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背景下地方国企兼并重组效果评价与实证研究

2021-08-09 13:28靳柯娟
中国市场 2021年8期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双循环

[摘 要]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由于外部风险加剧,许多地方国资系统企业之间在行政主导下开始了新一轮的兼并重组潮。这种带有行政主导色彩的地方国资企业整合将使地方经济企业的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何评价此轮地方国有企业合并潮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将直接关系到区域国资企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的经济绩效,影响到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甚至会影响到“双循环”背景下的区域经济社会整体运行稳定。为此,文章通过合成控制法,从实证角度出发,科学评价了广东省X市国资委于2001年行政整合X市国资委下属的4个制造业企业,研究发现通过行政手段干预企业重组确实能够整合区域内的产业经济资源,优化地区内部产业资源系统配置,改善国有企业发展路径,提升地方经济的发展水平,为我国近年来地方国有企业出现的“合并潮”提供了经济学意义上的解释,也为以后内循环背景下的区域国资企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资源整合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区域国资企业发展;区域经济发展;行政整合;合成控制法

[DOI]10.13939/j.cnki.zgsc.2021.08.020

隨着疫情对全球经济影响逐渐显现,我国经济正逐步形成“以国内循环为主、国际国内互促的双循环发展的新格局[1]”,经济战略和工作重心也随之发生调整,“六稳、六保”成为各地方政府面临的首要工作。这一背景下,各地方政府为破解发展难题以行政整合为手段对本区域内的国资企业开始有条件的重组兼并。随着地方经济新格局的形成,到目前为止,我国地市一级各类国资企业数量、经济总量不断增加。但随着外部市场逐渐缩小,市场规模下行势必会导致部分国有企业因“无米之炊”而出现产业资源的空置。在现行体制下,通过行政措施对区域国资企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资源进行整合,盘活现有的国资闲置资源,转化为优质资产,带动经济发展,将成为地方国资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可行选择。事实上,早在2001年,X市推动了一轮本市内的国资企业兼并重组。

在此次“双循环”背景下的整合即将来临之际,如何科学有效地综合评估第一次地方国资企业资产重组对地方经济带来的影响,将直接影响即将到来的二次国有企业合并政策实施效果。为此,本文选取了2001年X市域内4个地市一级国资企业在行政主导下合并为X市集团(总公司)这一区域国资企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行政整合案例,并使用合成控制法(Synthetic Control Method),对这4个地方国企合并后(2002—2018)的经济绩效、发展路径进行评价,研究第一轮国有企业合并对区域国资企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以期为未来可能发生的新一轮区域国资企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资源行政整合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1 研究的理论与模型

合成控制法是一种采取深度挖掘样本数据“合成”一个与真实案例的发展方式相反的对比组,进行“反事实”(Counterfactual State Framework)模拟的政策评价方法。该研究手段的主要思路如下:首先,通过选取表征样本发展的关键指标及其权重,“合成”一个没有实施国资企业兼并整合的“反事实”对照组;其次,本文将合成组(或对照组)与真实组进行发展模式的对比,从而判断国企兼并重组对该区域国资企业发展和X市整体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采用合成控制法合成的控制组是基于所有选用指标一个加权平均,这种方法能够非常明确的显示每一个对照组(选用对象)在构造反事实状态时的贡献[2]。该方法能够比较贴切地显示国企兼并的真实样本与对照组在合成控制试验开始前的相关拟合度,从而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把差异度大的样本带入试验组,导致误差。

本文中,为科学对比国资企业资产重组带来的区域国资企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变化,选取了“主营业务收入A”“净利润G”“固定资产L”“年投资额S”和“增长率D”作为相关指标来表征兼并重组的国企绩效表现,并用函数T=F(A,G,L,S,D)表示。因此,X市国资企业发展和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的一般形式如下:

式中,α为主营业务收入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系数,β为净利润的贡献系数,γ为固定资产的贡献系数,σ为投资支出的贡献系数,ψ为增长速率的贡献系数。因此,企业兼并重组后的经济绩效可量化为:

式(7)中,V为(k×k)的对称半正定矩阵,且V值影响估计均方误差。根据Abadie[2]等人计算方法,最优化角半正定矩阵V,使本文中的“反事实状态”构建的企业绩效可以最大程度地与合并之前X市国企绩效方式相似。

需要指出的是,本文在对W*进行计算时,为了防止样本组与对照组的计算结果产生过大的差距,就需要让合成控制组的线性拟合度限制在对照组的有效范围内,因此,必须使wn≥0。通过这种方式即能够减少不同样本特异性过大带来两组外推估值异化。

2 行政兼并重组对地方国企发展的影响

2.1 国有企业行政重组对区域国资企业发展的影响

本研究中,以X市国资企业资产重组路径为对象组,全国企业兼并重组后的经济绩效为对照组,采用简单的对照方法进行对比,比较结果见图1。比较发现,X市国资企业发展水平与全国同类企业的平均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总体趋势表现为1985—2001年,全国企业兼并重组后的经济绩效要高于X市;2001—2011年,X市地方经济发展速度迅速提高,从统计数据来看,五项指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简单地对全国企业兼并重组后的经济绩效进行平均并不能很好地拟合X市的地方经济发展趋势。

