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智文 周杰 刘宝 田敏
摘 要 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是演示、实践和练习,忽略了学生对知识探索的需求,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PBL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一种有效尝试。
关键词 PBL教学法;初中信息技术;信息素养;PowerPoint;小组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1)09-0089-03
0 引言
教育信息化是全球教育发展的热点。我国曾先后出台多项关于信息化教育的政策,帮助各地区发展自己的信息化教育,要求到2020年基本保障人人享有优质的信息学习资源和各级学校形成网络覆盖,信息技术和信息辅助教学达到一定的高度。同时,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以及学生应广泛使用信息技术,使教师的教学能力、学生的应用水平得到提高。
信息技术在学习与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给人们带来很多方便,它已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础之一[1]。适应信息文化的标志是具备信息素养和应用软件有关的判断力、想象力和批判能力。在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发布的《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2年版)》中,初中基础模块的主题为算法和机器人设计与制作,以基础性作为重要的选择原则。基础包含在常识以及信息技术的日常操作中,模块内容标准的主要特点是:一是它适应课程的需要,强调课程内容的具体表达方式和对目标水平的正确描述;二是它与技术发展相对应,保持了内容与目标之间的紧密联系,通过实际应用的重点来引入标准;三是转变资格培训,注重技术内涵和技术文化的渗透,指导师生注重信息文化的经验和认识,以及对知识文化的理解和完善。为了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需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掌握先进的学习思维[2]。
1 PBL教学法
1.1 PBL教學法理论
PBL(基于问题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医学培训[3]。PBL强调的重点是主动学习,不是传统课程中的教师教学。它把学习与任务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处理问题,学生的独立探索和合作被用来解决问题。学生不仅可以掌握要学习的知识,还可以探索隐藏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即利用原始知识获得新知识。为了解决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兴趣差、学习态度不积极的问题,通过应用PBL教学法,教师变成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课程,让学生通过问题来学习知识,发现问题,进行自我探索、自我学习。比如PowerPoint章节中的各种工具以及效果的叠加使用,学生很难理解各种工具之间的差异以及使用方法,缺乏软件组合操作能力[4]。通过应用PBL教学法,学生可以很好地掌握相关技能。
1.2 PBL教学法研究现状分析
通过对PBL教学法进行搜索,发现我国对于PBL教学法的主要应用集中在临床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以及基于PBL的协作式学习。在2015年以前,PBL教学法的研究发展趋势是稳步上升的;在2018年以后,PBL的研究发展较为迅速,呈现稳定增长趋势。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教学应用的不断深入,在线PBL逐渐成为一种研究开发热点,内容主要集中在CPBL(基于PBL的协作学习)上[5],大部分的在线PBL设计和广播仍处于理论探索和实验阶段。PBL教学法的教学理念适合改进初中课程,对改变传统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个体状况具有积极作用。教师需要学习新知识、新方法来充实自己,教学形势的改变让教师改进了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质量。
2 教学案例设计与分析
2.1 确定教学案例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来确定题目,选择的题目必须与教学目标相关,希望制定的题目不仅有助于课程开展,还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如当PowerPoint章节与元旦相遇时,校园被白雪覆盖着,节日的气氛充满整个校园[6]。因此,教师想到课题“制作元旦贺卡”,于是收集大量设计精美的新年贺卡,利用两节课的时间向学生展示,分析和讲解基本的知识和技术,然后欣赏一些作品的设计风格,以便学生能选择出符合自己审美的贺卡风格。教师在教学中提出项目的主题,介绍项目的任务和目的,以及项目的实施过程。
2.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PowerPoint的基础知识及软件应用,了解PowerPoint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培养学生观察、练习、分析、归纳和应用信息技术知识来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要将学生的审美观、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精神与信息技术教学相结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2.3 课程特点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关于信息技术的综合实践的课程,既注重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概念,也注重实际应用。初中信息技术属于实际操作非常强的一门学科,操作技巧很多,不易学习。
2.4 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时期,也是熟悉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最佳时间。与之前的学习阶段相比,知识范围扩大,知识深度增加,学习内容更加系统化。因为学习难度的增加,学生的学习态度两极化严重,激发学习兴趣变得越来越重要,学生学习必须是有意识的、积极主动的。
2.5 教学过程
实验班以PBL教学法教授,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法。PBL教学模式有六个环节:设计问题—成立学习小组—制定学习目标—学生进行自我探究式学习—小组交流和报告—评价和反思。根据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2.5.1 设计问题 问题是PBL教学的起点,也是实施PBL教学的关键。在设计问题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如术语抽象和实用性强,同时应该注意问题的真实性以及学生的学习动机,难度水平要适当。
2.5.2 成立学习小组 成立一个由6~8人组成的学习小组,任命小组负责人,将任务根据兴趣爱好分配给小组成员,并在小组内建立交流平台。
