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创新教学方法初探

2021-08-09 16:21王皓乐
文学教育 2021年7期
关键词:师生语文教学教育

王皓乐

内容摘要:初中语文是基础阶段教育中的一门核心课程,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门学科存在被弱化的现象,一直以来这门学科并没有得到社会、学校和学生应有的重视,课程讲授、接收结果和课后反馈情况总是不尽如人意,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语文核心素养的不断深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也应该顺应时代历史的发展潮流,改革显得刻不容缓。在顺应基础阶段教育的发展趋势下,从教师和学生双方的角度出发提出“生本意识”下初中语文课堂创新教学的具体措施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课改和新变的具体做法。运用对比、举例等一系列论证方式逐一展开讨论,对教学开始前、教学过程中、教学结束后的教学方法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细节研究,为初中语文教学改革、教师的自我提升和学生的培养等提出具有意义的建议。

关键词:语文教学 教育 师生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语文核心素养的具体化要求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应该顺势作出调整和创新,过去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问题层出不穷,语文学科知识的讲授和反馈效果不显著,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刻不容缓。

一.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弊端

语文课堂教学中知识讲授阶段的问题是每一位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都应该自觉关注的问题,讲授阶段的问题直接影响着一节正常教学课程的顺利开展,也是对学生的教育教学是否负责任的具体体现。课堂教学出现疲倦期、教师教学观念滞后、学生学习兴趣缺失是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弊端中的三个主要现象。

1.课堂教学出现疲倦期

初中教师课堂教学出现疲倦期向来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尤其是在一些资历较长的老师中较为常见。他们因为教学经验的慢慢累积逐渐形成了一种独属于自己的“教学套路”,由此滋生的教学“疲倦期”开始出现。一节语文课的正常教学时间内并非所有的教师们都可以做到内容充实和丰富生动,况且随着社会飞速发展,对于教师自身硬性要求的不断提升使得教师备课时间严重缩水,精力也随之分散,且初中语文教师身兼班主任一职的现象也很常见,繁琐的班级工作也会使得教师的注意力被分散,课堂的教学质量也会有所下降。诸多综合因素的叠加致使初中语文的教学成效随之降低。课堂教学出现疲倦期的背后也反映出来一系列的问题,有少部分教师将教学看作是每天必须“打卡”的任务,失去了从业之初的教学热情,逐渐对自身要求的降低,对学生要求的降低,对自我的课堂教学质量要求的降低等一系列因素的综合使得此种现象较为常见。

2.教师教学观念滞后

一些自恃依靠“教学经验”取胜的教师们的教学观念早已不适应于当今社会的发展,他们虽然教学实战经验丰富,但教学观念明显滞后于时代发展,他们引以为傲的“灌输式”、“填鸭式”、“题海式”等一系列老旧的教学观早就已被淘汰。现在的初中生思维敏捷、反应灵活,老旧的教学观往往会适得其反,时代科技在进步,教师的教学观念会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教学的实战经验固然重要,但教师如果不及时更改自己的教学观[1],只会被淹没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早已成为过去式,教学观念的陈旧势必会造成语文课堂的墨守成规,只会事倍功半,也与新课改所要求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不相符。其次,语文教师对于课本的“执念”和对于多媒体技术的“接受”往往不能有效结合,将自己的教学与现代化多媒体技术相隔离[2],使得语文课堂的学习接受效果未能达到预期目标。

3.学生学习兴趣缺失

初中阶段学生心理的发展开始出现多面化,自我独立人格逐渐形成,他们时常会沉溺于自己感兴趣的科目学习中,对于不感兴趣的学科持疏远态度。兴趣是学习知识的“领路人”,是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因素[3]。初中生对于课程的学习呈现出了自主化和自我选择化,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缺乏兴趣。知识的学习不单是传授者一方的工作,而是与接受者彼此配合的过程。作为接受者的学生,特别是初中生,在结束了小学六年的语文学习之后,对于初中语文学习进入厌倦期,加之初中课程种类的增多和学习难度的升高,厌学想法更为强烈。在其他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会使学生寻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而语文却很少成为学生们的“必选项”,因此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会更为厌倦[4],致使学习兴趣缺失。

