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工程技术研究与应用能力评价方法探究

2021-08-09 08:49丁连民杨军虎刘传武
石油科技论坛 2021年2期
关键词:创效科研项目技术推广

丁连民 王 玲 杨军虎 刘传武 王 丽 汤 加

(1.中国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科技部;2.中国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石油行业具有高技术含量、高投入、高风险等特点,油田生产经营对石油工程技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随着国内油田企业的油公司管理模式建设不断深入,建立健全技术研发单位的能力评价与考核机制,已成为油公司机制建设的重中之重。本文结合河南油田推进油公司机制建设工作实际,探索出一套适用于石油工程研究单位的能力评价方法。

1 开展能力评价研究背景

1.1 油田科研单位特点

与油气生产单位和工程施工单位不同,油田科研单位具有以下特点[1]:一是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实验(试验)装备密集,高学历、高职称人员比例高,技术研发所需的硬件、软件投入高;二是技术研发与创新成果需要长期积累与沉淀,成果评定有一定时滞性;三是技术研发与生产实际需要紧密结合,重在解决现场实际问题,对技术针对性、实用性和经济性要求高;四是技术成果推广应用和升级需要多方通力配合。

1.2 油田科研单位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技术研发与创新创效能力是油田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和体现,也是绩效考核的核心。随着油公司模式建设的不断推进,突出效益导向的考核激励机制逐步建立完善。目前,油田科研单位绩效考核机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缺乏完备的科研能力评价体系和适用的评价方法支持;二是科研单位考核的针对性不强,考核指标设置笼统、不够细化;三是对油田科研工作适应性不强,缺乏长效激励;四是对绩效考核结果的分析应用不够,未能有效引导科研单位工作。

1.3 科研单位能力评价体系研究

目前,高校科研机构或独立专业科研院所的科研能力评价体系及方法比较成熟,还没有针对企业内部科研机构,特别是油田企业石油工程技术研究单位的能力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油田科研单位能力评价体系,根据勘探开发对工程技术的需求,在总结多年科研生产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着眼于创新能力和创效能力[2-3],按照科研人员技术岗位等级、科研项目等级、科研成果等级及专利技术4个方面拟定评价指数[4-5]。具体做法包括:结合国家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科研人员技术职称评审量化赋分标准,对各类评价指数量化赋分,按照公式测算项目研发能力指数S、成果获奖能力指数C、技术推广能力指数T、技术创效能力指数F。根据2013年以来科研院所实际数据测算,验证该评价指标体系的有效性和指导性,并具有进一步扩展和提升的空间。

2 评价步骤和量化标准

2.1 评价步骤

第一步,拟定评价指标。结合实际,拟定衡量石油工程技术创新和创效能力的评价指标大类及细分指标。

第二步,确定赋分标准。分析评价指标的关键影响因素,运用量化赋值方法对指标进行无因次处理,固化相关赋值标准。

第三步,建立评价指数体系,计算相关指数。拟定两大类4个评价指数,分别测算应该达到的指标值(目标值)和实际完成的指标值(实际值),计算出相关能力指数。

第四步,测算评价指标值。分类测算各评价对象在不同评价期的评价指标值。

第五步,评价对比分析。得出评价结果,对比分析各单位各项能力构成。

2.2 量化赋分标准

针对量化评价所涉及的人员能力评价、科研项目评价、科研成果及专利评价等基础数据,采用专家打分法确定赋分标准(表1)。

表1 主要评价指标量化赋分标准

3 评价指数计算方法

研究建立了项目研发能力指数S、成果获奖能力指数C、技术推广能力指数T、技术创效能力指数F共4个评价指数。

3.1 项目研发能力评价指数S

该评价指数主要考虑科研项目等级、承担各等级科研项目的技术人员岗位技术级别、立项成功率等因素,国家级、集团级项目承担人员以油田专家为主,院级专家及主任师为辅;局级项目承担人员以院级专家、主任师及副主任师为主,主管师为辅;院级项目以主管师和助理师为主。

计算公式:

其中:

M=当年实际承担项目各等级项目数与对应各等级分的乘积之和

M1=[油田专家人数+(院专家+主任师人数)×系数1]×省部级项目等级分×省部级项目数×立项成功率

M2=[(院专家+主任师人数)×(1-系数1)+(副主任师人数+主管师人数)×系数2]×市局级项目等级分×市局级项目数×立项成功率

M3=[主管师人数×(1-系数2)+助理师人数]×厂院级项目等级分×厂院级项目数×立项成功率

主要参数取值:立项成功率一般按省部级、市局级、厂院级分别取值0.2、0.3、0.5。

3.2 成果获奖能力评价指数C

该指数主要考虑各等级科研项目数及获专利权数、获奖或获专利权的难度系数等因素。国家级、集团级、局级科研项目以前两年开展的科研项目数为依据测算,院级项目以当年项目数计算。获专利权的目标值,考虑科研项目要求最低专利数和获权难度系数等因素,按照发明专利占总数1/3、实用新型专利占总数2/3来分解计算。

计算公式:

其中:

N=当年实际获奖的各等级成果数与对应成果等级分的乘积之和

X=当年实际获权专利类别赋分与该类获权专利数的乘积之和

N1=(前2年省部级项目数之和)×省部级成果等级分×该级成果获奖难度系数

N2=(前2年市局级项目数之和)×市局级成果等级分×该级成果获奖难度系数

N3=当年院级项目数×院级成果等级分×该级成果获奖难度系数

X1=(前1年省部级科研项目数×应申请专利数+前1年局级科研项目数×应申请专利数)×1/3×发明专利能力等级分×发明专利获权难度系数

X2=(前1年省部级科研项目数×应申请专利数+前1年局级科研项目数×应申请专利数)×2/3×实用新型专利能力等级分×实用新型专利获权难度系数

主要参数取值:成果获奖难度系数按省部级、市局级、厂院级分别取值0.1、0.3、0.4;专利获权难度系数按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分别取值0.5、0.9。

3.3 技术推广能力指数T

该指数主要考虑各科研所的生产项目现场井次,以距离评价时点前5年的平均数据及上年完成项目应推广(方案设计)井次数据为基础测算。

计算公式:

式中 Y——当年技术推广(方案设计)总井次;

Y0——前5年推广(方案设计)井次年均值;

Y1—— 前1年完成科研项目应实现推广(方案设计)井次。

主要参数取值:国家级、省部级、市局级、厂院级项目推广,分别按完成60井次、40井次、15井次、10井次计算。

3.4 技术创效能力指数F

该指数主要考虑各科研所的技术服务收入额,与技术推广能力评价指数计算原理相似,以距离评价时点前5年的技术服务收入额年均值及当年各单位不同技术岗位科研人员应实现的技术服务收入数据为基础测算。

计算公式:

式中 D——当年技术服务收入额,万元;

J0——前5年技术服务收入额年均值,万元;

J1—— 当年科研人员应实现技术服务收入额,万元。

主要参数取值:油田专家、厂院专家、主任师、副主任师、技术主管和助理师应实现的年人均技术服务收入额分别取值27.0万元、12.7万元、10.0万元、9.4万元、9.3万元、8.5万元。

3.5 创新能力评价指数(S+C)

该指数包括科研项目研发能力指数S、科研成果获奖能力指数C。

3.6 创效能力评价指数(T+F)

该指数包括技术推广能力指数T、技术创效能力指数F。

3.7 研发综合能力评价指数(S+C+T+F)

该指数综合表征创新、创效能力,为科研项目研发能力指数S、科研成果获奖能力指数C、技术推广能力指数T、技术创效能力指数F这4个能力指数之和。

4 评价方法应用实例

以某石油工程技术研究单位为例,分别计算院属5个研究所2013—2019年的能力指数值,并进行对比分析。

4.1 单项能力指数对比分析

(1)项目研发能力指数S(表2)。5个单位2013—2019年各年项目研发能力指数和分别为6.68、6.00、4.46、4.67、6.25、5.90、6.62,客观反映了低油价“寒冬期”各研究所开展项目研发数量有所减少的实际情况,也显示出该院转型发展初现效果。

表2 2013—2019年各单位项目研发能力指数统计

(2)技术推广能力指数T(表3)。根据统计数据,2013—2019年5个单位技术推广能力指数和分别为 4.94、5.94、3.35、4.24、11.02、6.75、5.77。2016年该院改变西部分院经营模式,工作量计入各研究所是影响因素之一;2015年和2016年受大环境影响,工作量减少得到了客观反映。

