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喜群 颜维琦 曾毅 王冰雅
2021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中,受突变极端天气影响,气温骤降,参赛人员出现身体不适、失温等情况,最后造成21人遇难,8人轻伤。失温可以致命且易被人忽视,亟待引起公众的重视。
失温症主要是心血管系统受损
失温症指人体热量流失大于热量补给,从而造成人体核心区温度降低,并产生一些寒战、心肺功能衰竭等症状,甚至最终造成死亡的病症。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陈尔真说:“失温症患者主要是心血管系统受损,通常其他脏器没受到损害,如及时被发现,进行现场复温、心肺复苏,送进医院,有抢救成功的可能性,这是生命和时间的赛跑。”
预防失温的关键是“勤快”
国际心脏协会心血管急救培训中心导师陈敏华说:环境温度、湿度、风力,是失温最常见的三个直接原因,注意不要让寒冷、大风和湿衣服三者同时出现。户外活动中,要合理安排行进路线及作息时间,避免长时间暴露于低温环境中。可以说,预防失温的关键是“勤快”,做到热了脱、冷了加、湿了换,及时休息并补充热量,勤换保持身体干爽,做好相应的防风御寒措施,注意及时穿脱保暖衣服。
失温一般分为四个阶段
一阶段轻度失温:体温下降到34℃。身体横纹肌出现颤抖,心跳速度变得很快,呼吸频率明显变高,还会出现尿频及行动迟缓、步伐失衡等症状。
二阶段中度失温:体温下降至29℃。身体肌肉不再抖动,思维变得恍惚,头脑昏沉,幻听,且发生视力、语言障碍。另外,由于皮肤感受器出现反常现象,还会感觉自己很热。
三阶段严重失温:体温下降至22℃。开始陷入昏迷状态,对疼痛没有反应,呼吸频率和心率大幅度减缓,出现低血压,心脏可能出现心室纤颤。
四阶段致命阶段:体温降到22℃以下。当失温达到这一终末阶段时,会出现肌肉僵硬、心跳和呼吸變得微弱不易发现,易出现心室纤颤,生命随时会终结。
失温急救很重要
在轻度和中度失温阶段,还可凭借自身热量来予以改善:1.脱下湿冷衣物,穿上干衣物并离开有风的湿冷环境;2.如可吃东西,应尽快吃点温热含糖的食物;3.在腋窝、颈部和腹沟处放置用衣物包裹的热水袋或平卧往睡袋里放暖水袋,也可用施救者体温传导的方式。4.意识模糊、状态较严重者,采用40℃温水浸泡的方式进行复温。
在重度失温阶段,失温患者自身已很难产生热量,更多的是需要外界力量的帮助,除了以上处理方式外,必要情况下要对患者使用心肺复苏进行急救。但由于对中度以上失温的救治非常复杂,且不一定有效,因此需谨慎:1.将患者全身包裹在保温层(睡袋、衣物等)中间即用“三明治”包裹法,然后立即送医院抢救,非必要不建议现场回温。2.因为此时患者呼吸较微弱,很多情况下需要采用人工呼吸进行辅助通气(此时人工呼吸也是一种提供热量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