2.5.3 制定学习目标 根据课程要求和课程特点,分别制订小组计划和个人学习计划。
2.5.4 自我探究式学习 这是PBL教学法的核心。此时,小组使用教师提供的文献资料和网络平台上的各种资源来查找信息、处理信息,再讨论问题,进行实验和探索,并根据自己的任务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小组交流。最后,小组成员处理并整合发现的信息,在小组讨论交流和共享信息,并整合探索的结果。
2.5.5 小组交流和报告 小组交流和报告有几种形式,每个小组选择创建具有小组特色的PPT文件,以便展示和交流自己的研究结果。
2.5.6 评价和反思 这是PBL教学的最后环节,在这一环节,教师一方面应引导学生总结自己在整个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成就和不足,另一方面评论并总结整个课堂活动的内容。
2.6 教学评价
2.6.1 形成性评价 每堂课后的形成性评价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同学评价、师生评价。其中师生评价包括听课教师对学生回答的评价以及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评价、教师对学生作品的评价[7]。
2.6.2 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包括同行评价和教师自我评价,其中同行评价为听课教师提供了观看课程的机会,而教师的自我评价是教师在课堂之外的反映,基于每节课的形成性评价和同行评价来改进教学。总结性评价在下学期的课程设计和授课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可以在学期末和每节课后进行。
3 教学实施过程要点
3.1 问题的有效设计
在PBL教学中,学习活动都是关于解决问题的,因此应重点设计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问题应该基于学生的学习经验和课程的学习目标,不仅要涵盖教科书的内容,还要拓宽学生的视野。问题必须是真实的,应该与学生的实际工作和生活有关,与日常生活建立联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2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组织
独立调查、合作交流和学习步骤是PBL教学法的重点。每个小组可以根据分配的任务,通过调查或教师提供的文档以及Internet上的各种信息源来搜索和传输信息,然后在小组内交换、讨论和处理信息,最终整合并形成研究结果。在实施PBL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参与小组的交流讨论,明确划分小组中每个成员的任务,检查每个成员的参与程度并与小组长进行沟通,对遇到困难的成员提供及时、适当的教育和引导,鼓励每个成员最大限度地参与,提高学习主动性。
3.3 问题答案的多元化和最佳化
PBL教学模式向所有学生呈现相同的问题,但是每个学生的学习任务是不同的。尽管起点是相同的,但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会有不同的见解,会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此时,教师可以提供指导,学生可以通过比较不同的方案来找到最佳方法。如在作品制作阶段,每个研究小组针对背景图案的设置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由于问题解决的多样性,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比较和探索,直到找到最佳答案为止。选择多样化且精简的答案可以丰富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4 评价方式的多角度
PBL教学评价是指对学生的PBL学习进行评价,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以及教师总结和评论。在实施PBL课程时,存在个别学生任务过多,某些学生“搭便车”,有些学生无所作为,小组成员之间合作不足,对小组和个人的评价不完整等现象。因此,发展有效性评价非常重要。在评价课程时,教师应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引导者、监督者、参与者等,让学生意识到他们在小组中的职责和角色,了解评价标准,并使用多角度的评价方法。可以在小组之间建立适当的竞争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5 教师角色的转变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PBL教学模式在教师角色上有重大变化,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的角色已经从知识的传授者和教学者转变为知识的引导者、知识活动的组织者和主持者。在PBL课堂上,教师的工作是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己找到答案,教师参与、指导、组织和控制整个教学过程。
4 总结
在PBL教學过程中,学生通过分析问题、小组合作、制定学习目标、自我探究式学习、小组交流和报告以及评价和反思来解决问题。实际上,这是学生学习独自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PBL教学法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也激发了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问题式思维,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将PBL教学法应用于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相互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喜欢这种问题式教学方式,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难点,比如小组成员的组合方式、小组组长的选择以及极少数学生的不合作,通过对学生进行调查以及听课教师的指导,找到一些解决方法。总体而言,PBL教学法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深化改革、优化教学效果、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管琴琴.PBL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
[2]殷如意.基于问题学习(PBL)的小学数学三角形认识教学设计研究[D].江苏:扬州大学,2016:12.
[3]刘阳.PBL教学模式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研究[D].山东:曲阜师范大学,2015:5.
[4]张宁, PBL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 :以人教版《有机化学基础》的教学为例[D].广西:广西师范大学,2018.
[5]唐静.PBL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18.
[6]李霞.2000年以来我国中小学PBL教学的研究水平:基于CNKI的期刊及硕博学位论文的定量与定性分析[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7.
[7]俞颖,李晓,黄丽丽,等.浅谈PBL教学模式下教师的重要性[J].西北医学教育,2012(1):116-117,126.