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知识管理系统实施的经济评价模型研究

2021-08-09 13:53王悦
中国市场 2021年8期
关键词:经济分析评价模型

[摘 要]作为企业的一项战略性投资,知识管理系统实施的经济分析尤为重要。由于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系统产生大量的管理投资和成本,同时知识和信息的定量价值难以评估,这导致对知识管理系统实施的经济评价难以开展。基于此,文章对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系统的投入与产出进行分析,对智力资本与知识应用所产生的经济价值进行量化研究,提出了相应改进模型和综合评价方法。

[关键词]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经济分析;评价模型

[DOI]10.13939/j.cnki.zgsc.2021.08.082

目前,针对知识管理系统(KMS)实施与应用进行经济分析的研究并不多见,究其原因是知识管理系统的底层架构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信息技术系统。企业开展知识管理活动,通常要根据企业整体战略和知识管理战略所提出的目标和需求,针对原有的管理信息系统从硬件、软件、网络架构、技术工具等多个方面进行大规模改造和扩充,对于企业而言,这些用于信息技术基础架构建设的投入是一笔不小的投资,再加上知识管理系统部署、调试、应用各个环节中所涉及的专门人才而产生的人力成本,以及对现有员工进行培训等。如果将KMS的实施与业务流程重组相结合同时开展,则会阶段性地产生更大的管理投资和管理成本。更主要的是,知识和信息的定量价值评估是一项相当困难的工作。以信息为载体存在于知识管理系统中的显性知识,其自身并不能创造任何价值,其经济价值的发生和实现有赖于人的参与,即知识工作者对知识的运用,而传统的财务指标对于这种基于人力资源活性的价值创造过程无能为力,这使得对企业的知识资源进行量化评估变得十分困难。同时,蕴含在知识工作者大脑中或蕴含在企业的组织结构中的隐性知识,以及随着知识循环而不断产生并外化的新的知识所创造的经济价值更加难以衡量。

上述这些因素导致对知识管理系统实施的定量分析难以开展,但作为企业的一项战略性投资,知识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建设又必须纳入规范化的投入产出分析框架。基于此,本文对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系统的投入与产出进行分析,对智力资本与知识应用所产生的经济价值进行量化研究,提出了智力资本经济评价改进模型和基于知识会计思想的知识应用综合评价方法。

1 知识管理系统的投入产出分析

投入产出分析是传统财务计量方法的核心。在这一框架内,可以参照对待其他资本资源评估的思路,对知识资源的获取和应用进行量化分析,这是一种基于对知识资源的静态视角的处理方法。

1.1 实施知识管理系统的投入

按照成本发生的不同阶段,把实施知识管理系统的投资划分为初始投入和运营投入两部分。分别如下所示。

1.1.1 系统开发与建设投资

这一部分投资涵盖了系统实施的整个过程,从知识管理系统立项开始,经历从初始调研、可行性分析、项目规划、概念设计、系统设计、系统部署、系统调试、企业存量知识整理上线,直到试运行结束的整个建设周期。

(1)管理成本:上述整个实施过程中的一切相关管理费用(非技术性开支)均列入此项。

(2)硬件设施:主要包括专门针对知识管理系统而购入和设置安装的服务器,如专用的文档服务器、视频服务器、列表服务器等。还包括知识管理系统底层架构建设的投资,如局域网架构、互联网接入、移动通信技术等方面的部署或改造费用。

(3)软件部署:把知识管理系统中全部软件系统归结为一揽子的KMS解决方案,大致可分为智能化应用和人际沟通应用,其中包括在原有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基础上新增或开发的各种通用或专用知识管理技术工具,以及针对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部署策略,对外购通用软件进行定制化改造的费用。

(4)人员开支:包括对项目建设团队、外聘顾问团队、建设期的内外人际协调、对企业全员进行知识管理应用的初始培训等几个主要部分。

(5)知识素材:特指在知识管理系统的实施阶段,对企业原有知识素材按照KMS的要求进行收集、汇编、分类、整理、识别、标注,并加载到新建的知识管理系统当中。

1.1.2 系统运营成本

系统运营成本是指知识管理系统部署完成、正式投入使用以后,对系统进行维护和管理产生的费用。根据运营成本发生的来源分为直接运营成本和间接运营成本。

(1)直接运营成本:包括对知识管理系统专用的软硬件和网络设施进行维护、系统安全防范以及故障诊断与维修等方面的开销,以及直接从事日常知识管理工作的专职人员的相关開支。

(2)间接运营成本:以增量法对整个企业因开展知识管理活动所新增的管理性开支进行计量,包括但不限于内外协调与沟通、外购知识资源,以及一切与知识管理相关的活动所产生的开销。