表3 2013—2019年各单位技术推广能力指数统计

4.2 创新创效能力指数对比分析

(1)创新能力指数(S+C)。从2013—2019年创新能力指数看,单位一、单位三波动较大,单位二相对平稳,单位三、单位五下降趋势明显(表4)。主要原因是缺少新立的高等级科研项目,同时受到局级、院级评奖难度增大的影响较明显。

表4 2013—2019年各单位创新能力指数统计

(2)创效能力指数(T+F)。2013—2019年,5个单位技术创效能力指数分别为12.78、11.29、6.14、8.71、17.25、13.66、12.67(表5),整体呈稳中有升态势,2017年数值较高主要是由于财务核算口径变化引起的。

表5 2013—2019年各单位创效能力指数统计

4.3 研发综合能力指数对比分析

从近年研发综合能力指数(S+C+T+F)看,研究所之间发展不平衡,有分化的趋势(表6)。其中,单位四研发综合能力指数平均值排序之所以靠后,主要是该单位2014年新成立,基础相对薄弱,并受勘探投资大幅缩减影响较大,有待加快发展。单位五创新、创效能力不足,综合能力处于低位,下一步需解放思想,认真谋划转型发展。

表6 2013—2019年各单位综合研发能力指数统计

4.4 典型科研单位能力指数变化对比分析

以某研究所为例,进行各项能力评价分析(表7)。

表7 某研究所2013—2019年能力指数统计

(1)项目研发能力指数S。该指数受当年在研项目的影响较大,特别是承担高等级项目的数量。2016年,该研究所未承担省部级项目,S值为0.59,评价结果为一般。2017年、2018年强化了集团公司项目立项工作,在研省部级项目保持在4~5项,评价结果为较强以上。

(2)成果获奖能力指数C。该指数主要受前两年承担科研项目数量,以及受获奖项目数量、等级和专利授权数量、类型的影响。该研究所近年来承担科研项目数量稳步上升,M(当年实际在研项目各等级项目数与对应各等级分的乘积之和)数值高位运行。该研究所成果获奖能力整体偏弱,在4个单项指数中最低,亟待强化核心技术研发及专利申报,提高项目研究质量。

(3)技术推广能力指数T。该指数主要受前一年获得科研成果数量和当年实际推广数量的影响。该研究所近年获得科研成果数量略有变化,指数变化不大。从该研究所当年实际推广数量来看,除2017年外,工作量较为平均,但呈下滑趋势,T值也处于低位,成果现场推广与应用尚需加强。

(4)技术创效能力指数F。该指数受技术人员数量、能力及受当年实际创效数量的影响。该研究所技术人员队伍近年基本保持稳定。从该研究所当年实际创效数量来看,受益于2017年设立的专项研究费用,创效保持在较高水平,但内外部市场创收还有待加强。

(5)研发综合能力评价指数(S+C+T+F)反映,创新能力指数与创效能力指数两者处于胶着状态,创新、创效能力都不强,呈小幅上升趋势。

研发综合能力评价指数与创效能力指数变化规律相同,说明创新能力指数变化较小,创新驱动内在动力不足。2016年以来创新能力指数低于创效能力指数,虽然综合能力略有上扬,但需要对创新能力的不足引起高度重视,确保可持续发展能力(图1)。

图1 研发综合能力评价指数与创效能力指数变化

5 结束语

通过探索研究与实践应用,搭建了一套适用于石油工程技术研究单位科研创新创效能力的指数评价方法,既可以进行不同单位科研能力的横向对比,树立标杆,争先创优;又可以进行单位自身纵向比较,找出在项目研发、成果获取、技术推广、技术创收等方面的优劣势,采取针对性措施,有效提升单位的科研创新创效及可持续发展能力;还可以衡量绩效考核结果的符合性,以便改进完善,更好地体现客观公平,激发科研人员积极性,提高创造力。该能力评价方法现处于初步建立阶段,因为基础数据限制,尚有个别因素未考虑进去,有待补充和完善。

猜你喜欢
创效科研项目技术推广
Therapeutic efficacy and safety rating of Tui-Pushing chest-back manipulation for children with cough variant asthma
关于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的思考与探究
智能制造技术推广服务与实践
如何以巡察监督提升项目管理质量和创效能力
围绕科研项目建立定密管理框架的探讨
新形势下如何搞好农机技术推广工作运用
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技术推广
航天科研项目评审工作的思考与探索实践
创新创效 铸就高端园林绿化品质
科研项目需求变更与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