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莫妤彤
还记得刚入学时,我和同学们怀揣着期待,探索湖州中学偌大的校园。这里有美不胜收的风光,有随处可见的碑刻,还有……“茅盾!”一个同学指着一处雕像喊道。
不同于校园中正襟危立的孔子像,我们的校友“茅盾先生”坐在长椅上,一手搭着椅背,一手捧着本书。我们跑过去端详:“居然是无字书!”大家嘻嘻哈哈地讨论起无字书到底写了什么,而他好像未被我们打扰,目光望向远方。
我开始好奇茅盾的中学时光。在那个风起云涌的革命年代,他的生活一定很丰富精彩吧?我走进图书馆验证自己的想法,却被现实狠狠推翻。
“我的中学生时代是灰色的,平凡的……现在心痛地回想起来,是这些个:书不读秦汉以下,骈文是文章之正宗,诗要学建安七子,写信拟六朝人的小札……”原来茅盾在中学里只能接触到这么古老的东西,直到他中学毕业前,辛亥革命爆发了,有人来学校演说“采用阳历的便利”,拿拳头上骨头的凹凸来说明阳历的大小月。茅盾回忆:“如果说我在中学校曾经得了些新知识,那恐怕只有这一件事罢?”
我突然明白:在这个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我们较之茅盾,不知多了多少机遇,更重要的是,我们生活在一个强大又富足的国家里。在茅盾讀书的时代,学生面临着应对国家衰亡的挑战;相比之下,我们今天的学业压力又算得了什么?
1913年,茅盾到上海报考北大预科,才得知北大预科是分文理的。他握紧了笔,平生第一次按照自己的意志做出了重大的选择:报考文科。虽然这意味着违背了父亲让他学理工、搞实业的遗愿,意味着未事先征得母亲同意就定了今后的人生之路,但他毅然决然地踏上了通往理想的道路。
青年茅盾用一腔热血,做到了不悔青春,更不负理想。那还是在1921年的初冬,在陈独秀的号召下,一所培养妇女干部的平民女校创办起来了。年仅25岁的茅盾受聘任教,他将其视为一项党的重要工作。除此之外,茅盾还是中共上海地方执行委员会五位执行委员之一,兼任委员长。用茅盾自己的话说,过去是白天搞文学,晚上搞政治,现在连白天都要搞政治了。在那个乌云蔽日的中国,茅盾和其他共产党人如乌云之中闪烁的光,最终酝酿出了一道震天动地的闪电,划开黑夜,拉开中国壮丽百年的序幕。
茅盾曾说:“斗争的生活使你干练,苦闷的煎熬使你醇化,这是时代要造成青年为能担负历史使命的两件法宝。”我们从小背诵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说的不也是这个道理吗?一时间,窗外的景色不再被隔绝,外面广阔的天地是我将来展示风采的舞台,而窗内的教室,则是我养精蓄锐的战壕。
再次经过“茅盾先生”身边,不经意地一瞥,那本无字书上好似写了他的谆谆教诲:“中学生,要有吞下整个世界的气魄。前程远大的,什么都足以骄人的中学生呀,新时代在唱着进行曲欢迎你,欢迎你!”
指导老师:陈 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