因此,本文需要“合成”一个与X市国资企业资产重组路径相似的控制组来识别区域内国有企业行政兼并重组对本地国资企业资产重组状况的影响。具体思路如下:选取具有相同发展环境的区域,通过加权平均来近似没有发生行政兼并重组的X市国资企业资产重组情况,再和X市的实际国资企业资产重组路径进行对比,来评估行政兼并重组对区域国资企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所以,在评价行政手段整合地方国企对本地区国资企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影响之前,还需要从外部环境入手,选取与X市在人文、地理、产业等资源相似的潜在对照组样本,并赋予其合理的权重,合成一个虚拟的“X市”作为宏观层面的对照组。为此,本研究进一步遵照合成控制法要求,在选择权重时要使得行政区划调整前,合成X市的各项决定企业兼并重组后的经济绩效的因素和真实X市尽可能的一致。本文最终选择的预测变量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固定资产、投资支出、增长速率5项指标作为本文模型中的特征变量。这些变量都是与区域国资企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总体发展息息相关,也是地方经济赖以发展的基础性、关键性因子,能够大致刻画X市经济发展的潜力、水平和路径。

如表1所示,本文构建了“合成X市”在国资企业资产兼并之前(2001年)的相关5项指标与真实情况下的X市国企财务数据指标对比情况。发现两组之间的5项指标数据并没有显著差异,特别是固定资产和投资支出指标几乎一样。因此,在国有企业行政兼并重组之前,“合成X市”很好地拟合了真实X市的国资企业资产重组状况。

为此,本文计算了1985—2011年的“合成X市”与真实X市对地方经济发展影响的程度。从图2不难看出,在1985—2001年,“合成X市”与真实X市的相关财务指标和经济数据差异不显著,“合成X市”基本上能够良好的重现真实X市在这一期间的各项发展。但2001年后,这种差异开始逐渐明显。但是否意味着这种显著性差异是由行政主导力产生的,换句话说,行政兼并重组是否能够提升区域国资企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呢?

为此,本文计算了1985—2011年“合成X市”与真实X市地方经济在表1中列出的5项财务数据上的不同。如图3所示,能够发现,2001年前两组的财务指标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2001年后,上述指标数据差距越来越大。且在5项指标中,“主营业务收入”的差异最大,其次是“增长率”,最后是“固定资产”。由此,不难看出在行政措施的干预下,经过7年的发展,有效改变了X市地方经济发展状况。特别是对国有企业资产重组、规模发展、效益发展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超出了传统认知。

2.2 置信度检验

需要指出的是,在传统的回归模型中,所使用的计算标准差不过是反映了用微观数据评价企业组织效果时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是对无法得到的“另一种真实”的一种反映[1],而合成控制法由所挖掘的数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这种不确定性,因而得到广泛使用,但所选择的数据以及评价的参数仍然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确定性。为此,本文进一步检验本研究中所构建的企业重组评价模型的准确度,引入了安慰剂检验对X市集团(总公司)的资产重组进行评价。

对于2003年没有对地方国企进行行政兼并重组的区域,假设它发生了国企兼并重组,然后对除X市外的样本地市合成构造一个“X市”进行安慰剂试验,并考察在2003年之后X市和“合成X市”就国企绩效发展之间的差距,观察他们是否出现显著性的差异。从表2看出,由于“合成X市”的5个城市都是珠三角地区城市,在人文、地理、自然资源等方面的区域禀赋基本和X市一致,其中G市、Y市比重最大。为此,通过差异显著性分析发现,2001年前的“合成X市”国企发展水平能够非常好的复制真实水平,两者之间几乎没有显著性差异。这一检验进一步验证了国企重组兼并政策提升了X市国企的经济绩效。

笔者利用Abadie 等(2009)[3]提出的排列检验方法( Permutation Test) 来检验对X市评价的政策效果是否在统计上显著。为此,本文对广东省内拥有地方经济的地级市(除X市外)共计17个地区都进行了安慰剂试验,计算其真实水平与“合成水平”之间的差异,作为评估这些地区行政兼并重组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效果分布。如果在X市发现的差距和这个差距分布有显著的不同,就意味着X市实施国资企业资产重组是显著的。安慰剂实验(W市)见图4。

本文中,2001年之前X市的平均预测标准差是0.0241,剔除对照组对应值是X市2倍以上的2个样本城市(图5),发现2003年之前,X市和其他地区国企发展路径基本相似。2003年后,X市的发展差距逐渐增大(见图5上方外部)。而其他城市要得到X市一样效果的概率等于4/15。进一步分析不难发现导致这样结果的原因主要是:一是2002年、2011年Z市少量国企也经历了两次行政兼并重组;二是Y市于2000年前后也将部分资不抵债的国企资产进行了剥离重组。可靠性检验显示,X市实施国企重组合并后,区域经济发展速度能够有效提升。

