育的有效衔接,培养学生持续性的职业规划能力和就业能力,构建职业生涯教育发展新格局,促进学生顺利实现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针对初入校的学生,学校应重视其职业规划意识的唤醒,通过开展职业体验活动、专题讲座等发掘学生兴趣,深化他们对自我的认知,帮助他们全面了解职业;针对二年级的学生,应在专业技能提升的基础上加强求职技巧的训练,重视其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帮助他们确立职业目标;针对毕业年级的学生,应重视培养他们获取信息和把握政策的能力,通过活动和专题讲座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其求职技能。
此外,学校应根据专业特点和相关行业对人才提出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生涯教育。一方面,要开发针对不同专业的校本课程和教材;另一方面,要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职业生涯教育思想,邀请相关行业的一线工作人员开展专题讲座,进行有针对性的答疑解惑,增强职业生涯教育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五)建立风险应对机制,完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
新冠疫情的爆发是所有组织和个人始料未及的突发性公共事件,直接暴露了学校缺乏风险应对机制的问题。高职院校职业生涯教育与学生的求职就业工作密切相关,直接影响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因此,在后疫情时代,高职院校应积极建立风险应对机制,完善风险应对预案,以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保障学生稳定就业。
此外,高职院校应进一步健全职业生涯教育体系。一是完善职业生涯教育的内容体系。学校应将生涯教育理论与丰富实践相结合,从自我认知、职业知识、专业发展、求职技能等多个方面入手,帮助学生树立职业意识、了解职业知识,同时补充个性测评、职业匹配测评等内容,构建丰富多元的教育内容体系。二是创新职业生涯教育教学方法,以课堂教学为主,以个性化指导为补充,以职业体验、专业实习为载体,采取多种教育形式提高职业生涯教育教学效果。三是完善职业生涯教育的组织体系。首先,根据学校规模配备专职的生涯教育教师,并且保证每个年级、每个专业、每个学期都能保质保量地开设生涯教育课程。其次,将教育教学研究、课程教学实践、职业指导活动、就业服务工作相结合,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教育为保障、以服务为补充的多元组织模式。最后,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吸引社会企业等力量的参与,为高职院校职业生涯教育注入市场活力,构建全方位职业生涯教育组织体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国内生产总值(GDP)[EB/OL].[2021-02-01].http://www.gov.cn/shuju/hgjjyxqk/detail.html?q=0.
[2]光明网.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及政策建议[EB/OL].(2020-02-10)[2021-02-01].https://theory.gmw.cn/2020-02/10/content_33541497.htm.
[3]姜显亮.经济下行背景下高职学生就业策略初探[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4):24-27.
[4]李辽宁,倪圣茗.后疫情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境遇与新作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5):4-8.
[5]徐寅. 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初美国生涯教育发展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20:21.
[6]孙志新,孙鹏.高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5(13):88-90.
[7]安舒,孙逊.后疫情时代应用型本科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J].科技视界,2021(2):6-8.
[8]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9):37-48,79.
[9]居思霁.终身教育视域下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20(16):48-50.
[责任编辑 贺文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