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园园
[摘 要]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是当下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在线上线下教学衔接中,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厘清知识框架,培养学生自主整理复习的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完善和优化知识结构,进一步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提高认知水平,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思维导图;线上教学;线下教学;有效衔接
[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20-0050-03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将传统课堂教学由线下转为线上,各地教育部门认真组织学校开展线上教学活动。随着疫情逐渐被控制,复工复产有条不紊地推进,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也在为学生复学做相关准备。那么,线上线下教学如何有效衔接,是值得一线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
笔者将立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际,就如何借助思维导图促进线上线下教学的有效衔接进行深入探究。
一、什么是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导图,是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托尼·巴赞于20世纪70年代初创建的一种组织性思维工具。它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简单有效,实用性强。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关系用相互隶属或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思维导图的绘制可以是手工的,也可以使用软件,后者可以让学生体验技术的快捷与神奇。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1. 帮助教师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教学设备、教学环境组织教学的过程,需要形成包含每一步行动细节的具体计划表,是教师实施教学的重要依据。马云鹏教授在《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中指出: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教学设计是以数学核心内容为线索,选择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在对学习内容进行整体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单元学习目标,进行单元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时,借助思维导图对单元知识点进行整体架构,与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要求不谋而合。
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做好归纳整理复习思路、单元整体分析等工作,在课前完成复习教学过程的构建,从而更好地组织复习内容。
2.帮助学生建构知识框架
当前,深度学习的研究已成为教育界的热点,各地都开展了围绕深度学习的教学研究,其价值与意义不言而喻。有专家提出,学生应在教师引导下自主构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学会迁移理解内化,真正形成有意义的深度学习。
思维导图通过图像、色彩等有效手段,把小学数学中难以表达的隐性知识转化成形象的显性知识,从而让学生更好地领悟知识。由此可以看出,思维导图是一个符合学生学习思维过程和认知特点的学习工具,它对开展基于单元的整体学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借助思维导图自主建构知识结构,加工整理数学知识,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运用。
3. 帮助学生培养解题能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其他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決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由此可以看出,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不容忽视。
学生经常需要解决不同类型的题目,解题时需要分析问题,联想相关的知识点,找到问题解决的突破口。而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厘清思路,在繁乱的线索中找到关键点。因此,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应用思维导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可视化是思维导图的特征之一,思维导图可以将抽象的事物或过程变成图形或图像直观形象地展现出来,从而达到增强认知的目的。教师在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可以充分促进学生的左右脑合作,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这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要求不谋而合。
三、运用思维导图的教学策略
1. 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设计
实践和理论证明,利用思维导图的表达特征和设计上的优势,可以提高教学设计的质量。基于思维导图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建构单元知识整体框架和逻辑体系,可促进有效教学。
例如,在四年级下册“三位数乘两位数”这一单元复习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把本单元的知识重点画成思维导图(如图1)。
2. 运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建构
在教学复习课时,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的教学方式:课前,组织学生开展单元知识个体研究,形成初步的思维导图框架,以此作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素材;课中,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重视学生之间的交往互动,使每一个学生在交流与共享中完成知识建构,在倾听与表达中不断地修正和完善自己的发现,形成知识网络结构,促进深度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与合作的快乐;课后,让学生根据课堂交流情况,完善思维导图。
例如,在复习三年级下册“年月日”这一单元时,笔者设计了以下教学活动:
(1)课前,让学生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对本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并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2)课始,学生交流本单元的重要知识板块;
(3)课中,全班分享交流课前搜集的好题;
(4)小组内展示学生课前整理的思维导图;
(5)先由学生对比、提问、补充,再由教师强调总结,并布置小组活动内容,让学生根据课堂上的交流扩充和完善组内的思维导图(如图2);
(6)回顾反思:回顾一下,本节课我们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复习“年月日”的?你有什么收获呢?
复习课的容量相对比较大,时间紧,密度高,要让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得到适当的提升,但避免出现“炒冷饭”的现象。借助思维导图开展复习教学,不仅可以避免以往复习课的枯燥无味,而且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课堂上,教师通过对比学生的作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通过查找、总结、汇报等活动,促进学生深度理解,实现深度学习。由此可见,思维导图就是学习导图,它可以将碎片化的知识点整理成完整的系统的结构,形成知识网络,帮助学生实现结构化认知,是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有效载体。
3. 运用思维导图扩展解题思路
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数学知识点,还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借助思维导图这一载体,可以清晰地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深刻地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思路,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解题过程中,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审题、联想知识点、找到突破口、厘清思路。具体方法如下:
(1)找出关键词。用思维导图的框架画出关键词,使题目更加直观,这样对深入理解题目有很大的帮助。
(2)展开联想。解题中最困难的一步就是找出解题思路,借助思维导图把题目的已知和未知厘清后,就可以对已知和未知进行发散联想,寻找解题思路。
(3)找出解题步骤。利用思维导图梳理出解题的步骤。
(4)归纳解题方法。利用思维导图总结类似题型的解题方法,以便下一次更好地解题。
例如,“圆的复习”中有这样一道题:如图3,圆的周长是25.12厘米,圆的面积正好和长方形的面积相等,求涂色部分的面积和周长。
学生可以画出如图4所示的思维导图,促进理解:
特殊时期的特殊教学方式,让我们明白线上线下教学的融合是当下教育教学发展的趋势。在线上线下教学衔接时,除了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的习题,更加熟练地解决问题,还可以借助思维导图这一有效工具,厘清知识框架,把握学情,培养学生自主整理复习的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完善和优化知识结构,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本文系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借助思维导图促进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实践研究》研究成果。批准号:191003024。】
(责编 罗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