3 结果分析和解释

在当前“双循环”的大背景下,本文通过合成控制法研究了行政兼并重组对区域国资企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通过行政手段合并国有企业,对X市的企业兼并重组后的经济绩效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具体而言,原有的4个国有企业合并促进了X市的地方经济发展。这种方式带来的发展质量在统计上是显著的,也是可持续的。可见,地方國企兼并重组不仅没有损害地方经济发展,反而带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结合当前“双循环”的宏观背景,政府以行政手段推动产业经济资源兼并重组,有利于产业经济资源的优化组合,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区域国资企业和区域经济的规模化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行政兼并重组国有企业可以提高地方经济的优质性。根据Temple和 Whitchurch(1994)提出的经济学上最适规模[4] (Economy of Scale)思路,以地缘格局为单位的区域国资企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行政兼并重组,对于一些规模过小的国资企业,由于经营效率不高,地方经济存在过度投资的状况,通过兼并重组的方式,能将发展程度、发展水平不一致的国资企业进行兼并重组,减少重复性,扩大服务对象,减少单位成本,这也符合地方经济发展历史。如地方经济在经历20世纪80年代快速扩张后,于20世纪90年代县域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扩张停滞,许多小规模的国有企业陷入发展困境。外部市场萎缩与内部市场扩张的市场状态,在一定程度上与当前的状态相似,成为区域国资企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兼并重组的基本单位。我国近20年的地方经济发展规律与国际地方经济发展也极为相似,特别是随着国际市场的波动,国际市场的减少使得外向型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减少,间接影响各国资企业的规模经济,形成了企业兼并重组的必要性。

其次,政府经费的考虑。地方国资企业的投入主要源于地方政府注入。由于地方国企还承担一定的公共服务职能,对地方财政的依赖也相对增加。对X市来说,虽然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受到地方政府经济不景气的冲击,使政府不得不要求公立国资企业表现得更有效率,希望这些企业在市场自由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在竞争之中求效率,督促国资管理机构能多注意国资企业管理的问题,并担负起公共绩效责任。

最后,国家地方经济政策的改变也是促成地方国有企业兼并重组的重要因素。行政兼并重组区域国资企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理由是政府希望通过改变地方经济的结构,达到地方经济追求经营效率与追求卓越的高度统一。

需要注意的是,伴随财政投入机制而来的是地方政府与地方经济之间的关系也越发密切,从本文的案例可知,地方政府对于国资企业的态度已发生重要的转变:由过去单一的财政投入,到现在的效率优先,行政手段对地方经济的影响相较过去更加深刻了。作为地方政府提升经济绩效策略的一部分,以行政手段干预企业合并和产业经济资源兼并重组的“集权化”的现象与过去强调自由竞争、自主运营、企业家精神截然不同,政府对于国资企业的控制力有了明显提升,以保证国资企业与政府行政目标一致。

4 结论

行政手段虽在较大程度上显著提升了当地国资企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的综合实力,但其在内部管理架构兼并重组、文化融合等内部体系优化方面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新合并国有企业内部兼并重组还需要从管理绩效、公司文化制度等方面进行实践与摸索,最终完成真正的整合。

此外,由行政主导的区域国资企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兼并重组,往往引发两种可能的后果。

一方面,影响国资企业针对环境的变化寻找自己的比较优势以寻得生存的空间,行政兼并重组是否违背了市场竞争原理,是值得行政执行者、企业管理者思考之处;另一方面,由资源依赖的观点来看,整合虽然促成了产业经济资源的控制与稳固,但资源稳固之后,也就减少了竞争的外在动力,容易导致产业经济资源的独占,无法形成自由竞争环境,不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罗启东,颜颖.进一步壮大新型消费促进国内经济大循环[N].新华日报,2020-08-17(10).

[2]王贤彬,聂海峰.行政区划调整与经济增长[J].管理世界,2010(4).

[3]ABADIE A,DIAMOND A,HAINMUELLER J.Synthetic control methods for comparative case studies: Estimating the effect of Californias tobacco control program[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2009, 105 (490):493-505.

[4]TEMPLE P,WHITCHURCH C.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Recent growth mergers in British Higher Education[M]//Baltimore and London:Johns Hopkins Press,1994:209-226.

[作者簡介]靳柯娟(1966—),女,安徽阜阳人,经济专业高级讲师,阜阳技师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阜阳技师学院商贸信息系分管领导。

猜你喜欢
区域经济发展双循环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深化中俄经贸合作的新内涵
打造内外“双循环”安全生态系统
玩具产业如何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
张明:如何系统地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李奇霖:“双循环”下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
双循环战略下我国化肥业发展的思考
新常态下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探讨
我国创意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山东省支持创新创业的财税政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