1.2 实施知识管理系统的产出

相对于知识管理系统实施的投入,定量分析知识管理系统的产出更加困难。通常可以根据知识在流程中所处的不同阶段和不同形态,采用不同的方法,对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系统的经济价值和产出进行量化分析。

存量知识的计量方法:用智力资本(Intellectual Capital)的价值模型对知识管理创造的价值进行分析。

流量知识的计量方法:对企业知识共享所产生的经济价值进行量化分析。

增量知识的计量方法:对企业知识创新所产生的经济价值进行量化分析。

2 智力资本的经济评价模型

对于知识经济背景下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进行计量,最初的方法是所谓智力资本方法,企业拥有的智力资本可以视作与财务资本和人力资本相同的生产要素,并参照原有的财务指标计量办法进行定量分析。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企业所拥有的智力资本被视作一种存量资本,因此它体现的是对企业存量知识进行评价的价值理念。

2.1 智力资本分类

智力资本与无形资源的含义基本上是相同的,指那些并未在企业财务报告中体现、但未来能够为企业创造利益的非物质资源。无形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会计术语,而智力资本更多的属于人力资源范畴。智力资本划分为以下三大类。

2.1.1 人力资本

企业员工所掌握并且当他离开公司时可以带走的知识、技能、经验和能力。其中某些知识是通用的,而另一些知识可能是个人独有的。常见的人力资本,如创新能力、专有技术以及先前的经验、团队合作能力等。

2.1.2 结构资本

蕴含在企业结构当中的知识,包括组织常规、流程、系统、文化、数据库等。常见的结构资本,如组织灵活性、文档管理制度、组织学习能力等。一部分结构资本受到明确的法律保护,就成为企业独家拥有的知识产权。

2.1.3 关系资本

企业所有外部关系中所包含的人力资本和结构资本的总和,它包含了企业与利益相关者(投资者、债权人、顾客、供应商等)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对公司的认识。常见的关系资产,如企业形象、顾客满意度、供应商关系、市场议价能力等。智力资本的分类见图1。

2.2 智力资本的评价模型

近几十年来,国际上对于智力资本的价值评估出现了许多不同的方法和模型。这些模型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从企业内部对经营绩效进行计量和报告供企业管理者参考,另一类是由外部人员如分析师或投资者对企业的经济价值进行评估。本文通过对两类模型进行研究,提出相应改进模型,以便为智力资本的计量和评价提供可能的途径。

智力资本的计量可以引入绩效棱镜的方法,该方法是由英国克兰菲尔德管理学院与埃森哲咨询公司联合提出的。与传统的绩效模型不同,绩效棱镜不仅关心企业对股东的价值,而且全面考虑企业的利益相关者。该模型表现为一个三棱镜,棱镜的底部和顶部分别是利益相关者的贡献与满意度,代表企业的投入与产出;棱镜的三个侧面体现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貌。本文在绩效棱镜的基础上,提出了智力资本评价模型,如图2所示。

模型的三个侧面,包含知识战略、知识流程、知识管理能力,三侧面互相支撑并关联着智力资本相关者的需求和贡献,每个部分又可以细化延伸出绩效要素,每一个要素又可以生成数个指标。模型以智力资本相关者的需求作为起点,结合企业知识战略,运用相应知识流程,发挥企业知识管理价值和能力,实现企业知识管理目标,并且整个过程都是双向作用。通过模型,能够及时反映企业知识管理各个时间的运作,为后期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有效保证利益需求者双方的关系,保证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

3 知识应用的经济评价模型

知识必须在流动中创造价值,在创新中实现自身的不断增值。从这个意义上讲,相对于知识库中存贮的存量知识,知识的传播与共享过程可以视作是流量知识,而知识在应用中不断创新则可视作增量知识。

3.1 知识应用价值的动态视角——知识会计方法

所谓知识会计方法(Knowledge Accounting)是把静态的知识资产视作一种原材料,它要在企业各种的利益相关者参与下,投入到价值创造和增值的流动过程中去。这种方法具体从三类利益相关者即消费者、投资者和管理者展开分析。

3.1.1 消费者视角:重新定义产品与服务

在新的框架内,产品和服务不再被视作单纯由传统的生产要素转化而来,而是由在生产过程中投入的知识量所决定的。正如传统的生产要素最终要用货币来计量,产品和服务中蕴含的知识要素的量也可以用信息单位(比特)来计量,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这种信息单位可以和货币单位进行双向换算。