二.“生本意识”下初中语文课堂创新的具体措施

語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进行课程改革和创新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做好课前、课中、课后的准备工作并且心中有数,课前的自我演示和反复斟酌、课中要增强课堂趣味并使用多媒体技术、课后要师生之间勤于沟通、有效地布置作业。这是一名合格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也是顺应新课改的发展潮流下所作出的及时改变,既是对教师自我的严格要求,也是对学生认真负责的表现。

(一)课前准备的必要性

1.自我演示

教师在上课前应该预先进行“模拟课堂”的自我演示并计算所需时间,合理地把控课堂的实际教学时间,对于课堂上的新课导入、说课顺序、问题提出、学生引导、小组讨论、课堂反思、作业布置等一系列问题均要有严格的时间把控和顺序安排,对于课堂上所要使用的多媒体器材要提前进行检查和演练,做到心中有十足把握。

本身学科性质的些许局限导致语文教师在教学期间的节与节之间衔接缺乏紧密性,这就更要求教师必须进行课前的自我演示,使得课堂上的上下衔接变得更为生动自然,不会显得十分生硬,也可借此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学生的上课学习兴趣,便于教师课堂管理和教学活动的有效展开。

2.反复斟酌

反复斟酌是课前准备中不可忽视的一项环节,少数教师会认为语文这门学科并没有近乎完美的答案,没有一板一眼的教学模式,便会产生不必拘泥于一格的错觉,在课前准备活动中遇到难题时不会主动向同组老师商量解决方案,而是采用中立的方式来处理,往往是自己一知半解,学生更是难以理解,长此以往便会失去“求真”的态度,对教学工作产生懈怠心理。反复斟酌不是犹豫不决,更不是唯唯诺诺,而是一种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是对教学中各项环节的精准安排,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是权衡利弊后作出的决定和改变,是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教学方式。

教学活动开始前的各项准备活动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为正常教学秩序的顺利开展做了良好的铺垫,也是教师对于自我教学工作的查漏补缺,真正反映了一名优秀教师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二)教学期间的创新

1.增强课堂趣味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现行的初中语文课程改革要求倡导教师应该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和勤于探究,使学生形成自主合作的意识,形成“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新课程所要求的语文教学模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封闭的、被动的教学模式,而是一种“以人为本”主动的、探究的知识体系[5]。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要懂得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创新课堂形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适宜的学习氛围,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感。

例如:运用拓展延伸趣味教学法,在讲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时,教师应该提前收集有关的材料和背景故事,仔细浏览阅读,分类整理,在讲课前向学生补充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作者史铁生的个人经历,使得学生对于史铁生和母亲之间的“爱”有一个更为全面系统的把握和了解,学生在懂得文章的情感基调后,对于此篇课文也会有更好的代入感,在掌握已有的课文知识外也可更好地巩固拓展延伸的知识。在讲解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文《范进中举》时,教师可提前要求学生预习文章并组织学生对于文章中的细节和角色进行分层处理,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出演文章,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可使学生增强对于吴敬梓的《范进中举》中各个角色的认同感,设身处地为角色而演,为角色而活,体会作者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刻画范进为科举考试喜极而疯的形象,岳丈在范进中举前后的极其鲜明的肢体动作和言语表情,以及中举后邻居对他的前呼后拥和乡绅赠屋的等事例重点如何刻画出了一个趋炎附势热衷仕途,好官名利禄且世态炎凉的可耻的社会风气,深刻感受到作者对当时社会及其阴暗的特征进行的辛辣讽刺。

2.使用现代多媒体技术

课本是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沟通交流的纽带,但在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现代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的运用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在更新自我教学观的同时,也要注意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合理有效使用是课堂上至关重要的一项环节。