3.1.2 投资者视角:着眼于知识创造的收益

投资者是将企业内部的运营过程视作一个黑匣子,其所关注的焦点是企业的投入与产出。传统的财务方法可以很好地适用于成熟企业的稳态过程,但对于知识经济下的非线性价值创造过程就很难给出准确的计量结果了。知识会计的方法是把传统财务方法中忽略的重要价值驱动——知识,从企业的业务模型中还原出来并进行科学量化,把知识资本和财务资本并列,着眼于对知识创造的收益进行定量分析,并实现与传统财务指标的互相补充和转换。

3.1.3 管理者视角:运用知识创造价值

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不再是由单一的财务资本来决定,更多的来自知识资本的使用与增值。过去企业管理者对企业内部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策略的管理,更多的是基于经验或半经验的方法,而在知识企业当中,管理者需要用可量化的指标体系同时计量财务资本和智力资本的价值,特别是企业的核心流程将知识资产转换为产品与服务的价值的能力,以及实现知识资产不断增值的能力。

3.2 基于知识会计思想的评价模型

近年来,知识会计的思想受到知识管理与财务管理两个领域内相关学者的广泛关注,陆续提出了一些基于知识会计思想的计量方法和指标体系,其中美国学者Thomas Housel和Arthur H. Bell提出的知识增加值(Knowledge Value Added, KVA)和知识收益率(Return On Knowledge , ROK)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该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对企业生产其产品和服务的核心流程逐层进行分解直到最小通用单位,在此基础上将每个流程和子流程按照所需要的知识量进行数字化,从而可以把最终产品和服务的销售收入,按照相应比例分配到每个单位的知识上,并且计算相应的流程和子流程所消耗的成本。通过将业务流程所需的知识量数字化,就可以把整体的销售收入转化为与每个流程所需知识量相对应的增加值,在此基础上计算出各个层次乃至整个企业的知识增加值KVA和知识收益率ROK。计算知识增加值KVA有多种方法,为提高计量结果的准确性,文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计量KVA的综合方法。

从学习时间、流程描述、知识比特化三个角度对流程所需知识进行量化,把知识定义为每个子流程当中,为生产出相应的产出成果所需要的know-how,分别用知识工作者学习和掌握这种know-how所需的时间、生产产品所需流程指令数以及流程的Y/N答案序列的长度来对每个子流程所需知识进行量化。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为各层管理者提供一个直观的量化指标来体现每一个流程以及企业内部每一个层次直至整个企业所需要的知识。管理者和投资者可以分析公司核心流程中的知识资产,以及其所产生的收益,无论这种知识是储存在知识管理系统当中,还是存在员工的大脑当中。知识的量化分析是基于一种可观察、可计量,在企业内部被普遍认可的通用单位,由此,企业的核心生产流程及每个子流程所需知识资产以及知识资产创造的收益与所消耗成本都可以量化。通过将特定流程的知识所创造收益与成本相比较,就可以得出该流程的知识增加值。与此同时,将核心流程持续运营所产生的现金流量与知识流量按照固定比例相对应,就可以计算出相应的知识价值。如表1所示。

时代的发展决定了企业知识管理的必然性,知识管理系统是企业今后进行有效管理的主流方向,对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系统的经济价值分析越来越受到关注。然而,知识管理系统实施的量化评估是一项系统工程,目前,它的发展还处于初步阶段,还有许多技术性和非技术性的难题需要解决,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因此,有必要从各个方面进行努力,为知识管理系统的经济评价寻求有效的解决途径。

参考文献:

[1]C W HOLSAPPLE,KIKU JONES. Knowledge management strategy formation[C]// DAVID G SCHWARTZ,DOV TEENI.Encyclopedia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2nd Edition. IGI Global, 2018.

[2] MIKA TUUNANEN,JOSEF WINDSPERGER,GEORGE HENDRIKSE,et al.New developments in the theory of networks[M].Berlin Heidelberg:Springer-Verlag,2019.

[3]李敏.现代企业知识管理[M].广州: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4]W REINHARDT,B SCHMIDT,P SLOEP,et al.Knowledge worker roles and actions -results of two empirical studies[J].Knowledge and Process Management,2017,18(3).

[5]IRMA BECERRA-FERNANDEZ,RAJIV SABHERWAL.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s and Processes[M].M.E. Sharpe, Inc.,2018.

[作者簡介]王悦(1972—),女,吉林人,北京开放大学商学院,教授,研究生,研究方向:信息管理、知识管理。

猜你喜欢
经济分析评价模型
水利基建投资的完全经济效益的相关分析
基于DEA的汽车上市公司相对效益评价
从人力资源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政府治理水平
公共图书馆数字化服务的有效性评价模型
基于学业质量的增值性评价系统的分析与构建
基于熵权法的西安市外向型经济发展综合评价研究
人口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经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