例如:教师在教授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文《鱼我所欲也》时,可以通过图片展示和视频播放等方式向学生讲述“最美教师”和“最美司机”等一系列见义勇为的社会事件,这些人是社会大众中的一份子,他们虽然平凡普通却是最值得我们尊敬的人,他们无私奉献、不求回报,即使牺牲自己也要保护他人。通过了解这些人的感人事迹,学生会在心中升起一股油然而生的尊敬感,在此种情感基调的奠定下,学生在学习《鱼我所欲也》时也会更为容易掌握文章的中心主旨。与此同时,也有助于初中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智育”和“德育”共同培养也符合语文教学“以人为本”的中心理念,合理地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可有效实现此目标。

(三)教学结束后的措施

1.师生之间勤沟通

现如今学校普遍存在的情况是教师在教学结束后与学生缺乏联系,学生在教学结束后也不会主动同老师沟通交流。教学是“师”与“生”的共同活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应该是密切的、持久的、稳定的,这样的联系才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语文教学应该重视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传统教育中经常出现“重教轻育”的现象,教育本是“教书”和“育人”二者的结合,但在实际过程中却忽视了“育人”的重要性,教育的出发点是“以人为本”,“育人”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作为教师应该做到在课下主动询问学生对于今日的课堂学习是否存在一知半解的情况,是否掌握了课堂上所学的重难点知识,是否对于自己的教学工作存在意见或者是建议,对于今日的课堂学习收获是否满意等。作为学生要做到课后主动同教师进行沟通,告诉教师自己的疑惑所在,大胆说出自己关于课堂教学的意见或者建议,对于一知半解的问题要主动询问教师并请求教师解答,对于任何与语文学习有关的问题都可以向教师请教等。如此的双向互动交流沟通在增进师生之间信任感的同时也有助于双方的共同成长,师生之间勤于沟通既加强了教师对于学生的了解程度,也培养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自我表达能力。同时,教育在真正意义上达到培育人才的核心要求时才能为我们国家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才能积极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建设中去。因此,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极其注重对于学生人文素养和美好人格的培养,使学生形成崇高的情趣,逐渐提高自我的人文素养,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合理利用校园内的各种设施,致力于创设多彩的校园文化和相关知识,将其作为语文课程资源中的一部分,熏陶初中生的思想情感,培养初中生的人文素养。

2.有效布置作业

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应该以“温故而知新”为原则,课后作业既要起到巩固新知识的作用,也要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能力,教师要依据当天所学知识的重难点而带有侧重点地布置作业,不可任意而行。例如:在结束《秋天的怀念》一文的教学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叙写一篇以“秋天的怀念”为题目的作文,课文中作者史铁生抒发的是对母亲的怀念,可要求学生对象不限,抒发自己对于已故亲人的思念之情,勇敢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在掌握所学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对于培育学生健全的人格有着至关重要的帮助;教师在结束《皇帝的新装》一文后在布置课后作业时可以要求学生自行对于安徒生的这篇童话故事进行续写,题目要求为“骗子去哪了”,使得学生在符合故事发展的逻辑顺序的情况下充分展开想象,为童话中的两个骗子安排合理的结局,并对此次作业展开评比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特点的同时,还充分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性思维。有效布置作业是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检测,也是帮助学生自我提高的合理途径。

新课标和语文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语文课堂创新教学方法探究是一条漫长的道路,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辛勤付出和不懈努力,“教书育人”是我们的职责和使命所在,“以生为本”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只有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信任配合才会使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迈上新的台阶,在不断的改革创新和坚定探索中成长是对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要求,我们必須在实践中发展进步、提升自我。

参考文献

[1]李选秀.麻栗坡县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现状及策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3.

[2]李勇,廖成有.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路径与方法——评《初中语文教学论学程》[J].语文建设,2018(28):81.

[3]海路.校园文化:一种重要的语文课程资源[D].广西师范大学,2005.

[4]鱼铁卫.论初中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J].新西部(理论版),2014(05):135+130.

[5]何兴会.初中物理教学中导学案与多媒体教学的整合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6.

(作者单位:宝鸡文理学院)

猜你喜欢
师生语文教学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